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
一、概述
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是一类化学结构不同,但是都具有相同的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等药理作用的药物,该类药物与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抗炎、抗风湿等药理作用相似,但是作用机制完全不同,故称为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NSAIDs不能针对病因治疗,也不能防止疾病的发展和并发症的发生,停药后症状可再次出现或加重,且该类药物具有封顶效应,使用时应注意不超过最大推荐剂量。
(一)作用机制
NSAIDs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抑制前列腺素(PG)的合成,达到抗炎镇痛的作用。花生四烯酸通过环氧化酶(COX)和脂氧化酶催化代谢为PG,血栓素A2和白烯酸。研究发现COX至少存在两种同工酶,即COX-1和COX-2。COX-1在体内呈基础表达,参与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调节。COX-2是一种诱导酶,在组织损伤时表达,调节炎症部位PG的产生,引起炎症、疼痛和水肿。NSAIDs抑制COX-2的活性产生镇痛、抗炎等作用,抑制COX-1的活性不可避免的产生恶心、呕吐,胃溃疡、出血等胃肠道等不良反应。
NSAIDs的镇痛作用还包括其他的中枢和外周作用机制:有些NSAIDs可以抑制脂氧化酶;还可以抑制G蛋白介导的信号转导。另外还有证据证明NSAIDs还具有中枢作用,这种作用可能是由内源性阿片肽介导或阻断5-HT的释放而产生的。
(二)分类
1.按化学结构可以分为:
水杨酸类(阿司匹林、赖氨酸阿司匹林)、芳基醋酸类(吲哚美辛、双氯芬酸钠)、芳基丙酸类(布洛芬、酮洛芬、萘普生)、芬那酸类(氯芬那酸、甲芬那酸)、吡唑酮类(氨基比林、安乃近、保泰松)、苯胺类(对乙酰氨基酚、非那西丁)、昔康类(吡罗昔康、美洛昔康)、昔布类(罗非昔布、塞来昔布)。
2.按作用机制可以分为:
①非选择性COX抑制剂:对COX-1和COX-2抑制无差别,因此此类药物普遍具有胃肠道溃疡、出血、穿孔,肝肾功能障碍等不良反应。绝大多数按化学结构分类的1~7类药物均属于非选择性COX抑制剂。②选择性COX-2抑制剂:对COX-2的抑制作用是对COX-1的2~100倍,一定剂量下对COX-1无影响,但高剂量时,则抑制COX-1,出现有临床意义的COX-1相关的副作用。现有的NSAIDs药物中,有些药物如美洛昔康、尼美舒利等低剂量时对COX-2优先抑制,为倾向性COX-2抑制剂,此类药物临床疗效与非选择性COX抑制剂相当,但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特异性COX-2抑制剂,如塞来昔布、罗非昔布、帕瑞昔布等,在治疗剂量范围内很少或没有COX-1作用,其胃肠道安全性优于传统的NSAIDs药物。但也有研究表明,长期应用特异性COX-2抑制剂可能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如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因此,特异性COX-2抑制剂虽然在胃肠道安全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长期用药的安全性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评价。
(三)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1.NSAIDs类药物解热作用可靠,起效迅速,其作用机制是增强机体的散热,而不抑制其产热过程。治疗剂量只能降低升高的体温,对正常体温不发挥效应。
2.NSAIDs具有中等强度镇痛效应,可用于一般性疼痛如头痛、牙痛、肌肉痛、关节痛、神经痛、月经痛的治疗以及其他炎症性疼痛、术后疼痛和癌性疼痛的治疗。NSAIDs类药物是癌症三阶梯用药的第一阶梯药物,单独应用可以用于治疗轻度疼痛,与阿片类药物合用可以减少阿片药物的用量和不良反应。
3.NSAIDs类药物除了非那西丁、对乙酰氨基酚之外,均具有较强的抗炎抗风湿作用,其机制包括:抑制缓激肽的生物合成、稳定溶酶体、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等。
(四)不良反应
1.胃肠道损害
NSAIDs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损害,包括腹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腹泻和消化道溃疡,严重者可致穿孔或出血。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的机制包括直接损害胃黏膜屏障、抑制前列腺素的胃黏膜保护作用以及白介素介导的胃黏膜损伤等。使用NSAIDs导致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包括:既往有溃疡病史或其并发症者,有心血管病史、同时应用糖皮质激素者,高龄患者,大剂量或长期应用NSAIDs的患者。其胃肠道副作用的防治措施包括:①高危患者慎用;②选用反应较轻的药物或肠溶片;③短期内使用;④应用H 2受体拮抗剂(如雷米替丁等);⑤前列腺素E 1、E 2均能有效的预防或减少NSAIDs引起的胃肠道损伤。
2.血液系统
另外NSAIDs可引起多种血液系统损害,包括各种血细胞减少和缺乏,其中以粒细胞减少和再生障碍性贫血较为常见,但发生率不高。几乎所有的NSAIDs药物都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小板黏附力,使出血时间延长。
3.肝肾损害
NSAIDs可致肝损害,轻者有轻度的转氨酶升高,严重者可出现肝细胞坏死。NSAIDs导致的肾损害表现为急性肾衰、肾病综合征、肾乳头坏死、水肿、高钾血症和(或)低钠血症等。
4.心血管系统
NSAIDs对血压正常者有轻度升压作用,对多数抗高血压药物的药效也有部分或完全的拮抗,如可减弱噻嗪类、襻利尿剂、α-和β-肾上腺素能阻滞剂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的抗高血压作用。
5.过敏反应
可表现为皮疹、荨麻疹、瘙痒或多型红斑。阿司匹林较易产生过敏反应,又以哮喘急性发作最为常见。
6.其他
NSAIDs引起神经系统副效应的常见症状有头痛、头晕、耳鸣、耳聋、嗜睡、失眠、感觉异常、麻木等,还有些不常见症状如多动、兴奋、肌阵挛、震颤、共济失调、幻觉等。大剂量阿司匹林可引起水杨酸综合征,表现为眩晕、耳鸣、呕吐、精神错乱以及通气过度、呼吸性碱中毒等。
二、常用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
(一)阿司匹林
图3-1-12 阿司匹林化学结构
阿司匹林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作用确实,此外还有抗血小板聚集、促进尿酸排泄的作用,其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临床可用于防止血栓形成、降低血液黏滞度改善血流状况。口服吸收迅速,2~3小时达血浆浓度高峰。
1.适应证及临床应用
(1)解热镇痛:
用于治疗发热、头痛、神经痛、肌肉痛、牙痛。一次0.3~0.6g,一日3次。
(2)抗炎抗风湿:
用于治疗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
(3)抗血小板聚集:
用于预防和治疗冠状动脉和脑动脉栓塞性疾病。
2.禁忌证
(1)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患者应慎用或禁用。
(2)过敏反应,可引起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哮喘等,故哮喘者慎用。
(3)妊娠和哺乳期妇女慎用或禁用。
3.注意事项
(1)水杨酸反应:
为慢性水杨酸中毒的表现。表现为头痛、头晕、耳鸣、视力听力减退,重症者精神紊乱、呼吸加快、酸碱平衡失调。应及时停药,碱化尿液,多饮水或输液,加快药物排泄。
(2)Reye综合征:
常见于12岁以下儿童,10岁左右多见,表现为发热、惊厥、频繁呕吐、颅内压增高和昏迷,严重者可致死。10岁左右儿童患流感和水痘后禁用阿司匹林。
(二)对乙酰氨基酚
图3-1-13 对乙酰氨基酚化学结构
对乙酰氨基酚直接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具有解热作用,镇痛作用较弱,几乎无抗炎抗风湿作用,对血小板和凝血机制无影响。
1.适应证及临床应用
用于治疗发热或用于轻、中度疼痛的镇痛,如头痛、牙痛、痛经、关节痛、肌肉痛、神经痛等,尤其适用于阿司匹林过敏的患者。成人口服每次0.3~0.6g,每日3~4次。每日剂量不超过2g,用于退热治疗一般不超过3天,镇痛治疗不宜超过10天。
2.禁忌证
(1)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2)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3)妊娠妇女和哺乳期妇女慎用或禁用。
3.注意事项
过量应用可导致肝功能损害及造血功能障碍。
(三)吲哚美辛
图3-1-14 吲哚美辛化学结构
吲哚美辛抗炎作用强,也具有较强的解热和镇痛作用。口服吸收迅速完全,1~4小时后达血药浓度峰值,50%经肝脏代谢,50%于48小时内经尿排出,部分经胆汁和粪便排泄。经胆汁排泄药物大部分被重吸收,肝肠循环明显,这可能是吲哚美辛胃肠道毒性发生率高的原因。吲哚美辛可以拮抗外周肾素活性,是NSAIDs类药物中升压作用最强的药物之一,使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率增加。用量每次为25~50mg,每日2~3次,以后每周可递增25mg,最大不超过每日100mg。
1.适应证及临床应用
(1)抗炎抗风湿:
用于治疗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
(2)解热镇痛:
用于治疗发热、软组织损伤及炎症引起的疼痛。
(3)其他疼痛:
如偏头疼、痛经、胆绞痛、肾绞痛等。
2.禁忌证
(1)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患者应慎用或禁用。
(2)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3)有出血倾向或出血性疾病患者禁用。
(4)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3.注意事项
(1)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在最短时间内应用最低有效剂量。
(2)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多与剂量过大有关。除胃肠道副作用及过敏反应外,还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表现为头痛、头晕、乏力,偶可致惊厥、精神错乱等。
(3)罕见不良反应包括抑制造血系统,如粒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等。虽然发生率低,但后果严重。
(四)双氯芬酸钠
图3-1-15 双氯酚酸钠化学结构
双氯芬酸钠属于吲哚醋酸类,抗炎、抗风湿、解热镇痛作用强,不良反应少,个体差异性小。
1.适应证及临床应用
(1)用于缓解急慢性风湿性、类风湿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引起的关节肿痛症状。
(2)用于缓解各种非关节性软组织炎性疼痛,如腱鞘炎、肌腱炎、滑囊炎、肌痛等。
(3)用于各种轻、中度急慢性疼痛,如术后疼痛、创伤后疼痛、牙痛、痛经、头痛等。
(4)外用制剂用于缓解骨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软组织损伤(如扭伤、挫伤、腰背部疼痛、劳损等)引起的疼痛。
(5)临床应用:成人口服每次25~50mg,每日3次,最大剂量200mg/d。缓释剂每次75mg,每日1次,最大剂量150mg,分两次服用。
2.禁忌证
(1)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2)有活动性溃疡,或既往应用双氯芬酸钠导致严重消化系统病变如溃疡、出血等禁用。
(3)支气管哮喘、血友病或其他出血性疾病患者慎用或禁用。
(4)妊娠期妇女、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或禁用。
3.注意事项
(1)双氯芬酸钠含钠,对限制钠盐摄入量的患者慎用。
(2)外用只能用于完整表皮,禁忌用于表皮破损或开放性创面,不可与眼睛黏膜接触。
(五)萘普生
图3-1-16 萘普生化学结构
萘普生属于苯甲酸类,抗炎、抗风湿及解热、镇痛作用较强,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长期服用耐受性良好。
用于风湿及类风湿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以及肌肉软组织损伤等引起的炎症及疼痛,尤其适用于阿司匹林或吲哚美辛等不能耐受的患者。镇痛时首次剂量0.5g,之后每次0.25g,6~8小时一次,一日总剂量不超过1.25g。
禁忌证及注意事项同阿司匹林及其他非甾类抗炎镇痛药。对萘普生及其他同类药物过敏,胃、十二指肠活动性溃疡者禁用。哮喘、凝血机制障碍、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慎用或禁用。
(六)布洛芬
图3-1-17 布洛芬化学结构
布洛芬属于丙酸类,抗炎及解热、镇痛作用较强,作用强度与阿司匹林相当,不良反应较少,无药物蓄积。
适用于风湿及类风湿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痛风引起的炎症和疼痛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疼痛和发热的治疗,尤其适用于阿司匹林不能耐受的患者。用于解热镇痛时,成人每次剂量0.3~1.0g,3~4小时给药1次。用于抗风湿时5~8g/d,每次1.0g。
布洛芬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程度较轻,常见症状如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等常可耐受。消化道出血、哮喘、肝肾损害及精神症状的发生率少于阿司匹林。禁忌证及注意事项同阿司匹林及其他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
(七)酮洛芬
酮洛芬抗炎、解热、镇痛作用强度与吲哚美辛相当,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吲哚美辛和布洛芬少。
用于风湿及类风湿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以及肌肉软组织损伤等引起的炎症、疼痛及痛经等。
不良反应与布洛芬相似,主要为胃肠道反应,程度较轻患者易耐受。禁忌证及注意事项同阿司匹林及其他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
(八)氟比洛芬酯
图3-1-18 氟比洛芬酯化学结构
氟比洛芬抗炎和镇痛作用分别为阿司匹林的250倍和50倍,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氟比洛芬酯是静脉注射用药,不用于其他给药途径如硬膜外、肌注、局部注射等。用量为1mg/kg或50~100mg缓慢注射。
适用于风湿及类风湿关节炎,骨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以及肌肉软组织损伤等引起的炎症及疼痛,以及术后镇痛等。
禁忌证及注意事项同布洛芬。
(九)氯诺昔康
图3-1-19 氯诺昔康化学结构
氯诺昔康属于昔康类非甾类抗炎镇痛药,对COX-2有选择性抑制作用,但强度稍弱。氯诺昔康具有镇痛、抗炎、解热作用,常用于急性腰坐骨神经相关的疼痛或急性中度术后疼痛,也用于慢性腰腿痛、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及强直性脊柱炎等的镇痛。用于急性疼痛剂量为每次8mg,每日剂量不超过16mg。
氯诺昔康常见的不良反应多为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上腹不适等。禁忌证及注意事项与其他非甾类抗炎镇痛药相同。
(十)美洛昔康
图3-1-20 美洛昔康化学结构
美洛昔康对COX-2的抑制作用较COX-1强,因此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和较少的胃肠道、肾脏等不良反应。美洛昔康可以穿透进入滑液,浓度接近血浆中的一半,可以有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以及强直性脊柱炎。
美洛昔康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消化不良、腹痛、便秘等胃肠道反应;瘙痒、皮疹;贫血、白细胞减少等血液系统反应以及头晕头痛等神经系统症状。禁忌证及注意事项与其他非甾类抗炎镇痛药相似:对药物活性成分或其他非甾类抗炎镇痛药过敏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活动性消化道溃疡;严重未控制的心衰以及妊娠和哺乳期妇女禁忌使用美洛昔康,另外美洛昔康可以增加甲氨蝶呤的血液毒性。
(十一)尼美舒利
尼美舒利属于磺酰苯胺类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具有良好的解热、镇痛、抗炎作用,适用于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术后疼痛、痛经等。
尼美舒利常见的不良反应与其他非甾体抗炎镇痛药相似,如恶心、上腹不适,皮疹,头晕等。但近年来,国内外均有关于尼美舒利可引起严重肝毒性的报道。2002年由于尼美舒利的肝毒性,芬兰和西班牙先后停止临床应用尼美舒利。2007年欧盟重新评估尼美舒利的安全性,结论虽允许临床应用,但限定疗程<15天。我国为规范临床尼美舒利的应用,规定尼美舒利作为抗炎镇痛的二线用药,只能在至少一种其他非甾体抗炎镇痛药物治疗失败的情况下应用,单日最大剂量不超过100mg,疗程不超过15天,禁止应用于12岁以下儿童,并应根据临床采用最小有效剂量、最短疗程,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十二)塞来昔布
塞来昔布属于昔布类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能特异性抑制COX-2,治疗剂量时与基础表达的COX-1亲和力极弱。塞来昔布口服吸收迅速而完全,口服后约3小时达血药峰浓度,主要经肝脏代谢,代谢产物对COX-1和COX-2无抑制作用。57%经粪便排出,27%经尿液排出,约3%以原形形式排泄,多次给药无蓄积作用。用于骨关节炎,口服100~200mg/次,1~2次/日,单日最大剂量400mg,用于类风湿关节炎,口服100~200mg/次,3次/日,单日最大剂量800mg。
图3-1-21 塞来昔布化学结构
1.适应证及临床应用
(1)用于缓解骨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及强直性脊柱炎引起的症状和体征。
(2)用于痛经及其他原因引起的急性疼痛。
2.禁忌证
(1)对本药过敏者,或对阿司匹林或其他NSAIDs过敏者。
(2)对磺胺类药过敏者。
(3)冠脉搭桥术围手术期疼痛患者。
(4)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
(5)合并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的患者慎用。
(6)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或合并胃肠道溃疡、出血、穿孔史患者慎用。
3.注意事项
(1)要警惕严重心血管事件如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事件的发生,该风险随用药时间延长而增加,尤其对于存在心血管基础疾病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患者风险更大。
(2)有罕见的严重肝脏反应的报道,如致命性急性重型肝炎、肝坏死、肝功能衰竭等。
(3)塞来昔布的不良反应同其他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相似。
(4)18岁以下患者临床资料缺乏,妊娠、哺乳期妇女禁用。
(十三)帕瑞昔布
图3-1-22 帕瑞昔布化学结构
帕瑞昔布本身不具备抑制COX的作用,但在体内帕瑞昔布可以迅速水解为有生物活性的伐地昔布。伐地昔布是高选择性的COX-2抑制剂,对COX-2的抑制作用是COX-1的28 000倍。帕瑞昔布静脉或肌内注射后经肝脏酶迅速转化为伐地昔布和丙酮,起效快,镇痛作用持久。单次静脉注射40mg,7~13分钟出现镇痛作用,2小时内达最大效果,单次给药有效持续时间>6小时。随后根据疼痛程度每隔6~10小时给予20~40mg,单日总剂量不超过80mg。
1.适应证及临床应用
用于术后疼痛的短期治疗。
2.禁忌证
(1)对本药过敏者,或对阿司匹林或其他NSAIDs过敏者。
(2)对磺胺类药过敏者。
(3)冠脉搭桥术围手术期疼痛患者。
(4)严重肝功能不全或充血性心衰患者。
(5)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禁用。
3.注意事项
(1)由于相关临床研究缺乏,因此不应使用除静脉注射和肌内注射以外的其他给药方式。
(2)临床建议连续使用不超过3天。
(3)与其他NSAIDs药物相同,如在剂量范围内增加剂量而疗效并未随之改善时,应考虑选择其他治疗。
(4)应警惕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