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商业信用协调机制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1 商业信用的基础理论文献综述

商业信用作为商业实践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相关的研究文献可以大致分为两类(见图2-1):有关商业信用基础理论的研究文献、有关商业信用与库存管理的研究文献。对商业信用基础理论的研究文献侧重于构建关于商业信用的基础理论,解释商业信用普遍存在的原因、商业信用的对于国民经济的作用以及影响商业信用的因素。而研究商业信用与库存管理间关系的学者主要来自运营管理领域,这些学者更多的关注给定商业信用政策下的企业最优的库存政策或者如何设定商业信用政策以实现供应链的协调。

图2-1 商业信用研究文献分类

分析商业信用的功能和作用是解释商业信用普遍存在原因的最佳切入点,当前学术界总结出的商业信用的主要作用包括:商业信用的融资作用、商业信用的信号传递作用、商业信用的价格歧视功能等。

融资和解决流动性限制是用来解释商业信用功能的最常见理论,尤其是在金融机构尚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供应商融资是很多中小企业的主要短期资金来源。Ferris(1981)指出商业信用较金融机构的贷款具有更大的支付灵活性;Emery(1984)则认为买卖企业间的商业信用能够绕过金融机构的非竞争租(noncompetitive rent);Schwartz(1974)通过模型说明,流动性约束小的大企业更有可能提供商业信用政策;Mian&Smith(1992)则进一步指出供应商往往能够比金融机构以更低的成本为下游企业提供信用贷款,商业信用能够取代金融机构而为客户企业提供短期融资,进而解释了商业信用普遍存在。商业信用的优势:①由于供应商与众多下游企业进行商业交易,进而能够以更低的成本获得更多的行业信息;②供应商对于自身产品的销售趋势具有较多信息,进而知道下游企业何时会因销售会下降而遇到财务困境;③当下游企业面临破产清算时,供应商能够比金融机构从其剩余的产品中获得更多的价值。支持上述论断的文献还包括:Smith&Schnucker(1993)、Peterson&Rajan(1997)。

Smith(1987)较早研究了商业信用的信号功能,文章指出当供应商对于零售商的破产风险具有不对称信息时,供应商可以通过设置商业信用合同来识别零售商的破产风险,此时两阶段的商业信用往往能够起到信息甄别的功能。此外,商业信用还能够让零售商在支付货款前有足够的时间来检验供应商产品的质量,进而有利于市场交易的进行。Long等(1993)通过实证研究支持了商业信用在传递产品质量信息方面的功能,他们的研究表明规模较小的企业和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评估出产品质量的产品提供商更有可能提供商业信用。支持商业信用信号功能的文献还有Lee等(1993)。

在商业信用的价格歧视功能方面,Nadiri(1969)较早研究了企业间的商业信用问题,并认为商业信用是最佳销售政策的一部分。Emery(1987)则认为当供应商面临需求波动时,相对于改变销售价格和生产水平,改变商业信用政策可能更为有利。这一观点也得到了Long等(1993)的实证支持。Brennan(1988)的研究也分析了商业信用的价格歧视功能。Burkart&Ellingsen(2005)建立了一个更为一般的理论模型,解释了未能为以往的理论模型所解释的实证结论。

Ng等(1999)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影响企业商业信用决策的因素,探讨了决定不同形式商业信用的主要因素,结论表明商业信用的形式和长度在行业内差别较小,而在行业间的差别较大。此外,在商业信用的信号传递作用方面,企业层面的数据表明企业更多的是利用商业信用传递诸如供应商产品质量和买方企业支付能力等方面的信息。

在商业信用的影响因素方面,Ng等(1999)认为原始设备制造商(OEM)相对于零售商而言,行业退出壁垒较高进而信用风险相对较小,因此会更容易获得商业信用。而与多个下游企业进行交易的供应商由于管理应收账款的规模经济,而更愿意提供商业信用。Mian&Smith(1992)、Frank&Maksimovic(1998)的研究表明原材料等容易再销售的产品的供应商往往更愿意提供商业信用,原因在于当下游企业可能破产时,供应商遭受的损失更小;Fisman&Love(2003)的实证研究支持了上述命题。

此外,商业信用的融资作用对于促进后发国家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Fisman&Love(2003)的研究表明在金融体系落后的国家,对商业信用融资依赖程度更高的行业具有更高的增长速度;Franklin等(2005)则认为有效的非正式融资渠道支持了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Ge&Qiu(2007)则用问卷调查所得的数据进一步证明了我国民营企业比国有企业更多的利用了商业信用,而且商业信用主要起到融资而非方便交易的功能。

表2-1 总结了有关商业信用的基础理论研究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