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剂学](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516/25794516/b_25794516.jpg)
第六节 流浸膏剂与浸膏剂
一、流浸膏剂与浸膏剂的含义与特点
流浸膏剂(extract)或浸膏剂(fluid extract)系指饮片用适宜的溶剂提取,蒸去部分或全部溶剂,调整至规定浓度而成的制剂。蒸去部分溶剂呈液状者为流浸膏剂;蒸去部分或全部溶剂呈膏状或粉状者为浸膏剂。
流浸膏剂与浸膏剂皆经过浓缩过程,但浓缩的程度不同。除另有规定外,流浸膏剂每1mL相当于饮片1g。浸膏剂根据干燥程度的不同,可分为稠浸膏与干浸膏两种,每1g相当于饮片或天然药物2~5g。
流浸膏剂至少含20%以上的乙醇,若以水为溶剂的流浸膏,其成品中应酌情加入20%~25%的乙醇作防腐剂,以利贮存。浸膏剂不含或含极少量溶剂,有效成分稳定,可久贮。
流浸膏剂与浸膏剂由于药物浓度高,较少直接作为成品使用。流浸膏剂一般用作配制酊剂、合剂、糖浆剂或其他液体制剂的中间体;浸膏剂一般多用作制备颗粒剂、片剂、胶囊剂、丸剂等固体制剂的中间体,少数品种直接应用于临床。
二、流浸膏剂与浸膏剂的制备
(一)流浸膏剂的制备
1.制备工艺流程(图5-6)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E2F773/14262456905081206/epubprivate/OEBPS/Images/image47.jpeg?sign=1739992441-ibMsQNOBmQBt1z8ZkV5fa8ocS5STGfjR-0-105c48e96d1877b45a530509f9615892)
图5-6 流浸膏剂的制备工艺流程
2.制法
流浸膏剂除另有规定外,大多用渗漉法制备。渗漉时溶剂用量一般为饮片量的4~8倍,收集85%饮片量的初漉液另器保存,续漉液低温浓缩后与初漉液合并,搅匀。若有效成分明确者,需测定其有效成分与乙醇含量,有效成分不明确者,需测定乙醇含量,然后按测定结果调整至规定的标准。药液静置24h以上,滤过,分装,即得。由于初漉液中大量浸出成分不受加热影响,药物稳定性较好,且可避免初漉液在浓缩过程中因乙醇浓度降低而析出沉淀。
此外,某些以水为溶剂的流浸膏,也可用煎煮法,通过水提醇沉法制备,如益母草流浸膏;也可将浸膏剂溶解、稀释而制得,如甘草流浸膏等。
流浸膏剂应置遮光容器内密封,置阴凉处贮存。流浸膏剂久置若产生沉淀时,在乙醇和有效成分含量符合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情况下,可滤过除去沉淀。
(二)浸膏剂的制备
1.制备工艺流程(图5-7)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E2F773/14262456905081206/epubprivate/OEBPS/Images/image48.jpeg?sign=1739992441-Qsj1CAKLUD45mmu1RXnzetOM5phKfaWR-0-59093851c6c93e58aa09d8494ffbf8ec)
图5-7 浸膏剂的制备工艺流程
2.制法
浸膏剂的制备,可采用煎煮法、渗漉法、回流法等。在实际生产时,应根据中药饮片有效成分的性质和实际生产条件,采用适宜的溶剂与方法浸提。
浸提液纯化后一般经低温浓缩至稠膏状,再加入适量的稀释剂调整含量即可制得稠浸膏;或将稠浸膏干燥、粉碎即可制得干浸膏;浸提浓缩液也可经喷雾干燥直接制成干浸膏。有效成分明确者,需测定其含量,用稀释剂调整至规定标准,分装,即得。
稠浸膏的稀释剂常用甘油、液状葡萄糖,干浸膏的稀释剂常用淀粉、蔗糖、乳糖、氧化镁等。某些干浸膏具有较强的引湿性,为了增加其稳定性,可采用相应的精制措施,尽可能去除引湿性强的杂质,也可加入引湿性低的稀释剂品种,并严格控制生产环境的相对湿度,采用防潮性能良好的包装材料,应置遮光容器内密封保存。
三、流浸膏与浸膏剂的质量检查
(一)流浸膏的质量检查
(1)乙醇量 照《中国药典》现行版四部通则“乙醇量测定法”测定,应符合规定。
(2)甲醇量 照《中国药典》现行版四部通则“甲醇量检查法”检查,应符合各品种项下的规定。
(3)装量 照《中国药典》现行版四部通则“最低装量检查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4)微生物限度 照《中国药典》现行版四部通则“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二)浸膏剂的质量检查
(1)装量 照《中国药典》现行版四部通则“最低装量检查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2)微生物限度 照《中国药典》现行版四部通则“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四、举例
例5-16:当归流浸膏(渗漉法)
【处方】当归1000g。
【制法】取当归粗粉1000g,用70%乙醇作溶剂,浸渍48h,缓缓渗漉,收集初漉液850mL,另器保存,继续渗漉,至渗漉液近无色或微黄色为止,收集续漉液,在60℃以下浓缩至稠膏状,加入初漉液850mL,混匀,用70%乙醇稀释至1000mL,静置数日,滤过,即得。
【性状】本品为棕褐色的液体;气特异,味先微甜后转苦麻。
【功能与主治】活血调经。用于月经不调、痛经。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3~5mL,一日3次。
例5-17:益母草流浸膏(煎煮法)
【处方】益母草1000g。
【制法】取益母草1000g,切碎,加水煎煮3次,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约500mL,放冷,加入等量的乙醇,搅匀,静置,沉淀,滤过。滤渣用45%乙醇洗涤,洗液与滤液合并,减压回收乙醇,放冷,滤过,调整乙醇量至规定浓度,并使总量为1000mL,静置,待澄清,滤过,即得。
【性状】本品为棕褐色的液体;味微苦。
【功能与主治】活血调经。用于血瘀所致的月经不调,症见经水量少。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5~10mL,一日15~30mL。
例5-18:甘草流浸膏(稀释法)
【处方】甘草浸膏300~400g。
【制法】取甘草浸膏300~400g,加水适量,不断搅拌,并加热使溶解,滤过,在滤液中缓缓加入85%乙醇,随加随搅拌,直至溶液中含乙醇量达65%左右,静置过夜,小心取出上清液,遗留沉淀再加65%的乙醇,充分搅拌,静置过夜,取出上清液,沉淀再用65%乙醇提取1次,合并3次提取液,滤过,回收乙醇,测定甘草酸含量后,加水与乙醇适量,使甘草酸和乙醇量均符合规定,加浓氨试液适量调节pH值,静置使澄清,取出上清液,滤过,即得。
【性状】本品为棕色或红褐色的液体;味甜、略苦、涩。
例5-19:甘草浸膏(煎煮法)
【处方】甘草1000g。
【制法】取甘草1000g,加水润透,趁软切片,加水煎煮3次,每次2h,合并煎液,放置过夜使沉淀,取上清液浓缩至稠膏状,取出适量,测定甘草酸含量,调节使符合规定,即得;或将稠膏干燥,粉碎成细粉,即得。
【性状】本品为棕褐色的块状固体或粉末;有微弱的特殊臭气和持久的特殊甜味。
例5-20:大黄浸膏(渗漉法或回流法)
【处方】大黄1000g。
【制法】取大黄粗粉1000g,用60%乙醇作溶剂,浸渍12h后,以每分钟1~3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约8000mL;或用75%乙醇回流提取2次(1000mL、800mL),每次1h,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至稠膏状,低温干燥,研细,过四号筛,即得。
【性状】本品为棕色至棕褐色粉末;味苦,微涩。
【功能与主治】刺激性泻药,苦味健胃药。用于便秘、食欲不振。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0.25~0.5g,一日0.5~1.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