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整合营销:策划、推广、转化、二次成交的营销实战全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3 与未来同步:未来企业要具备的三个思维

➢大数据思维

2016年马云在云栖大会上第一次提出了“新零售”的概念。新零售的定义为:企业以互联网为依托,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对商品的生产、流通与销售过程进行升级改造,进而重塑业态结构与生态圈,并对线上服务、线下体验以及现代物流进行深度融合的零售新模式。

其中大数据是重中之重。

首先要纠正对大数据的认识。过去很多企业家认为大数据是一个很新很难的事情,涉及规模庞大而复杂的数据库,或涉及艰深的数据分析和运用。但是这些都不应该阻碍我们具备大数据思维,大数据是一个核武器,当其他企业掌握这个武器时,我们就不应该因为畏难而放弃或者拖延。

同时,大数据本质是个工具,关键是收集和分析之后的运用,对于企业的经营者来说,可以不是大数据分析的大牛,但是至少要去深入了解和掌握如何运用大数据为我们服务。

阿里巴巴副总裁车品觉,曾经在2016年大数据营销论坛上预测未来的趋势,他肯定未来将有以下六大趋势会深度改变营销:

说到趋势,人们往往习惯从改变的现象作观察,但是如果当我们把视野格局放大,在大数据的长期发展趋势中,找出变化的本质,反倒是让我们更容易看清楚动向。

从这个角度出发,我至少可以看到未来的2-3年,有几项已经存在的趋势正在扩大中:

1.应用无线化:提供了更大的便利性与移动性、让终端设备与资料采集的作业更弹性而有效率;

2.信息数据化:让讯息的流通、交换、加工、运用更趋标准及结构,DT时代数据的应用变得更即时直接;

3.交易无纸化:彻底的改变了我们交易行为与资金流,并赋予未来微经济商业模式更多创新思考的可能性;

4.人类智能化:大数据所产生的创新价值与人类交互并深入于生活之中,人的思维与新科技将会遇上前所未有的碰撞;

5.决策实时化:透过大数据实时采集及加工改变了决策与信息关系。过去的世界因数据不能低成本获取,决策的实时性和精确难以达到;

6.线下线上化:未来仍将呈现线下更多的运用线上数据倾倒的趋势,线上与线下将连接在一起不能分割;这些本质上的转变会持续好几年,六个趋势会在各自的体系内深化发展与创新。商业价值会逐渐落地于各行业中,数据技术成为各行各业的优化工具或产生颠覆性创新。大数据本身的发展也将被自我颠覆,数据的釆集、更新、识别、关联将会变得越来越自动化。

➢极致思维

3000艺术家理论带来的启发

2017有一个很火的概念,可以简称为“3000艺术家理论”,这个理论的大致意思是:如果一个艺术家能培养出3000个忠实粉丝,每年每个粉丝愿意给艺术家贡献1/1000的工资,那么这个艺术家的收入就是1/1000X3000=3,是他粉丝平均收入的3倍,如果粉丝愿意给艺术家贡献1/100的工资,那么艺术家的收入就是粉丝平均收入的30倍。前者足以维持体面的生活,后者则非常可观了。艺术家的一生都可以用在维护这3000个粉丝上,不需要再扩大,只需要深入挖掘,使粉丝成为自己的终身粉丝。

3000艺术家理论对我们企业的启示是什么呢?企业的目标可以做小,我们每个产品,都要找它的3000终身粉丝,然后这些产品,和产品背后的粉丝就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但是要维护这3000终身粉丝,靠的就是绝对的精准和极致。

极致这个概念其实可以分几点去理解,第一是产品的极致,第二是服务的极致,综合起是体验的极致。一方面我们要做“小”,在细分市场里抓住细分人群的需求,然后把这个需求放大到极致;一方面我们提供极致的服务,过去我们的服务是流程化、流于表面的,服务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成本,是成本就要考虑节省。未来服务是产品的一部分,是战略层面的,做好服务才有更大的客户终身价值。

现代社会的优势在于,如果我们能在一个很小的市场里把一个东西做到极致,那我们的市场可以是无限大。

➢共振思维

旅行青蛙和杜蕾斯

2018年1月,一款游戏以极短的时间在互联网上火了。最早这个游戏火起来是从微博,一些博主率先发现了这款日本来的游戏,在没有翻译、纯靠蒙的情况下开始玩这款游戏。

游戏内容及其简单:养一只青蛙,然后送它去旅行。青蛙有时待在家里,看看书,写写信,吃吃饭,接待下朋友,有时青蛙不在家,那就是出门旅行去了。出门的青蛙会寄明信片回来,上面有它在旅行地的写真。因为游戏内容的简单和随性,大家对之惊为天蛙,称之为佛系游戏,然后纷纷加入养蛙阵营。

一时间,旅行青蛙火遍全网,朋友圈有一半都在晒自己的青蛙。

而杜蕾斯紧跟着就推出了一张图。配文是“一直在计划,从未出过门”。乍一看和旅行青蛙的家非常相似,仔细一看却令人大呼杜蕾斯有创意,主题也和热门游戏旅行青蛙深度契合。难得的是杜蕾斯的营销一直做到了有趣却不低俗。

这条微博在短短时间就获得了两万多转发,网友们纷纷在评论下方给出了正面评价,有个网友赞扬说“我是最服小杜的文案,业界一流的”。

这条微博很好地实现了和粉丝的共振。

要和粉丝共振绝不简单,要注意一下几点:

第一,要追寻热点,无论是新闻、还是游戏,只要是用户关注的,就需要我们关注,并找到这些热点和企业品牌之间的关系。

第二,热点和企业的联系要巧妙,不能生搬硬套。

第三,警戒红线,要做到有趣而不低俗。低俗是一条决不能越过的红线,一向是营销大牛的卫龙辣条,就在2017年陷入低俗广告的风波,被罚款60万人民币不说,还给粉丝留下了负面印象。不良营销造成的负面营销,需要几倍乃至几十倍的正面营销去抵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