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灯看南朝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1章 桓玄之死

桓玄临走之时,顺手还把皇帝司马德宗给打包带走了。这让刘裕有点烦,因为刘裕他们的口号就是恢复晋王朝让晋安帝复辟。现在皇帝还在别人手上,而且还没死,你也不好再立别人,必须派人去抢回来。

但是桓玄准备很充分,他的船性能好,动力足,尽管在跑的路上还慢悠悠地写写《起居注》,刘裕的追兵始终也没有追上。

皇帝在别人手上,我这边的烂摊子以什么方式进行?

就在刘裕绞尽脑汁之时,刘穆之告诉他:有办法!

建康城里皇室人士众多,随便拉一个好控制的出来,名义上让其监国,等司马德宗回来,再把皇位让给他,实际上,是为了刘裕好把工作进行下去。

于是刘裕便找来了武陵王司马遵,并且再次对天下撒了一个谎说,安帝密诏要司马遵代替他统领百官,治理国家事务。反正是刘裕主事,他说的不由得你不信,就是你不信,也没有办法。

刘裕有了一个监国王,行事就方便多了。

为了保持官僚队伍的纯洁性,刘裕开始清肃桓玄余党,身边留着几个定时炸弹总是不放心。荆州刺史王绥等人就此被砍了脑袋,值得一提的是,刘裕借投靠桓玄为名将当初赌输后羞辱他的刁逵一家全部杀害,而王谧却被他保了下来。

另外,刘裕知道自己处理政事并不在行,干脆将朝廷内外一系列大事全委交给刘穆之,刘穆之斟酌时宜,根据实际情况,矫正桓玄执政时的弊病,建立各项制度。刘裕以身作则,带头遵守,京城的风气有了很大的改观,史称“威禁内外,百官皆肃然奉职,二三日间,风俗顿改”。

之所以有了这么大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可以了解一二。

桓玄主政时,事无巨细,亲历亲为。他是个追求完美的人,自然也要求臣下不得有一丝缺陷,在给他的奏章中,即便是发现一个错别字,他也得把人家的官给罢了,哪还称得上量才录用。我相信桓玄要是做编辑,一定会非常称职,但他却没选好行当。

刘裕主政时,和桓玄不同,他并不干涉政令革新,他知道自己是个大老粗,而且非常懂得“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道理。“刘穆之,我相信你,你放心去干吧。”有了领导的信任,刘穆之还不拼死命地去做?

稳定了京城局势后,刘裕下面要做的便是全力围剿桓玄势力,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刘裕命刘毅等人主动进击。

桓玄在荆州还是有些根基的,桓家在此称霸三代,老臣宿将众多,谁不给他面子。于是,回到荆州的桓玄仍自称楚帝,集合兵马,挟帝反扑。

两军会于峥嵘洲。

刘毅、何无忌、刘道规:兵力不足万人,军士所乘舟舰与打渔船相仿。

桓玄:拥众两万,楼船高大,舟舰众多。

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及强大的战备,刘毅的士兵感到有些害怕,想要退回寻阳。刘道规不同意。自起兵以来,刘道规就没怎么立过战功,这时候不熊一把,以后怎么好在哥哥面前交待。

他说:“桓玄的强大只是表面上的,桓玄志大才疏,胆怯如鸡,乌合虽众,不足一扫。闻桓玄在大舰旁系有小舟,以便败时逃跑,如此怯弱,三军谁肯用命?两军决战,胜负之间,尽在主将雄怯与否,汉光武破昆阳,魏武克官渡,都是以寡制众,彼能行之,我何不可!”

也许是在兄弟谈话之际,刘裕常在两个弟弟面前吹嘘自己如何了得,听得刘道怜、刘道规心驰神往不已,心想,哪一天自己有了机会,也得跟哥哥学着点。

机会就在眼前!

刘道规说完,就率领本部兵士向前冲去,刘毅、何无忌不敢怠慢相继跟进,没有保住刘道规,他们的责任就大了。

刘道规在逞勇,但却遇对人了。桓玄着实够胆小,见刘毅等人乘风纵火而来,又一次做了缩头乌龟。

摊上这么一个庸懦无能的统帅,桓玄的士兵真是倒了八辈子霉。他的部队在貌似强大的背后,实则军心离散,没有斗志。

反观刘毅这边,却是人人奋勇,争先恐后,桓玄军早被吓破了胆,主帅都准备好逃了,我为啥要给你卖命,说不得了,我也逃了先。

桓玄逃得最快,率一百多人想去汉中投奔梁州刺史桓希。但众叛亲离的他却在逃跑的过程中被自己一个心腹砍了一刀,虽然没砍中,不过这一百多心腹也互相残杀起来,最后的结果是只剩下桓玄和卞范之两个人逃回船上,疾奔汉中。

桓玄的屯骑校尉毛修之是益州刺史毛璩的侄子,毛修之知道桓玄人头的价值,想把桓玄骗到蜀中,一刀给废了,夺去首功。桓玄真上了当,轻舟直进至枚回洲,没想到遇上了毛璩的侄孙毛祐之,毛祐之大喜,天下掉下块大肥肉,不吃那是傻子,下令放箭,射死这个国贼。

桓玄不备,被射中一箭,还没等桓玄叫痛,益州督护冯迁就已经跳上了桓玄的船。死到临头了,桓玄还不忘摆谱:“你是什么人?敢弑天子!”冯迁大笑:“我这不过是杀篡夺天子位的盗贼罢了!”一刀干掉了桓玄,桓玄死时三十六岁。

桓玄的皇帝梦,就这么结束了,从登基算起,前前后后不过一年零六个月,身死国灭,宗族死亡殆尽,足以警诫天下有野心而无才能的人。但是,有很多人还是不懂得这个道理,于是他们起来,又倒下。

桓玄消停了,但荆州还没有消停,其他很多地方同样还没有消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