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哭三个小时的“磨人精”
哪怕误了给孩子上户口,哪怕通宵达旦,也一定要按时交货,这是畩市的原则。他工作专心致志、在工钱上也不讨价还价,这令那位纸品批发商由衷地欣赏。于是,他又给畩市带来了一台自动制袋机。
“福冈有一台特别好的机器,就是谁也不会用……不如稻盛先生用用看吧。至于费用,不用着急,几年后再付款也没关系。我还可以给你介绍(纸袋)客户。”
尽管纸品批发商提出的条件很诱人,尽管知道那台机器很有用,但畩市却是连过石桥都要一步一探的小心谨慎的性子。
最后,纸品批发商也不管畩市答不答应,强行把自动制袋机搬了过来。幸好结果不错,正如纸品批发商所料,畩市很聪明,很快掌握了新机器的使用方法。稻盛家的日子也因此渐渐宽裕起来。
生意越来越好,畩市便请来附近的大娘、大婶们到店里帮忙。纪美向她们麻利地发号施令、分配任务。大家都很尊敬她,“纪美太太,纪美太太”地喊她。“父亲具备匠人气质,沉默寡言,母亲则既开朗又坚强,与之形成鲜明对比”,这是一对性格互补、般配的夫妻。家中充满了欢笑声。
随着纪美的小叔子们渐渐长大,他们开始帮着印刷所干活,帮了很大的忙。长子利则的性格老实,从小不就怎么让人操心。问题就出在和夫身上,照顾他一个能抵照顾两个,他出奇的黏人,还爱撒娇。
鹿儿岛方言里有“磨人精”一词,指的就是任性、爱吵闹的小孩儿。幼年时期的稻盛就是个典型的“磨人精”。他成天跟在母亲后面,紧紧地抓着母亲的和服下摆。母亲去厨房,他就跟着去厨房;母亲上厕所,他也跟着去厕所。
“我还以为手里的是什么,原来是和夫的手。”
从母亲纪美的这句话中,我们就可以知道那时的稻盛是个多么黏人的孩子。
而最让周围的人头疼的,是稻盛一哭起来就没完没了,根本停不下来。他还手脚一通乱抓乱踢,常常把拉门踢倒、拉窗弄破。在接受采访时,稻盛对笔者说道:
“当年,我很爱哭,街坊都说‘小和夫一哭就能哭三个小时’。只要妈妈一冷落我,我就会立刻大哭起来。我常赖在八个榻榻米大小的屋子角落里,一边手脚乱舞,一边哭闹不止。母亲怕我打扰附近的街坊,便跑过来训斥我‘不准再哭了’。可是,这么一来,我哭得就更厉害了。母亲拿我没办法,只好走开。我觉得她不要我了,于是哭得更厉害了。”
稻盛的祖父七郎可谓是一位勤劳肯干的模范老人。他以前主要做蔬菜生意,稻盛懂事时起,到了夏天,就会看到祖父把冰棍和西瓜装到大板车上,走街串巷,四处叫卖。他最喜欢看祖父做生意的样子,当然是因为七郎会经常把卖剩下的东西给他吃。
此后,“稻盛承制堂”的生意越发兴隆起来,不仅请附近的大娘、大婶们来干活,还开始正式雇用员工了。
当时的印刷行是从铅“活字”中拣出字来,排列成活版进行印刷的。各种各样的金属活字被整整齐齐地码在一个大木盒子里。一只手托着选字盒,一边读稿子,一边熟练地挑拣活字——当年的印刷可谓是凭技术吃饭的行当。
对小和夫而言,隔壁的印刷所是一个绝好的游乐场。其中,他最感兴趣的便是那台自动制袋机。发动机上很暖和,小和夫常常坐在上面暖脚。这一行为很危险,如果被卷入传输带,可能会受伤,但和夫一次都没被责骂过。
或许,大家会以为小和夫既然对印刷工作如此兴趣盎然,必定常帮父亲的忙。其实不然。众所周知的工作狂、“京瓷的创始人稻盛和夫”,小时候却是一个一点儿都不愿帮家里做事,既不懂事又爱撒娇的孩子。
每天,孩子们醒来时,畩市已经在工作了。但不管多忙,吃饭的时候,他总会和家人聚在一起。他就是这么顾家。
纪美的娘家位于锦江湾附近的天保山町,稻盛小时候经常去那里玩。稻盛记得最清楚的,是小学一年级时拜年发生的一件事。当时,妹妹绫子刚出生。那时,稻盛家只有三个孩子,利则他们都穿着漂亮的衣服出门了。
附近的人见了,都羡慕地说:“纪美嫁了个好人家。”
纪美的父亲藏之助容易冲动,是个直性子。年轻时因为和别人打架,腿脚落下了一些毛病。他特别疼爱小和夫。在当时那个年代,1分钱就能买到粗制点心,但他竟然给过小和夫50分钱的压岁钱。
这对于一个节俭的人家来说,是非常难得的。
因此,当时还未出嫁的小姨子们都嘟囔:“就知道疼外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