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不是结局的结局
一
屋外,方才的月,阴、缺。
而此时的月,晴、圆。
岸然上人已经在月圆的时候走远,慢慢地消失在月光中。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九月初三夜,又是一个轮回,只是物是人非。
有月亮、星星、大海,
还有一条搁浅在沙滩上的鱼,
一望无垠的大海近在咫尺,
可又是那么遥不可及,
月亮、星星、大海,
仿佛一切都已静止,
而唯一流动着的,
便是这条鱼眼角的泪水。
鱼从此去,最后的一滴泪又回到水的心中。
言有穷而情未终,人有悲而思不止。
鱼水之情,感念及人。
日有升落,故有晚霞余映;
月有阴晴,方有皓月当空;
人有悲欢,始有情缘聚散。
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这种事自古以来就难得十全十美,只是希望活下的人都能平安康健,远隔千里也能共享这明媚皎然的月光!
二
明月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这大好的月光,以九天的性格,她今夜应该起舞弄清影,可是她没有起舞,因为她有心事,她对徐公的死仍然放不下,于是她对水泛含龙说:“一直听说你那招‘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举世绝伦,无中生有,变幻莫测,我尤为好奇,今夜趁着月圆,你能不能用湛卢剑使出那招给我看看?”
湛卢在,湛卢,它就是一只眼睛,说湛卢是一只眼睛的人一定是很了解湛卢的人,当年铸剑大师欧冶子铸成此剑抚剑泪落,终于铸成一把仁道之剑,因为这是一把无坚不摧但又不带杀气的一柄利器,说它是一只眼睛,是说它如一只目光敏锐的眼睛,在注视的着君王、诸侯的一举一动!
但是水泛含龙没有动,只是说了句:“不能!”
“为什么不能?”九天吃惊地问。
“因为我根本就不会那招!”水泛含龙苦笑道,“那都是江湖传言,你总听过三人成虎的故事吧!”
九天先是惊讶,随后竟然笑道:“唐代章碣《焚书坑》‘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刘项原来不读书,你原来也不会什么杀招,那你一直靠什么在江湖上混?”
水泛含龙胸有成竹道:“睿智、勇气,最重要的还有宽容!”
“宽容?”九天疑问。
“对!是宽容!想必你对徐公的死仍然放不下,但是我要说的是,想彻底除去杂草,就是在上面种满庄稼,想彻底除去恨,唯一的方法就是宽容,时间是疗伤最好的灵药,那一切的不如意终将会过去,况且那因果报应已经注定了那些人恶有恶报。扶州王高处不胜寒,励精图治无法扭转扶州衰败,卖扇娘子阴差阳错杀了自己的亲生父亲,岸然上人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剩下那个化解阳明病的半个时辰没有请徐公治病,反而谋划杀害了徐公,这无疑是咎由自取。”水泛含龙接着说,“最主要能让我们放下的是因为岸然上人泪落《落霞孤鹜图》,那幅画的内容已经不见,而慢慢呈现出来的是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上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徐公丧命在最好朋友的手里而被利用那说明自己还有用,亡命于扶州王之手换取扶州太平又是死得其所,所以徐公想这些的时候,他还是选择了宽容!所以徐公最想要的结局则是那下片,‘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他为什么没写出来,是因为他当时百感交集,已经写不出来了!”
“天称其高者,以无不覆;地称其广者,以无不载;日月称其明者,以无不照;江海称其大者,以无不容!”九天不禁感慨。
“对!比江海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辽阔的是眼睛,比眼睛更能包容的是胸怀!”水泛含龙说,“这就是徐公所想要的宽容,也是我们要做的宽容!”
九天听完后就彻底放下了,突然微笑道:“你是不是还欠我一个承诺?”
“欠你一个承诺?”水泛含龙疑问,“什么承诺?”
“象棋飞山棋战视死如归前的一个承诺!”九天提示道。
“想起来了!”水泛含龙愧疚道。
“那承诺是什么?”九天问。
“如果那次你能活着,我也能活下来,我一定要带你把这扶州八景一个一个地好好欣赏一番!”水泛含龙道。
“是啊,扶州地灵,尚有八景:永丰夕照、西屏晓月、横山远眺、烂柯遗迹、水泡荷风、温泉涤垢、龙口甘泉、龙潭灵异。本来美景怡情,但是以前在这里发生的不是阴谋,就是杀戮,现在一切都放下了,我倒想着你陪着我好好地欣赏这扶州八景!”九天兴奋地说着,可突然又失落,“不知道扶州王会不会放过我们?”
“会!”水泛含龙胸有成竹道,“现在月圆光明,扶州王不仅会放过我们,而且还希望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你为什么这么肯定?”九天疑惑问。
茫茫宇宙,朗朗乾坤,哀众生之沉浮;
巍巍青山,泱泱碧水,叹万物之枯荣。
山之巍巍,草木因此寄生;
水之汤汤,万物得以润泽。
天地之间,物归有主。
扶州兴亡,匹夫有责。
当今扶州王卧榻之侧,又岂容他人酣睡?
水泛含龙指着简屋窗棂上的一幅字,那幅字的落款题着扶州王的字号,墨迹尚未干,那书写的内容正是徐君所希望的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下片: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