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营销教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1 认识新媒体

人类社会发展的每一阶段都会有一些新型的媒体出现,它们都会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巨大的改变。这在今天的信息社会环境下表现得尤为明显,伴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而产生的一系列新型媒介正在将用户带入一个众语喧哗、瞬息万变的新媒体时代。毫无疑问,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于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那么,新媒体到底是什么?新媒体时代到来又意味着什么?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却又真真切切地摆在人们面前,需要我们去面对、去解决。因此,理解新媒体在当下就显得尤为重要。

1.1.1 新媒体概述

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媒介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紧密相关,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主要基于新的数字和网络技术,使传播更加精准化、对象化,例如,互联网、手机、移动电视、IPTV等都是新媒体。对于新媒体,业界和学界给出了多个定义。

对于“新媒体”这一概念的定义可以追溯至20世纪中叶。1967年戈登马克最初提出了“新媒体”(new media)一词。之后,美国传播政策总统特别委员会主席罗斯托在向当时美国总统尼克松提交的报告中再次提到此概念。“新媒体”一词就这样在美国传播开来,很快扩展到全球。

美国《连线》杂志将新媒体定义为“人对人的传播”。这个定义突破了传播媒体对传播者和受众两个角色的严格划分,在新媒体环境下,没有所谓的“听众”“观众”“读者”“作者”,每个人既可以是接受者,也可以是传播者,信息的传播不再是单向的。可以说,《连线》杂志将新媒体互动性的特征揭示了出来。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将“新媒体”这一概念从广义与狭义角度进行定义。广义而言,新媒体是指以网络数字技术及移动通信技术为基础,利用无线通信网、宽带局域网、卫星及互联网等传播渠道,结合手机、PC、电视等设备作为输出终端,向用户提供文字图片、语音数据、音频、视频动画等合成信息及服务的新型传播形式与手段的总称。狭义上讲,“新媒体”可以理解为“新兴媒体”,即通过技术手段改变了信息传送的通道,只是一种信息载体的变化。

实践是人类认识的来源,人们对于新媒体的认识也是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的渐进式的发展过程。要准确地界定新媒体必须以历史、技术和社会为基础综合理解。本书所以称之为新媒体,是指它是建立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之上的媒体形式,较之以往的媒体具有全新的传受关系性质和全新的技术手段。

1.1.2 新媒体的特征

报纸是基于印刷术而出现的纸质媒体,广播是基于无线电传播技术发明的声音媒体,电视是在电信通信和卫星传播技术基础上发明出的电视媒体,新媒体则是在网络技术和智能终端基础上出现的一种新兴媒体。

每一种新媒介的出现都依赖于新的媒介技术,每一种媒体都会表现出其所基于的媒介的特性。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同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的大众传媒相比,具有自己独特的传播特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传播主体多元化

大众传播时代,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大众媒体作为主流的信息传播媒介,受众使用它们的机会和可能较小,通常是以受众的身份单向地接受信息,大众传媒以传播者的形态自居。然而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局面,用户不仅可以在社交网络上获取各种新闻消息,例如,微博用户可以通过关注社会热点等了解时下的热门话题,而且还可以在社交应用上发表自己的观点、想法,分享自己的所得感悟。一改过去单一的信息接受角色,成为传播者和接受者双重身份,这使得传播者的形态从传统大众传媒走入寻常百姓家,传播主体变得更加多元化。

此外,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也带来了传播者主体地位的弱化与泛化,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关系变得模糊,并且二者之间的身份可以随时相互转化:受众接收到传播者信息后可以利用新媒体及时对消息进行转发,进而转化为新的传播者;原来的传播者通过类似的形式接收到其他传播者转化来的信息,进而转化为新的受众,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形成循环互动。

2.及时互动和共享信息

伴随着新兴媒介技术的推陈出新,用户获取和传播信息变得更加便利。一方面,用户不仅可以用智能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上快速获取各类新闻信息,提高自己对社会环境的认知;另一方面,用户通过这个新兴的社交网络,还可以直接对新闻信息发表个人的观点和评价,参与到事件的讨论当中,行使公民的言论权利,而不再是传统大众传媒环境下单向的信息接受者,而这也是新媒体最大的特色。

此外,新媒体对于受众来说,还是一个信息共享平台。依托互联网这个开放的平台,全世界的网络都可以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海量信息数据库。而超链接技术更是将这些海量信息有效融合在一起,新媒体的开放、共享程度超过了以往所有的媒体。受众能够将信息第一时间发布出去,与其他用户共享。例如,百度文库是提供网友在线分享文档的开放平台,用户可以在百度文库在线阅读或自由下载论文、专业资料、课件、试题或各类公文模板等,而这些文档也都是网友上传提供的。

3.即时、实时、全时传播

新媒体以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及移动通信技术为依托,通过社交网络将亿万用户连接起来,使信息获取和传播更加快速便捷。不仅用户通过新媒体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热点,同时,新兴的移动社交应用——微博、微信、短视频等媒介更是可以将用户分享的内容第一时间发布出去,让信息直达受众,打破了传统媒体在时间上的限制,真正实现了麦克卢汉寓言的“地球村”。

不仅如此,伴随着近年来兴起的移动社交应用及视频直播的发展,受众更是直接被带到了事件现场,实现了事件进展、传播者发布信息及受众接受三项同步进行。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大为增强,典型表现就是微博的兴起,许多突发事件都是通过微博爆料出来的。用户在新闻信息的采集、加工、制作等一系列活动中,都有机会参与其中,并发表自己的评论。

4.个性化信息服务

传统大众传媒环境下,受众往往是匿名的、广泛的群体,传统媒体对受众进行单向度的“同质化传播”。传播节目内容试图涵盖所有受众,因而受众的个人需求并未得到有效满足。然而,在新媒体时代,信息内容多样化使得受众的细分化趋势加深,受众的地位与个性凸显。新媒体能够为不同的受众群体提供多样化的内容,受众可以自主选择内容和服务。与此同此,网络市场上的公司、服务商也开始进一步对受众进行细分,向不同属性的群体分别提供不同的个性化产品和服务,为受众异质化传播提供了可能,提高了传播的专业性、精准度和有效性。在受众主导传播的局面下受众有更大的选择权、更高的自由度,新媒体更加注重用户的个性化体验,有利于满足受众的需求。

诚如美国西北大学媒介研究所学者詹姆斯·韦伯特所言,“媒介融合,不是强调技术,不是强调产品,而是强调对用户特定需求的满足”。例如,苹果手机提供的一项基于GPS定位技术的新应用INAP能够提供更加随时随地的服务,不同地区的不同用户可以享用不同个性化的服务。可以说,在新媒体时代,媒介正在对不同的个体实现最大限度的延伸。

新媒体融合了传统媒体的很多优点,能够为受众提供个性化的服务。通常,这种个性化体现在细节设计之中。当前,包括SNS网站、博客、微博在内的社交网络媒体都可以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如主页设计、页面排版、好友管理、图片视频分享等。对于用户而言,他们不仅拥有信息的选择权,还拥有信息的控制权,可以按照自己的个性方式创作信息内容,改变信息的传播方式。利用各种搜索引擎,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所关注的内容;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寻找自己的“朋友圈”,如BBS论坛、QQ群、微信等。

5.海量信息及内容碎片化

新媒体的出现不仅扩大了传播主体,而且带来了海量的传播信息。每个人都可以使用各式各样的社交网络分享内容,信息的表现在形式上也更为丰富多样,新媒体能够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表现形式于一体,带给用户更加震撼的视听享受。

内容碎片化也可以叫作“微内容”,它们并非整块的内容,而是零碎地堆砌在一起,没有得到有效的整合。新媒体时代,网络应用大致经历了由BBS到博客、QQ空间到人人再到微博、微信的转变。受到社交网络演变的影响,人们在网络上发布的内容长度逐渐降低,信息呈现碎片化的特点,进而产生信息缺乏深度、逻辑性等问题,影响着新媒体时代受众阅读习惯的养成。信息内容的碎片化折射出当下现代人生活的压力及其导致的媒介内容的浅薄化、娱乐化问题的出现。再加上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传播权利的全民化,新媒体平台中各种各样的信息更是趋于海量化,呈现出碎片化信息爆炸的状态。

1.1.3 新媒体的发展趋势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新媒体的不断发展,正在不断改变着越来越多受众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等方面的行为方式。传统媒体趋弱,以互联网、社交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不断崛起,并持续推动媒介的发展和改变。新媒体的迅猛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媒体产业将引领时代潮流

新媒体产业在媒体行业中所占比重迅速上升,在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韩国,新兴媒体产业所占比重已高于传统媒体产业。例如:美国十分注重把高新技术应用到文化娱乐产业中。2004年迪斯尼公司关闭了其在佛罗里达的最后一个传统手工动画室,标志着美国已经全面进入三维动画时代。2003年,美国《时代周刊》认为,2015年前后,世界将进入数字娱乐信息时代,数字娱乐在美国国内产值中将占一半的份额,新技术、新产品将使数字娱乐全面超越传统娱乐方式。日本媒体产业依托数字化信息技术,也已经完成了从早期媒体产业向现代媒体产业的转型。

2.对传统媒体产业形成冲击

移动互联网已席卷全球每一个角落,十分敏感的传媒业更是首当其冲。过去十年间,传统媒体已经深深陷入了“不改变,无生路”的魔咒中,一大批传统媒体纷纷倒下。但那些诞生于网络的新兴媒体仍然高歌猛进,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活力。

CNNIC《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约6.56亿,较2015年年底增加3656万人。图1-1所示内容为中国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

图1-1 中国网民规模及其占网民比例

从图1-1所示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网民向移动端转移的趋势进一步强化,手机作为第一大上网终端的地位更加巩固。一方面,以“移动互联”为主要特征的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渐成规模。新媒体的发展日新月异,影响渐大,正在以一种新传播方式、新生活方式的“身份”迅速改变着这个世界。另一方面,传统媒体的经营却每况愈下。以报纸为例,近年来的报纸尤其是以市场为主导的都市类报纸的关注度、发行量和广告收入均出现大幅下滑。央视CTR统计数据显示,自2012年开始,报纸即进入了下降通道,并且每年正以加速度的态势快速下滑。图1-2所示为媒体广告花费即资源同比变化。

图1-2 2016年1月媒体广告花费及资源同比变化

结合图1-1与图1-2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主要表现在以下3方面。

(1)对报纸的冲击:报纸的需求量大幅下降,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上网浏览阅读新闻,因为网络可以随时随地提供最新的新闻动态,省时省钱。

(2)对广播的冲击:新媒体成了广播媒体的重要来源,而且广播节目通过新媒体这个平台也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3)对电视的冲击:对电视的冲击是最明显的,网络给受众提供了更方便更人性化的选择机会,并且网络视频主页一般都会推出近期新的电影、电视剧,人们可以直接了解电视节目或电视剧的最新动态,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休息时间来选择观看。

总体来说,新兴媒体产业的崛起,对传统媒体产业特别是传统媒体构成冲击是毫无疑问的,但其影响范围和程度仍有待进一步观察和研究。可以肯定的是,一些适应市场需求的传统文化行业仍将继续保持活力。

3.媒介融合趋势进一步强化

互联网环境下,受众获取和传播信息渠道的多元化及新媒体发展的多样化,使得媒体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传统媒体的弱化及新媒体快速发展促使传统媒体积极转型,同新媒体一道协同融合发展。例如,传统媒体中报纸向电子报刊、电子阅览转型;网络电视机顶盒的出现实现了电视联网;网络广播的发展也使电台广播和互联网广播信息内容融合为一个平台。所以说,新媒体时代媒介融合的发展趋势依旧会是主流,在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下,最终实现电视、手机、电脑的“三网合一”,甚至是“多网合一”。

此外,媒介融合的进一步强化,还体现在网民意识形态上的融合。过去,传统媒体依托各自的资源和优势在自己的领域独立运转,媒介与媒介之间不存在也不需要融合,但随着多元化、开放化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正在逐步发生着变化,并开始接受各类不同的信息,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介融合也印证着时代的变化、承载着思想的变化。从互联网时代传播内容的宽泛性、多元性,网民圈层的多样性、丰富性也可以看出人们在思想形态上也在做着不同层次的融合。越来越多的等级性、民族性在这样的环境下被打破,“地球村”的概念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

尽管新媒体具有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优势,并正在引导着媒介市场加速地变革,但就当前及短期发展来看,传统媒体在当下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它所具有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的专业优势及其所拥有的全面、客观、权威性等优势使传统媒体在媒体市场上短期内仍然是主流传媒。例如,目前,中央电视台已经开始实行与新媒体融合的发展策略,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共同优势,建立了央视网络直播频道、车载直播频道和手机视频直播频道等。央视频道的许多品牌栏目都可以在电脑、手机、车载电视等设备上通过网络同步直播,既保证了节目的品质,又达到了迅速便捷的传播目的。

4.更加注重“以用户为中心”的用户体验

近年来,“以用户为中心”的私人订制、个性化、情感设计化、交互式的体验成为商业服务用户的主要思维方式。约瑟夫·派恩在《体验经济》一书中预测未来经济发展属于体验经济时代。体验经济追求用户积极的自我感受的满足,重视消费过程中用户的自我体验,主要体征表现为感官性、个性化和参与性等。用户对产品的需求不再局限于功能性满足,而是更多地开始注重心理满足。现在,为了达到更好的商业效果和利益,“用户体验”一词已经广泛应用于需要服务客户的各行各业,如“体验式购物”“体验式营销”等。新媒体环境下,“以用户为中心”的传播方式会越来越深入到策划、设计、功能等一系列用户体验当中,如社交软件设计理念会更加人文化、情感化、圈子化,功能设计上越来越体现出“私人订制”的量身打造等,一切的打造和设计都只是为了满足受众越来越精细、敏感的需求感。可以说,每一个软件APP和页面设计的升级和修改都是为了更好地迎合用户使用的个性化和私密性。

5.越来越强的用户参与性

新媒体相较于传统媒体,其最突出的特征便是改变了过去信息单向传播的模式,创造了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随时随地的双向传播模式。这样的传播模式导致了新媒体的开放性和参与性。而且越来越多的媒体、企业、商家开始重视受众、用户对项目或商品的参与性。因为在新闻媒体时代,关注量越多,才越能有较大的商业价值。传统媒体的传播模式,将受众和传播者截然分开,受众只能作为接受者被动地接受信息。但新媒体的平等性和匿名性特征将这一界限彻底打破,接受者可以是传播者,传播者也可以是接受者。从而实现了所有人向所有人的传播模式。所以,新媒体具有极强的参与性。传统媒体为了寻求改变,也在新媒体开辟阵地,与电子商务结合,增加新的利益点。2015年和2016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节目组就采用了新媒体的玩法“摇一摇”和“咻一咻”与用户互动。由此可见,“用户参与性”已成为新媒体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