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难处的洞穴
小山田到鹿儿岛中学的距离很远,路也不好走。虽然可以搭乘国道上往来行驶的卡车上学,但难免有的卡车司机要收取路费。还有的司机车开得太过野蛮,乘客被摔到庄稼地里的事也时有发生。
战后的日本食品极度匮乏,东京甚至还因为粮食不足引发了大规模的示威游行。吉田首相与麦克阿瑟谈判,最后达成协议由GHQ发放粮食也发生在那个时期。
发放的物资也流入了学校。有时候,学校会在锯成一半的铁桶里加入热水,把浸泡加热后的牛肉罐头人手一个进行分配——这是在战争年代无法想象的奢侈美味。大家在津津有味地品尝牛肉罐头的同时,也深切地感受到,像美国这样物资充裕的国家根本就无法战胜。
课堂就设在蓝天之下。学生们干农活的时间仍然很长,和战时没什么变化。稻盛有一次趁着在田里干活的机会,悄悄地和几个平时表现不太好的同学一起合谋偷番薯烤着吃。因为怕烤番薯时冒出的浓烟被老师发现,稻盛就自作聪明地一边烤,一边拼命扇风,想把浓烟驱散开。没想到老师闻到了气味,事情还是败露了。老师勃然大怒,狠狠地训了他们。
稻盛一家的生活十分不易。多亏了本家的帮助,他们在祖父七郎继承的土地上重新搭建了小屋,搬了进去。他们将青竹刨开,做成屋顶,又从附近的井里将清水引来。
不能总依赖亲戚的帮助。畩市开始学着酿制烧酒,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他先将番薯蒸熟、捣碎,冷却后加入米曲搅拌,然后放进密封的坛子里,让其发酵。等发酵至适当程度后进行蒸馏,最后将蒸馏出的酒混合一下,就完成了。
酿造好的烧酒灌入水袋,一个水袋可以装两升多。畩市将灌满烧酒的水袋像绑腰带那样扎在腰间,前后各扎一个,然后去黑市兜售。因为是没有营业执照的黑市买卖,一旦被警察发现,就会被拘捕。如果按照畩市平日里谨小慎微的性格,是绝对不会做这种生意的,但是当时被生活所迫,不得不这么做。
蒸馏的时候会产生酒渣,酒渣会有酒香飘出。畩市怕被别人闻到,战战兢兢地将酒渣埋在田里的一角。最后,因为害怕私自酿酒的事情暴露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没过多久,畩市就放弃了酿酒。
走投无路的父亲畩市带着利则和和夫,借了纪美娘家一间靠海的房间,开始做起了制盐的买卖。先将铁桶割开,用来代替大锅,然后用一些废弃物做燃料把海水煮沸,海水蒸发后就成了盐。畩市将做出来的盐拿到农村去换点儿食物。但是,这不是长久之计,无计可施之下,他们不得不又回到药师町生活。
就这样,稻盛家把在临时居所上搭建的屋子直接移建回药师町的原住址。因为是简易的竹木结构的棚屋,搬运起来相对容易。然后,他们又在原有屋子的基础上扩建了房间。
房子盖得比较简陋,一到刮台风的时候就狼狈不堪。大家用竹竿支撑着防雨门,再用绳子绑紧。为了不被台风刮跑,他们可以说是想尽了办法。房子里的墙壁很薄,弟弟丰实年纪虽小,也帮着撑墙。外面的围墙经常会倒塌,他们经常是第二天一早就要忙着修理。
1947年(昭和22年)6月,祖父七郎逝世,享年70岁。
稻盛的身体一康复,又重新找回了他“孩子王”的地位。
读鹿儿岛中学一年级的一天,稻盛因为一件小事和班上最不好惹的同学发生了争执。事情的起因其实是稻盛扔塑料垫板玩,差点儿扔到了那位同学身上。
那位同学认为稻盛是故意找碴儿挑衅,于是两个人相约放学后在鹿儿岛中学和鹿儿岛实业学校之间的小路上“决斗”。稻盛他们班上的同学就不用说了,就连隔壁班的同学也都纷纷赶来起哄、围观。
当时,谁都不看好稻盛。稻盛从中学二三年级才突然长高,成年后身高达到一米七八。但当时的他个头并不突出,也不过刚刚达到平均标准,而对方却要高大得多。
但是,稻盛有取胜的秘诀。
“我当时想着‘先下手为强’。于是,一下子跳起来,朝着对方脸上狠狠地就是一拳。因为反作用力,我也差点儿摔倒。”(稻盛和夫《稻盛和夫自传》)
稻盛在接受采访时不好意思地讲述了他当年的这段“英勇事迹”:“拳头重重地打在对方的鼻子上,对方顿时满面都是鼻血。我趁他还没反应过来,又在他身上补上了几拳。但其实我打架没那么厉害。”
然而,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那个原本就不好惹的家伙居然气急败坏地拔出藏在身上的匕首。
“有种就空手上来!”
稻盛大喝一声,怒目圆瞪。
好在高年级学生闻讯赶来,夺下匕首,才算化解了危机。不过,当时的确是很危险的。
为了教训一下他们的好勇斗狠,那几个高年级学生把他们两个人都狠狠地打了一顿。
稻盛毕竟还是个孩子,没过多久,又开始神气活现了。但是,父亲畩市不一样。战争结束后,为了生计,他忙着酿制烧酒、制盐等,但是没过多久,都因为各种原因又不得不放弃了。
勤奋的畩市一直很努力地存钱,还曾满怀希望地说过:“到50岁以后就可以靠着利息吃饭了。”但是,战后由于通货膨胀和存款冻结等原因,货币严重贬值。越是老老实实储蓄的人损失越惨重。
战前,纪美曾向畩市建议:“把储蓄拿出一半买土地或者房子。这样可以把房子租给别人,到万不得已的时候还可以卖掉贴补家用。”
当初,中介看到稻盛承制堂的经营状况良好,曾介绍了好几处便宜的房产给畩市,都被畩市回绝了。中介知道畩市不好说话,于是找到纪美,希望她吹吹枕边风。
纪美是完全赞成此事的,可是畩市却顽固不化,谁的话都听不进去。
“你在说什么呢?那些东西是靠不住的,钱才是最重要的。钱是能生利息的,房子和土地能生利息吗?不能!不管过多少年也没办法生出钱来。”
这对恩爱的夫妻在理财方面意见相左,经常为此争论不休。当然,后来的事实证明,母亲纪美是对的。
“我早说过了吧?你不听——”母亲后来偶尔会发发牢骚,父亲什么也不说,一直沉默着。(稻盛和夫《稻盛和夫:母亲的教诲改变我的一生》)
父亲畩市尽管才刚四十出头,却好像突然间就变老了。畩市原本就是很保守的性格,现在变得越发谨小慎微。无论纪美怎么劝他重开印刷所,他始终都没有点头。
因为如果要重开印刷所,就需要购买印刷机器设备,那么肯定要大量举债,而畩市不愿意这么做。
后来,原来在稻盛承制堂工作的员工自立门户开了印刷所,畩市说要去那里工作。这让纪美更心急、焦虑。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稻盛一边体味着父亲当时的心情,一边感慨地对笔者说:“父亲当时真的是失去了自信。”
但在那时,母亲纪美却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勇气和能力。
她先到郊外农户那里用自己的和服换粮食——当时城市里的人或多或少都有类似的经历,但纪美花了更多心思。她将换来的部分粮食在黑市倒卖,接着用挣来的钱去二手市场采购和服,再拿和服去农家换大米。在这个过程中,她展现出了经商的才能。
当时的交通情况很糟糕,纪美不得不乘坐极其拥挤的公交车。她的肠胃虚弱,一定是大受折腾。但在她的努力下,稻盛一家终于不用过每天只能吃点儿小米的凄凉生活了。稻盛的商业才华或许是来自母亲的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