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亚历山大的枕边书
他亲吻亲爱的儿子,抱着他往上抛一抛,然后向着宙斯和其他的神明祷告。
公元前336年,马其顿
出生于马其顿的亚历山大之所以被称为“大帝”,是因为在不到13年的时间里,他统一了自负的希腊城邦,征服了希腊与埃及之间的所有王国,打败了强大的波斯军队,尔后建立了一个延伸至印度的帝国。自那以后,人们一直议论这个来自希腊小国的统治者是如何实现如此壮举的。然而更加吸引我的,是另外一个问题:亚历山大起初为何想要征服亚洲?
在思考这个问题时,我注意到亚历山大在军事征服中随身携带的三件物品。他每晚放在枕头下的这些物件,充分体现了他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征服大业的。第一件物品是一把匕首。在匕首旁边,亚历山大放了一个盒子。而这个盒子里,装着三件物品里最珍贵的一件:《伊利亚特》,他最喜爱的一本书。
亚历山大是如何获得这三件物品的?它们对他而言又有什么特殊意义呢?
他枕着匕首睡觉,是为了避免像父亲一样被刺杀的命运。那个盒子,是他从波斯敌人大流士三世那里缴获的。而将《伊利亚特》带到亚洲,是因为这本重要的书俘获了这位将要征战天下的王子的心。在这个故事里,亚历山大看到了自己的战途和人生。
荷马的史诗对世世代代的希腊人来说,是一部经典文本。对带着它行军的亚历山大来说,《伊利亚特》好比神圣的经文。这就是文字的力量,尤其是那些经典文本,它们改变了我们看待世界以及对待这个世界的方式。在亚历山大的故事里,这种力量是毋庸置疑的。他不仅兴味盎然地阅读和学习了《伊利亚特》,并且在现实中再现了这个故事。读者亚历山大将自己置身于故事中,在荷马的阿基里斯(Achilles)的故事中,他看到了自己的人生轨迹。亚历山大大帝是众所周知的非凡帝王。原来,他也是个不平凡的读者。
一位年轻的阿基里斯
亚历山大还是王子时,他在人生的转折点上汲取了关于匕首的教训。他的父亲、彼时的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女儿正要出嫁,没有人胆敢拒绝腓力举办的庆典的邀请。被派来参加庆典的有希腊城邦的使者,以及来自不久前被征服的色雷斯(racee)的客人——在色雷斯,多瑙河汇入黑海。在人群中,或许还有被腓力的军事成就吸引、慕名而来的波斯人。亚历山大的父亲准备对小亚细亚(Asia Minor)发起一次重大军事进攻,这在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的心中引起了巨大恐慌。腓力的宴会以挥霍无度闻名,让马其顿的古都埃迦伊(Aegae)充满了活力。所有人都聚集在大剧院里,翘首期盼庆典的开始。
亚历山大在目睹这一切的准备工作时,必定怀着复杂的情绪。他从小就被当成父亲的接班人来培养,接受了强行军和武术的训练。他已经是个有名的马术师,小小年纪就驯服了一匹不受控制的野马,震惊了他的父亲。腓力还特别注重对亚历山大的语言教育,确保他的儿子除了会说马其顿的山区方言,还学习了正统的希腊语。(亚历山大发怒时,总是说回马其顿方言。)而如今,在亚历山大身上付出了许多心力的腓力,似乎改变了他对继承权的打算。他正要将女儿嫁给他妻子的兄长,而后者可能会因此成为亚历山大的竞争者。如果他们生下子嗣,那么亚历山大的位置可能会被完全取代。腓力极度擅长缔结联盟,尤其是通过婚姻的形式。亚历山大心里清楚,他父亲会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惜违背任何诺言。
亚历山大无暇多想:他的父亲腓力正要步入剧院。腓力为了展现自信心和统治力,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带着护卫,而是独自一人前来。马其顿从没有如此强大过,受到了空前的尊重。如果进军小亚细亚的战事获得成功,腓力将会成为在波斯帝国领土上打败了波斯的希腊领导者,闻名于世。
突然,一个带着武器的男人冲向腓力。匕首出鞘,国王倒地。人们纷纷跑向腓力,而袭击者呢?他成功逃了出去。一些贴身卫士在外面看到了他并尝试追赶。袭击者向一匹马跑去,但被藤蔓绊住,整个人摔倒在地上。卫士们赶了上来,在短暂的搏斗后将其刺死。而在剧院里,国王腓力躺在血泊中咽了气。马其顿和希腊联盟,还有为了进攻波斯而招募的军队,就这样失去了领军者。
在亚历山大的余生里,哪怕是夜晚,他也会随身携带匕首保护自己,以免重蹈父亲的覆辙。
杀手是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派来阻止腓力进攻小亚细亚的吗?如果大流士是这场谋杀背后的主使,那么他失算了。亚历山大利用这场谋杀,除去了潜在的竞争对手,夺取了王位,并发动了一场向北守护马其顿国界、往南保护希腊城邦王权的远征。之后,他开始准备对付大流士。沿着波斯军队在几代人以前进攻希腊的路线,亚历山大率大部队渡过赫勒斯滂(Hellespont),开启了对波斯的征伐。
亚历山大在对阵波斯军队之前,绕道去了一趟特洛伊。此行没有任何军事意义,尽管特洛伊占据了亚欧之间狭窄的航道,但早已失去了曾经的重要地位。他也并不是要去那里抓捕大流士。将特洛伊作为去亚洲的首站,亚历山大暴露了他征战亚洲的一个特别的动机,一个可以从他随身携带的书——荷马的《伊利亚特》——里找到的动机。
特洛伊战争的故事成为经典文本之后,许多人对特洛伊心驰神往。这当然也是我去特洛伊的原因。我年轻时,最早接触的不是忠于原文的翻译版本,而是儿童版的《伊利亚特》。我在大学学习希腊语时,借助词典读过原文的一部分。书中那些著名的场景和人物我一直牢记于心,包括故事的开场——希腊军队围困特洛伊长达九年;因为自己的女俘布里塞伊斯(Briseis)被阿伽门农(Agamemnon)掳走,阿基里斯从战斗中退出。希腊人在失去了他们最优秀的战士之后,在特洛伊人的猛攻下岌岌可危。然而,阿基里斯又回到战场,杀死了特洛伊最重要的战士赫克托耳(Hector),拖着他的尸体绕城一圈。[根据其他资料的记录,帕里斯(Paris)成功地反击了阿基里斯,用箭射中他的脚踝,将他杀死。]我还记得诸神之战,雅典娜(Athena)和阿佛洛狄忒(Aphrodite)分别支持希腊人与特洛伊人。还有奇异的背景故事,帕里斯称赞阿佛洛狄忒为最美丽的女神,从而获得了墨涅拉俄斯(Menelaus)的妻子海伦(Helen)作为回报,结果引发了战争。史诗中最令我震撼的画面当然是希腊士兵藏身的特洛伊木马。不过,当读到更加精确的翻译时,我意外地发现《伊利亚特》并没有叙述这场战争的结尾部分,在《奥德赛》中也只是略略带过。
当我想到《伊利亚特》里关于特洛伊的故事时,我脑海中总会浮现一幕场景。赫克托耳从城下的激战中回来寻找他的妻子安德洛玛刻(Andromache)。而安德洛玛刻不在家,因为她着急地去城里打探丈夫的消息了。最后,赫克托耳在城门附近找到了她。安德洛玛刻恳求他别再拿自己的生命冒险,但赫克托耳解释说,他必须用战斗来保护她的安全。在这极度紧张的对话之间,保姆带来了他们的儿子:
显赫的赫克托耳这样说,把手伸向孩子,
孩子惊呼,躲进腰带束得很好的
保姆的怀抱,他怕看父亲的威武形象,
害怕那顶铜帽和插着马鬃的头盔,
看见那鬃毛在盔顶可畏地摇动的时候。
他的父亲和尊贵的母亲莞尔而笑,
那显赫的赫克托耳立刻从头上脱下帽盔,
放在地上,那盔顶依然闪闪发亮。
他亲吻亲爱的儿子,抱着他往上抛一抛,
然后向着宙斯和其他的神明祷告。
城门外激战正酣,此处丈夫与妻子关于战争意义的对话紧张激烈,这时,父亲摘下吓到了孩子的头盔,气氛瞬间改变了。这是一个家庭和解的瞬间,头盔让位于赫克托耳亲吻儿子时展露的笑脸。但是头盔仍然在那里,在地面上反射着亮光,孩子也许还在抽泣,让人意识到这只是一场战争中短暂的休憩。这场战争将以赫克托耳的死亡、伟大的特洛伊城的毁灭而告终。
当我第一次靠近那高高山坡之上的特洛伊遗址时,这一切都在我心中上演。这座要塞曾经离海很近,但是自从特洛伊在大约公元前1200年陷落之后,由于斯卡曼德河(Scamander)带来的沉积物,大海逐渐远去。古代时,它曾控制欧亚之间的航道,如今这座城只是立于广阔的平原上,与海隔绝,我在地平线上几乎看不见海。
比现今特洛伊城的位置更令人失望的是它极小的规模。在我的想象中,这座堡垒与城市应该是巨大高耸的,但实际上,用不了五分钟就能穿城而过。很难想象这座迷你堡垒是如何长时间抵抗强大的希腊军队的。难道这就是史诗文学的成就,将一座小小的堡垒吹捧成高大得不成比例的建筑?
我沉浸在失望中,突然意识到亚历山大的反应与我恰恰相反。他热爱特洛伊。像我一样,亚历山大从孩童时期第一次接触到荷马时,就对那个史诗世界魂牵梦绕。他在研读荷马的过程中学会了阅读和写作。对亚历山大的成绩感到高兴的国王腓力找到了当时最有名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服他北上来到马其顿。亚里士多德恰恰是最棒的荷马解读者,并且视荷马为希腊文化与思想的源泉。在他的指导下,亚历山大逐渐将荷马的《伊利亚特》视为希腊文化里最重要的故事,而且把它当成自己立志追求的一个理想范本、穿越亚洲的一股动力。亚历山大每晚放在自己枕头下的《伊利亚特》,正是他的老师亚里士多德做了注解的版本。
亚历山大到达亚洲后做的第一件事,是去普洛忒西拉俄斯(Protesilaus)的墓地向他致敬。在《伊利亚特》中,普洛忒西拉俄斯因为是希腊船只抵达时第一个登岸的人而被人称颂。事实证明,这只是亚历山大重演荷马史诗的开端而已。到达特洛伊之后,亚历山大和他的朋友赫费斯提翁(Hephaestion)在阿基里斯与普特洛克勒斯(Patroclus)的墓前献了花环,向全世界昭告他们将会跟随这对著名的希腊勇士和挚友的脚步。他们和同伴们遵照荷马史诗时代的风俗,围绕着城墙裸体奔跑。当亚历山大收到一把据说曾为帕里斯所有的七弦竖琴时,他抱怨说自己更想要阿基里斯的那把;他还拿走了从特洛伊战争中留存下来的盔甲。亚历山大将身披荷马史诗时代的盔甲去征服亚洲。
尽管特洛伊没有什么直接的战略意义,但它揭示了亚历山大战争的一个隐秘根源:来到亚洲重温特洛伊战争的那些故事。荷马塑造了亚历山大的世界观,而亚历山大通过战争将他的想法付诸行动。当亚历山大到达特洛伊时,他主动承担起延续史诗故事的使命,并且远远超越了荷马可以想象的程度。通过重演对亚洲更大规模的征服,亚历山大使荷马变得更加伟大。(他喜欢的《伊利亚特》中的章节似乎也跟我喜欢的不同:我被赫克托耳、安德洛玛刻和他们的儿子之间的家庭场景吸引,而亚历山大则在阿基里斯和他的勇猛中找到了共鸣。)
亚历山大在特洛伊期间,波斯的大流士派了一支包括波斯指挥官和希腊雇佣兵的部队。在格拉尼卡斯河(Granicus River)上发生了亚历山大和波斯军队之间的第一次冲突,以波斯军队的战败告终。大流士意识到这个马其顿年轻人比他想象的更具威胁。看来他必须亲自出马。于是大流士开始集结一支庞大的军队来解决这个麻烦制造者。
亚历山大的马其顿和希腊军队比波斯军队规模要小,但他们有更好的训练,希腊人还发明了强大的军事战术。亚历山大的父亲继承了希腊的长矛方阵(phalanx)——一排排密切配合的步兵一手拿着盾,一手持着矛,彼此保护和支援。在通过训练强化了士兵们的纪律之后,腓力成功增加了矛的长度,将士兵阵列变成了一面无法突破的移动的墙。即位之初,亚历山大就将经过改进的方阵和一支可以从后方包围、攻击敌方军队的骑兵部队整合到一起。他用自己独特的战斗风格来激励士兵。他的对手大流士在战斗时通常会退到后方,而亚历山大则会指挥进攻,并最大可能地自己投入战斗。有一次,在包围一座城池时,亚历山大冲在所有人前面攀登、翻越城墙,身边仅有两名护卫兵与他一起面对成群的守城士兵。他的士兵们最终追上来时,发现受了伤的亚历山大被敌人四面包围,但仍在勇猛地防守。
这两支军队最后于公元前333年在伊苏斯(Issus)相遇,那里靠近现在土耳其和叙利亚的交界处。这里的海岸线紧靠山脉,留给大流士庞大的军队相对少的空间。大流士对自己的人数优势十分自信,向守卫着希腊军队左翼的方阵部队发动猛攻。但最终,训练更为有素的一方在战斗中占据了上风。方阵没有崩溃,希腊士兵甚至开始追赶波斯士兵。亚历山大负责右翼,他发现波斯国王身边的防线出现了缺口,于是直接冲向大流士。大流士不敢正面迎战,落荒而逃,亚历山大紧追其后。
年幼时,我从书上看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阿尔布雷希特·阿尔特多费(Albrecht Altdorfer)的画作《亚历山大的伊苏斯战役》,从那以后,画中描绘的伊苏斯战役的场景就一直萦绕在我心头。画中,落日照耀着天空,云朵与光线交相辉映,极具戏剧色彩;与之相映衬的是云朵下面战场上林立的长矛,还有盔甲和战马。混乱中,大流士站在由三匹马拉着的战车上,亚历山大独自骑着一匹马在他身后追击。我一直对这幅画的细节和质感喜爱不已。每次在画册中看到它时,我都会仔细地研究,反复琢磨战斗的场景、军队的营地,以及在远处的城堡废墟。(当终于见到原画时,我发现它比我想象中的小得多,只有158厘米×120厘米。)
画中,亚历山大看起来随时会追上大流士,但实际上大流士再次逃脱了。然而,无论从哪方面来看,这都是一次决定性的胜利。亚历山大夺取了大量的财宝,俘获了大流士的母亲、女儿和妻子。亚历山大是不是将大流士的妻子想象成特洛伊英雄赫克托耳的妻子安德洛玛刻了呢?
正是在这场战役中,亚历山大获得了大流士的盒子,他后来把那本《伊利亚特》保存在这个盒子中作为警醒,提醒自己尚未以最纯正的荷马史诗的方式彻底击败敌人。
亚历山大并没有停止扮演阿基里斯。他暂时忽略了写信威胁自己要求释放其家人的大流士。亚历山大继续沿着海岸行进,确保强大的波斯军队不能从海上发起进攻。他一直前进至黎凡特(Levant),迫使沿路的城镇归降于他,如果有城镇反抗,他就洗劫全城。在征服加沙(Gaza)时,亚历山大杀死了拒绝了他和平受降提议的反抗头领巴蒂斯(Batis),并拖着他的尸体绕城一圈,就像阿基里斯对待赫克托耳那样。亚历山大似乎已经确定,忠实地重演荷马史诗的场景是通向胜利之路。
但是亚历山大深受荷马史诗的熏陶,对他而言,真正的赫克托耳不是区区加沙将领,而是大流士三世。在确保占领了埃及之后,亚历山大便立刻进入美索不达米亚,他发现大流士正严阵以待。大流士不敢再低估亚历山大。这一次,他几乎集合了整个波斯帝国最庞大的军力。两方军队在美索不达米亚的中心正面相遇,那里靠近今天伊拉克境内的摩苏尔(Mosul)。亚历山大先是指挥他的方阵部队迎战波斯军队,接着采取了一个大胆的策略。他的骑兵部队将波斯人远远地引向右路,然后出其不意地对波斯中军发起了制胜一击。亚历山大完成了他的目标:波斯帝国是他的了。
这场胜利中唯一的缺憾是,大流士又一次逃脱了。虽然这位波斯国王已不再构成任何威胁,亚历山大还是发动了追击。亚历山大是想为他的父亲报仇吗?他并没有对大流士的母亲、妻子和女儿们做出任何报复性的行为,反而用最尊重的方式对待她们。亚历山大不是想报仇,而是继续重演着他的史诗。他想在传统的战斗中直面大流士,用一次决斗击败他,就像阿基里斯面对面击败赫克托耳那样。不幸的是,这个夙愿并没有成真。大流士是被自己的一名将领杀死的,尸体被留给了亚历山大。亚历山大哀悼了这位值得尊重的对手,之后愤怒地追捕到那名剥夺了他荷马式胜利的凶手。
荷马的声音
公元前800年,希腊
《伊利亚特》最初并不是文学作品,而是传统的口述故事。故事的背景是青铜器时代,大概在公元前1200年,那是一个在亚历山大采用先进战争技术之前的世界,文字也还没有被发明出来。实际上,当时希腊克里特岛上的米诺斯文明已经开发出一种早期的文字体系,类似于埃及的象形文字,迄今尚未被成功解读。在希腊本土的迈锡尼,一种叫作线形文字B(Linear B)的相关文字系统已经出现,但它主要被用于经济交易。没有人想到要将特洛伊战争的故事记录下来,那些故事只是由专门的吟游诗人唱给或多或少的听众。
大概在公元前800年,从腓尼基(Phoenicia),也就是今天的黎巴嫩来的旅行者给希腊带来了一种新的文字体系,这种文字体系与其他文字体系完全不同,所以起初人们很难明白该如何使用它。更古老的文字,比如迈锡尼使用的那种,是由代表诸如牛、房屋、谷物等实物的符号构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符号也开始代表组成这些实物名称的音节,或者甚至是单一的声音,但是这些符号起初都是有意义的,在形状上与特定的物品或者想法有关联,这也使得它们更容易被记住。
根据埃及早些时候的实验,腓尼基人意识到,这些文字系统的长处也是它们的短处。只要这些符号是建立在意义上的,它们就会无穷无尽。作为对策,腓尼基人提出了一个彻底的解决方案:他们的文字必须脱离物品和意义的世界。于是,他们的文字只代表语言,更具体地说,是语音。每一个符号都代表一个语音,然后这些符号结合起来构成有意义的词语。脱离物品和意义,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但是这会带来一个巨大的优势,即成百上千的符号将被缩减到几十个,这使得阅读和书写变得简单很多。文字更直接地与说话相连。(腓尼基人的想法在地域上传播开来,希伯来语就是建立在这个概念之上的。)
雕刻有线形文字B的泥板,发现于希腊的迈锡尼,线形文字B是从更古老的、至今尚未被破解的米诺斯线形文字A(Linear A)发展而来的
腓尼基人将这个想法系统地应用到他们的语言中,但他们并没有把这套逻辑贯彻到底。只有辅音有字母代表。这就好比,在英语中,“rg”所指的可以是“毛毯”(rug)、“帆船装备”(rig)或者“愤怒”(rage)。读者必须依赖语境并通过自行添加元音来推测是哪个词。在此处,希腊人发现了改进的空间,他们添加了元音,使腓尼基人的文字系统变得完整。再也不需要去猜测“rg”代表的是哪个词了。一个完整的词语,它全部的语音序列,以“r-a-g-e”被拼写出来。
这个新系统尤其适合用来传唱特洛伊战争故事的诗文节奏——六音步(hexameter,即每行诗有六个韵脚,每个韵脚由一长两短或两长音节构成)。这种语音节奏在腓尼基人的文字系统中不易记录,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即音节核心的长重音,比如“rage”(愤怒)中的“a”,是缺失的。希腊人的改进提供了长重元音。新的语音字母对书写特洛伊战争的故事来说再完美不过了,几乎可以说抄写员们利用这些新字母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写下这些故事。甚至有可能,希腊字母最初就是为了记录这些吟游诗人的六音步长诗而特意发明的。无论如何,这种新的系统确保读者们想到的不是阿基里斯的帆船上的“装备”(rig),也不是夜晚他睡在上面的“毛毯”(rug),而是一场恶斗后阿伽门农夺走阿基里斯应得的奖励时,他感受到的“愤怒”(rage);就像这部史诗著名的第一句所描绘的:“唱吧,女神!歌唱裴琉斯之子阿基里斯的愤怒——他的暴怒招致了这场凶险的灾祸,给希腊人带来了受之不尽的苦难。”
有一位名为荷马的吟游诗人,变得尤为出名(尽管我们甚至无法确定是否真的有一位吟游诗人叫这个名字)。但是,那位用文字记录下特洛伊战争故事的天才抄写员,名字却不为人知。但正因为这样的合作,才使得荷马版本的故事变得独一无二。因为那位无名的抄写员也许只抄写了一位吟游诗人的版本,毕竟《伊利亚特》不是世世代代不同的抄写员抄写不同吟游诗人版本的拼凑,这使得它比其他手稿,比如《希伯来圣经》,都更有连贯性。重要的是,《伊利亚特》的世界中并没有对文字书写的描述(只有一处例外),这部史诗与其说是以书写的形式,倒不如说是以吟唱的方式呈现于世的。《伊利亚特》和纯粹基于语音的希腊字母系统是一个有力的组合,它们将一起带来更深远的影响。几百年后,希腊见证了一次非凡的文学、戏剧和哲学领域的大爆发,成为举世闻名的文化繁荣的社会。
亚洲希腊化
希腊字母系统和荷马的作品是在亚历山大之前传播到小亚细亚的,可在亚历山大到来之后,它们比以前走得更远。新字母系统的力量以及随之而来的识字文化,反过来也帮助推进了亚历山大的事业。亚历山大征服小亚细亚,并在美索不达米亚和波斯打败大流士之后,继续前进,他在春天跨越兴都库什山,进入阿富汗,在季风雨季跨越印度河,迎击令人生畏的战象。武装的敌人和自然都无法阻止他。随着每一次得胜和每一块新领土被占领,希腊人越来越清楚世界远比他们以前所知的要大得多。
亚历山大的帝国持续扩张,他开始相信自己就像阿基里斯一样是个半神,是某位女神的儿子。他命令希腊众城邦正式给予他神的地位,许多城邦照做了。只有一直与他保持一定距离的斯巴达送来了简短而独特的回应。“既然亚历山大想要成为神,那么就让他成为神吧。”他们如是回答,暗示这神性全是亚历山大空想出来的。
亚历山大征服的领土越多,他要面对的麻烦也越多。波斯势力范围的西边和南边,像安纳托利亚和埃及这些地区,欣然接受了亚历山大,因为亚历山大通常维持当地原有领导者和治理结构不变。但是,从希腊向东走得越远,掌控占领的土地就变得越困难,他发现控制波斯的中心地区并不容易,而进入遥远的阿富汗和印度时,情况就变得更困难了。
为了继续保有这些领土,亚历山大做出一个决定,这个决定与他一直被教导的认为非希腊人都是次等的思想背道而驰。他开始穿外族的衣裳,将外国人招进希腊军队。他还以巴克特里亚(Bactrian,也称大夏,今天的阿富汗)的复杂仪式娶了一位阿富汗妻子。他敬拜外来的神灵,还让他的东方封臣们脸伏于地向他下拜。
忠心追随亚历山大的希腊和马其顿战友们都大感意外。他们感到自己被这些外国对手取代了,好像不再认识自己的国王。当亚历山大邀请他们参加一个私人晚宴时,他们开始显露出厌恶之情。每个人都被要求遵循东方的礼节,在他们的国王面前叩拜。亚历山大回之以亲吻,然后允许他们起身。这些打过许多胜仗的勇士,即便不是雅典民主主义者,也对这个习俗表示憎恶。可是,迫于压力,他们还是一个个勉为其难地向国王行了叩拜礼。只有一个人拒绝服从,他就是亚里士多德的侄孙克利斯提尼斯(Callisthenes),他被亚历山大召来当编年史家。他声称“这个吻应该留给更可悲的人”,这激怒了亚历山大。接下来我们将看到,亚历山大的这一愤怒引发了影响深远的后果。亚历山大不再认为自己是马其顿的国王,而是拥有巴比伦(Babylon)的“亚洲之王”。
过度在意亚历山大的外族衣裳和习惯的将领们,没有意识到他占领的四方世界慢慢地都被希腊化了。亚历山大沿路留下了希腊和马其顿守卫军,以掌控地方的领导人。希腊殖民点连成的网络,其中一些是以亚历山大的名字命名的,很快布满了他的帝国。这个帝国由几十种语言和文化组成,而希腊人出了名地不愿意学习外语,更不要说外来的文字系统了。他们对大部分非希腊人的蔑视与这些人的语言和文字息息相关;他们称这些外族为“野蛮人”(barbarian),正是因为他们完全无法理解这些外国人说的话,那些听起来类似“巴巴”的声响。因此这些希腊和马其顿殖民者只会说希腊语,这一点毋庸置疑。甚至是穿着外族衣裳、结交外族朋友的亚历山大,也从不费心学习任何其他的语言。
荷马在这场语言征服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而这不仅仅是因为亚历山大喜爱他。每个人都是通过《伊利亚特》来学习认字和写字的,它成为使希腊语言和字母系统发扬光大的主要媒介。《伊利亚特》成了经典中的经典。这也意味着,专业阐释者出现了,并不只是像亚里士多德那样的哲学家,还有那些对《伊利亚特》写了大量评注的评论家。
亚历山大的希腊士兵和殖民者说的是一种特殊的希腊语。它并不是雅典文化人的希腊语,也不是亚历山大的马其顿方言,而是一种用某种方法简化了的希腊口语,叫作“通用希腊语”(Common Greek)。这是一种发源于前几世纪的希腊贸易帝国的语言,现在成了亚历山大帝国里最常用的语言,来自不同地方的人都能用它对话。地方的统治者一般继续使用当地的语言和文字系统,但希腊语和它的语音系统是跨越国界的沟通方式,正是亚历山大的征服消除了这些国界。亚历山大还发行了一种通用货币,四德拉克马银币(tetradrachm),上面刻有他的头像和希腊文字。亚历山大不仅仅是一部文本的忠实读者,他还建立了这部文本能继续“生存”下去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
四德拉克马银币将亚历山大大帝的形象和希腊文字带到了他帝国的各个角落
随着希腊语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语言,使用它的人仿佛也成了世界公民。亚历山大并没有背叛马其顿和希腊文化,而是成了一种新身份的化身,这种新身份跨越文化和地区,从希腊延伸至埃及,从马其顿延伸至印度。有一个不断被更多人接受的新词用来形容这种不被捆绑在单一种族或国家的新身份。不用说,它也来自希腊语:cosmopolitan(世界主义者,或曰世界公民)。亚历山大对《伊利亚特》的输出证明,一部经典文本可以从诞生之地被带到更远的地方,并仍然保持它的影响力,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主义的文本。
让希腊获益的不仅有亚历山大的胜利,还有它的字母系统的影响力。字母的革新持续开展,很快它就取代了埃及象形文字(以及后来的玛雅文字)这样的非字母文字系统。这是一场还在继续的革命。今天,只有东亚仍然在对抗字母,但就算在那里,语音文字系统和音节表也在日益发展。
在小亚细亚,其他文化和语言也随着希腊的扩张而收缩。吕底亚语(Lydian)在安纳托利亚最终消失,帕提亚(Parthia,今天的伊朗东北部)和巴克特里亚也越来越熟悉希腊语,其中巴克特里亚就是亚历山大妻子的家乡。甚至在腓尼基这个字母系统的发源地,希腊语也占据了主流。这场前所未有的语言输出的影响力甚至远至印度,在那里希腊语音字母对好几种文字系统都产生了影响。印度国王阿育王(Ashoka)统治时,他下令碑文都要用希腊语刻制。
属于他自己的荷马
亚历山大继续前进,带着他的《伊利亚特》和货币,他的语言和字母系统,一路向东。如果可以,他甚至会去中国。可是,不满也在他的队伍中滋生。希腊和马其顿将领越发愤愤不平,与各路外族军团产生分歧,士兵们归心似箭。他自己的军队最终完成了敌国军队做不到的事——迫使亚历山大打道回府。他惩罚士兵们,要他们在沙漠中强行军,导致很多人死亡,最终他很不情愿地带领他们回到已经成为帝国中心的巴比伦。但巴比伦只是他暂时的停靠点。亚历山大开始筹划进攻阿拉伯以及整个非洲大陆。这些文明也会采纳希腊的语音系统和文化吗?我们永远也不会知道,因为在一夜酒宴之后,亚历山大就生起了病,并在几天之后死去,死因不明。也许像他父亲一样,他也是死于暗杀。当时,他只有32岁。
亚历山大是带着一个遗憾死去的:他的人生故事还没有被写下来。尽管他为荷马史诗所做的多于他生前和死后的任何人,但他对这位诗人的奉献还是有些悲剧色彩的,因为比起效法荷马的英雄们,他更想要的是一个跟随他的荷马。这个想法从他首次在特洛伊海岸踏上亚洲时就一直萦绕在他的心头。亚历山大预感到自己的成就会远远超过荷马笔下半人半神的英雄们,他公开抱怨过没有一个荷马来歌颂自己的丰功伟绩。
只悲叹少了这样一位荷马而不做任何事,这不符合亚历山大的天性。他雇用了克利斯提尼斯来撰写记载着他功绩的编年史,但事与愿违。克利斯提尼斯拒绝向亚历山大屈服,之后又卷入了一场对亚历山大的反叛,最后死于狱中。
向自己的编年史家开战算不上一件明智的事。克利斯提尼斯在死前写了一份关于亚历山大功绩的记录。记录本身已经失传,但其中对亚历山大新的波斯习惯的严厉批判出现在了后来亚历山大的大多数传记里。无论如何,克利斯提尼斯并不是亚历山大心中理想的新荷马。他想要的是一位真正的诗人;可惜的是,他没能活着看到自己被世人称颂。
克利斯提尼斯只是一个开始。亚历山大的人生太令人惊奇、太史无前例了,不能只由一位作者来记录。几位同时代的作者各自写下了亚历山大的故事,其他人受激发也来撰写他的生平,每位作者都以浓墨重彩对这个传奇的故事加以润色,希望成为这位新阿基里斯的荷马。在一个版本里,亚历山大追求永生;在另一个版本里,他去了天国。亚历山大的人生,由他自己以文学的方式构想过后,真正被变成了文学故事。
这些叙述被集合成《亚历山大传奇》(Alexander Romance),并以这个名字被世人传颂。撰写这些故事的人没有一位是有名的诗人,更算不上新荷马,但这部作品却成为古典时代晚期和中世纪早期除了宗教文本之外最被广泛阅读的文本。一些作者大胆地根据本地情况改编这些故事。希腊的版本声称亚历山大不是腓力的儿子,而是埃及最后一位法老的儿子。在波斯史诗《列王书》(Book of Kings)里,亚历山大被认为是波斯国王达拉卜(Darab)和一位希腊公主所生。文学把亚历山大变成了他一直盼望成为的东方的世界之王。
亚历山大的文学丰碑
我追随亚历山大前往帕加马、以弗所(Ephesus)和佩尔格(Perge,在今天的土耳其)等城市,发现那个时代的大部分建筑物都已经消失。但剧场和图书馆这两种建筑的遗迹往往保存了下来,或至少留下了断壁残垣,成为历史遗迹的核心。这些建筑曾获得最大的资源投入,这证明了它们的重要性。两者都与文学有关。图书馆是文学被保存的地方,也是图书管理员们抄写重要文本并为经典写下评注的地方。剧场则致力于将荷马的世界带给那时的观众。早期的希腊剧场最多可以容纳25000人,人们聚集在一起,观看荷马古老的故事不断地由悲剧作家们推陈出新。亚历山大十分喜欢戏剧,甚至在东征时派人取来剧本,请来演员,为他和自己的军队提供娱乐。
亚历山大对文学的最大贡献发生在埃及。在远征初期击败这个国家后,亚历山大向埃及的众神敬拜,并且接受了法老的头衔。希腊人总体来说都很敬仰埃及的文化和复杂的文字系统,他们视这种无法理解的文字为古老智慧的来源。但是就算在埃及,亚历山大对当地文化的包容也是有限的。就像往常那样,他对埃及的希腊化也是通过荷马来推进的。当亚历山大计划建立一座新的城市时,他想起了荷马史诗的一个段落中提出的最完美的地点。
亚历山大港(Alexandria)不同于地处内陆的古老埃及城市,它位于海边,是为航海和贸易而设计的。城市的北边是一个巨大的天然海港,南边则有一片湖泊和连接尼罗河的运河,并且有许多停泊点。在城市的中心,矗立着传达希腊文化理想的壮观建筑。市中心有一所学校,学生们在此通过阅读荷马史诗学习希腊语。学校旁边是一座体育馆,据说其柱廊总长度超过183米,是运动和交谈的场所。当然,还有一座庞大的剧场。
亚历山大港以拥有这些机构而自豪,但对埃及的希腊化起到更重要作用的是另一个机构——图书馆。这个城市迅速成为主要港口,这种战略性的地理位置对图书馆的成功来说至关重要。对于来亚历山大港做生意的船只,船主们被告知如果随船带来了文字作品,就必须交由图书馆制作副本。图书馆聘用了一支抄写员队伍来将这些文字作品完整保存下来,以此拥有了当时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书卷藏品,他们力求收集当时存在的所有知识,谷歌最近重新燃起了那种野心——计划整合全世界的信息,供所有人使用。亚历山大港图书馆还拥有引领文学研究的学者和哲学家。荷马史诗是图书馆的核心,它们犹如经书一样被费尽苦心地抄写、编辑和评注。亚历山大将荷马史诗输出到他的整个帝国,而他的继承者们则建立专门的机构,将这些史诗传播到未来。
在亚历山大的继承者手中,亚历山大港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希腊化城市,改变了埃及的文字文化。埃及人发明了象形文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系统之一,这一发明有着重大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尽管几个世纪以来,象形文字已被简化,包含了一些流传范围渐广的语音符号,但使用起来仍然很难,以至于大部分埃及人要聘用专门的抄写员,哪怕是为了最简单的交易记录。希腊语音字母的简易对埃及人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诱惑,所以他们最终采用了借鉴希腊字母创造出的字母来记录他们自己语言的语音。这种叫作科普特语(Coptic)的新系统很快取代了象形文字。
还有一种书写文化比埃及的象形文字更古老,那就是苏美尔的楔形文字。这种文字系统也被亚历山大的字母文字取代,并被完全遗忘。它在19世纪意外地被重新发现。这个发现将我们带到文字的起源,以及人类历史上第一部伟大的经典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