
第四节 三者内在关系
一、三者协调发展
中国当前的城镇化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即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中科院遥感所课题组通过城市扩张卫星遥感制图表明,从2000年到2009年,中国城市的建成区面积从2.18万平方公里增长到4.05万平方公里。该课题组对其中人口大于50万的城市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此期间,城市建设用地年均增长率为7.01%,同期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为5.83%,与发达国家城市相比,中国城镇人口密度偏低,这与中国土地资源极度稀缺的国情严重不符。另一组数据表明,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同样体现在占地规模上,1981年我国城市建成区面积7438平方公里,2016年城市建成区面积54331平方公里,增长了7.3倍。一般的数据比较是城市土地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增长率相比较,认为人的增长大大低于土地的扩张速度,所以要人的城市化。实际上,城镇化也不能简单等同于“人的城镇化”,而应该是产业的集聚化。并不是让人都集中住在城镇,就是城镇化了。城镇化需要深入地考虑农民进城之后的就业、医疗、养老、教育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这些都需要产业作支撑。因此,要看产业集聚度、土地产出率是不是大幅度增长和提高。
二、具体关联
(一)土地城镇化是人口城镇化和产业集聚的空间载体
农村人口城镇转移和产业的集聚发展都要以城镇土地为空间载体,因为土地城镇化和产业集聚是依附在土地上。它们三者又存在着动态的变化过程,即当人口城镇化和产业集聚的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一些人口和企业会向近郊迁移,在此过程中城镇对土地需求量不断增加。
(二)产业集聚是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的重要支撑
不管是城镇土地面积的扩大还是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如果没有产业支撑是没有意义的。例如,如果没有产业支撑,转移到城镇化的人口不能就业,也就不能在城镇生活和安居。事实上,如果城市人口的增加不与产业的集聚发展相协调,城市的发展会缺乏内生增长的后劲而难以为继。许多省区把“造城”当作是推动经济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的主要突破口,其实不然,如果只是单纯地、人为地“造城”,没有产业和就业的支撑,所造的“城”是没有活力的。
(三)人口城镇化是土地城镇化和产业集聚的核心要素
在城镇建设用地的增加和产业集聚发展的过程中,人是最重要的核心要素,一座城市如果没有人的生产和经济活动,就谈不上城镇化的发展。人口城镇化是城镇化的结果和目的。城镇化的发展需要人的作用,同时城镇化的目的就是使更多的人口能够享受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