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序
1992年,也就是25年前,我和广东某个城市中心医院的同道们共同抢救一位澳门的富商,他患有急性坏死性胆囊炎伴感染性休克及多器官衰竭。经过了60多天的抢救,他的病情稳定了,气管切开的导管也拔除了。就在拔除的第二天,护士给他喂食,没想到吃第一口后就出现呛咳及呼吸急促,次日出现发热,经过检查发现其产生严重的吸入性肺炎。由于患者全身很虚弱,此后病情急转直下,尽管进行全力抢救,患者在一个月后还是宣告不治。这件事情给我的教训极深,后来我在抢救这类患者时,特别是长期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拔管以后非常注意采用鼻饲管进食或干脆进行胃造瘘,并不懂得如何培养及锻炼患者的吞咽功能。
近3年前,我们抢救了一位肺癌手术后反复出现肺栓塞、气胸、心力衰竭及胃穿孔的患者,其间他多次病危。经过一年多的抢救及监护,患者生命体征逐渐稳定了,但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不能自主进食。我想起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的窦祖林教授,并请他为这个患者会诊。窦教授对患者的处理,包括对患者吞咽功能的评估、训练方法及食物增稠剂的调配,使我懂得,吞咽困难及治疗是一门大学问。吞咽障碍是重症患者、神经肌肉疾患、脑卒中患者常遇到的问题。由于吞咽障碍造成的一次吸入性感染就可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前功尽弃。国内不少知名的大医院医生对吞咽困难的评估和处理的知识所知甚少,一旦遇到这样的情况往往采用胃造瘘的方法来维持生命。当我对吞咽困难这个课题有了更多了解时,才知道通过评估、治疗、培训、调整食物黏稠度等办法可以使众多的患者恢复其吞咽功能。
怀着兴奋的心情,阅读了窦祖林教授所写的《吞咽障碍评估与治疗》一书,窦祖林教授的团队从吞咽功能的解剖、生理、病理生理、吞咽障碍的临床评估,包括影像学检查和其他检查,临床治疗的决策,治疗性训练、电刺激治疗及手术治疗、康复护理等方面全面地阐述了吞咽障碍的治疗和康复理念及技术,还从调整食物黏稠度及营养的角度来提高患者吞咽功能此外,作者还从误吸、神经疾病、头颈部疾病、胃食管反流等方面分别叙述吞咽障碍的特点及处理。值得关注的是,本书还特别叙述长期气管切开患者如何恢复语言功能的技术。全书内容丰富且实用,是值得多个学科医生学习的参考书。
我对以窦祖林教授为首的作者团队的辛勤劳动表示尊重和钦佩。本书的出版,必然会对多个学科遇到的吞咽困难患者的评估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知识及指导,也深信本书将为跨学科的交流与研究发挥重要桥梁作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7年3月于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