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衣锦还乡
常言道,飞黄腾达不回乡,如锦衣夜行。
李俊生陪着谢灵姿三朝回门后,便向朝廷告假还乡祭祖,孝为大事,祭祖更是人之常情,故而吏部很爽快地给他批了三个月的探亲假。
花乐乐一家子买好土仪、打包好行李,便举家还乡。正值春日江水涨,乘舟一路顺风顺水南下,看看两岸桃红柳绿吟吟诗,心情不可谓是不好,然后再改船坐车,只花费了二十天的时间,便到了象兴。
所谓离乡时孤单影只,荣归时亲友俱迎。
认识的、不认识的,一得到探花郎李俊生回象兴的消息,纷纷涌到马尾巷的李家,有真心实意道贺的,也有只想来拿好处的,不管来人的内心如何,但面上总是和乐融融地道喜,若是吉祥话能饱腹,只怕花乐乐三人都要撑死了。
花乐乐没有被撑死,倒是差点被恶心死。
——原因出在那些宛如一朝春来百草疯长的李家亲戚的身上。
当年梅娘母子被分家另过,那些李家亲戚就像避冬的蛇鼠纷纷躲着不露面,不肯给这对孤儿寡母一点儿帮助。如今见李俊生有出息了,就厚着脸皮上门,这个说儿子年纪大了没钱娶媳妇要借十两银子;那个开口道家里没有余粮眼看就要饿死能不能先赊几斗米;还有擅长倚老卖老的,开口就训斥俊生光顾自己享受不扶持族亲不修葺宗祠……总之,话里话外就是一个意思:给钱。
花乐乐很想拿把大扫帚将这些嗡嗡嘤嘤如苍蝇似的亲戚全部赶出去,偏偏古人讲究同宗同族要互相扶持的理念,如今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俊生若是真的一毛不拔,分分钟会被舆论弄死,不能接受又不能拒绝,真是扒开碗底遇到一群蛆——咽下觉得恶心,不吃又饿肚子。
入了夜,宾客散去各归家,喧嚣的李宅总算是得到了暂时的安静,花乐乐三人坐在厅里,围着木桌商量出钱的事情。
外头人只道李俊生发达了,哪里晓得他是霜打在驴屎蛋上——外面光而已。他如今还没正式上任,工资暂时没有,幸好当日陛下有赏赐又兼之结婚收了一些礼金,但算来算去,也只拿得出三十两银子。这点钱就想应付李家亲戚的需求,是远远不够的。
谢灵姿见李俊生为钱所困,有心要帮忙,便提议要拿自己的嫁妆充家用。
“不行!”花乐乐一口拒绝,她不想一缺钱就动用谢灵姿的嫁妆,这对俊生和李家亲戚来说,都不是好事。“灵姿,所谓救急不救穷,若是我们答应了他们的全部要求,只怕会让他们越来越贪。咱们有多少钱就办多大的事,万万不可打脸充胖子!与其想着四处凑银子,不如想想如何将这钱花到实惠处。”
“阿娘说的是。”李俊生回想这段一步登天、众人吹捧的日子,非但没有让他飘飘欲仙,反而有种不真实感,担心这一切都是梦幻一场。
三十两银子,能做什么?
均分给李家亲戚,只怕是水过鸭背——花完了就过,什么都不留下;用来修葺宗祠倒是得个长久的好名声,可并没有什么实际用处;买田地做宗族的祭田倒是不错,可惜如今年景好,肯卖良田的少、价格又高,三十两买不了多少亩。
用来买荒山倒是便宜,三十两银子能买一大片山头。
所以花乐乐提议买山头,古代粮食亩产低,除非是袁隆平来干,否则再怎么折腾,也种不出花样来。还不如买个山头种种树养养鸡,不用太费心打理,就能卖鸡卖果卖木头!花乐乐光是想想就觉得不错。
谁知李俊生不太赞成,他道,所谓十年育树,实际上好木生长的周期漫长,百年都不一定能长成一根良材,长时间得不到收益,等于是把资金压死了。
谢灵姿也赞成李俊生的说法,“阿娘,谁家里不自个儿养着鸡?咱们养鸡卖给谁啊?再说了,养鸡太多容易发鸡瘟;前些年,我家有个庄子就发了一次鸡瘟,上百只鸡全死了,庄头都心疼死了。”
养鸡不行,那种蘑菇总该可以吧?花乐乐又提意见——在现代,香菇木耳之类的干菌几十块钱一斤,就是天天炒一盘当蔬菜吃都没有问题,但是古代,这些食用菌子算是山珍,出产来自野生,产量极低,价格昂贵。
“这倒是可行!”谢灵姿出身大家,知道京都有专门卖干菌子的商人,上好的菌子价格不菲,觉得种山菌有市场,“只是种山菌的方法是人家吃饭的行当,哪个愿意告诉外人来抢自己的饭碗?”封建社会大多自给自足,市场容量有限,常常有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难处,故而人若是有手艺和技术,都藏着掖着,不轻易外传。
“种菌子不难,我觉得我能摸索得出来。”想当年,为了精准扶贫,作为街道办优秀骨干的她,可是多次实地考察了什么养鸡、养牛、种植凤尾菇等基地的。她有信心弄出来,“只是此地距离京都山长水远,运输成本高不说,运到了京都,又如何卖给别人?”
谢灵姿笑了,“这倒不难!我的陪嫁里有几个铺子,菌子可以放在我的铺子卖;实在不行,送亲戚朋友吃也好啊!就是这运送,确实不便!”
李俊生想了想,取来纸笔在上面画了一张简易的地图,“从象兴乘船一路顺江而下,到陶钦只需一天的时间,”陶钦是个大城,有精美的瓷器和发达的港口,航运贸易极为繁荣,“商人运送瓷器,最怕磕碰,故而在木箱的空隙里塞满了稻草防震;菌子晒干后,重量有近于无,或许我们可以和那些商人谈一下,用干菌子代替稻草,料想效果是差不多的……”
“妙啊!真是一举两得!”谢灵姿两眼放光地望着李俊生,满脸崇拜地道,“夫君真聪明!”
“……”李俊生耳朵悄悄红了,“姿娘严重了。”
三个臭皮匠顶得一个诸葛亮,更况且李俊生还是学霸一枚,花乐乐三人集思广益,又询问随同的谢家主事,总算是弄出了一个如何尽快靠山吃山的章程。
李家那些长辈天天催着李俊生表示,谁知等李俊生真的要表示了,却纷纷黑了脸:无他,不能白白占便宜而已。
李俊生给李家亲戚的方案是:包下山头种菌子,他出资三十两银子占两分利,妻子谢灵姿因为从自己的嫁妆里抽出人力、资金和铺子,所以占大头拿八分利;日后分了红,他就用这两分利办学堂,免费供李家子弟读书。当然,如果李家人有愿意投钱入伙的,都可以加入。
李俊生的方案写得明明白白,面面俱到,没有半点弄虚作假的地方,但凡有点头脑的人都知道,这事若是成了,未来将有大把大把的银子到手。
可李家族长看了很堵心:所谓手捏肥肉沾沾油,他原想哄了李俊生出钱修宗祠,好从中捞一点银子又得个好名声,不想这小子倒弄了这一出,未来可期毕竟是未来的事,哪及眼前的肥肉香?他有心训斥俊生毛头小子不知天高地厚,却又担心得罪了谢家——毕竟这些天家里的婆娘和俊生的媳妇打交道,说谢家女不好惹,惹不得。
李家组长仗着身份黑脸不说话,用沉默表示自己对这个方案不赞同。他以为李家其他人会与他同进退,不想那些人却倒戈相向,纷纷表示要投钱入股。
“……”李族长气恼恼的,可他恨谁都不会恨钱,等了两天也没见李俊生负荆请罪,反而看到李家的仆人开始拿着拜帖去衙门办事,眼见再迟些别说吃不上肉就连汤都快喝不上了,不得不屈服,也厚着脸皮投钱入资。
花乐乐一家三口待在象兴一个多月,除了走亲访友就是在折腾这个项目,身份带来的便利,使得本来困难重重的事情变得简单许多,找衙门审批的手续,基本上是一次过,不必多跑腿。
这次谢灵姿到象兴府城,带了几个能干的主事,为了留人长期在象兴处理事宜,她询问了他们的意见并许下重金,有那想出人头地的奴仆,自然肯主动留下。
为了防止主事的偷奸耍滑,花乐乐还委托了云丫的丈夫吕平康和马尾巷的张铁匠作监督人。而入股的李家亲戚只享受分红,不能对经营指手画脚。
按照花乐乐的选址要求,种植基地选在了靠近清溪下村的一个山头,山上有泉一路流淌到山脚,导致此处草木繁盛,地面上堆积了年复一年的腐草死木,人入林子,便觉异常地潮湿闷热。这样的山头不适合观景、打猎,但只需稍整,便十分适合种植菌子。
虽然花乐乐参观过菌子种植基地,也知道大致的种植方法,但毕竟是外行人,要想立马做出成效,除非有作者给她加持金手指,否则,还是得慢慢摸索着。
花乐乐三人只能在象兴待一个多月,时间有限,便三管齐下:她把培养菌种的大致方法写出来,交给雇佣的清溪村老村民,让他们研究;然后一边是匠人飞快地在山脚下搭一排青砖房子、制造引水入屋的水车,一根根粗大的竹子被打通了关节、又钻了细细的小孔,高挂在屋里,等水车一转动,雾化的水花便喷洒而出,屋子就变得闷热潮湿起来——有些村民觉得花乐乐一家是疯了,有钱不修祠堂,居然拿来弄这些东西!好好的房子不拿来住,居然拿来这样折腾!浪费!真是浪费!
种植基地建好后,李家又雇了村民把山上长着可食用菌子的腐木都搬下来,按照腐木上不同品种的菌子分到不同的房间里,一排排斜靠在墙壁上,用小凿子在腐木上凿开一个个小洞,把研究出的菌种种上,有了人工干预(遮阴+多浇水),腐木上的菌子长得更加茂盛,一茬一茬的,层出不穷。
在花乐乐一家三口上京前,他们收获了第一批木耳,为了方便烘干菌子,还专门建了一间烤房。虽然花钱如流水,但菌子的生长源源不断,当年就收回了成本。
……
一年又一年,李家种植菌子的生意越做越大,李俊生却一直信守承诺,把那两分利让出,或用于修建学堂供贫穷子弟免费读书,或用于修桥铺路……善行惠及乡里,象兴府城之人,无不以子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