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谱:适情雅趣精编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2局 参辰卯酉


参、辰:二星宿名,此出彼没,不同时出现。

卯:十二时辰之一,上午五时至七时。

参星酉时出于西方,辰星卯时出于东方。

参与辰,卯与酉相对立,故用以比喻互不相关或势不两立。


1.炮九进七 马3退1 

2.相七进九 车5平1 

3.相五退七

用兵和马双相把黑方车马两子软禁起来,最后七兵渡河,杀掉黑方7卒,以三兵配合擒住黑将。


元·关汉卿《陈母教子》第二折:“我觑着那珠翠金银,我可便浑如似参辰卯酉。”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不争和张解元参辰卯酉,便是与崔相国出乖弄丑。”

古代劳动人民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每一个时段叫一个时辰。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23点整至凌晨1点整)。鼠在这时间最活跃。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1时正至3时正)。牛在这时候吃完草,准备耕田。

太阳露出地平线之前,天刚蒙蒙亮的一段时候称“平旦”,也就是我们现今所说的黎明之时。用地支表示这个时段则为寅时,即每天清晨的3~5时。

日出这个词最初见于《诗经·桧风·羔裘》:“日出有曜,羔裘如濡。”
“日出”是指太阳升出地平线之时。用地支命名,为卯时。这个时段指每天清早的5~7时。此时,旭日东升,光耀大地,给人以勃勃生机之感。

食时就是古代中国人民“朝食”(吃早饭)之时,即每天的7~9时。以地支命名,称之为辰时。

临近中午的时候为隅中,即上午的9~11时,用地支表示为巳[sì]时。

太阳已经运行到中天,即为正午的时辰。日中表示每天的11~13时。这一时段用地支命名,称作午时。

“昳”,《说文》释为“日昃[zè]也。”“昃,日在西方时,侧也。”“日昳[dié]”,以地支命名,即未时,指每日的13~15时。

古代中国人进餐习惯,吃第二顿饭是在晡[bū]时。因此,“晡时”之义即“第二次进餐之时”。这一时段以地支命名为申时,它指每天的15~17时。

“日入”即为太阳落山,这是夕阳西下的时候。古代中国人用地支称这一时段为酉时。它指每日的17~19时,鸡在此时归巢。

大诗人屈原最早使用“黄昏”一词,他在《离骚》中写道:“昔君与我诚言兮,曰黄昏以为期,羌中道而改路。”指太阳落去,天色欲黑而未黑之时,即19~21时。用地支表示为戌[xū]时。

“人定”是一昼夜中十二时的最末一个时辰,它指当夜的21~23时,地支命名是亥时。“人定”的意思为:夜已很深,人们停止活动、安歇睡眠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