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美学:构图、用光、色彩三大摄影语言实战精解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画幅比例的学问

当前比较主流的照片长宽比有3:2、4:3、1:1、16:9、3:1等,不同的长宽比适合表现的照片题材以及给人的视觉和心理感受是不同的。

从摄影最初的发展来说,1:1是比较早的一种画幅形式,这主要来源于大画幅相机6:6的比例。后来随着3:2及4:3形式的兴起,1:1这种比例形式逐渐不再多见。但对于一些习惯于使用大中画幅拍摄的用户来说,1:1仍然是他们的最爱。当前许多摄影爱好者为追求一种复古的效果,也经常会尝试1:1的画幅比例形式。

光圈f/22,快门速度8s,焦距60mm,感光度ISO50

对于强调本场景这种明显的主体对象,1:1的方画幅是非常理想的,便于强化主体对象,并兼顾一定的环境信息。

其实,1:1画幅比例远比3:2历史悠久,但后一种画幅比例在近年来却几乎一统江湖,这说明这种画幅比例形式是具有一些明显优点的。

3:2画幅比例最初起源于35mm电影胶卷,当时徕卡镜头成像圈直径是44mm,在中间画一个矩形,长约为36mm,宽约为24mm,即长宽比为3:2。由于徕卡在业内是一家独大,几乎就是相机的代名词,因此这种画幅比例自然就更容易被业内人士接受。

右图中,绿色圆为成像圈,中间的矩形长宽比为36:24,即3:2。

虽然3:2的比例并不是徕卡有意为之,但这个比例更接近黄金比例却是不争的事实,这个美丽的误会,也成为3:2能够大行其道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右图中,这种黄金螺线的绘制,其实也是绘制黄金比例的一个过程。可以看到,这种长宽比更接近当前照片主流的3:2的比例。

3:2的长宽比,即便是在照片内部,也可通过进行各种划分(如黄金分割、三等分等)来安排主体的位置。这样既可以让主体变得醒目,又符合天然的审美规律。

光圈f/8,快门速度1/30s,焦距16mm,感光度ISO250

当前消费级数码相机领域,3:2是绝对的主流。无论是佳能、尼康,还是索尼,主要拍摄的照片长宽比都是3:2的。

4:3也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画幅比例形式。早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就曾经将这种比例作为电视画面的标准。这种画幅比例能够以更经济的尺寸,展现更多的内容,因为相比3:2及16:9来说,这种比例更接近圆形。

4:3画幅比例具有悠久的历史,所以时至今日,奥林巴斯等相机厂商仍然生产4:3的相机,并且仍然拥有一定数量的拥趸。

毕竟是曾经数十年作为电视画面的标准比例,所以用户在看到4:3的比例时,并不会感到特别奇怪,能够欣然接受。

光圈f/5.6,快门速度1/160s,焦距200mm,感光度ISO100,曝光补偿-0.3EV

其实,4:3的画幅比例,在塑造单独的拍摄对象形象时,会具有一些天然的优势。类似于方形构图,它可以裁掉左右两侧过大的空白区域,让画面显得紧凑,让人物显得更近、更突出。

可以认为,16:9代表的是宽屏系列,因为还有比例更大的3:1等。16:9这类宽屏,起源于20世纪,影院的老板们发现宽屏更适合节省资源、控制成本,并且适合人眼的观影习惯。人眼左右分布的结构,在视物时,习惯于从左向右,而非优先上下观察。所以一些显示设备比较适合作为宽幅的形式。

21世纪开始,以电脑显示器、手机显示屏等为主的硬件厂商,发现16:9的宽屏比例,更适合投影播放,并可以与全高清的1920×1080比例相适应,因此开始大力推进16:9的屏幕比例。近年来,可以发现,手机与电脑屏幕几乎是16:9的天下,很少再看到新推出的4:3比例的显示设备了。

光圈f/2,快门速度1/100s,焦距200mm,感光度ISO100,曝光补偿-0.3EV

16:9长宽比的照片画面,往往会让人产生看电影屏幕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