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广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卷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正月祭蛙酬神灵——壮族蚂虫另节

壮家人的蚂虫另节,又称“蛙婆节”“青蛙节”“埋蛙节”或者“蚂虫另歌会”,广泛流传于广西西北部红水河两岸的东兰县、巴马县、南丹县、凤山县等地区,特别是其下辖的金谷、巴畴、长江、隘洞、长乐、大同等乡镇。蚂虫另节期长短不一,从正月初一开始,有的五至七天;有的要持续一个月,至二月初二结束。蚂虫另节不仅反映了壮族先民的原始宗教信仰文化,还不断演绎着壮家人亘古不变的心理诉求——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粮食丰收,人丁兴旺。

关于蚂虫另节的由来,历来说法不一,学术界和民间的说法丰富多彩。学术界认为这一节日来源于壮族的蛙崇拜。壮族地区,尤其是桂西地区,蚂虫另作为雷神的使者出现,获得了壮族人民的拥戴。于是壮族民众每年都要在正月举行祭祀青蛙的宗教活动,后来逐步形成了蚂虫另节。形成不少老一辈的壮族人的崇蛙心理。他们非常敬重蚂虫另,禁止杀害青蛙,也不许吃青蛙,甚至见到青蛙还绕道而行。

红水河两岸的壮族地区历史上曾大量建造蚂虫另亭,但在20世纪50年代之后的一系列运动中,传统的蚂虫另节被视为封建迷信,不得已停办,蚂虫另亭也因此遭到破坏。近年来各地政府开始制定较为完善的保护计划,蚂虫另节的状况得到较好的改善。

每年的除夕前,红水河流域的壮族人民既忙着筹备春节,又为蚂虫另节忙碌着。村寨中有威望的男子负责蚂虫另节的筹备工作,商议蚂虫另节的活动时间、祭祀的地点和具体的分工。这个节日可以一个村单独举行,也可以几个村联合举办,参与人员众多,热闹至极。一般来说,蚂虫另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程序:

抓蚂虫另、游蚂虫另与祭蚂虫另。

蚂虫另节的开始以抓到蚂虫另为标志。正月初一早饭以后,大人小孩相约到田里寻找蚂虫另。按地方惯例,他们需要捉两只蚂虫另,一公一母。捉到的第一只蚂虫另的男性称为“蚂虫另郎”,蚂虫另节活动也将由此人主持。然后,活动主持人将捉到的蚂虫另放入一节刨开的竹筒里,合好绑紧,周围贴上彩色纸。这个竹筒,俗称“蚂虫另棺”。

2013年在广西民族博物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日”纪念活动中表演节目《蛙人乐》

游蚂虫另一般由村里的长老组织,用竹子和彩色的布、纸扎成一顶彩轿,里面放着蚂虫另棺。由“蚂虫另郎”和长老领路前行,巡游村寨的每家每户。白天人人拿着蚂虫另幡,晚上个个拿着火把,敲着铜鼓,放着鞭炮,一边走着一边喊着“喂——喂——喂”,场面非常壮观。据说蚂虫另神灵巡游可以驱散村寨一切害虫,确保来年风调雨顺,合家太平。凡是蚂虫另彩轿经过的地方,村民都会提前拿出准备好的糍粑、斋饭来祭祀,好让蚂虫另神灵布施神恩。游行之后,人们回到亭子里进香。之后开始祭祀蚂虫另,这一活动称之为“孝虫另虫另”。全体人员唱歌守灵,祭奠蚂虫另。在守灵期间,村里孩子每天抬青蛙去游行,唱《蚂虫另歌》祈福。各家各户提供大米、粽子、肉、红蛋作为祭品。玉时阶:《壮族民间宗教文化》,第66-67页,民族出版社,2004年。

2013年在广西民族博物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日”纪念活动中表演节目《蛙人乐》

蚂虫另舞:葬完蚂虫另,也就进入村寨狂欢的时刻。人们欢聚在一起,有的戴上蚂虫另面具,假扮“蚂虫另公”“蚂虫另婆”“蚂虫另仔”,跳起传统的蚂虫另舞。有的则趁此机会,在一起对唱山歌,进行一些传统的节庆游戏。游艺活动、“老鹰捉小鸡”“老虎抓猪”“摔跤”“扔石头”“跳竹竿”等娱乐活动纷纷上演,持续至深夜,众人才纷纷散去。

蚂虫另歌会:与蚂虫另节相关的还有歌会,每个村子的歌会日子相互错开,人们可以交错地到各村参加。在过去,人们把铜鼓扛到山坡上,附近的村民听到鼓声,就知道歌会要开始了,大家结伴参加,特别是青年男女,可以通过歌会寻找意中人。以东兰县兰村的歌会为例,歌会在正月十五举行,到了晚上八点,祭蚂虫另神后,歌会正式开始,来参加歌会的邻村客人都会被邀至本村村民家中吃夜宵,吃罢又返回歌场继续对唱、听歌。一直到次日黎明时分,歌手们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歌场。

2013年在广西民族博物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日”纪念活动中表演节目《蛙人乐》

葬蚂虫另:各地葬蚂虫另的日期不同,东兰县巴畴乡的是二月二,金谷乡是二月初三,而大同乡则是正月二十八。虽然时间不一,但都集中在正月二十五到二月初七这段时间。各乡各屯的仪式也不一样,最隆重的要属巴畴乡了。早上,村寨男女老幼穿上新衣,敲锣打鼓,吹唢呐,燃放鞭炮,高高兴兴地前往神台。神台附近竖有旗杆。活动主持人从神台上请下蚂虫另棺,再次放到轿子里。众人抬着轿子,唱着蚂虫另歌,绕着神台转几圈,就抬往每年祭葬蚂虫另的地点。沿路上蚂虫另幡彩旗飘飘,鼓声、唢呐声、鞭炮声、喊叫声声声震耳,前来看热闹的人数不胜数。到了祭葬地点,先把去年葬下的蚂虫另的尸骨取出来,尸骨的颜色关系着今年的丰歉,若是黄骨,今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若是白骨,预示着棉花长得好;若是黑骨,则意味着流年不利,庄稼和人畜有病有灾。覃剑萍:《蚂虫另节》,载于《广西少数民族风情录》,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年。接下来,就是葬新蚂虫另了。挖好坟地,鸣炮九响,将蚂虫另棺放进墓穴,摆上供品,焚香烧纸,彩旗、幡旗插满墓穴周围,最后鞭炮响起,仪式结束。

犁田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