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手术操作与技巧(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十二章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第一节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在白内障手术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根据植入部位不同,可分为囊袋内固定和睫状沟固定。
一、囊袋内固定
1.切口
白内障摘除后,若植入硬性人工晶状体,需做与人工晶状体光学部直径相应大小的巩膜隧道切口或角膜切口。应注意做巩膜隧道切口时,隧道不宜过长,否则会在植入人工晶状体时对光学部产生压力,使下襻上翘而难以进入囊袋内。
2.注入黏弹剂
在确定没有后囊膜破裂和晶状体悬韧带断裂后,向前房和囊袋内注入黏弹剂,保护角膜内皮,同时使囊袋撑开,前后囊分开。
3.植入人工晶状体下襻
首先确定人工晶状体的正反面,之后用人工晶状体植入镊纵向夹住光学部的上方,使人工晶状体下襻经切口进入前房,然后将下襻送入6点位晶状体前囊下。
4.植入人工晶状体光学部
如果瞳孔较大,光学部会在下襻进入囊袋后自动进入;如果瞳孔较小,则需要此步操作,可用人工晶状体调位钩轻推人工晶状体光学部边缘,使其完全进入囊袋内。
5.植入上襻
对于J形襻人工晶状体,可用人工晶状体植入镊夹住上襻的顶端,经切口进入前房内,在上襻超越瞳孔上缘及上方前囊的边缘时稍向后轻压,并松镊子,让上襻通过自身的弹性弹入上方囊袋内。此步切忌用力过大,若光学部上缘越过了3~9点的中线,会导致晶状体悬韧带断裂。此即Finley规则(人工晶状体植入时不可推光学部上缘超越3~9点连线)。对于C形襻人工晶状体,使用旋转的方法更安全且容易。用人工晶状体定位钩顶住上襻与光学部衔接的位置,顺时针旋转,上襻即能被转入囊袋内。
6.调整人工晶状体位置
如前囊孔连续、完整且人工晶状体已植入囊袋内,一般不需要调整位置。若连续撕囊不完整或吸出黏弹剂后人工晶状体有偏位,应用调位钩调整位置。
7.吸出黏弹剂
若行超声乳化手术,可应用I/A注吸头吸除黏弹剂;若行小切口囊外摘除,可用冲洗针头以BSS液冲洗。超声乳化仪中的注吸系统压力比较稳定,可以更好地维持稳定的前房深度。为吸除人工晶状体后黏弹剂,预防囊袋阻滞综合征,可在调位钩的帮助下将注吸头伸到人工晶状体后吸除黏弹剂,此时应注意注吸孔一定向上且不要将人工晶状体襻滑出囊袋。
8.缩瞳
连续完整的环形撕囊一般不需要处理瞳孔,若撕囊过大、撕偏、装入多焦点或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时则可用卡米可林或毛果芸香碱注入前房,待瞳孔缩小后用眼内灌注液置换出缩瞳剂。
二、睫状沟固定
当后囊破裂较大,则不能将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内。但如果前囊孔连续完整时,可考虑将人工晶状体植入虹膜与前囊之间,即睫状沟固定。
1.注入黏弹剂
将黏弹剂注入前房及虹膜与前囊之间。
2.植入下襻及光学部
用植入镊夹持人工晶状体光学部,把下襻及光学部送入前房,下襻直接送入虹膜和前囊之间。一定确保下襻位于前囊前,若植入在囊袋内则人工晶状体可能会通过破裂的后囊孔掉入玻璃体。
3.植入上襻
方法与囊袋内植入相同,只是将上襻植入睫状沟内,即前囊前。
4.调整位置、缩瞳
将人工晶状体光学部调整到瞳孔中央,若有玻璃体脱出,则应先切除前部玻璃体后再调整人工晶状体,缩瞳,清除黏弹剂。
三、小切口可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随着白内障超声乳化器械和手术技术的不断改进,人工晶状体材料、设计和制作工艺的不断完善,白内障手术的切口已经从角膜缘大切口,向多平面的小切口转变。其手术切口小,不用缝合,切口自闭,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手术源性角膜散光,术后视力提高快。
1.推注器植入法
在囊袋及前房内注入黏弹剂,将人工晶状体装入推注器内,旋转推注器,使人工晶状体自动卷曲在植入管内,经小切口将植入管斜面向下插入前房,缓慢旋动推注器,将植入管内折叠的人工晶状体推入囊袋内,人工晶状体可自行打开,随后慢慢退出植入管。植入管不能向下方伸入太多,若其已接触后囊膜,再将折叠人工晶状体推出时可能引起后囊过度伸展而导致破裂,或引起晶状体悬韧带的断裂。
2.折叠镊植入法
在囊袋及前房内注入黏弹剂。将人工晶状体放入特定的折叠镊卡槽内,将可折叠人工晶状体对折,然后用植入镊夹住折叠状态的人工晶状体。将折叠镊和人工晶状体送入前房,并调整角度使晶状体的下襻进入囊袋内,然后将折叠缘转向上方,轻轻放开植入镊,待人工晶状体慢慢打开后,用调位钩将上襻旋入囊袋内。

第二节 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早期的前房型人工晶状体由于并发症多曾一度被淘汰,但新型弹性开放襻前房型人工晶状体(图12-2-1)问世后,为某些特殊情况下,如后囊膜缺乏的患者提供了矫正视力的方法。
图12-2-1 前房型人工晶状体
一、前房型人工晶状体优缺点
1.优点
①适用于各种白内障术后无晶状体眼的视力矫正;②人工晶状体的固定不依赖晶状体囊膜的完整;③术后可以散瞳;④手术操作简单,技巧容易掌握。
2.缺点
①人工晶状体:大小必须合适,过小会使人工晶状体在前房内旋转,损伤角膜内皮,导致角膜失代偿;过大则与前房角持续接触,损伤房角组织,导致继发青光眼和虹膜炎;②瞳孔阻滞:易发生虹膜与人工晶状体粘连,引起瞳孔阻滞性青光眼;③出血:术中、术后前房积血;④像差大:距眼球光学结点远,存在一定的物像差。
二、适应证与禁忌证
1.适应证
①后囊破裂孔大且前囊孔不完整;②晶状体脱位,悬韧带离断范围大;③白内障囊内摘除术后;④房角无病变者。
2.禁忌证
①浅前房、房角异常、虹膜周边前粘连;②青光眼、虹膜新生血管;③角膜内皮异常或失代偿者;④活动期葡萄膜炎。
三、手术步骤
1.术前缩瞳,2%毛果芸香碱滴眼液间隔5分钟1次,连续3次滴眼。
2.做巩膜隧道切口或最陡径线的透明角膜切口。
3.前房内注入黏弹剂,如有瞳孔上移可作瞳孔缘剪开,使视轴区保持透明。
4.以人工晶状体镊夹持光学部将下襻插入对侧房角,并将上襻送入前房并下压,上襻进入房角。
5.用人工晶状体调位钩调整人工晶状体位置,同时观察瞳孔是否正圆,如有切迹应观察人工晶状体襻脚是否牵拉虹膜周边部,继续调整人工晶状体使瞳孔正圆,并使襻脚确实固定在前房角。
6.做虹膜周边切除,吸除黏弹剂,关闭切口。
四、注意事项
1.维持前房深度是手术顺利的保证。浅前房下操作非常危险,容易发生虹膜根部离断、前房积血,使手术难以进行,并且容易损伤角膜内皮细胞。所以术中应注入足量的黏弹剂保证前房操作空间。
2.手术结束前应做虹膜周边切除,否则容易发生瞳孔阻滞,引起继发性青光眼。
3.术中注意瞳孔形状,要将前房型人工晶状体四个襻脚正确的固定在前房角,避免推压周边部虹膜阻塞房角,术后形成慢性虹膜周边前粘连而继发青光眼。
4.调整人工晶状体位置时,用人工晶状体定位钩使襻脚离开房角做小范围转动,避免人工晶状体襻脚在房角滑动损伤房角结构和虹膜。

第三节 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指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在白内障摘除的同期植入人工晶状体,需要一定时间后另行植入人工晶状体的手术。一般在病情稳定3个月,炎症反应停止后可以行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对于单眼无晶状体患者,人工晶状态植入有利于矫正双眼屈光参差及形成双眼视功能。
一、适应证及禁忌证
(一)适应证
1.白内障术后无晶状体眼,尤其是不能用其他方法矫正的单眼无晶状体眼。
2.病情稳定3个月以上。
3.角膜内皮计数及形态正常范围,无严重病变。
(二)禁忌证
1.角膜内皮计数低于1000/mm 2
2.慢性葡萄膜炎。
3.合并青光眼,眼压不能药物控制。
4.合并严重眼底病变,尤其是黄斑囊样水肿、玻璃体增殖牵拉等病变。
二、有晶状体后囊支撑的二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过去曾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有完整的后囊膜或存留部分后囊膜。术前应注意两方面情况:首先应散瞳检查,确定在某一径线有足够固定人工晶状体襻的位置;另一方面是人工晶状体的选择,如果后囊缺损较大,应选择襻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料的硬性或可折叠人工晶状体,如果后囊完整可以选择各种类型的人工晶状体,要求晶状体襻总长度≥12mm。
(一)手术步骤
1.硬性人工晶状体可选用巩膜隧道切口,折叠人工晶状体选用透明角膜切口,切口位置选择在方便分离粘连或角膜最陡径线上以减轻术前散光方便手术操作。前房内注入黏弹剂,分离虹膜后粘连。
2.有后囊混浊可撕除或剪除中央后囊膜,保证视轴中央透亮区有约直径4mm的范围。
3.注入黏弹剂,将人工晶状体植入睫状沟内,吸除黏弹剂,检查切口闭合情况。
(二)注意事项
1.术后最常见的问题是人工晶状体偏位,最重要的原因是虹膜后粘连分离不充分,尤其是人工晶状体襻固定位置处的粘连,一定要使两襻在同一径线上。如分离困难,可用囊膜剪小心剪开粘连。位于切口下方的粘连,可先做一个虹膜周边切除,自切除孔注入黏弹剂再用剪刀剪开粘连。在准备固定人工晶状体襻的象限应仔细分离到睫状沟,其他部位要分离出大于光学部的空间,这样才能保证人工晶状体的居中固定,防止术后人工晶状体嵌顿或偏位。一定要借助黏弹剂软推压分离出空间并配合剪刀的锐性分离,对于粘连紧密部位尽量减少大面积的钝性撕裂,以免术后发生严重的炎症反应。
2.术中有玻璃体脱出,可用囊膜剪或前部玻璃体切割设备切除切口和前房内的玻璃体。关闭切口前使用缩瞳剂缩瞳,检查瞳孔及前房形成情况。如有瞳孔不圆、瞳孔缘切迹则提示玻璃体嵌顿切口,需要进一步进行脱出的玻璃体疝的处理。
三、无晶状体后囊支撑的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无晶状体后囊支撑的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主要分为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合固定术和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一)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合固定术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合固定术接近晶状体原位,对角膜及房角结构影响小,远期并发症低于前房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是目前使用较多的方法。但手术操作相对复杂,缝线穿过睫状沟时有出血的可能。
1.术前准备
除常规术前准备以外,还要做以下准备:
(1)缝线:缝合固定人工晶状体的缝线是10-0聚丙烯缝线,临床常用的有一直一弯、双直针、双弯针。聚丙烯缝线不被降解,而10-0尼龙缝线长期在眼内会发生生物降解。
(2)人工晶状体:有专门供缝合使用的人工晶状体,其襻的两端带有供缝合用的孔,如CZ70BD和CZ70BU后房型悬吊人工晶状体,前者总长度是12.5mm,后者总长度13.5mm。此外还有虹膜型人工晶状体可用于缝合固定如67G及67F型,前者全长12.5mm,后者13.5mm。其他各种折叠人工晶状体,如Rayner Superflex(图12-3-1),全长13mm,襻中心呈裂隙状,缝合固定更可靠。
图12-3-1 Rayner Superflex折叠人工晶状体
2.手术步骤
(1)做一对巩膜瓣,为方便手术操作,一般将人工晶状体固定在3点、9点方向或为避开血管在2点、8点方向,也可以根据情况放在任意径线,但12点、6点方向因为眼眶影响操作一般不选用。首先在准备固定方向做结膜切开,做一对以角膜缘为基底3mm×3mm大小的巩膜瓣。
图12-3-2 长直针穿入注射器针头内
(2)在上方做主切口,如想植入悬吊人工晶状体做巩膜隧道切口,如植入折叠晶状体可选择透明角膜切口。如有玻璃体前移可行前部玻璃体切除,前房内注入黏弹剂。在距角膜缘1.5mm处巩膜瓣下用长直针垂直巩膜刺入眼内,将针在虹膜后水平推进到瞳孔区。另一只手用1m l注射器针头在对侧同样刺入眼内达瞳孔区,看清两针位置后将长直针穿入注射器针头内(图12-3-2),注射器针头退出并将长直针引导出眼外并拉出缝线,这样缝线穿过巩膜及睫状沟在穿过瞳孔中心的径线上贯穿眼球。
(3)固定人工晶状体:自上方主切口拉出缝线中部,剪断后分别穿过悬吊人工晶状体缝合孔或折叠人工晶状体襻的裂隙打结,普通人工晶状体在襻膝部打结固定。注意将术者右侧缝线固定于人工晶状体下襻,术者左侧缝线固定于上襻(图12-3-3),通过主切口植入人工晶状体达睫状沟,顺时针旋转并将两侧缝线收紧,调整人工晶状体位置,将缝线在巩膜瓣下缝合一针并自身打结固定,线结埋藏于巩膜瓣下,用10-0尼龙线缝合巩膜瓣及结膜瓣复位,吸除黏弹剂后关闭主切口。
图12-3-3 术者右侧缝线固定于人工晶状体下襻,术者左侧缝线固定于上襻
(4)改良的方法:用1ml注射针头接力的方法可以使进出针位置准确,避免位置偏差引起人工晶状体偏位。如果使用带孔的悬吊人工晶状体或Rayner Superflex人工晶状体可以使用改良的方法,在长直针贯穿眼球后,再距穿刺孔后0.5mm同样反向操作再次贯穿眼球,在主切口内拉出两根缝线剪断,其中一根分别穿过人工晶状体襻缝合孔,并与同侧缝线结扎,但不与悬吊人工晶状体襻结扎,使缝线在固定孔内可以自由滑动(图12-3-4)。将人工晶状体植入眼内后,自1m l注射针头穿刺孔牵拉缝线,并将缝线结扎线头拉出,将缝线结扎于巩膜瓣下,对侧缝线同样处理(图12-3-5)。这样缝线是穿过悬吊人工晶状体缝合孔固定于巩膜上,眼内没有线结,巩膜缝线结扎后更牢固。
图12-3-4 改良法使缝线在固定孔内可以自由滑动
图12-3-5 将缝线结扎线头拉出,将缝线结扎于巩膜瓣下
3.注意事项
(1)缝线位置一定要准确。保证缝线在穿过瞳孔中心的径线上,缝线结扎松紧适度,否则会出现人工晶状体偏位或倾斜。
(2)缝线一定要埋藏在巩膜瓣下。缝线外露不但引起异物感,而且由于眼内外沟通,容易引起眼内炎。如果将外露缝线拆除,可导致人工晶状体脱位。因此线结处理非常重要。
(3)术中进出针出血,可注入黏弹剂升高眼压止血,少量出血不影响操作。
(4)玻璃体切除术后患者,要插入灌注以便维持眼压,否则容易引起脉络膜脱离,甚至驱逐性脉络膜上腔出血。
(二)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简单易行,方便植入及取出,尤其是新型弹性开放襻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术后并发症较早期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明显减少,但严重的远期并发症还是比较高,如角膜内皮失代偿、继发性青光眼等,详见本章第二节。
(三)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具有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操作简单及可逆性,又有不接触房角及角膜内皮的优点,近几年逐渐应用于临床。

(卢建民 施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