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交易理论与实务(微课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期货市场的产生和发展

现代期货发端于18世纪期间在欧洲广泛使用的“即将到货”合同。在满足了19世纪美国迅速扩大的谷物交易要求后,一种根据市场未来价格走势的判断而用“即将到货”合同本身进行交易的市场行为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期货交易即起源于此,并经历了150年的发展历程。

一、期货与现货及远期交易

期货交易作为一种独特的交易方式,它的形成经历了从现货交易到远期交易,最后到期货交易的复杂演变过程,是人们在贸易过程中不断追求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与风险的结果。

(一)3种交易方式的定义

(1)期货交易:是指在期货交易所内集中买卖期货合约的交易活动,是一种高度组织化的交易方式,对交易对象、时间、空间等有严格限定,是期货合约买卖交换的活动或行为,也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2)现货交易:又称为即期交易,是指买卖成交后,交易双方于当天或几个交易日内办理交割手续的一种交易行为。但是,即期交易不等同于现款交易,它既包括现款交易,又包括信用交易。

(3)远期交易:是指买卖双方签订远期合同,规定在未来某一时间内进行实物交收的一种交易方式。它的基本功能是组织未生产或未在市场出现的商品流通,是现货交易的延伸。例如,在外汇市场上,远期业务的工具是一份有固定格式和约束力的合同,按照该合同,投资人同意在将来某日期购入或售出一笔商定数额的另一种货币。交易价格的计算以即期汇率为基础,然后再按合同生效至交易完成时期之间的利率走势做相应调整。

(二)三者之间的关系

在现代发达的市场经济体系中,期货市场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与现货市场和远期市场共同构成各有分工而又密切联系的多层次的金融市场有机体。

1.期货交易与现货交易的关系

期货交易不要求即期交割,而是通过合约的形式规定在未来某个确定的时间内按约定的价格和数量交割。现货交易只需要双方认可就可以成交,而且一般只能先买后卖;而期货交易则只能在交易所以标准化合约进行,可以先卖后买。两者的根本区别如下。

(1)交易的目的不同。期货交易的目的一般不是到期获得实物,套期保值者的目的是通过期货交易转移现货市场的价格风险,投资者的目的是从期货市场的价格波动中获得风险利润;而现货交易是马上或在一定时期内获得或出让商品的所有权,是满足买卖双方需求的直接手段。

(2)交易方式不同。期货交易是以公开、公平竞争的方式进行交易;现货交易一般是一对一谈判签订合同,具体内容由双方商定,如果签订合同之后不能兑现,就要诉诸法律。

(3)交易场所不同。期货交易必须在交易所内依照法规进行公开、集中交易,不能进行场外交易;现货交易一般不受交易时间、地点、对象的限制,交易灵活方便,随机性强,可以在任何场所与对手交易。

(4)商品范围不同。现货交易的品种是一切进入流通的商品;而期货交易的品种是有限的,主要是容易标准化的农产品、原油、金属商品以及一些初级原材料和金融产品。

(5)结算方式不同。期货交易实行每日无负债结算制度,必须每日结算盈亏,结算价格是按照成交价加权平均来计算的;现货交易是货到款清,无论时间多长,都是一次或数次结清的。

2.期货交易与远期交易的关系

两者共同点仅在于,二者都不要求即期交割,都是通过合约的形式规定在未来某个确定的时间内按约定价格、数量交割。除此之外,它们仍有许多本质上的区别,具体内容如表1-1所示。

表1-1 期货交易和远期交易的区别

二、国际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

近年来,期货交易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迅速发展,成为当今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中的标志性特征之一。尤其是金融期货交易量的增长十分惊人,占全部总成交量的80%以上。

(一)国际期货交易所的产生和发展

1.芝加哥谷物交易所的成立

19世纪初,芝加哥已经成为美国中西部最重要的农产品贸易集散中心以及加工中心。每到收获的季节,大批的谷物都会运送到芝加哥,然后等待合适的机会再运往美国东部的各大城市。但是,19世纪初的芝加哥还并不具有与转运中心地位相配套的仓储条件,况且谷物又是季节性非常强的产品,这时运输需求的急剧膨胀超过了芝加哥的承受能力,很多货物不能及时运出去,只好任其霉烂变质甚至倾倒到河里。即使是现在,我国很多地区的蔬菜和水果等农产品也会出现类似情况。

不仅如此,由于农产品的供需是脱节的,一些谷物商人一般是夏季购进小麦,等到来年春天再卖出。在相隔大半年的时间里,即使粮食能够及时运送出去,但来年的价格仍可能会与当时购进的价格相差很大,这种供需脱节的矛盾,经常使谷物商人损失惨重。

1848年,82位谷物商联合发起组建了芝加哥谷物交易所(Chicago Broad of Trade,CBOT),交易所的宗旨是促进芝加哥地区的谷物交易活动,为买卖双方提供交换商品的场所。谷物商人可以通过交易所,在收购粮食之后立即与粮食加工商签订合同,确定销售价格以确保来年的利润,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远期合约了。

2.现代期货交易所的发展

19世纪40年代的芝加哥谷物交易所并非现代意义上的期货交易所。现代意义的期货交易所必须具备两大要素:一是交易所中交易的合约可以转让;二是合约转让过程中没有信用风险。现代意义的期货交易所是随着交易机制的完善和交易品种的丰富而逐步形成的。

1851年,CBOT正式引进了远期合同的交易。

1865年,CBOT推出了标准化合约并很快推行了保证金制度,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创新,促成了现代意义上的期货交易。

1876年,伦敦金属交易所产生,标志着期货交易从农产品过渡到金属期货。

1882年,CBOT允许以对冲方式免除履约责任,引入投机资金,加大了市场流动性。

1883年,期货结算协会成立,提供对冲工具。

1925年,芝加哥期货交易结算公司成立,标志着现代意义上的结算机构出现。

随着标准化合约、保证金制度、对冲机制和统一结算的实施,这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制度创新,标志着现代期货市场的确立。

(二)期货品种的发展历程

随着现代金融市场的发展,期货交易品种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发展历程。目前,国内外期货交易品种大体分为以下3大类。

1.商品期货

自19世纪中叶现代意义上的期货交易的产生到20世纪70年代,农产品期货一直在期货市场中居于主导地位。随着农产品生产和流通规模的不断扩大,除了小麦、玉米、大米等谷物以外,棉花、咖啡、白糖等经济作物,生羊、活牛等畜牧产品,木材、天然橡胶等林产品也陆续在期货市场上市交易。19世纪下半叶,伦敦金属交易所开金属期货交易的先河,先后推出铜、锡、铅、锌等期货品种。伦敦金属交易所和纽约商品交易所已成为目前世界主要的金属期货交易所。

20世纪70年代初发生的石油危机给世界原油市场带来巨大冲击,原油等能源产品价格受到严重影响,从而促使了能源期货的产生。纽约商业交易所已成为目前世界最具影响力的能源期货交易所,上市的品种有原油、汽油、取暖油、天然气、电力等。

2.金融期货

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浮动汇率制取代了固定汇率制,世界金融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汇率和利率的剧烈波动,市场对风险管理工具的需要变得越来越迫切。商品期货的发展为金融期货交易的产生发挥了示范效应,期货业将商品期货交易的原理应用于金融市场,从而促使金融期货应运而生。

1972年5月,美国芝加哥商业交易所设立了国际货币市场分部,推出了外汇期货交易。当时推出的外汇期货合约均以美元报价,其货币标的共有7种,分别是英镑、加拿大元、西德马克、日元、瑞士法郎、墨西哥比索和意大利里拉。继芝加哥商业交易所国际货币市场成功推出外汇期货交易之后,美国和其他国家的交易所竞相仿效,纷纷推出各自的外汇期货合约,大大丰富了外汇期货的交易品种,并引发了其他金融期货品种的创新。1975年10月,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推出了第一张利率期货合约——政府国民抵押贷款协会的抵押凭证期货交易。1982年2月,美国堪萨斯州期货交易所开办价值线综合指数期货交易,标志着金融期货三大类别的结构初步形成。

3.其他期货品种

随着商品期货和金融期货交易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期货市场机制和功能的认识不断加深。期货作为一种成熟规范的风险管理工具,作为一种高效的信息汇集、加工和反馈机制,其应用范围可以扩展到经济社会的其他领域。因而,期货交易所在国际期货市场上推出了天气期货、房地产指数期货、消费者物价指数期货、碳排放期货等期货品种。

例如,1997年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推出的天气期货,本质上和其他期货的交易原理相同。每个月的开始,期货市场主管机构都会根据过去10年当月的气温情况,为降温度日数或升温度日数确定一个初始值,如40℉(华氏)。为使市场运转起来,指定的“做市商”将接着喊出“出价”和“要价”,“出价”比初始值稍低,“要价”比初始值稍高,这是投资者可以买进或卖出的度数。

随着天气的变化和市场的反应,这些交易值在一个月中将起伏不定。到了月底,交易所根据实际温度进行结算,以华氏1度等于100美元的价格兑现所有期货合同。而投资者所要做的,就是预测未来的天气变化,然后进行“天气期货”买卖赚取利润。

据美国商业部的一项调查显示,80%的企业将天气作为影响其盈余状况的重要因素。美国前商务部长威廉·戴利曾在美国国会作证时说:“天气的好坏不仅是个环境问题,也是一个主要的经济因素,美国约有40%的经济直接受到天气的影响。很多行业的运营都受到天气的直接影响。例如,电力企业可通过温度指数期货规避凉夏带来的销量降低风险。若温度低,居民及企业通过空调降温的需求就会明显下降,电力企业的销售量也会相应减少。如果电力企业预期温度指数将走低,电力企业可以通过提前在期货市场上做空,卖出温度指数期货合约。若当年出现了凉爽的夏季,则温度指数期货将呈下跌走势,这家电力企业将期货合约平仓后可获益,并对凉夏所造成的效益亏损进行一定的补偿。”

三、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

1990年,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正式引入期货交易机制,为我国开启了期货市场之门。如果从1993年国务院通知开始整顿市场、期货交易逐渐进入规范发展阶段算起,我国期货市场已经走过了近30年的风雨路程。

1.初期发展阶段:1988—1993年

1990年10月12日,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成立,它是我国第一个引进期货交易机制、规范化的国家级粮食批发市场。当时,由于没有明确的行政主管部门,期货市场的配套法律法规严重滞后,期货市场出现了盲目发展的势头,国内各类交易所达50多家,期货经纪机构达到1000多家,且多数为兼营机构。一些单位和个人对期货市场缺乏基本了解,盲目参与境内外的期货交易,损失严重,造成了国家外汇大量流失。期货市场的虚假繁荣,引发了一些经济纠纷和社会问题。

2.清理整顿阶段:1994—2000年

1993年11月,国务院下达《关于坚决制止期货市场盲目发展的通知》。第一阶段:交易所从50余家减为15家,经纪公司从上千家减为330家。第二阶段:交易所从14家减为3家:上海、大连、郑州商品交易所,经纪公司从330家减为目前的180余家,交易品种保留12个。1999年,国务院颁布了《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以及与之相配套的规范期货交易所、期货经纪公司及其高管人员的4个管理办法陆续颁布实施,使中国期货市场正式纳入法制轨道。

3.逐步规范阶段:2001—2013年

2004年2月1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我国要稳步发展期货市场,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逐步推出为大宗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发现价格和套期保值功能的商品期货品种。2004年,期货市场扩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棉花、燃料油、玉米、黄大豆2号等品种先后上市交易。2006年年初,期货品种又增加了豆油、白糖两大品种,使期货品种达到14个。2006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上海金融衍生品期货交易所获准筹建。2006年4月,沪深300指数被定为首个股指期货标的。2007年3月16日,国务院第489号令公布了《期货交易管理条例》,新条例自2007年4月起施行。新条例最突出的特点是将规范的内容由商品期货扩展到金融期货和期权交易,为我国推出外汇期货、外汇期权以及股指期货和股指期权等金融衍生品奠定了法律基础。

4.创新发展阶段:2014年至今

2014年5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新“国九条”)。作为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新“国九条”对资本市场改革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对期货市场改革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重视,标志着我国期货市场进入了一个创新发展的新阶段。同时,国务院启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期货法》的起草工作,并列入全国人大立法规划。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出台了《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和《关于进一步推进期货经营机构创新发展的意见》,并召开了首届期货创新大会。期货公司的风险管理、资产管理等创新业务全面展开。

经过20多年的探索发展,我国期货市场由无序走向成熟,逐步进入了健康稳定发展、经济功能日益显现的良性轨道。同时,我国期货市场的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目前,我国期货市场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期货市场,与国际期货市场各方面的差距都在缩小,并在螺纹钢、白银、铜、黄金、动力煤、股指期货以及众多农产品等品种上保持较高的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