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球菌感染性皮肤病
一、毛囊炎
症状解读
细菌感染毛囊引起的化脓性炎症。好发于多毛及摩擦部位,如:头皮、颈部、须部、背部、臀部等。开始为与毛囊开口一致的炎症性红色小丘疹或小脓疱,中央有毛贯穿,周围有红晕,自觉瘙痒或轻度疼痛,7~10天脱痂而愈,多不留瘢痕。
真实案例
医生,最近天气比较热,我这几天颈部、背部出现一些散在的红色“疙瘩”,上面有脓疱,中间可以看到毛发,有点痒和痛。
危害
毛囊炎若不及时治疗可迁延反复发作,成为慢性毛囊炎,发生于头皮者部分预后可留有脱发和瘢痕。处理不当可能导致菌血症或败血症。免疫力低下患者,可能发展为疖或痈。
治疗
1.外用药物
可选择消炎、杀菌和干燥作用的外用药为主。如可选用2.5%碘酊、2%莫匹罗星软膏和夫西地酸软膏,并可用苍耳子60g、明矾30g、生大黄15g、冰片3g,煎水外洗,反复冲洗15min,每日2次。
2.物理治疗
未化脓者,可局部照射紫外线或短波理疗。
3.系统治疗
根据皮损数量、大小、病变深度,可酌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如耐青霉素酶的半合成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头孢菌素类。
4.手术治疗
已化脓破溃者应尽早切开排脓引流。
预防措施
注意皮肤清洁卫生,积极治疗瘙痒性皮肤病、全身慢性消耗性疾病等,增强机体免疫力,以减少发病。
饮食指导与禁忌
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和适量补充水分,忌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饮酒。
医师叮嘱
进清淡饮食、多饮水、忌辛辣食物等。
二、疖和疖病
症状解读
通常为一个,多发性的疖称“疖病”。好发于面部、颈部、臀部,初起为红色圆锥形毛囊性丘疹,后逐渐增大为炎性结节,结节化脓、坏死呈黄白色脓栓,脓栓及坏死物排出形成溃疡。患处疼痛和触痛明显,可伴发热、畏寒、头痛等全身症状,附近淋巴结常肿大。
真实案例
医生,几天前我家小孩眼睛旁边长了个红色的疙瘩,中央有脓点,刚开始不是很痛,后来逐渐增大,现在成红色、硬的结节,有疼痛及压痛。
危害
本病若不及时治疗,结节化脓、坏死形成脓栓,脓栓及坏死物排出形成溃疡。免疫力低下者可出现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甚至引起败血症。本病常反复发生,经久不愈。
治疗
1.外用药物
未形成脓头者可用3%碘酊外涂,或10%鱼石脂软膏、莫匹罗星软膏、中药金黄散水、50%硫酸镁溶液湿敷调外敷。面部疖肿忌挤压针刺。形成脓肿者可切开引流。
中医行夹脊针刺法、委中放血法。
2.内服药物
有全身症状者,可在医生指导下给予抗生素治疗:如头孢菌素类、磺胺类、大环内酯类等。
中成药可用三黄丸、清解片、六神丸。
预防措施
注意清洁卫生,勤洗手、勤换衣。
饮食指导与禁忌
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和适量补充水分,忌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饮酒。
医师叮嘱
避免局部挤压。增强机体抵抗力、给予抗生素制剂。
三、痈
症状解读
为多个相邻毛囊周围炎症相互融合而形成皮肤深层感染,浸润明显,表面可有多个脓头,红肿、热剧痛。
真实案例
医生,我今年45岁了,平时就干点农活。2周前背部出现很痛的一个硬块,表面紫红色,表面有个脓头,还有发热,体温最高有39℃多,怕冷,胃口也不怎么好,后面那个硬块越来越大,痛得很厉害,没办法睡觉。
危害
若不及时合理治疗,严重者可继发败血症而导致死亡。
预防和治疗
治疗基本与疖和疖病相同。注意清洁卫生,勤洗手、勤换衣。如发现有糖尿病等其它疾病应及时治疗。
饮食指导与禁忌
同疖和疖病。
医师叮嘱
增强机体抵抗力、及时给予抗生素制剂,全身症状重者建议及时去医院就诊。
四、丹毒
症状解读
好发于小腿和面部,皮损出现时可突然高热达39~40℃,初期为局部鲜红色斑片,压之可褪色,有烧灼感,进展为边界清楚、光泽明显、水肿隆起、表面发热、紧张有触痛的斑块,在红斑上偶见水疱。消退后遗有暂时性色素沉着和轻度脱屑。
真实案例
××医生,我有脚气很多年了,前两天发热、恶心想吐,昨天小腿上突然出现片状红斑,稍微隆起,后来很快红斑面积就变大了,肿痛很严重,摸着皮肤烫烫的。
危害
主要是由A群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的皮肤及皮下组织的淋巴管及其周围软组织的急性炎症,糖尿病、营养不良、慢性肝肾疾病、低蛋白血症者易罹患。症状严重时,患部出现水疱、大疱,甚至坏疽。婴儿和体弱的老人,由于细菌的扩散和毒素的作用,易出现败血症、肾炎和腹膜炎等合并症。
治疗
1.西医治疗
(1)内服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首选青霉素口服或注射,用至皮损和全身症状消退后10天。若青霉素过敏,可选用红霉素、四环素、氯洁霉素等。
(2)外用药物:以消肿、止痛、降温、抗菌为主。可用50%硫酸镁溶液热敷;25%~50%硫酸镁溶液、0.1%雷佛奴尔溶液或0.02%呋喃西林溶液等湿敷,外用夫西地酸软膏或莫匹罗星软膏等抗生素软膏。有水疱者,应先进行抽液。下肢损害应抬高患肢。
2.中医治疗
可用紫金锭胶囊、六神丸、玉枢丹。慢性丹毒患者预防复发可服苍术膏或者二妙散。急性期用如意金黄散调敷,或者黄柏30g、蒲公英30g、紫花地丁30g、生地30g、白矾10g,煎后湿敷。慢性期用铁箍散膏加20%如意金黄散外用。
预防措施
注意寻找病因,去除病因,预防和积极治疗局部病灶如足癣、鼻炎、淤积性溃疡等。
饮食指导与禁忌
多饮温开水,增强营养。适当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量。忌食辛辣刺激、鱼腥、肥腻等食物。
医师叮嘱
急性发作时应卧床休息。丹毒一般预后良好,大多数患者在抗生素治疗后不留后遗症。复发性丹毒引起慢性淋巴水肿,发于下肢者,应抬高患肢30°~40°。下肢反复发作可导致橡皮肿,应及时就医。
五、甲沟炎
症状解读
甲沟周围急性或慢性化脓性、触痛性和疼痛性组织肿胀。用通俗的话讲,“趾(指)甲往肉里长”,甲沟局部疼痛、化脓、红肿、肉芽增生,趾(指)甲变形,易反复发作。
真实案例
医生,我前两天剪了指甲之后,右手中指有点痛,后来出现红肿、疼痛,手指头都没办法动了,痛的越来越厉害。
危害
多因微小刺伤、挫伤、倒刺(逆剥)或剪指甲过深等损伤而引起,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甲沟炎可给日常生活带来不便,发生在脚上影响走路;反复发作指(趾)甲松动,变形,脱落,导致甲床破坏,不及时处理可能引起指甲末节指骨髓炎、甲鞘炎;长期不治疗甲沟炎可能会导致指甲部位免疫力降低,指(趾)甲会失去保护屏障的作用,易感染真菌性疾病(如灰指甲等)。
治疗
1.急性细菌性甲沟炎
外涂碘酒或夫西地酸、莫匹罗星等抗生素类药膏,也可用鱼石脂软膏、如意金黄散调敷,可酌情配合使用青霉素或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已经有化脓的现象发生,可进行外科手术切开引流。
2.慢性甲沟炎
应分析病因,如长期接触刺激物或手长期浸水引起者应避免;细菌感染引起者按急性细菌性甲沟炎治疗;真菌引起者给予口服抗真菌类药物治疗;甲旁肉芽增生明显者需手术切除。
预防措施
选择大小适当轻便的鞋子,防止趾甲扎入甲沟;注意手部、指甲的卫生,一旦出现倒刺要用剪刀剪;避免长期接触刺激物或手长期浸水;注意手指养护,洗手后、睡觉前涂点儿凡士林或护肤膏。
饮食指导与禁忌
发作时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医师叮嘱
生活中常见过度修剪趾甲所致甲沟炎,过度修剪可致嵌甲,从而导致甲沟炎,避免应避免过度修剪等诱发因素是防治甲沟炎的重要手段。
六、脓疱疮(黄水疮)
症状解读
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以面部等暴露部位多见。初起散在的丘疹,迅速变为脓疱,疱壁薄而松弛,破裂后露出糜烂面,干燥后形成黄色脓痂。痂下脓液向周围溢出,发生新的脓疱,或因搔抓而不断将细菌接种到其他部位,发生新的皮疹。一般6~10天结痂自然脱落而愈,不留瘢痕。
真实案例
××医生,我家小孩前天从托儿所回来,发现鼻子边长了几个米粒大小的红斑,昨天发现红斑都变成脓疱了,稍微碰一下就破掉,流出黄黄的水,嘴巴鼻子周围像烂掉一样,孩子说会痒,手抓到哪儿,哪里就长新的皮疹。
危害
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皮肤化脓性炎症,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如系统疾病、营养不良时,可出现深部感染如蜂窝织炎。少数致病菌为链球菌,25%的患者可能发生急性肾小球肾炎。
治疗
1.内服药物
对皮损广泛,伴有发热或淋巴结炎,或体弱的婴幼儿可选用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或根据药物敏感试验使用抗生素,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外用药物
以杀菌、消炎、干燥为原则。脓疱未破者,可外用炉甘石洗剂,脓疱较大者可用消毒注射器抽取疱液,或消毒针穿破后迅速以无菌棉球吸取疱液,避免疱液溢到正常皮肤上。破溃糜烂面可使用1∶5000的高锰酸钾或0.5%的新霉素溶液湿敷。可选用莫匹罗星软膏或夫西地酸软膏等外用,也可用化毒散或者青黛散植物油调敷。
预防措施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及时治疗各种瘙痒性皮肤病。应适当隔离患者,尤其集体单位。患儿接触过的衣服、毛巾及用具等,应予消毒。
饮食指导与禁忌
适当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量。忌食辛辣刺激、鱼腥、肥腻等食物。
医师叮嘱
发现儿童暴露部位出现会传染的溃烂,尤其是黄水或蜜黄色痂,要考虑脓疱疮的可能。
患儿应适当隔离,玩具和用具应用肥皂水擦洗或消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