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智慧典藏书系(第一辑 全五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四章 与上帝辩论

《圣经·旧约》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

耶和华洞察到所多玛和蛾摩拉这两个地方的人作恶多端,罪孽深重,便决定毁灭这两座城。

这时,亚伯拉罕勇敢地站了出来,谦恭地问上帝:“如果这两座城里有50名正直的人,难道他们也应该因为其他人的恶行而毁灭吗?为什么不能相反,因这50人的正直而宽恕其他人呢?”

上帝做出了让步,答应如果城里有50名正直的人,就可以不毁灭这两座城。

亚伯拉罕继续谦恭地向上帝问道:“如果仅仅是为了缺少5人而凑不足50人,便也要毁灭这两座城吗?”

上帝再一次让步,答应即使有45名正直的人,也不毁灭这两座城。

如此往复,亚伯拉罕和上帝不断讨价还价,以50人一直到上帝答应即使这两座城中只有10名正直的人,上帝也不毁灭这两座城。

可惜的是,亚伯拉罕的努力最终成为泡影,两座城里竟然找不出10位正直的人,上帝终于降下大火与硫黄,把两座城完全毁灭了。

在犹太人心目中,上帝既是威严的,值得他们敬仰;上帝也是温和的,可以与之谈判和讨价还价。可惜的是,人类太不争气了,不仅让亚伯拉罕失望,也让上帝失望。

人类的再生,是重新建立人类的道德和秩序,重新建立人类的文化精神。

圣礼之论辩(局部)

左起:摩西、马太、亚伯拉罕

犹太人自认是上帝的选民,犹太的文化精神就是上帝赐予的,是一种理想状态的人类精神。

第十五课 请上帝从草坪上下来

有这样两则故事很有趣:

故事一

在城郊一家种族主义很严重的俱乐部里,有三个男人正在一块儿喝酒。他们生为犹太教徒,后来都皈依了基督教,他们各自谈起了皈依的理由。第一个人说:“我的理由很实际——我想在法律界有所作为,如果不做一个基督徒,我就不可能被任命为法官。”第二个人说:“我是因为爱情才改的——我的女朋友对我说,如果我成了基督徒,她就嫁给我。”第三个人说:“我的理由很简单,因为我确信,基督教的教义确实比犹太教的教义好。”

前两个人对此回答很震惊,异口同声地说道:“你说的话当真吗?你难道真的把我们两个人看成基督徒了吗?”

故事二

玛丽同雅各布相爱了,雅各布建议玛丽皈依犹太教,玛丽欣然同意了。半年以后,玛丽学习完了犹太教的所有课程,并在拉比的考试中顺利过关。之后,就剩下一件事了,玛丽要到浸礼池中,完成把自己浸在清水里这一仪式后,就成为一名正式的犹太教徒了。

订婚

律法论著集,意大利帕多瓦,1477年羊皮纸、墨水、颜料、金,现藏汉堡国家与大众图书馆。

玛丽十分兴奋地去了美发厅,做了一个最贵最美的发式。在浸礼仪式上,一个女佣帮她脱掉衣服后,她小心翼翼地走进了水池中,水一直浸到她的下巴那儿。

“按照规律,你要把头也浸入水中。”女佣说道。

“可是我刚刚花350美元才做好这个发式。”玛丽说道,“请您去问拉比,清水只浸到下巴那儿行吗?”

过了一会儿,女佣回来说道:“拉比说了,你可以只浸到下巴那儿。但是,你想要成为犹太教徒,由于没把头浸湿,你将永远有个异教徒的脑袋。”

犹太人对上帝的信仰,是一种融化在血液里的信仰,狂风吹不散,磨难压不倒,即使是为了生命和发展暂时改宗皈依,也改不掉他们骨子里对上帝的信仰和宗教情怀,这是一种文化精神。同样,异教徒要想皈依犹太教,也是一种精神,任何片面的东西都无济于事。

不妨再看看下面两个故事:

故事一

有三个好朋友,一个是西班牙人,一个是波兰人,一个是犹太人。一个周末,他们在公园里聚会。

西班牙人说:“我经常到这儿来,每次警察见到我,都大声喊道:‘嗨,哥伦布,你好吗?’”

波兰人说:“警察也认识我,他总是叫我瓦文萨。”

犹太人说:“我也经常到这儿来。有时候我躺在草坪上,那家伙总是说同样的话:‘耶稣基督,从草坪上下来!’”

19世纪的镀金银制《托拉》防护罩。

故事二

有两名男子在酒吧里喝酒。他们边喝边看电视。当时,正好是新闻节目,屏幕上出现了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的画面。

“他是一名犹太人。”其中一位叫马丁的犹太人自豪地对他的同伴说。

一会儿,屏幕上出现了一个体育片断,棒球明星桑迪·库法克斯出现了。马丁又激动地说:“他是一名犹太人!”

接着是科学节目,画面上出现了爱因斯坦的头像。马丁又兴奋起来,用肘推了一下同伴,喜笑颜开地喊道:“他也是一名犹太人!”同伴有点不耐烦了,大叫:“够了!我的上帝,耶稣基督!”马丁十分吃惊地再次喊道:“他也是一名犹太人!”

犹太人因其犹太性屡遭磨难,但也因其犹太性历久弥坚,并且倍感自豪。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犹太人认为上帝的存在无需证明,犹太人的上帝是唯一的,无形的。犹太人的上帝无所不在,无所不能,无所不知,既是永恒的,也是公正的,更是慈悲的,就像父亲一样和蔼可亲,也像朋友一样亲密无间。犹太人的上帝是神圣的,也是完美的。上帝选择了犹太人,犹太人也选择了上帝。当初,上帝为世上所有的民族制定了《托拉》,但其他民族的反应却不冷不热,唯独犹太人毫无保留地接受了整部《托拉》,正是《托拉》奠定了犹太人的律法精神。《托拉》又称《摩西五经》或《律法书》。

律法精神,是一种理性精神,更是一种伦理至上的精神,有了这种伦理精神,犹太人非常自信,自信能渡过一切难关。犹太人也信奉金钱,也有实用主义,但金钱至上的实用主义不是犹太人的终极归宿,上帝和律法精神的约束,才是他们的文明。人类有三大元精神:信仰、理性和仁爱。信仰是犹太人的法宝,理性是希腊人的法宝,仁爱是中国人的法宝。

耶稣说:“生命不胜于饮食吗?身体不胜于衣裳吗?你们看那天上的飞鸟,它不播种,也不收获,也不把食物积蓄在仓里,你们的天父尚且养活它。你们不比鸟类贵重得多吗?何必为衣裳忧虑呢?你想,野地里的百合花怎么长起来,也不劳苦,也不纺线,然而我告诉你们:就是所罗门极荣华的时候,他所穿戴的还不如这一朵花呢!你们这些人啊!野地里的草今天还在,明天就丢在炉子里,神还给它这样的妆饰,何况你们呢!所以不要忧虑说:‘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这都是外邦人求的……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这些东西就都要加给你们了。所以,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难处一天忍受就够了。”这段话道出了犹太文化精神的核心。

第十六课 《律法书》精要

《律法书》又称《摩西五经》或《托拉》,也称《旧约圣经》,包括:《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和《申命记》,整个犹太教教义还包括:《先知书》8卷,《圣文集》11卷,共24卷,也称《二十四书》,再加上犹太口传律法集《塔木德》。

《犹太律法辅导》

羊皮纸抄本插页中的图画,一位犹太拉比在讲坛上宣讲教义。

《创世记》编辑于公元前6世纪或公元前5世纪,是《旧约圣经》的开端或导言。据《创世记》介绍,上帝用了6天的时间创造了整个宇宙,第7天为休息日,安息日即源于此。上帝的第一项工作是浇灌干枯的土地,然后用泥土塑人,先塑男人亚当,后塑女人夏娃,塑完后把他们放于绮丽宜人的伊甸园,与百兽同居,并叮嘱他们禁止食用“智慧之树”的果实。这对男女禁不住“兽类中最狡猾者”蛇的诱惑,偷食了禁果后,立刻羞于赤身裸体,并尽量躲避上帝。耶和华发现他们后,把他们贬到下界。在那里,男人须辛辛苦苦劳作方能获得土地上的果实,而妇女必须经历生子的痛苦,恋慕并受制于其丈夫。从此,男人和女人从稚童般的纯真到性觉醒,他们知道自己必将经历身体的痛苦和死亡。但是,通过觉悟到人的原恶,他们便有了初始的成熟道德责任,亚当和夏娃不听从上帝的命令是一项由他们自己做出的自由行动。从此,人类开始对自己的罪孽负责,并开始生活于他自己创造的世界,表现出原为上帝所专有的创造力。

在该隐和亚伯的故事中,人类的自由特性得到进一步发展。该隐是位农民,当他献给上帝的贡物遭拒,而他的弟弟亚伯——一位牧羊人的贡物被上帝接受时,他心生嫉妒,最后杀死了亚伯。当上帝对他的行为进行质问时,该隐说谎并否认亚伯已死,最后他被永久流放在他耕种的土地上。这表明,人类是多么无力于控制自己的嫉妒和怒气。

后来,由于人类的报复心理持续增长,上帝缩短了人的寿命,并为了大洪水提供了依据。大洪水是人类的罪恶和暴力作孽的后果。当洪水退去之时,上帝为了校正人类的无知,给人类赋予了律法,尤其是禁止偶像崇拜、淫乱和杀人。上帝说:“凡流人血的,他的血也必被人所流,因为神造人是照自己的形象造的。你们要生养众多,在地上昌盛繁茂。”从此,上帝通过诺亚与人类订立了契约,发誓说这次大洪水是最后一次。彩虹成为人和上帝缔约的象征,时时提醒人不要违犯律法。

巴别塔的故事描述了世界上不同语言的起源。人类试图建造一座城和通天塔以传扬名声,并防止相互分散。《圣经》的另一谱系,是讲述诺亚的一个儿子闪家族的线索,《创世记》的另外五分之四的内容是关于以色列人四代祖先的传说,他们分别是亚伯拉罕、以撒、雅各族长及雅各的12个儿子。读完了《创世记》,便完成了“五经”记述的一半,因为后四卷的大部分都是有关律法和祭拜的训谕,其中最重要的是犹太先知摩西及《出埃及记》,摩西之死是其最后的主题,他也被描绘成以色列社会里三种宗教角色的创立者:他建立了审判所,使亚伦家族任祭司之职,而且是传达上帝之言的先知;他被赋予了理想领袖的品德:谦卑、正直和诚实;但他也有罪孽和错误,也并不是完美的。

该隐与亚伯献祭

11世纪末,圣萨文教堂中厅拱顶上的壁画。

“五经律法”的第一个主题是,从根本上确立人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第二个主题是保护无助者,例如非犹太人奴隶、欠债者、穷人、寡妇、孤儿和寄居者。按律法的观点,人是一种道德实体,因其原恶和原罪对上帝负责。律法的精神,是一种自愿接受约束的宗教义务,对上帝的信仰和对道德的自觉,是人类精神的光芒。

第十七课 彩虹之约和摩西十戒

犹太人的信仰之基是律法书,即《旧约》。这里“旧约”二字,即意味着上帝与人类之间所订立的“古老契约”。既然是“约”,就意味着平等自愿的原则,而不是靠极权专制。据《创世记》记载,上帝为了惩罚人类行恶,决定降大雨毁灭人类,唯有诺亚及其一家作为人类新的始祖给予赦免。“诺亚方舟”的故事,即源于此。为了感谢上帝,诺亚建起祭坛,献上供品,上帝接受了供品,并在暴雨之后的天上画上了彩虹作为凭证,保证今后再不毁灭人类,这就是著名的“彩虹之约”。从此,人类再生,远离罪恶。

据《出埃及记》记载,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去寻找神所应许的“流奶与蜜之地”。第三个月的第一天,到了西奈旷野,摩西上西奈山,山上雷电交加,浓云密布,角声齐鸣,神在雷霆中颁布“十戒”。这就是有名的“摩西十戒”:

1.耶和华是唯一的真神,除耶和华之外,不可有别的神;

2.不可敬拜偶像;

3.不可妄呼上主的名;

4.应守安息日为圣日,其他六日应勤劳耕作;

5.当孝敬父母;

6.不可杀人;

7.不可奸淫;

诺亚与虹

夏加尔,1979年,油画,画布,尼斯国立夏加尔圣经讯息美术馆藏。

以法版赐摩西摩西洒以色列人的血

日读本,德国南部,约1206年,羊皮纸、墨水、颜料、金、现藏牛津大学图书馆。

8.不可偷盗;

9.不可作假证陷害人;

10.不可贪人钱财及物品。

在犹太教的613条律法中,这“十戒”是最重要的。“十戒”中的不可偶像崇拜、杀人和奸淫又是重中之重。按犹太律法的规定,当异教徒以生命相威胁,要求犹太人必须放弃律法时,其他所有戒律都可放弃,但即使是放弃生命也不能犯这三条戒律。按《圣约》所言:“即使是被处死也不要杀人,你认为你的血比别人的更红吗?也许他的血比你的血还红呢。”

对于普通人来说,最容易犯的罪就是偶像崇拜,古时多少皇帝假借神的名义来奴役百姓、残害人民。而犹太人的上帝则不同,他虽然存在,但是无形,任何人都不可假借上帝的名义来愚弄人民。不妨讲一则小故事来说明:

一名犹太拉比睡觉时梦到自己进了天堂。令他吃惊的是,那里的圣者正在讨论犹太法典中的棘手问题。

“这就是上天堂的奖赏?”拉比叫道,“为什么他们做的事和人间上的一样?”

这时,有一个声音在呵斥他:“你这个傻瓜,你以为圣者在天堂里,恰恰相反,天堂在圣者写的书中。”

天堂在圣者写的书中,上帝更在圣者写的书中。他高高在上,用一双慈爱而警觉的眼睛看着芸芸众生,让每一个人不敢作孽。

第十八课 崇智主义

按《塔木德》所言:《托拉》大于王权,也大于祭司权,因为拥有王权的人会拥有30项特权,祭司也有24项特权,而学习《托拉》智慧的人,则可以拥有48项美德:可以学会学习,学会倾听别人讲话,可以具备清晰的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并以敬畏、谦卑、快乐的心情去向老师和贤哲学习,并通过和同学们对知识的反复研讨增长智慧,默默地以《圣经》和《密西拿》的道德要求来约束自己,以达到对俗务的处理适度,享乐适度,睡眠适度,闲谈适度,和别人开玩笑适度,从而提高自己的忍耐力,以好的心情执著于圣哲言论,借以承担人生的坎坷和苦难。那时,他就会变成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一个安于本分的人,一个谨言慎行的人,一个不居功自傲的人,从而赢得众人的爱戴。他还会敬仰上帝,热爱人类,广施善举,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正直,远离虚荣,勇于承担责任,以真理和道义为己任,与人为善,深思熟虑,学以致用,和老师互相启发,从而有益于人类。

《创世记》,14世纪的希伯来《圣经》手稿中的带插图页,来自意大利,现藏摩德纳市立图书馆。

其实,对于犹太人来说,提高自身素质,崇尚智慧,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宗教义务。不妨录几段犹太教格言于此:

谁是智者?智者是向所有人学习的人。

和智慧同行,必得智慧;同愚者为伍,必将毁灭。

对聪明人来说,一次教训比愚蠢人受一百次鞭挞还深刻。

智慧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常识和判断力——例如,知道什么时候该说话,什么时候不该说话;什么时候行动,什么时候积蓄力量。

智慧一旦离开生活实际,将变得毫无意义。

智者不在比他更聪明的人面前吹嘘,也不会打断别人的谈话,更不匆匆忙忙回答问题;他问有用的问题,回答别人的问题切中要害;他同别人谈话,先说先知道的事,后说后知道的事,不说不知道的事。他正视真理,反对愚昧。

正因如此重视智慧,犹太人才被全世界公认为最聪明的人,从而形成了这样一句风靡世界的话:世界的财富在犹太人的口袋里,犹太人的财富在自己的脑袋里。下面是几个犹太人的智慧故事。

故事一

大航海家犹太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返回欧洲,女王为他摆宴庆功。酒席上,许多王公大臣、名流绅士都瞧不起这位没有爵位的人,纷纷出言讥讽哥伦布。

“没什么了不起,我出去航海,也会发现新大陆。”“驾驶帆船,只要朝一个方向航行,就会有重大发现!”“太容易了!完全是凭运气。”

哥伦布不慌不忙,微笑地听着大家的讥讽,然后说道:“各位尊贵的先生,现在请大家做一个游戏,哪位能把这个鸡蛋在桌子上立起来?”于是一些自作聪明的人跃跃欲试,但是没有一个人能把这颗椭圆形的鸡蛋在桌子上立起来。

哥伦布

“我们立不起来,你也立不起来!”许多人盯住哥伦布。

哥伦布拿起鸡蛋“砰”的一声往桌子上磕了一下,大头破了,鸡蛋稳稳立在桌上。

众人嚷道:“这太简单了,谁不会呀!”哥伦布微笑着说:“是的,我说过了,这只是个小游戏,问题是,在这之前你们为什么想不到呢?”

哥伦布航程图

故事二

某一天,罗马大主教下了一道命令,要求领地上的犹太人派一位代表,去和一位基督教大学者辩论。辩论将在教堂广场举行,失败者将被杀头。

犹太人听到这个消息吓坏了,谁也不敢和基督教大学者辩论。拉比无奈,向教徒们发出布告,征集勇敢的智者。过了好几天,只有一位小裁缝前来报名,并表示愿意献身。

辩论的日子到了,许多人聚到广场上。罗马大主教让犹太人的代表先发问,并宣布,任何一方只要有两个问题不知道,即算辩论失败。

犹太小裁缝对基督教大学者问道:“如果你是犹太教权威,那么告诉我‘希伯来文’是什么意思?”

“我不知道。”大学者流利地回答。

“什么?”裁缝高兴地叫道,“我再问一遍,‘希伯来文’是什么意思?”

“我不知道!”这回学者有点不耐烦了。罗马大主教清清楚楚听到基督教大学者两次承认了自己不知道,立即宣布辩论停止。

“告诉我,你怎么能想到这么一个聪明的问题去难倒那个大学者的?”许多犹太人向小裁缝表示祝贺。

“‘希伯来文’这几个字的翻译就是‘我不知道’。我料定,博学的大学者肯定知道这个意思,但罗马大主教一定不知道。”

故事三

从前,有一位犹太大学者,不仅知识渊博,而且还拉得一手好提琴。有一次他得了一场大病,痊愈后,大夫劝他搬到一个空气新鲜气候温暖的地方。最后,夫妻俩决定到一个偏僻的山村小镇生活,那里大多是没有文化的普通人。

落脚后,按当地习惯,人们问他:“你以什么为业?”

“我会拔火罐。”学者答道。

客人走后,妻子疑惑不解地问他:“我真不明白,以你这样的学问,竟然说自己是一个拔火罐的,这能给你带来什么好处呢?”

学者解释说:“据我了解,这个小镇的人,大多文化不高,不知道知识的价值。我一旦说我是学者,不仅不能赢得尊重,他们还会排斥我。而一个拔火罐的人,对他们来说却非常重要!我保证,他们将非常尊重我。”

犹太人崇尚的是智慧,是活的智慧,活智慧可以战胜一切困难。

第十九课 犹太文化的叛逆性

有这样两则故事:

故事一

西德尼是一个坏脾气的老头。一天,他在马路上行走时,突然被一辆小汽车撞伤。他立刻被送往附近的一家天主教医院。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他快要出院了。“谁负责医疗费呢?”主管事务的修女问他。

老头子冷冰冰地回答:“听着,我身无分文,除了肇事的司机外,我唯一活着的亲人就是我妹妹,但她已经皈依上帝,成为一名修女。她是一个老姑娘。”

那位修女非常不满,插嘴说:“先生,我们不是没人要的老姑娘,只不过是我们嫁给了上帝。”

西德尼这下可乐了,高兴地说:“对,把医疗费账单送给我那位妹夫,由他来付款。”

故事二

世界各地的犹太教堂都存有五卷本的犹太教《圣经》羊皮卷手稿,每逢安息日或重大宗教仪式时,会众都要将羊皮卷取出,绕行教堂一圈,每个参拜者都要恭敬地伸手摸一下羊皮卷。绕行中间,绝不允许将羊皮卷掉在地上——否则,在场的所有人都得禁食40天。当然,这只是一个传统,而不是戒律。

一天,在一个教堂里举行这项仪式的过程中,一个手捧羊皮卷的老者不慎摔倒在地,手中的《圣经》也掉在地上了。

人们赶忙扶起老头,老头满脸尴尬,嘴里嘀咕着:“只可怜我的自尊呢!”

另一参拜者走到拉比面前,以挑战的口吻说道:“这下,我们大家岂不都要禁食40天?”拉比盯着对方,低声说道:

“我什么也没看见。”

其实,早在伊甸园中,偷食禁果的亚当就开始了人类的叛逆之旅。从此之后,人类每犯一次罪,就是对上帝的一次叛逆,也是对传统和伦理的一次叛逆。其中,有的罪孽是真正的罪孽,有的罪孽则是一种开放和创造,推动了人类文化的进步。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犹太人的上帝就是对迷信的否定,这就是哲学和神学的本质不同。

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区别之一就在于,中国人虽然历史上不乏孔子、老子这样的大思想家,但无论朝廷还是民间,对异端思想却一直不能容忍。各朝各代虽然不同思想的萌芽不断,但都被绞杀了。西方文化则不同,虽然也曾出现宗教裁判所和漫长的中世纪,但异端思想家却层出不穷,从苏格拉底到柏拉图、伽利略、哥白尼……数不胜数。犹太文化思想史就更不必说,斯宾诺莎、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海涅以及拉萨尔、卢森堡等一大批激进的革命者,无不以其叛逆性和创造性著称于世,就仿佛卡夫卡之于表现主义,普鲁斯特之于意识流,贝克特之于荒诞派,约瑟夫·海勒之于黑色幽默,艾伦·金斯堡之于垮掉的一代,诺曼·梅勒之于后现代主义……而这些大师,都是犹太人。

《亚当与夏娃》

习作《向阿波里奈尔致意》,夏加尔,

1911-1912年,水粉画,现由私人收藏。

抵抗

1937-1948年,油画,画布,由汶斯圣保罗画室藏。

在《圣经》中,犹太人的悖逆性格得到了十分突出的论述,这种悖逆首先是对上帝的悖逆,上帝谴责说:“我养育儿女,将他们养大,他们竟悖逆我。牛认识主人,驴认识主人的槽;以色列却不认识我,我的民族却不留意我。”(《以赛亚书》)。上帝还说:“祸哉!这悖逆的儿女,他们同谋,却不由于我;结盟,却不由于我的灵,以致罪上加罪。”(《以赛亚书》)。犹太人的先知摩西也曾谴责说:“你当记念不忘,你在旷野里怎样惹耶和华你神发怒。自从你出了埃及地的那日,直到你们来到这地方,你们时常悖逆耶和华。”(《申命记》)。

哲学家斯宾诺莎就是有名的“犹太逆子”,他以其超人的智慧和对犹太教义的深刻感悟而被犹太拉比誉为“希伯来之光”,但他又因对上帝和犹太教的背叛导致被逐出教门,被迫流落他乡以磨制光学镜片谋生。但正是斯宾诺莎的叛逆及伟大的无神论学说,推动了哲学的发展,被誉为“近代最伟大的犹太人”,黑格尔甚至认为“要开始研究哲学,就必须首先做一个斯宾诺莎主义者”。斯宾诺莎45岁时死于海牙,但他那正直的人品和献身于理性探索的简朴严肃的生活,连他的对手也表示敬意。

斯宾诺莎的代表作是《神学政治论》,在其第一部分中,他对《圣经》采取了否定性的态度。他指出,预言是一种极其生动的想象产物,同他所理解的理性没有关系;先知是不具有哲学思辨能力的人,他们具有道德洞察力,但不具有理论方面的真理。《圣经》里的先知——包括摩西,具有许多彼此相冲突的观念,并经常表现出对他们提到的一些事件的自然原因的一无所知。他认为,《圣经》仅仅包含了大众化的思想,是为了迎合大众的心智而写成的,不仅不符合科学和理性,而且有许多逻辑性错误。他反复强调,《圣经》中的律法仅适于古犹太人的生活,理解《圣经》最恰当的方法就是站在《圣经》的立场上理解《圣经》。那么,宗教的真正功能是什么呢?是对大众生活的一种引导。哲学则不同,“除了真理以外没有其他目的;信仰,正如我们已经充分证明的,除了寻求忠顺和虔诚以外,不追求别的东西”。大多数人都未接受哲学的启迪,因此不得不依赖《圣经》给他们带来慰藉:“所有人都能遵从,而和绝大多数人相比,能够养成仅仅在理性的引导下行使这种良好习惯的人是很少的。”

斯宾诺莎随后指出,哲学家和科学家在思辨中须保持一种不为宗教教条所禁锢的精神自由。所以宗教的信仰容许哲学的思辨有最大的自由,容许我们对于任何事情爱怎么想就怎么想,不加苛责,只把那些传布易于产生顽固、怨恨、争端与恼怒的思想的人断定为异教徒与提倡分派的人;反过来说,只把那些竭尽心智劝我们履行仁义的人看作有宗教信仰的人。

对于国家来说,最安全的统治方式是制订认为宗教是引导人们趋从仁义的方式。在神学领域拥有和世俗领域同等权力的统治者们不得不付诸相应的行动——但每个人应能够自由思想和表达自己的意见。

最后,斯宾诺莎得出结论:君主想控制属民在思辨方面的信仰是对社会契约的篡改和对人基本和天赋权利的侵犯。

犹太人的幸存本身就是他们固有的保守主义的一个证明。但是,没有一个民族比犹太人在近代革命中付出的代价大。在20世纪初,许多人认为,犹太人就是叛逆和激进主义的代名词。马克思、拉萨尔、伯恩斯坦、卢森堡、托洛茨基、斯维尔德洛夫、加米涅夫、贝拉·库恩、鲍罗廷等无不是犹太人,在俄国革命家中有一半以上是犹太人,甚至许多左翼思想家或政治家因其异端思想和激进主义而被误认为是犹太人。

据此我们可以认为,就禀性及其宗教信条来说,犹太人是人们所能够指望的最顺从的守法者。但是,在残酷的生存条件下,他们也最容易产生异端的思想和激进的行动。犹太布尔什维克现象的产生,说明这个民族不仅没有衰朽,而且依然充满活力。这难道是“上帝的失败”吗?

解放战争应募入伍的犹太志愿军回到他按古老传统生活的家中奥本海姆,1833-1834年,油画,现藏纽约犹太博物馆。

第二十课 忏悔与赎罪

荀子曰:“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这说明中国的先哲是不乏反省意识的。但实际的情况是,几千年过去了,中国人不仅没有培养起真正的忏悔意识,而且对重大的历史事件,甚至对自己的犯罪行为,从来没有反思过。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清朝的“文字狱”,袁世凯的“八十三天皇帝梦”……多少次悲剧,有几人反省过?有几人忏悔过?

犹太人显然是懂得忏悔的。犹太人没有基督教的“原罪”观念,他们认为人生来就是完美的,虽然他可能犯错误,但依旧能够完美。犹太教认为人可能犯的错误有两大类:一类是对神的罪,一类是对人的罪。对神的罪和对人的罪一样,只要直接到神或人的面前忏悔即可。“赎罪日”是犹太教的一个重大节日。这一节日在本质上是犹太人承认人性脆弱的一种体现。在这天,犹太人都要绝食,终日祈祷和忏悔。他们汇集在犹太会堂里,由三名拉比朗读《塔木德》,并由代表们向上帝请求说:“上帝啊,请原谅我们。”他们认为,每个人都是弱小的,每个人对“罪”都有责任,因此,一人有罪,众人共担。

赎罪日在会堂中祈祷的犹太人

戈特利布,1878年,油画,现藏特拉维夫艺术博物馆。

此外,犹太人敢于直面苦难,并通过承受苦难来救赎自己。《塔木德》认为:“与幸福相比,人在苦难时更应该欢欣。因为,如果一个人终生幸福,这说明他也许犯过的罪尚未被宽恕,但是通过受难,人所犯的罪便被宽恕了。灾难是好事。”

轻微的犯罪,无论是作为还是不作为,忏悔便可赎罪;对于不严重的犯罪,忏悔能使其搁置,等赎罪日一到便可赎罪。

如果一个人犯了要被上帝将其逐出教会或应当由法庭处死的罪行后而忏悔,无论其忏悔还是赎罪日都被搁置一边,只有苦难才能涤除他的罪。但是,犯了亵渎神灵罪名的人,只有死亡可以超度他。

赎罪日是犹太人所有节日中最为神圣的,虔诚的犹太教徒把这一整天都用来祈祷和参加宗教仪式。

如果一个人犯了罪,也为此做了忏悔,但却不改正自己的行为,这样的人像什么呢?像手持一条肮脏爬虫的人。即使他跳进全世界的水中,也洗不干净。

要在你们死去的前一天忏悔。那么,人能知道哪一天死吗?不可能。所以,人就有理由在今天忏悔,免得明天就死去。这样,他全部的日子就在忏悔中度过了。

透过这些至理名言,犹太人获得了精神上的指引,就不易在黑暗中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