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节 会计的职能、目标与方法

会计是一个特定单位的经济业务,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计量、记录、分析和检查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

一、会计计量属性的种类

计量属性指计量可予以计量的特性或外在表现形式,它是区分不同计价模式的主要标准。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四十二条规定,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历史成本 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2)重置成本 在重置成本计量属性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3)可变现净值 在可变现净值计量属性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除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

(4)现值 在现值计量属性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5)公允价值 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计量。

我国引入公允价值是适度、谨慎和有条件的,并且企业应当将公允价值计量所使用的输入值划分为三个层次,即:第一层次输入值是在计量日能够取得的相同资产或者负债在活跃市场上未经调整的报价;第二层次输入值是除第一层次输入值外相关资产或负债直接或间接可观察的输入值;第三层次输入值是相关资产或负债的不可观察输入值。首先使用第一层次输入值,其次使用第二层次输入值,最后使用第三层次输入值。

二、权责发生制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九条规定:“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权责发生制,亦称应收应付制,是指企业以收入的权利和支出的义务是否归属于本期为标准来确认收入、费用的一种会计处理基础。也就是以应收应付为标准,而不是以款项的实际收付是否在本期发生为标准来确认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在权责发生制下,凡是属于本期实现的收入和发生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实际收到或实际付出,都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入账;凡是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在本期收到或付出,也不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由于它不考虑款项的收付,而以收入和费用是否归属本期为准,所以称为应计制。

三、会计的基本职能

(1)反映职能 会计反映职能是指会计利用货币计量客观反映一个特定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为管理活动提供所需的会计信息。

会计反映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通过信息系统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反映一个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以及财务状况变化及其经营成果。会计反映具有连续、完整、系统性的特点。连续性是对企业的经济活动不中断的记录;系统性是对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分门别类、相互联系地进行记录。只有连续、完整、系统地记录已发生或完成的经济业务,才能全面、科学、客观地反映会计信息。

会计反映分为事前反映和事后反映。事前反映是对未来进行预测、计划;事后反映是对已发生或已完成的经济业务进行记录、报告。

(2)监督职能 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通过预测、计划、记录、分析、控制、检查等对一个特定单位的经济活动和预算执行过程实行控制。

会计的监督是一项程序性很强的经济工作,主要对已发生或已完成的经济业务进行合规性、合法性的检查。通过监督使企业必须按《企业会计准则》规范化。会计监督包括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会计监督贯穿于企业再生产的全过程。会计监督不仅体现在事前,而且事中的监督比事后的监督更为重要。事前监督主要是审查和预防;事中监督主要是分析、比较、调节和控制;事后监督主要是检查、评价、考核、总结、调整和改进。

会计方法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会计对象,完成会计任务的手段,包括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会计预测方法、会计决策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等。其中会计核算是会计的最基本环节,会计分析、会计预测、会计决策都是在会计核算基础上,利用会计核算提供的资料进行的,它们是会计核算方法的继续和发展。

四、会计的目标

会计目标是指会计所要达到的目的。会计目标是检查会计工作的标准和依据,是会计理论体系的基础。会计目标决定于经济管理对会计的客观需要,同时受到会计职能的制约。

2007年7月1日开始执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指出:“财务会计报告的目的是向财务会计报告的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会计目标表述为: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要。会计目标即提供会计信息。会计信息使用者包括企业内部管理层及员工,企业外部的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社会有关部门、社会公众等。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信息资料包括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方面,如资产结构状况、变现能力、负债水平、偿债能力、盈利水平等。会计目标既强调了决策有用性,又强调了受托责任性,两者应该有机的结合。

五、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核算方法是指会计对于发生的经济业务如何连续地、完整地和系统地进行记录、计算和提供有用会计信息的方法。会计核算方法包括:填制和审核凭证、设置账户、复式记账、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七种。

(1)填制和审核凭证 填制和审核凭证是为了保证会计记录真实、可靠,检查经济业务是否合理合法而采用的一种会计专门方法。它既是会计核算的一种方法,也是会计检查的一种方法。会计离不开记账,记账必须有根据,会计凭证就是证明经济业务已经完成,并可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它是记账的依据。对于发生的任何一笔经济业务,都必须先填制凭证,填制的会计凭证都需经过会计部门和有关部门审核,以检查经济业务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只有经过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才能作为记账的依据。填制和审核凭证是保证会计核算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实行会计监督的重要方面。

(2)设置账户 设置账户是为了科学、系统地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门别类反映和监督而采用的一种会计专门方法。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复杂繁多,如果不进行分类记录,势必影响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因此,会计记录需要设置账户。账户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所作的分类。利用账户分类地反映各项经济业务,有利于提供管理需要的会计信息。因此,对于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都要进一步分类,以反映会计对象各个具体内容的增减变化情况及其结果。

(3)复式记账 复式记账是为了科学、全面地反映每一项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而采用的一种会计专门方法,复式记账法是相对单式记账法而言的,它要求对任何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相互联系地进行登记,从而可以完整地反映经济业务的全貌,了解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并可通过账户的平衡关系,检查账簿记录的正确与否。

(4)登记账簿 账簿是反映经济业务的载体。登记账簿就是为了连续、完整、科学地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而采用的一种会计专门方法。登记账簿要以会计凭证为依据,利用账户和复式记账的方法,将发生的经济业务分门别类而又相互联系地在账簿中加以全面反映,以便提供完整而又系统的会计信息。账簿记录是编制会计报表的主要依据。

(5)成本计算 成本计算是为了加强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费用、成本的分析、控制,正确地计量资产和计算盈亏而采用的一种会计专门方法。成本计算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按照一定的成本计算对象,采用一定的计算方法进行分配归集,以确定各成本计算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通过成本计算可以对企业资产进行正确计价,并确定盈亏。同时也可以考核企业成本水平的变化情况,分析成本升降原因,以便寻求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

(6)财产清查 财产清查是为了保证账簿记录和会计报表提供会计信息的客观性而采用的一种会计专门方法。由于种种原因,财产物资的账面记录往往与实际结存情况不尽一致,这就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盘点实物、核对账目,进行财产清查。在财产清查中如发现实物与账面记录不符,应进一步查明原因,并及时调整账面记录,以保持账实相符。同时,通过财产清查可以明确经济责任,挖掘财产物资的潜力,加强对财产物资的管理,加速资金周转,并保证会计报表提供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7)编制会计报表 编制会计报表是为了总括地反映一个特定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提供财务信息而采用的一种会计专门方法,会计报表是以账簿记录为依据的,经加工整理而产生的一套完整指标体系。会计报表所提供的各项指标,是该单位经济活动中最重要的财务信息,是分析、考核计划及预算执行情况和进行预测、编制下期计划及预算的主要依据,也是单位内外决策者必须参考的重要资料。

以上会计核算方法是相互联系、有机结合的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

会计记账必须要有真实的凭证为依据(即填制和审核凭证),会计最终要提供会计信息,就需根据账簿记录编制会计报表。因此,“信息→账簿→报表”形成了会计的基本模式。凭证如何填制?账簿如何登记?这就需要采用复式记账的方法;全面、相互联系地进行记账,就需要采用设置账户的方法,对经济业务进行分门别类的反映、记录。在企业,会计还必须根据账簿记录进行成本计算,以正确计量资产和确定盈亏。为了保证会计报表提供信息的真实性,需对账簿记录的客观性进行检查,通过财产清查核对账实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需填制凭证调整账簿记录。在账实相符的情况下,可根据账簿记录编制会计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