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世上只有三件事:自己的事、别人的事、上帝的事

* * * * * *

某天晚睡前读完了张德芬老师的《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我突然明白,很多时候,我们的不快乐只是源于我们内心的不安宁。当我们跳出乱七八糟的事情再来审视自我时,往往会遇见一个全新的自己。

那么,要想跳出糟糕的情绪,你需要明白这个道理——世上只有三件事:自己的事,他人的事,上帝的事。

01 打理好自己的事

生活中每天都会遇见种种事情,时而惊心动魄,时而平淡无奇。我们面临这些事情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代表了我们的七情六欲。通过这些情绪,我们逐渐收获一个完整的自己。

比如:一日三餐吃什么、明天要穿什么、今天要怎么生活、过得开不开心、要以怎样的态度工作、要不要学习、要不要做一件好事……

人这一辈子只有几十年,我们不能白来这世上,所以,人得为自己而活。最好的活法是希望自己的每一天,平安喜乐,也能有所收获。

生活中每个人也许每天都会遇到不如意的事,如果每次遇到不开心的事情,都寄希望于“如果能重来”,那么我们就永远不会开心。

要知道,那些看似末日的不开心,其实都会成为过去。年轻的时候害怕生孩子,等到真的生孩子的时候,也能挺过去。所以,活在当下、活出自己、活得开心,最重要。

活得开心是自我生活的前提,活得有所收获则是对人生的沉淀。例如每天睡前想一想今天都发生了什么事,自己是如何处理的,现在想想是否得当。总结好今天,才能过好明天。

学会处理和反思自己遇见的一件件小事,我们才算是活出自我,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02 少插手他人的事

《遇见未知的自己》里,有一篇文章叫“担心是最差的礼物”。故事里,母亲对孩子的教育感到苦恼,她担心孩子外出的安全问题,所以一遍遍提醒,甚至想跟着一起去,但这样做反而招致孩子的讨厌。

面对这个烦恼,智者说,作为母亲,提醒是可以的,但过度地担心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加害行为。像这样出于恐惧而把担心投射到孩子身上,只是在抚平母亲自己的不安。对孩子来说,只会加剧他们的心理压力,也会让孩子和世界的接触面变窄。

父母不能陪孩子过一生,所以遇到问题,需要孩子自己去解决。那么,勇敢、自信以及拓宽视野都是孩子从小要去经历的,是属于他们一生的事。

同样的道理,“别人”还有很多。同事也好,朋友也好,都有各自的生活,我们无法陪每一个认识的人走一辈子,更不能一辈子活在别人的眼光里。

别人过得好,我们无须嫉妒。别人过得不好,我们也只能遵循自己的内心,愿意帮忙就帮,无法帮忙,也无须自责,更不能轻易被别人道德绑架。

其实角色互换一下,如果我们需要帮忙,别人帮了,那是情分,别人不帮,那是本分,我们也无须因为这样的事情而伤心。

03 别担心上帝的事

地震、火山、海啸、刮风下雨、生离死别……这些超过人力控制范围的事,都属于上帝的管辖范畴。

有一个成语叫“杞人忧天”,出自《列子》中的一个小典故:


从前,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的人,某天他问:“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活活被压死,不就太冤枉了吗?”

朋友们劝他:“老兄,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即使天真的塌下来,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

可无论别人怎么说,他都不听,仍然在为这个无法解决的问题担忧,终日精神恍惚,直到生命结束。


这个成语也意在告诉我们,不要为了无须担心的事情或已成定局的事情而过度烦恼。

放到我们身边的事情来看,我们明明知道考试成绩的高低在提交试卷那一刻就无法改变了,还是会因担心考试没考好而心灰意冷。

很多人无法走出生离死别的悲伤,因失去亲人而患上抑郁症,试图终结自己的生命。

上帝的事人力无法改变。我们唯一能做的是让自己学会面对。遇到不可改变的事情时,不为其所困;对待无法预知的事情,不忧心忡忡。

人的烦恼大多是因为:忘了自己的事,在意他人的事,担心上帝的事。

人的幸福,其实很简单,来自于内心的安宁。

拥有幸福人生的方法是:打理好自己的事,少插手他人的事,别担心上帝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