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我家:中国式家长的家教课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Chapter 2.以心为本开启教育:我来好好学习,你来天天向上

做懂“爱”的父母,不把孩子当成私有“物品”

她和丈夫都是高校老师,从事教育工作多年。儿子出生后,她几乎把生活的全部重心交给了儿子,密切关注着儿子的一举一动:怕儿子受凉后生病,她晚上在床头准备好闹钟每隔两小时起床给孩子盖一次被子;儿子身体不好,她就每天数着儿子打了几声喷嚏;担心儿子生病,她拒绝让儿子在外面玩耍,怕感染细菌生病;儿子爱下象棋、围棋,她就自己去学,学会了教儿子……儿子的一切,都由她包办,只要是为了儿子,她什么都去学、去钻研。

儿子身体不好,为了给儿子补身体,她请来专业的厨师给儿子做各式胎盘,儿子吃后,她会细心地比较儿子爱吃哪一种。当儿子选择爱吃的胎盘后,她就跟着厨师学,前后整整花了三个小时。

在她这种“精心”的培养下,儿子虽然身体不好,学习成绩在班里却是名列前茅。为此,她多次被邀请到某小学,为年轻的父母传授“育儿经”。

她对儿子的无微不致的爱,让她在所居住的大学校园里出了名,认识她的人们,都知道她是一位聪明、能干、“智商很高”,把儿子保护得很好孩子的母亲。

然而,正是这样一位“爱”儿子的母亲,却在一天清晨,因为儿子迟迟不起床,导致她亲手掐死了儿子。

那是一个周末,她像往常一样起床为儿子准备好早饭后。又像往常一样去卧室叫儿子起床。可是,一连叫了好几次,儿子就是不起床。她很着急,就一次次去叫,突然,她听到儿子的咳嗽声,她又担心又生气,心想,早上睡懒觉不吃早餐对身体不好,儿子是不是又要生病?她一急之下,就边叫儿子边用手轻轻地去掐他的脖子。她这么做就是想给儿子一个赶快起床的“警告”,但一向听话的儿子就是不配合,既不说话,也不起床。她盛怒之下,手上的力气也加重了……

熟悉这对母子的人,都不相信她会故意杀儿子,只对母爱的杀伤力感到震惊。“这是典型的因爱生害,”孩子的父亲在痛楚中对身边的朋友说。

上面这个故事中的母亲,就是十多年前,轰动全国的“金华高知母亲失手掐死儿子”惨案中的母亲。惨案发生后,这个孩子生前写的一篇日记的标题引起人们的注意,这个标题是:“妈妈,请你别这么过分的爱我。”多么让人心痛与心碎的呐喊,很多时候,我们的父母用自己认为的“爱”的方式在“伤害”着孩子。

爱,原本是世界上最真挚的情感,而母爱,则是伟大、无私的。每个孩子都渴望母亲的爱。当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在日记中写出母亲别这么爱他时,说明他已经意识到母亲的“爱”过了界限,就变质了。

任何“爱”一旦超越一个度,会让被爱的人充满窒息。父母对孩子的爱也是同样道理。我在多年后之所以重新提这个新闻,就是想告诉父母们,教育孩子,先要懂得“爱”。父母只有“懂”得爱,才会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尊重,而不是当成“私有物品”,以爱之名的“爱”,会让孩子承受不起。

几年前,有位中学生给我写信,在信中,他历数着父母对他的“爱”后:“我爸妈,经常对我说,只要你学习好,你要什么都行。我都上初中了,妈妈每天开车接送我;每天的每天,妈妈准备的饭菜,色香味俱全,为了让我营养到位,爸爸专门给妈妈买了两本菜谱,2000多种菜的详细做法。我每天吃的都不一样。这种生活,让我感觉到自己就是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纨绔子弟。别看他们平时对我这么好,等我考少了,他们会翻脸不认人,好像不是我的父母一样,我爸骂我,我妈怨我……我真的不喜欢这样的生活,他们这样的行为体验到的不是爱我,是爱分数,这种与分数挂在一起的爱,我宁愿他们不爱我,让我好好地安排我的生活。”

最让他忍受不了的是,有一次,他因为不愿意报一个兴趣班,跟母亲发生冲突,母亲竟然说:“你必须听我的,你是我生的、我养的,你的一切都要我来管,我说什么你就得干什么……”

他说:“那一刻,我听着母亲这蛮不讲理的话,有一刹那间,我有过跟母亲拼命的冲动,要不我死,要么她死。因为我实在不想过这种被人当傀儡的日子了。”

父亲和母亲,是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初次相遇的亲人,也是他们最为信任的人。他们一生的幸福,取决于你如何“爱”他们。

我们“爱”孩子之前,要把自己的位置摆对,那就是,你的爱在孩子的生活中,起的永远都是一个辅助作用,孩子不是物品,他有自己的喜怒哀乐的体验。你的“爱”,是让他明白,家是充满温暖的。无论外界发生什么,家永远都是他可以依靠的港湾。而不是以爱之名,包办孩子的所有事情,或者操控孩子,更不是因为爱而可以尽随我愿。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必须认清一点,即孩子是孩子,你是你。你的感受不代表孩子的感受。有些事情,一旦你替孩子做得多了,势必会妨碍到孩子的感受。“爱需要距离。”这句话适用于爱情和婚姻,同样适用于亲子之间。所以,在与孩子相处时,当你发现孩子对你疏远时,你就得反省自己对孩子付出的“爱”,是不是令孩子不舒服。

父母要懂得爱是有界限的,这个界限就是孩子的权利。把孩子视作独立的个体,而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或是实现父母成就感的工具,这才是正确的爱。也就是说,你要做的是当孩子的监护人,而不是控制孩子。

孩子的成长需要时间,当你看到他穿衣服慢时,那是因为他需要时间来学穿衣服;当你看到孩子学习成绩下降时,那是因为学习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当你看到孩子不想做某件事时,那是因为这件事情让他感到不适;当孩子不想跟你说话时,不要强迫他,那是因为他也有情绪低落的时候……父母要有耐性等待孩子成长,就像龙应台的书中写的那样: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