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盈利八招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加强隔离卫生

(一)完善隔离卫生设施

场址选择、规划布局、猪舍设计和设备配备等方面都直接关系到场区的温热环境和卫生状况等。猪场场地选择不当,规划布局不合理,猪舍设计不科学,必然导致隔离条件差,温热环境不稳定,环境污染严重,猪群疾病频发,生产性能不能正常发挥,经济效益差。所以,应科学选择好场地,合理规划布局,并注重猪舍的科学设计和各种设备配备,使隔离卫生设施更加完善,以维护猪群的健康和生产潜力的发挥。

1.场址选择

猪场场址的选择,主要是对场地的地势、地形、土质、水陆运动场,以及周围环境、交通、电力、青绿饲料供应和放牧条件进行全面的考察。猪场场址的选择必须在养猪之前做好周密计划,选择最合适的地点建场。

(1)地势、地形 场地地势应高燥,地面应有坡度。场地高燥,这样排水良好,地面干燥,阳光充足,不利于微生物和寄生虫的滋生繁殖;否则,地势低洼,场地容易积水潮湿泥泞,夏季通风不良,空气闷热,有利于蚊蝇等昆虫的滋生,冬季则阴冷。地形要开阔整齐,向阳、避风,特别是要避开西北方向的山口和长形谷地,保持场区小气候状况相对稳定,减少冬季寒风的侵袭。猪场应充分利用自然的地形、地物,如树林、河流等作为场界的天然屏障。既要考虑猪场避免其他周围环境的污染,远离污染源(如化工厂、屠宰场等),又要注意猪场是否污染周围环境(如对周围居民生活区的污染等)。

(2)土质 猪场内的土壤,应该是透气性强、毛细管作用弱、吸湿性和导热性小、质地均匀、抗压性强的土壤,以沙质土壤最适合,便于雨水迅速下渗。愈是贫瘠的沙性土地,愈适于建造猪舍,因为这种土地渗水性强。如果找不到贫瘠的沙土地,至少要找排水良好、暴雨后不积水的土地,保证在多雨季节不会变得潮湿和泥泞,有利于保持猪舍内外干燥。土质要求洁净而未被污染(见表4-6)。

表4-6 土壤的生物学指标

注:清洁和轻度污染的土壤适宜作场址。

(3)水源 在生产过程中,猪的饮食、饲料的调制、猪舍和用具的清洗,以及饲养管理人员的生活,都需要使用大量的水,因此,猪场必须有充足的水源。水源应符合下列要求。一是水量要充足,既要能满足猪场内的人、猪用水和其他生产、生活用水,还要能满足防火以及以后发展等所需用水(按每头猪每日用水30~70千克计,万头猪场日用水50米3)。二是水质要求良好,不经处理即能符合饮用标准的水最为理想(见表4-7)。此外,在选择时要调查当地是否因水质而出现过某些地方性疾病等。三是水源要便于保护,以保证水源经常处于清洁状态,不受周围环境的污染。四是要求取用方便,设备投资少,处理技术简便易行。

表4-7 水的质量标准

(引自NY 5027—2008《无公害食品 畜禽饮用水水质》)

当畜禽饮用水中含有农药时,农药含量不能超过表4-8的规定。

表4-8 无公害生猪饲养场猪饮用水农药含量

(4)面积 猪场面积充足(饲养200~600头基础母猪,每头母猪需要占地面积为75~100米2;按年出栏肥猪,每头需要占地面积2.5~4米2),周围有足够的农田、果园或鱼塘,便于排污及污水粪便处理,以便能够充分消化猪场的粪便污水,减少猪场排出的粪便污水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5)位置 猪场是污染源,也容易受到污染。猪场生产大量产品的同时,也需要大量的饲料,所以,猪场场地要兼顾交通和隔离防疫,既要交通便利,又要便于隔离防疫。猪场距居民点或村庄、主要道路要有300~500米距离,大型猪场要有3000米距离。猪场要远离屠宰场、畜产品加工场、兽医院、医院、造纸厂、化工厂等污染源,远离噪声大的工矿企业,远离其他养殖企业。猪场要有充足稳定的电源,周遍环境要安全。

标准化安全猪场的选址标准及要求如图4-2所示。

图4-2 标准化安全猪场的选址标准及要求示意图

2.规划布局

猪场的规划布局就是根据猪场的近期和远景规划以及拟建场地的环境条件(包括:场内的主要地形、水源、风向等自然条件),科学确定各区的位置,合理确定各类屋舍建筑物、道路、供排水和供电等管线、绿化带等的相对位置及场内防疫卫生的安排。场区布局要符合兽医防疫和环境保护要求,便于进行现代化生产操作。场内各种建筑物的安排,要做到土地利用经济,建筑物间联系方便,布局整齐紧凑,尽量缩短供应距离。猪场的规划布局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猪场的环境控制和卫生防疫。集约化、规模化程度越高,规划布局对其生产的影响越明显。场址选定以后,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因猪场的性质、规模不同,建筑物的种类和数量亦不同,规划布局也不同。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可以有效地利用土地面积,减少建场投资,保持良好的环境条件和高效方便的管理。

(1)分区规划 分区规划应从人猪保健角度出发,考虑猪场地势和主风向,将猪场分成不同的功能区,合理安排各区位置。同时,在生产区内,根据猪的品种、日龄、用途等不同,再分为不同的小区,如仔猪区、保育区或后备区、种猪区、育肥猪区等,并安排在合适的位置。

① 分区规划的作用 一是防止人猪间、猪之间交叉感染。生活管理区与社会联系较为密切,人员流动复杂,容易造成疫病的传染和流行,将生产区和生活管理区分开,可以避免猪和外来人员接触,减少人猪交叉感染的机会。同时,各种猪病疫情复杂,猪由于年龄、性别、品系、免疫能力等的不同,对同一种疫病的易感性也有不同,不同用途、不同年龄的群体之间有复杂的相互影响,实行分区分群饲养可避免不同性状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有利于减少猪间交叉感染。另外,将病猪隔离区同生产区分开,把患病猪或疑似感染猪限定在特定区域内,阻止病原的进一步扩散,有利于控制和扑灭疫情。二是易于合理组织生产。在一个小区或猪舍内,饲养同样日龄、品种和生产用途的猪,由于环境的一致性,会使组成猪群的个体各项性状具有统计学上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不仅有利于群体生产性能的提高,而且有利于标准化和工厂化生产。三是便于卫生防疫。同一猪群的一致性对防疫工作是极其有利的。一个结构良好的群体,无论包含多少个体,对于预防疫病的措施、疫病发生后的诊断及扑灭疫病的方法从本质上来讲是完全一样的。至于工作量上的差别,由于可采用先进的防疫工艺和设备,对大型猪场来说这种差别已微乎其微。因此,结构良好的群体可以大大地提高防疫工效。

② 分区规划的方法 场区内根据地势高低和常年主流风向,依次划分为生活管理区、饲养生产区和污染物处理区三部分(图4-3),每区之间也要设围墙进行隔离。场区周围设围栏、绿化带或防护沟。

图4-3 猪场场区布局及地势、风向关系示意图

生活管理区。位于上风向和地势最高处,本区要求单独设立,包括办公室、职工宿舍等,既要照顾工作方便,又一定要与猪舍隔离开来。本区内设办公室、生活用房、饲料加工仓储用房及水、电、暖供应设施,以及人工授精室、防疫卫生室(防疫、检疫、消毒、猪疫监测用)及检疫舍(进场和出栏猪检疫用)。

饲养生产区。饲养生产区必须设在生活管理区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这是猪场中的最主要职能区,这个区要求地势较高且有3%的坡度,以利于水流排污。饲养生产区内也要分小区规划,并进行隔离,如种猪舍要与其他猪舍分隔开,形成种猪生产区域。种猪生产区域应设在人流较少的猪场上风向,种公猪放在较僻静的地方可以避免影响母猪的生产。商品猪生产区域的布置要区别对待,如妊娠猪舍、分娩猪舍(或繁殖猪舍)应该放在较好的位置。分娩猪舍既要靠近妊娠猪舍,又要接近育成猪舍,以便猪只的转圈。育成猪舍最好离猪场入口处近些,有的猪场还需出售仔猪。育肥猪舍应设在下风向,并有独立的出猪大门。大门外设置装猪台,以便于生猪的出场销售。如有条件,规模化企业可以分场规划(见图4-4)。饲养生产区还要设置生产所必需的附属建筑,如饲料加工车间、饲料仓库、修理车间、变电所、锅炉房、水泵房等。

图4-4 分场规划示意图

污染物处理区。此区设在距饲养生产区50米的下风向和地势较低处,包括兽医室、病猪隔离室、解剖室、粪便堆肥贮粪场和污水处理氧化池等无害化处理设施。这些建筑都应设在下风向地势较低的地方。

【注意】粪场靠近道路,有利于粪便的清理和运输。储粪场(池)设置注意:储粪场应设在猪舍的下风处,与住宅、猪舍之间保持有一定的卫生间距(距猪舍30~50米),并应便于运往农田或其他处理;储粪池的深度以不受地下水浸渍为宜,底部应较结实,储粪场和污水池要进行防渗处理,以防粪液渗漏流失污染水源和土壤;储粪场底部应有坡度,使粪水可流向一侧或集液井,以便取用;储粪池的大小应根据每天牧场家畜排粪量多少及储藏时间长短而定。

绿化带。绿化有利于遮阳、防暑、防寒、防风沙、防噪声、防疫病传播,能够美化环境、净化空气、促进猪只健康成长。可在猪场周围、各区域之间、猪舍之间、道路两旁等所有空闲地上栽植树木、花草,使绿化率达到40%左右。

(2)猪舍间距 猪舍间距影响猪舍的通风、采光、卫生、防火。猪舍密集,间距过小,场区的空气环境容易恶化,微粒、有害气体和微生物含量过高,增加病原含量和传播机会,容易引起猪群发病。为了保持场区和猪舍环境良好,猪舍之间应保持适宜的距离。适宜间距为猪舍高度的3~5倍。

(3)猪舍朝向 猪舍朝向是指猪舍长轴与地球经线是平行还是垂直的。猪舍朝向的选择与通风换气、防暑降温、防寒保暖以及猪舍采光等环境效果有关。朝向选择应考虑当地的主导风向、地理位置、采光和通风排污等情况。猪舍朝南,即猪舍的纵轴方向为东西向,对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开放舍来说是较为适宜的。这样的朝向,在冬季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辐射的温热效应和射入舍内的阳光防寒保温;夏季辐射面积较少,阳光不易直射舍内,有利于猪舍防暑降温。

(4)道路 猪场道路在保证各生产环节联系方便的前提下,应尽量保持直而短,同时还要主要如下几点。

① 猪场清洁道和污染道要分开 清洁道供饲养管理人员、清洁的设备用具、饲料和猪产品等使用;污道由各类猪舍另一端与污物处理区的病猪隔离舍、解剖室、化制室及贮粪场相通,供运送病、死猪和粪便用。清洁道和污染道不能交叉,否则对卫生防疫不利。出栏猪育肥舍或检疫舍通过走猪道与装(卸)猪台相通。

② 要求 路面要结实,排水良好,不能太光滑,向两侧有10%的坡度。主干道宽度为5.5~6.5米。一般支道2~3.5米。

(5)消毒设备设施 猪场周围必须有围墙或防疫沟,只有一个大门可以进入场区。区门口必须设置消毒池和消毒更衣室。大门口设置与门等宽、与一周半大型机动车轮等长、25~30厘米深、水泥结构的消毒池及供人员出入消毒用的消毒室。生活管理区与饲养生产区通道口也应该设立消毒池和消毒间,消毒间内设消毒池和紫外线消毒灯进行双重消毒,条件好的猪场还应设置沐浴更衣间。生产区内各猪舍净道入口处要设1米长的水泥消毒池(盆),供入舍运料车和人员消毒用。

(二)严格引进种猪

为提高猪群总体质量和保证良好的健康水平,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必须做好种猪的引进工作。

(1)引种前应做的准备工作

① 制订引种计划 猪场和养殖户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根据种群更新计划确定所需品种和数量,有选择性地购进能提高本场种猪某种性能满足自身要求的种猪,并只购买与自己的猪群健康状况相同的优良个体;如果是加入核心群进行育种的,则应购买经过生产性能测定的种公猪或种母猪。新建猪场应从生产规模、产品市场和猪场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计划,确定所引进种猪的数量、品种和级别,是外来品种(如大约克、杜洛克或长白)还是地方品种,是原种、祖代还是父母代。根据引种计划,选择质量高、信誉好的大型种猪场引种。

② 应了解的具体问题 一是疫病情况。调查各地疫病流行情况和各种种猪质量情况,必须从没有危害严重的疫病流行地区,并经过详细了解的健康种猪场引进,同时了解该种猪场的免疫程序及其具体措施。二是种猪场种猪选育标准。公猪须了解其生长速度(日增重)、饲料转化率(料比)、背膘厚(瘦肉率)等指标,母猪要了解其繁殖性能(如产子数、受胎率、初配月龄等)。种猪场引种最好能结合种猪综合选择指数进行选种,特别是从国外引种时更应重视该项工作。

③ 隔离舍的准备工作 猪场应设隔离舍,要求距离生产区最好有300米以上距离,在种猪到场前的30天(至少7天),应对隔离栏及其用具进行严格消毒,可选择质量好的消毒剂,如中山“腾俊”有机氯消毒剂,进行多次严格消毒。

(2)选种时应注意的问题

① 种猪健康 种猪要求健康、无任何临床病症和遗传疾患(如脐疝、瞎乳头等),营养状况良好,发育正常,四肢要求结构合理、强健有力,体型外貌符合品种特征和本场自身要求,耳号清晰,纯种猪应打上耳牌,以便标示。种公猪要求活泼好动,睾丸发育匀称,包皮没有较多积液,成年公猪最好选择见到母猪能主动爬跨、猪嘴含有大量白沫、性欲旺盛的公猪。种母猪生殖器官要求发育正常,阴户不能过小和上翘,应选择阴户较大且松弛下垂的个体,有效乳头应不低于6对且应分布均匀对称,四肢要求有力且结构良好。

② 检疫无疾病 销售种猪必须经本场兽医临床检查无猪瘟(HC)、传染性萎缩性鼻炎(AR)、布鲁氏菌病(Rr)等病症,并由兽医检疫部门出具检疫合格证方能准予出售。

③ 免疫记录和系谱资料齐全 要求供种场提供该场免疫程序及所购买的种猪免疫接种情况,并注明各种疫苗的注射日期。种公猪最好能经测定后出售,并附测定资料和种猪三代系谱。

④ 注意观察挑选 种猪场应尽量满足客户的要求,设专用销售观察室供客户挑选,确保种猪质量和维护顾客利益。

(3)种猪运输时应注意的事项

① 车辆选择及消毒 最好不使用运输商品猪的外来车辆装运种猪。在运载种猪前24小时开始,使用高效的消毒剂对车辆和用具进行两次以上的严格消毒,然后空置1天后装猪。装猪前再用刺激性较小的消毒剂(如中山“腾俊”双链季铵盐络合碘)彻底消毒一次,并开具消毒证。

② 车辆处理 长途运输的车辆,车厢最好能铺上垫料,冬天可铺上稻草、稻壳、木屑,夏天铺上细沙,以降低种猪肢蹄损伤。所装载的猪只的数量不要过多,装的太密会引起挤压而导致种猪死亡。运载种猪的车厢面积应为猪只纵向表面积的1.5倍。最好将车厢隔成若干个隔栏,安排4~6头猪为一个隔栏,隔栏最好用光滑的水管制成,避免刮伤种猪。达到性成熟的公猪应单独隔开,并喷洒带有较浓气味的消毒药(如复合酚),以免公猪间相互打架。

③ 减少应激和损伤 运输过程中应想方设法减少种猪应激和肢蹄损伤,避免在运输途中死亡和感染疾病。要求供种场提前2~3小时对准备运输的种猪停止投喂饲料。赶猪上车时不能赶得太急,注意保护种猪的肢蹄,装猪后应固定好车门。

④ 运输前适当用药 长途运输的种猪,应对每头种猪按1毫升/10千克注射长效抗生素(如辉瑞“得米先”或腾俊“爱富达”),以防止猪群途中感染细菌性疾病;对临床表现特别兴奋的种猪,可注射适量氯丙嗪等镇静剂。随车应准备一些必要的工具和药品,如绳子、铁丝、钳子、抗生素、镇痛退热剂以及镇静剂等。

⑤ 运输要平稳 长途运输的运猪车应尽量行驶高速公路,避免堵车,每辆车应配备两名驾驶员交替开车,行驶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急刹车。途中应注意选择没有停放其他运载动物车辆的地点就餐,决不能与其他装运猪只的车辆一起停放。

⑥ 保持适宜温度 冬季要注意保暖;夏天要重视降温防暑,尽量避免在酷暑期装运种猪,夏天运种猪应避免在炎热的中午装猪,可在早晨和傍晚装运,途中应注意经常供给充足的饮水,有条件时可准备西瓜供种猪采食,防止种猪中暑,并寻找可靠的水源为种猪淋水降温,一般日淋水3~6次。

⑦ 避免日晒和寒风直吹猪体 运猪车辆应备有帆布,若遇到烈日或暴雨时,应将帆布遮盖在车顶上面,防止烈日直射和暴风雨袭击种猪,车厢两边的帆布应挂起,以便通风散热;冬季帆布应挂在车厢前上方以便挡风取暖。

⑧ 加强途中管理 长途运输时可先配制一些电解质溶液,用时加上奶粉,在路上供种猪饮用。运输途中要适时停饮,检查有无病猪只,大量运输时最好能准备一辆备用车,以免运输途中出现故障,停留时间太长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应经常注意观察猪群,如出现呼吸急促、体温升高等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可注射抗生素和镇痛退热针剂,并用温度较低的清水冲洗猪身降温,必要时可采用耳尖放血疗法。

(4)种猪到场后应做的事情

① 隔离与观察 种猪到场后必须在隔离舍隔离饲养30~45天,严格检疫,特别是对布鲁氏菌、伪狂犬等疫病要特别重视,须采血经有关兽医检疫部门检测,确认为没有细菌感染和病毒野毒感染,并检测猪瘟、口蹄疫等抗体情况。不能直接转进猪场生产区,因为这样做极可能带来新的疾病,或者由不同菌株引发相同的疾病。

② 到场后管理 种猪到达目的地后,立即对卸猪台、车辆、猪体及卸车周围地面进行消毒,然后将种猪卸下,按大小、公母进行分群饲养,有损伤、脱肛等情况的种猪应立即隔开单栏饲养,并及时治疗处理。

先给种猪提供饮水,休息6~12小时的方可供给少量饮料,第二天开始可逐渐增加饲喂量,5天后才能恢复正常饲喂量。种猪到场后的前两周,由于疲劳加上环境的变化,机体对疫病的抵抗力会降低,饲养管理上应注意尽量减少应激,可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可用泰妙菌素50毫克/千克或金霉素150毫克/千克)和多种维生素,使种猪尽快恢复正常状态。

③ 免疫驱虫 种猪到场一周开始,应按本场的免疫程序接种猪瘟等各类疫苗,7月龄的后备猪在此期间可做一些引起繁殖障碍疾病的防疫注射,如细小病毒、乙型脑炎疫苗等。种猪在隔离期内,接种各种疫苗后,应进行一次全面驱虫,可使用多拉菌素(如辉瑞的通灭)或长效伊维菌素等广谱驱虫剂,按1毫克/33千克体重皮下注射进行驱虫,使其能充分发挥生长潜能。

隔离期结束后,对该批种猪进行体表消毒,再转入生产区投入生产。

(三)加强隔离管理

1.场大门口消毒

猪场大门设置车辆消毒池,并装有喷洒消毒设施。设立人员消毒通道,严禁闲人进场,外来人员来访必须在值班室登记,把好防疫第一关。

2.设置围墙或防疫沟

生产区最好有围墙或防疫沟,并且在围墙外种植荆棘类植物,形成防疫林带,只留人员入口、饲料入口和出猪舍,减少与外界的直接联系。

3.场区内隔离消毒

生活管理区和生产区之间的人员入口和饲料入口应以消毒池隔开,人员必须在更衣室沐浴、更衣、换鞋,经严格消毒后方可进入生产区,生产区的每栋猪舍门口必须设立消毒脚盆,生产人员经过脚盆再次消毒工作鞋后进入猪舍,生产人员不得互相“串舍”,各猪舍用具不得混用。

4.外来车辆消毒

外来车辆必须在场外经严格冲洗消毒后才能进入生活管理区和靠近装猪台,严禁任何车辆和外人进入生产区。

5.加强装猪台的卫生管理

装猪台平常应关闭,严防外人和动物进入;禁止外人(特别是猪贩)上装猪台,卖猪时饲养人员不准接触运猪车;任何猪只一经赶至装猪台,不得再返回原猪舍;装猪后对装猪台进行严格消毒。

6.种猪场应设种猪选购室

选购室最好和生产区保持一定的距离,介于生活区和生产区之间,以隔墙(留密封玻璃观察窗)或栅栏隔开,外来人员进入种猪选购室之前必须先更衣、换鞋、消毒,在选购室挑选种猪。

7.注意饲料的污染

饲料应由本场生产区外的饲料车运到饲料周转仓库,再由生产区内的车辆转运到每栋猪舍,严禁将饲料直接运入生产区内。生产区内的任何物品、工具(包括车辆),除特殊情况外不得离开生产区,任何物品进入生产区必须经过严格消毒,特别是饲料袋应先熏蒸消毒后才能装料进入生产区。有条件的猪场最好使用饲料塔,以避免已污染的饲料袋引入疫病。场内生活区严禁饲养畜禽,尽量避免猫、狗、禽鸟进入生产区。生产区内肉食品要由场内供给,严禁从场外带入偶蹄兽的肉类及其制品。

8.禁止与其他养殖场接触

全场工作人员禁止兼任其他畜牧场的饲养、技术工作和屠宰贩卖工作,保证生产区与外界环境有良好的隔离状态,全面预防外界病原侵入猪场内。休假返场的生产人员必须在生活管理区隔离2天后,方可进入生产区工作,猪场后勤人员应尽量避免进入生产区。

9.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

“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是有效防止疾病传播的措施之一。“全进全出”使得猪场能够做到净场和充分的消毒,切断了疾病传播的途径,从而避免了患病猪只或病原携带者将病原传染给日龄较小的猪群。

(四)注重卫生管理

1.保持猪舍和猪舍周围环境卫生

及时清理猪舍的污物、污水和垃圾,定期打扫猪舍和设备用具的灰尘,每天进行适量的通风,保持猪舍清洁卫生;不在猪舍周围和道路上堆放废弃物和垃圾。

2.保持饲料和饮水卫生

饲料不霉变,不被病原污染,饲喂用具勤清洁消毒;饮用水符合卫生标准,水质良好,饮水用具要清洁,饮水系统要定期消毒。

3.废弃物要无害化处理

猪场的主要废弃物有粪便和病死猪,粪便堆放要远离猪舍,最好设置专门储粪场,病死猪不要随意出售或乱扔乱放,应按要求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传播疾病。

4.防鼠灭鼠

鼠是人、畜多种传染病的传播媒介,鼠还盗食饲料,污染饲料和饮水,危害极大。防鼠灭鼠措施如下。

(1)防止鼠类进入建筑物 鼠类多从墙基、天窗、瓦顶等处窜入室内,在设计施工时注意:墙基最好用水泥制成,碎石和砖砌的墙基,应用水泥灰浆抹缝。墙面应平直光滑。为防止鼠类爬上屋顶,可将墙角处做成圆弧形。墙体上部与天棚衔接处应砌实,不留空隙。瓦顶房屋应缩小瓦缝和瓦、椽间的空隙并填实。用砖、石铺设的地面和畜床,应衔接紧密并用水泥灰浆填缝。各种管道周围要用水泥填平。通气孔、地脚窗、排水沟(粪尿沟)出口均应安装孔径小于1厘米的铁丝网,以防鼠窜入。

(2)器械灭鼠 器械灭鼠方法简单易行,效果可靠,对人、畜无害。灭鼠器械种类繁多,主要有夹、关、压、卡、翻、扣、淹、粘、电等。

(3)化学灭鼠 化学灭鼠效率高、使用方便、成本低、见效快,缺点是能引起人、畜中毒,有些老鼠对药剂有选择性、拒食性和耐药性。所以,使用时须选好药剂和注意使用方法,以保安全有效。灭鼠药剂种类很多,主要有灭鼠剂、熏蒸剂、烟剂、化学绝育剂等。猪场的饲料库和猪舍是灭鼠的重要区域。饲料库可用熏蒸剂毒杀。投放毒饵时,要防止毒饵混入饲料中。在采用全进全出制的生产程序时,可结合舍内消毒时一并进行。鼠尸应及时清理,以防被人、畜误食而发生二次中毒。

注意选用老鼠长期吃惯了的食物作饵料,突然投放,饵料充足,分布广泛,以保证灭鼠的效果。

5.灭蚊蝇

猪场易滋生蚊、蝇等有害昆虫,骚扰人、畜和传播疾病,给人、畜健康带来危害,应采取综合措施杀灭。

(1)环境卫生 搞好猪场环境卫生,保持环境清洁、干燥,是杀灭蚊蝇的基本措施。蚊虫需在水中产卵、孵化和发育,蝇蛆也需在潮湿的环境及粪便等废弃物中生长。因此,应填平无用的污水池、土坑、水沟和洼地。保持排水系统畅通,对阴沟、沟渠等定期疏通,勿使污水贮积。对储水池等容器加盖,以防蚊蝇飞入产卵。对不能清除或加盖的防火储水器,在蚊蝇滋生季节,应定期换水。永久性水体(如鱼塘、池塘等),蚊虫多滋生在水浅而有植被的边缘区域,修整边岸,加大坡度和填充浅湾,能有效地防止蚊虫滋生。畜舍内的粪便应定时清除,并及时处理,储粪池应加盖并保持四周环境的清洁。

(2)化学杀灭 化学杀灭是使用天然或合成的毒物,以不同的剂型(粉剂、乳剂、油剂、水悬剂、颗粒剂、缓释剂等),通过不同途径(胃毒、触杀、熏杀、内吸等),毒杀或驱逐蚊蝇的方法。化学杀虫法具有使用方便、见效快等优点,是当前杀灭蚊蝇的较好方法。

马拉硫磷。为有机磷杀虫剂。它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用的室内滞留喷洒杀虫剂,其杀虫作用强而快,具有胃毒、触杀作用,也可作熏杀,杀虫范围广,可杀灭蚊、蝇、蛆、虱等,对人、畜的毒害小,故适于畜舍内使用。

敌敌畏。为有机磷杀虫剂。具有胃毒、触杀和熏杀作用,杀虫范围广,可杀灭蚊、蝇等多种害虫,杀虫效果好。但对人、畜有较大毒害,易被皮肤吸收而使中毒,故在畜舍内使用时,应特别注意安全。

合成拟菊醋。是一种神经毒药剂,可使蚊蝇等迅速呈现神经麻痹而死亡。杀虫力强,特别是对蚊的毒效比敌敌畏、马拉硫磷等高10倍以上,对蝇类,因不产生抗药性,故可长期使用。

(3)物理杀灭 利用机械方法以及光、声、电等物理方法,捕杀、诱杀或驱逐蚊蝇。我国生产的多种紫外线光或其他光诱器,特别是四周装有电栅,通有将220伏变为5500伏的10毫安电流的蚊蝇光诱器,效果良好。此外,还有可以发出声波或超声波并能将蚊蝇驱逐的电子驱蚊器等,都具有防除效果。

(4)生物杀灭 利用天敌杀灭害虫,如池塘养鱼即可达到鱼类治蚊的目的。此外,应用细菌制剂  内菌素杀灭吸血蚊的幼虫,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