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盈利八招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快速育肥

肥育的目的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以最少的投入,生产出量多质优的猪肉,以供应市场,并从中获得经济效益。为此生产者必须根据猪的生长发育规律,应用猪遗传育种、饲料营养、环境控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采用科学的饲养管理与疫病防治技术,使猪只健康、增重快、耗料少、胴体品质优、成本低,以获得较高效益。

(一)影响肉猪育肥的因素

在生产实际中,常常会出现用同样的饲料和肥育方法,而产生不同的肥育效果,说明影响肥育的因素有很多,而且各因素之间又是互相联系和互相影响的。

1.品种类型及其杂交利用

采用不同的品种或品系及相应的方式杂交,利用杂种优势,可提高肥育效果,使杂种后代生活力增加,生长发育快,肥育期短,饲料利用率提高,饲养成本降低,故必须选择优良的母猪与种公猪。

(1)品种方面 猪的品种很多,类型各异,对肥育的影响很大。由于猪的品种和类型形成和培育条件的差异,猪品种间的经济特征不同,在品种和类型之间的肥育性能和胴体品质也有差异。一般选择育肥猪要根据养猪条件、规模、资金、销路等来决定。若销路畅,出口或供应大、中城市,就要选良种杂交二元、三元、四元瘦肉型猪(长白、大约克、杜洛克、汉普夏、皮特兰等),进行规模化养殖。此种猪杂交后有杂交优势,长得快,日增重平均在800~900克,耗料少,料肉比在2.5∶1,瘦肉率在60%左右,屠宰率高达72%~79%,价比一般当地土杂猪高20%~30%。条件差的不能进行规模化养猪的零星散养户,就养土×良杂交一代或土×良杂交三元猪(瘦肉兼用型)。此种猪耐粗料,适应性强,繁殖率高,但生长速度慢15%~20%,耗料多,比良杂高16%,屠宰率在70%左右,瘦肉率在50%~55%。

(2)杂交利用 采用不同的品种或品系及相应的方式杂交,利用杂种优势,可提高肥育效果。但是杂交优势的显现,受许多因素的制约,不同的杂交方式杂交效果不同,不同的杂交组合杂交效果不同,不同的环境条件杂交效果不同,不同个体间杂交效果不同,不同经济性状表现的杂交优势不同。据国外的统计资料,肥育的增重速度和饲料利用率的优势平均为5%,但变异幅度很大。

2.性别

我国养猪生产实践表明,公、母经过去势后育肥,性情安静,食欲增强,增重速度提高,脂肪沉积增强,肉的品质改善。猪去势后,性机能消失,异化过程减弱,同化过程增强,将所吸收的营养,能更多地用到增膘长肉上来。

3.仔猪初生重和断奶重

一般情况下,仔猪初生重大,生活力就强,体质健壮,生长快,肥育增重就快,民间有“初生差一两,断奶差一斤,肥猪差十斤”的说法,这就要求重视饲养管理,特别是加强对母猪的饲养和仔猪的培育,设法提高仔猪的初生重和断奶重,为提高肥育猪的肥育效果奠定良好的基础。

4.营养和饲料

营养水平对肥育影响极大,一般来说,肥育猪摄取能量越多,日增重越快,饲料利用率越高,屠宰率也越高,胴体脂肪含量也越多,膘越肥。蛋白质对肥育猪也有影响,蛋白质不足,不仅影响肌肉的生长,同时也影响肥育猪的增重。一般认为当蛋白质含量超过18%时对增重无很大影响,但对于改善肉质,提高胴体瘦肉率有用。此外,蛋白质的品质对肥育也有一定的影响,猪需要10种必需氨基酸,日粮中任何一种氨基酸的缺乏,都会影响增重。

饲料是猪营养物质的直接来源,由于各种饲料所含的营养物质不同,因此,应由多种饲料配合才能组成营养全面的日粮。饲料对猪胴体品质的影响也很大,特别是对脂肪品质的影响,由于有一部分饲料中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以原有的形式直接转化到体脂中,因而使猪摄入的脂肪和本身具有的脂肪有相似的性状,如猪食入含饱和脂肪酸多的大麦、小麦等淀粉类饲料,则体脂具有洁白、坚硬的性状。相反猪食入含不饱和脂肪酸多的米糠、玉米、鱼粉、蚕蛹等饲料,则体脂较软,出现黄膘肉或异味。

5.环境条件

(1)温、湿度 肥育猪适宜的温度为15~25℃,适宜湿度为60%~80%,过冷则体热易散失,过热则导致食欲下降,生长缓慢。猪圈里潮湿、脏、粪尿到处都有,连料槽里都有屎、尿,猪舍内冬不暖,夏不凉,圈内没有干净舒适的地方让猪休息睡觉,无形中增加了营养消耗(猪站着比安静睡觉多消耗营养9%,何况烦躁不安),维持营养增加,供长肉的营养就相应减少了,所以长得慢。不适宜的温度影响生长,猪舍内温度高于25~30℃以上时,猪吃食减少10%~30%,心跳、呼吸、新陈代谢加快,营养消耗增加;温度超过35℃,猪不但不长,甚至有中暑死亡的可能;温度在4℃以下时,生长速度下降50%,耗料增加2倍。良种猪场试验,在不同的舍温中,22千克体重仔猪分2组,试验30天其生长、耗料结果是:22℃组平均日增重为879克,料肉比为2.01∶1;11℃组平均日增重为766克,料肉比为2.8∶1。若11℃组温度低于4℃以下时,其结果可想而知会怎样,不但受冻还会引起疾病和死亡。

(2)密度和通风 育肥圈养密度过大,舍内通风不良,会因小气候环境恶劣,使猪的呼吸道疾病增多,采食量下降,饲料报酬和日增重下降。通过实践证明,一般每头肥育猪以占圈0.8~1米2,每圈养18~20头为宜。必须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否则空气中的有毒气体的含量增加,严重影响猪的生长。

(3)光照 光照时间长短对肥育猪增重和饲料利用率无明显的影响,但若光照过于强烈会造成猪只兴奋不安,影响猪只休息进而影响增重。

6.饲喂方式

有不少养猪户把饲料加水煮熟喂,这样不仅浪费时间、人力和燃料,而且有些营养物质(特别是维生素类)被破坏,得不偿失。有的喂水食不科学,表面看猪吃得多,肚子吃得圆圆的,实际上猪吃下去的水分多,干物质少,快速生长所需要的营养不够,猪越吃胃肠容积越大,影响了猪的消化、循环生理功能。有的不能定时定量,饥一顿饱一顿。有的饮水不充足,猪渴了只得在圈内找脏水,喝尿水,这样不但影响生长而且容易生病。猪若饮水不足,则采食量减少,增重下降。市售的添加剂,不论什么名字,基本成分都差不多,特别是微量元素添加剂,多添加不但浪费钱,又影响生长,还会引起中毒。有的养猪户不分群,大的、小的、强的、弱的都在一圈养,小弱受欺。

7.管理方面

首先,猪场场址和猪舍影响到养猪的环境条件和卫生状况而影响育肥效果。按要求猪场、舍要建在地势高、地面干燥、背风向阳、冬暖夏凉、水源充足、安静、交通便利、空气新鲜、便于控制疾病的地方,舍内高出舍外,便于排出粪、尿。可不少养猪户把圈建在院角上、厕所边,因陋就简,地面没有坡度或没铺地坪,舍内晒不到阳光,圈内终日潮湿,还有的在圈内留粪池积肥,天热时让猪打泥,都是不科学的。其次,加强对猪的训练有利于圈舍清洁卫生。没有训练猪的吃、睡、拉“三定位”,就不能保持圈舍干净、干燥、清洁卫生。猪生活在一个不舒适的环境中,肯定长得慢。最后,猪的出栏时间也会影响猪的增重效果。如良种杂交猪和土×良杂交一代或三元,5月龄、6月龄体重均达到100千克左右,此阶段前,育肥猪生长速度最快,耗料少,肉质好,瘦肉率高,市场销路畅,价格高。若时间推迟,体重超过120千克,相应生长速度慢,耗料增加,脂肪增多,瘦肉率下降,肉质老化。试验表明,育肥猪在60千克前瘦肉生长快,60千克后瘦肉生长变慢,可脂肪沉积加快,脂肪比例增大。育肥猪每增长1千克脂肪所需要的营养相当于猪体增长2.6千克瘦肉的营养需要,而且目前,城镇居民都想买瘦肉多的猪肉,肥肉大都不喜欢吃,导致大、中城市肥肉价比瘦肉价低2倍以上,所以把猪养得过大、过肥时,不仅瘦肉率低,脂肪高,耗料多,长得慢,同时也影响养猪的经济效益。

8.疾病防治

不少养猪户除对环境卫生不注意外,对常见病预防也没有注意,如预防大肠杆菌病(黄痢、白痢、水肿)、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仔猪副伤寒、口蹄疫、细小病毒病、伪狂犬病等,没按时注射疫苗。有的猪生病了也不知道隔离治疗,大猪生病就迅速出售,还有的猪病死了不深埋、焚烧、消毒,而是随便丢到野地、沟塘里,甚至还有自食或贱卖给杀猪户去处理,根本没有考虑猪病的传染及自己、他人的利益。

(二)肥育猪的育肥

1.育肥猪的饲养方式

(1)地面饲养 将育肥猪直接饲养在地面上。特点是圈舍和设备造价低,简单方便,但不利于卫生。目前生产中较多采用。

(2)发酵床饲养 在舍内地面上铺上80~90厘米厚的发酵垫料,形成发酵床,将猪养在铺有发酵垫料的地(床)面上。发酵床的材料主要是木屑(锯末)或稻皮,还有少量粗盐和不含化肥、农药的泥土(含有微生物多)。木屑占到90%,其他10%是泥土和少量的盐,将以上物质混合就形成了垫料。最后在垫料里均匀地播撒微生物原种,这些微生物原种从土壤里采集而来,然后在实验室培养,把这些微生物原种播撒到发酵床里而,充分拌匀后,就形成了所说的发酵床。一般在充分发酵4~5天之后可以养猪。其特点是无排放、无污染,节约人工,减少用药和疾病发生率,饲养成本降低,是一种新型的养猪方式。

(3)高架板条式半漏缝地板或漏缝地板饲养 将猪养在离地50~80厘米高的漏缝或半漏缝地板上。其优点是猪不与粪便接触,有利于猪体卫生和生长;同时有利于粪便和污水的清理和处理,舍内干燥卫生,疾病发生率低。

(4)笼内饲养 将猪养在猪笼内。猪笼的规格和结构一般是:长1~1.3米,宽0.5~0.6米,高1米,笼的四边、四角主要着力部位选角铁或坚固的木料,笼的四面横条距离以猪头不能伸出为宜,笼底要铺放3厘米带孔木板,笼的后面须设置一个活动门,笼前端木板上方,留出一个20厘米高的横口,以便放置食槽。笼间距一般为0.3~0.4米。育肥猪实行笼养投资少,占地少;猪笼可根据气候、温度变化进行移动;猪体干净卫生,可大大减轻猪病的发生;与圈养猪相比,笼养猪瘦肉率提高。

2.育肥猪的肥育方式

生长肥育猪的肥育方式主要有两种,即阶段肥育法和一贯肥育法。

(1)阶段肥育法 阶段肥育是根据猪的生理特点,按体重或月龄把整个肥育期划分为幼猪、架子猪和催肥三个阶段。采用一头一尾精细喂,中间时间吊架子的方式,即把精饲料重点用在小猪和催肥阶段,而在架子猪阶段尽量利用青饲料和粗饲料。

① 小猪阶段 从断奶体重10千克喂到25~30千克左右,饲养时间约2~3个月。这段时间小猪生长快,对营养要求严格,应喂给较多的精饲料,保证其骨骼和肌肉正常发育。

② 架子猪阶段 从体重25~30千克喂到50千克左右。饲养时间约4~5个月,喂给大量青、粗饲料,搭配少量精料,有条件的可实行放牧饲养,酌情补点精料,促进骨骼、肌肉和皮肤的充分发育,使长大架子,使猪的消化器官也得到很好的锻炼,为以后催肥期的大量采食和迅速增重打下良好的基础。

③ 催肥阶段 猪体重达50千克以上进入催肥期,饲喂时间约2个月,是脂肪沉积量最大的阶段,必须增加精饲料的给量,尤其是含碳水化合物较多的精料,限制运动,加速猪体内脂肪沉积,使外表肥胖丰满。一般喂到80~90千克,即可出栏屠宰,平均日增重约为0.5千克。

阶段肥育法多用于边远山区农户养猪,它的优点是能够节省精饲料,而充分利用青、粗饲料,适合这些地区农户养猪缺粮条件,但猪增重慢,饲料消耗多,屠宰后胴体品质差,经济效益低。

(2)一贯肥育法 一贯肥育法又叫直线肥育法、一条龙肥育法或快速肥育法。这种肥育方法从仔猪断奶到肥育结束,全程采用较高的营养水平,给以精心管理,实行均衡饲养的方式。在整个肥育过程中,充分利用精饲料,让猪自由采食,不加以限制。在配料上,以猪在不同生理阶段的不同营养需要为基础,能量水平逐渐提高,而蛋白质水平逐渐降低。

快速肥育法的优点是:猪增重快,肥育时间短,饲料报酬高,胸体瘦肉多,经济效益好。一般六个月体重可达90~100千克。

目前生产中,采用的很多是一贯肥育法。在整个的肥育期中,没有明显的阶段性。从小猪到商品猪的整个生产期内,猪的饲料是按照各个生理阶段的营养需要量调配的。由于育肥猪上市时间缩短,使猪场的一些设备如猪舍、饲具等的使用率提高,使养猪生产者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收回投资,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三)提高育肥效果的措施

肉猪按生长发育可划分为三期:体重20~35千克为生长期,体重30~60千克为发育期,60~90千克为肥育期,或相应称为小猪、中猪、大猪。肉猪饲养效果如何,小猪阶段是关键。因为小猪阶段容易感染疾病或生长受阻,体重达到中猪阶段就容易饲养了。因此,肥育之前必须做好圈舍消毒、选购优良仔猪、预防接种、去势和驱虫等准备工作。

1.选择优良猪种,利用杂种优势

不同品种或不同类型的猪生长速度、饲料利用率和胴体瘦肉率是不一样的,要想取得好的肥育效果,选择好的品种是很重要的。表3-2反映了在相同饲养条件下,三个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不同,瘦肉型的长白猪和大白猪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膘薄而瘦肉多。瘦肉率比兼用型的山西本地猪高8%左右。

表3-2 在相同饲养条件下不同品种的饲养效果

猪的经济类型不同,肥育效果和胴体品质也不同。如兼用型中白猪(即中约克夏猪)活重45.5千克时已长成满膘,后腿已很发达;肉用型的大白猪(即大约克夏猪)在同样体重时,仍在增加体长,后躯不发达。如按肉用型要求,中白猪体重达90千克时,已过于肥胖,但大白猪在90千克时,体型及肌肉同脂肪的比例均合乎肉用型的要求。因此在进行肥育时,必须全面了解猪的品种与类型,并采取不同的饲养措施和不同的屠宰体重,才能达到提高肥育效果的目的。选择适宜的经济杂交组合,利用杂种猪的杂种优势生产肥育猪,是提高肥育效果的有效措施。

2.实行公猪去势肥育

我国养猪生产实践证明,公母猪经去势,性情安静,食欲增进,增重速度提高,脂肪沉积增强,肉的品质改善。但现在饲养的瘦肉型猪,因性成熟晚,肥育时只将公猪去势,母猪不进行去势,未去势的母猪和去势公猪经肥育,进行屠宰比较,前者肌肉发达,脂肪较少,可获得较瘦的胴体。

3.选择初生重、断奶重大的仔猪进行肥育

在正常情况下,仔猪初生重大,生活力就强,体质健壮,生长快,断奶体重就大,后期的增重就快(表3-3、表3-4)。由表3-3与表3-4可看出,仔猪初生重和断奶重与肥育效果关系密切,初生重和断奶重大的仔猪不但增重快,而且死亡率显著降低。若要提高仔猪初生重和断奶重,就必须重视种猪的选择和饲养管理,加强仔猪培育,才能为肥育期打下良好基础。养猪生产是一个整体,忽视了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达到预期目的。

表3-3 初生重大小与哺乳期增重

表3-4 1月龄仔猪体重对育肥效果的影响

4.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

猪的快速肥育,饲养周期短,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比较严格。只有创造和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通风和密度,保持猪舍安静,才能保证生长肥育猪食欲旺盛,增重快,耗料少,发病率和死亡率低,从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体重60千克以前为16~22℃;体重60~90千克为14~20℃;体重90千克以上为12~16℃。不同地面养猪的适宜温度见表3-5。

表3-5 不同地面养猪的适宜温度

猪舍适宜的相对湿度为60%~80%,如果猪舍内启用采暖设备,相对湿度应降低5%~8%。肥育猪舍的光线只要不影响猪的采食和便于饲养管理操作即可,强烈的光照会影响猪休息和睡眠。建造生长肥育猪舍以保温为主,不必强调采光。猪舍内要经常注意通风,及时处理猪粪尿和脏物,注意合适的圈养密度,保证猪舍空气洁净。圈养密度以每头生长肥育猪0.8~1.0米2为宜,猪群规模以每群10~20头为宜。噪声对生长肥育猪的采食、休息和增重都有不良影响。如果经常受到噪声的干扰,猪的活动量大增,一部分能量用于猪的活动而不能增重,噪声还会引起猪惊恐,降低食欲。噪声不超过75分贝。

5.营养水平要符合饲养品种的需要

影响猪的肥育的主要营养物质是能量和蛋白质。提高日粮中的能量水平,能提高日增重,但降低胴体的瘦肉率。而提高日粮中的蛋白质水平,除提高日增重外,还可以获得膘薄、眼肌面积大、瘦肉率高的胴体。

(1)能量水平 北京市饲料研究所曾用高能(每千克混合料含消化能12.96兆焦)和低能(每千克混合料含消化能11.7兆焦)两种能量水平喂肥育猪,试验结果见表3-6,低能组比高能组平均日增重低79克,但膘厚降低0.55厘米,瘦肉率提高5%。

表3-6 不同能量水平对胴体的影响

(2)蛋白质水平黑龙江省兴隆农场用长白猪试验,在同样的条件下,两组的能值一样(可消化能为12.96兆焦/千克),高蛋白组每千克饲料含可消化蛋白159.4克,低蛋白组为139克。试验结果,高蛋白组瘦肉率高,背膘薄(表3-7),由此可见,要想提高胴体瘦肉率,需要相应提高日粮中蛋白质的含量(表3-8)。

表3-7 不同蛋白质水平对长白猪胴体的影响

注:两组能值相同(可消化能12.96兆焦/千克)。

表3-8 蛋白质水平对肥育猪增重的影响

从表3-8可见,不是蛋白质水平越高,日增重越快,但蛋白质水平越高,则瘦肉率越高,脂肪率越低。

不同的猪种对蛋白质水平有不同的要求,见表3-9。

表3-9 不同阶段的粗蛋白质水平

(3)粗纤维水平 肥育的效果还取决于日粮中的粗纤维水平。一般粗饲料中粗纤维含量约在30%~39%(三七统糠粗纤维30.9%,蔗糖糠37.5%),猪消化粗纤维能力差。粗纤维水平越高,能量浓度相应越低,增重越慢,饲料利用率越低,对胴体品质来说,瘦肉比例虽有提高,但利用增加粗纤维的比例来提高瘦肉率,其总的经济效果也是不好的。如果搭配适当,一般含本地母猪血液的育肥猪不超过10%还是可行的,瘦肉型生长肥育猪则不宜超过12%。

辽宁省畜牧研究所利用苏联大白猪和民猪的杂种猪进行不同纤维水平的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中粗纤维水平由3%提高到7%,能量浓度由13.376兆焦降到12.038兆焦,日增重下降,瘦肉率提高(表3-10)。

表3-10 不同粗纤维水平对猪增重及胴体的影响

6.饲喂量和喂次要合理

瘦肉型生长肥育猪由20千克开始到100千克时出栏,一般饲养3.5~4.5个月。为了充分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除应保证日粮营养价值外,还要给予足够的饲料数量,即随着体重的增长逐步增加饲料喂量。在国外,瘦肉型生长肥育猪的每日喂量标准,见表3-11。

表3-11 五个国家生长肥育猪每头每日饲喂量

在我国,肥育猪大多为瘦肉型品种公猪与当地母猪的杂交种。因此,每日饲料给量应低于国外标准。根据我国调查资料和生产实践,在正常情况下,每头猪全期(20~90千克)耗混合料约计250千克。在4个多月的肥育期间,第一个月平均每头每日耗料1.2~1.6千克,第二个月1.7~2.1千克,第三个月2.2~2.6千克,第四个月2.7~3.0千克。料肉比约3.6。

生长肥育猪采用混合料生喂和限量定额饲养制度下,一般每日给料2次,试验证明,在20~90千克肥育期间,每日饲喂2次和3次比较,3次饲喂并不能改进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如果在一周的不同时间内少喂一次或两次饲料(即一周中有一天少给30%的饲料),对日增重及饲料利用率影响不大。

农家养猪由于以青粗饲料为主,采用加水稀喂的办法,日粮中营养物质浓度不高,饲料的体积大,可适当增加饲喂次数。但是在以精料为主的情况下,生长肥育猪一天喂两餐已足够。

7.采取科学的饲喂技术

(1)改熟喂为生喂 我国广大农村,历来就习惯熟料喂猪,这不仅与科学技术落后有关,也和农村的个体经济有关。一家一户养猪既无粉碎机、打浆机,更无全价商品混合料供应,怎样才能让猪多吃进一些青粗饲料呢,唯一的办法就是采用熟喂。

人们知道,青饲料含水分多,体积大,而经过煮熟以后,则可以压缩体积,让猪多吃。粗饲料不仅体积大,而且质地硬,经过煮熟可促使粗纤维软化,提高适口性。精饲料经过煮熟,可提高黏稠度,防止沉底。此外饲料特别是水生饲料,通过加热处理,还可以杀死附着在上面的寄生虫或虫卵,起到消毒作用,这就是我国农村长期习惯采用熟料喂猪的道理。但是,为什么猪吃了生饲料照样长膘呢?因为现代的猪,虽经人类长期的驯养和选育,虽然在体型方面,比在野生时代有了很大变化,但消化道的构造和长度方面的变异并不显著。野猪是吃生饲料长大的,因此家猪也能吃生饲料长大。从猪的消化生理来看,猪有44枚锋利的牙齿,它的犬齿和臼齿撕裂和辗碎食物的能力很强,猪的唾液腺也能分泌较多的唾液,所以喂生饲料对猪来说是完全可以适应的,而且可促使猪细嚼慢咽,把饲料和唾液充分混合,从而能消化吸收食物中更多的蛋白质、脂肪和糖类。

经消化率测定,生喂组比熟喂组粗蛋白质消化率提高4.6%,粗脂肪提高4.9%,粗纤维的消化率较熟喂组下降5.56%。熟喂时,饲料中的部分水溶性维生素如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等因加热氧化而受到破坏,生饲料却可以保持原有的营养物质,猪食后有利于增重长膘。因此,生料喂猪的效果常比熟料好,在饲养管理条件、饲料喂量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各类猪的增重速度和饲料报酬都有所增加。仔猪增重提高12%,每增重1千克可节省精料0.2~0.4千克,育肥猪增重提高3.5%,每增重1千克可节省精料0.23千克。

实践证明,生饲料喂猪具有节省燃料、节省饲养设备、节省劳动力、提高增重率、节省饲料、降低生产成本等好处。据上海、北京、广东、湖南等省市一些养猪单位的试验,实行饲料生喂,养一头肥猪,大体可节约煤150千克或柴草450千克。而且提高了劳动定额,根据多个猪场调查,熟喂时平均每人养肉猪50头左右,采用生喂后,平均每人养猪250~300头,而且可节省购置蒸煮设备的开支。

(2)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湿喂或干喂 干喂的优点在于省工,易掌握喂量,可促进唾液分泌与咀嚼,不必考虑饲料的温度,并能保持舍内的清洁干燥,剩料不易腐烂或冻结。缺点是浪费饲料较多。湿喂的优点是便于采食,浪费饲料少,并可以节省饮水次数或不用安置自动饮水器。一般来说,工厂化猪场为提高劳动定额,多采用干喂,而农家养猪,由于饲养头数不多,加水拌料易于解决,多采用湿喂。在44次湿喂与干喂的对比试验中,湿喂对增重有益的29次,有损的3次,无差异的12次。湿喂对饲料利用率有益的25次,有损的4次,无差异的15次。湿喂对胴体品质有益的6次,有损的1次,无差异的16次,无结果21次。可见,湿喂优于干喂。由于料和水的比例不同,湿喂又分稠喂和稀喂。据试验,稠喂比稀喂为好。

(3)改稀喂为稠喂 饲料稠喂有利于提高对日粮的消化率,有利于猪的增重。稀喂和稠喂对日粮消化率的影响见表3-12。汤料喂猪会减少各种消化液的分泌,冲淡消化液,降低消化酶的活性,影响饲料的消化吸收。养猪喂稀料的习惯应改变,料水比例以1∶(0.5~2)为宜。稠喂时要注意给猪饮足水或安装自动饮水器。

表3-12 稀喂和稠喂对日粮消化率的影响

肥育猪的需水量随环境温度、饲料采食量和体重大小而变化。肥育猪需水量见表3-13。

表3-13 肥育猪需水量

(4)自由采食和限量饲喂相结合 自由采食即不限量饲喂。猪在一昼夜中都能吃到饲料。限量饲喂,就是在一天中规定喂几次饲料,每次喂的饲料也有一定限量。自由采食,是国外养猪业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经过多次对比试验,不限量饲喂的猪,日增重高,胴体背膘较厚,限量饲养的猪,饲料利用率较高,背膘较薄。为了追求日增重,以不限量饲喂为好。为了得到较瘦的胴体,应采取限量饲喂。

为了防止自由采食时采食过量,沉积脂肪多,降低饲料利用率,有些猪场采用供料量为自由采食的70%~80%;或把饲喂时间在上午或下午控制1小时,以限制采食量;或连续饲喂3~4天后停喂1天。何时开始限喂,应考虑脂肪沉积最多的时期,或测定背膘的厚度,还应考虑不影响日增重及饲料利用率。一般来说,体重60千克以上的猪,体脂沉积量显著增加,饲料利用率随体重增加而下降。从这点出发,在肥育前期(60千克前)采用自由采食,使猪得到充分发育,而到了60千克以后,采用限量饲喂,限制能量的采食量,控制脂肪大量沉积,这样全期既可以提高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同时脂肪也不会沉积太多。

目前,在瘦肉型猪的饲养技术中,按育肥猪前后期分别施行自由采食和限量饲喂,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只不过各自限量程度不同而已。一般认为,育肥后期以限制自由采食20%~25%为好,过低过高都不适宜。

山西省畜牧研究所选用了21头平均体重60千克的杂种猪试验,试验分三组,一组为自由采食(基础日粮,为100%),二组为中等限量(日粮为基础日粮的75%),三组为高限量组(日粮为基础日粮的65%)。试验结果表明:要想生长速度快,出栏早,还是以自由采食组为好;若目的只在于改变胴体品质,提高瘦肉率,则以高限饲组好,若要求全面的生产效益,则以中等限饲为好,见表3-14。

表3-14 限量饲喂对胴体品质的影响

【育肥猪喂料技巧】一是饲喂喂料量的估算。一般每天喂料量是猪体重的3%~5%。比如,20千克的猪,按5%计算,那么一天大概要喂1千克料。以后每一个星期,在此基础上增加150克,这样慢慢添加,那么到了大猪80千克后,每天饲料的用量,就按其体重的3%计算。当然这个估计方法也不是绝对的,要根据天气、猪群的健康状况来定。二是三餐喂料量不一样,提倡“早晚多,中午少”。一般晚餐占全天耗料量的40%,早餐占35%,中餐占25%。三是喂料要注意“先远后近”的原则,即添加饲料从远离饲料间的一端开始添料,保证每头猪采食量一致,以提高猪的整齐度。四是保证猪抢食。养肥猪就要让它多吃,吃得越多长得越快。怎么让猪多吃呢?得让它去抢。方法是每喂3~4天后可以减少一次喂料量,让猪有空腹感,下一顿再恢复正常料量。这样始终使猪处于一种“抢料”的状况,可提高猪的采食量,提高猪生长速度,猪可提前出栏。

(5)逐步推广颗粒饲料颗粒饲料喂猪已逐步推广使用。调制颗粒饲料前首先把原料磨碎成粉状,然后经过蒸汽调温,加压使饲料透过孔模而形成颗粒。在调制过程中,蒸汽可增加颗粒的耐久性,还要求减少对淀粉的破坏。

颗粒料对于猪只生产率及饲料利用率有所改善,减少饲料消耗的原因是颗粒料易于被猪采食干净,而不像粉料那样容易散失和污染而造成浪费。此外,还有减少粉末飞扬和风吹损失,减少贮藏空间,减少运输时造成微粒分子下沉,减少猪只专拣饲料中某一些成分的优点。缺点则有:增高成本,很难制成高脂肪含量的颗粒饲料(脂肪超过6%)。颗粒料与干粉料喂猪对比试验总结如下:在57次对比试验中,在增重速度上有39次认为颗粒饲料好,2次喂粉料好,16次无差异;在饲料利用率上,有49次认为颗粒料好,7次无差异,仅1次粉料好。

8.加强管理

(1)合理分群 群饲可提高采食量,加快生长速度,有效地提高猪舍设备利用率以及劳动生产率,降低养猪生产成本。但如果分群不合理,圈养密度过大,未及时调教,会影响增重速度。所以,应根据品种、体重和个体强弱,合理分群。同一群猪个体重相差不宜太大,小猪阶段不宜超过4~5千克,中猪阶段不宜超过7~10千克。保持猪群的相对稳定,确因疾病或生长发育过程中拉大差别者,或者因强弱、体况过于悬殊的,应给予适当调整,在一般状况下,不应频繁调动。

① 适宜的密度和圈养数量 体重15~60千克的肥育猪所需面积为0.8~1.0米2,60千克以上的肥育猪为1.4米2;在集约化或规模化养猪场,猪群的密度较高,每头肥育猪占用面积较少。一个7~9米2的圈舍,可饲养体重10~25千克的猪20~25头,饲养体重60千克以上的猪10~15头。

② 分群的方法 一是按原窝分群。按原窝分群就是将哺乳期的同窝猪作为一群转入生长肥育舍的同一个圈内。这样在哺乳期已形成的群居序位保持不变,就可以避免咬斗而影响生长。

二是按体重大小、体质强弱分群。为避免这种强夺弱食的现象,饲养肉猪一开始就要按仔猪体重大小、体质强弱分别编群,病弱猪单独编群。

三是按杂交组合分群。不同杂交组合的杂种猪生活习性不同,对日粮的要求不同,生长速度不同,上市的适宜体重也不同,如果同群饲养,不能充分发挥其各自特性,影响育肥效果。例如,太湖猪等本地猪的杂种猪,其特点是采食量大,不挑食,食后少活动,贪睡,胆子小,稍有干扰就会影响其正常采食和休息。杜洛克、苏白和大约克夏的杂种猪,则表现强悍、好斗,食后活动时间较多。如果把这两类杂种猪分到同一群内育肥,则前者抢不上槽,影响采食和生长;后者霸槽,吃得过多,长得过肥,影响胴体质量。

不同杂交组合的猪对日粮构成要求不同,本地杂种猪饲喂高蛋白质日粮是浪费,而引入品种的杂种猪饲喂低蛋白质日粮会影响其瘦肉产量和肉品质量。把两者同时放在一群饲养,显然不能合理利用饲料,两者适宜上市体重不同,也会给管理上带来不便。因此,育肥猪饲养时要按杂交组合分群,把同一杂交组合的仔猪分到同一群内饲养。这样,可避免因生活习性不同相互干扰采食和休息,也可喂给配制合理的日粮,使同一群内育肥猪生长整齐,大体同期出栏,便于管理。

③ 分群注意事项 一要注意留弱不留强,拆多不拆少,夜并昼不并。就是把处于不利争斗地位或较弱小的个体留在原圈,将较强的猪并进去。或将较少的群留在原圈,把较多群的猪并进去,并在夜间并群。

二要注意保持猪群稳定。把不同窝的仔猪编到同一群中,在最初2~3天内会发生频繁的相互咬斗较量,大体要经过1周时间,才能建立起比较安定的群居秩序,采食、饮水、活动、卧睡各自按所处位次行事,群内个体间相互干扰和冲突明显减少。所以,不要随便调群。

三要注意可以结合栏舍消毒,利用带有较强气味的药液(如新洁尔灭、菌毒灭多)喷洒猪圈与猪的体表,减少咬斗。

四要注意考虑育肥猪体格大小、猪舍设备、气候条件、饲养方式等因素,确定每圈饲养猪的头数,不要密度过大。

(2)及时调教 调教猪在固定地点排便、睡觉、进食和互不争食的习惯,不仅可简化日常管理工作,减轻劳动强度,还能保持猪舍的清洁干燥,营造舒适的居住环境。

猪喜欢睡卧,在适宜的圈养密度下,约有60%的时间躺卧或睡觉。猪喜躺卧于高处、平地、圈角黑暗处、垫草上,热天喜睡于风凉处,冬天喜睡于温暖处。猪排粪有一定的地点,一般在洞口、门口、低处、湿处、圈角排便,并且往往是在喂食前后和睡觉刚起来时排便,此外,在进入新的环境,或受惊恐时排便较多。掌握这些习性做好调教工作。调教要抓得早,猪入舍后立即开始调教,重点抓好如下两项工作。

① 防止强夺弱食 在新合群和新调圈时,猪要建立新的群居秩序。为使所有猪都能均匀采食,除了要有足够的饲槽长度外,对喜争食的猪要勤赶,使不敢去采食的猪能够采食到饲料,帮助建立群居秩序,达到均匀采食。

② 固定地点 使猪群采食、睡觉、排便定位,保持猪舍干燥清洁。守候、勤赶、积粪、垫草等方法单独或交错使用,进行调教。猪入舍前要把猪栏打扫干净,在猪卧的地方铺上少量垫草,饲槽放上饲料,并在指定排便地点堆放少量粪便,然后将猪赶入,在近2~3天时间内,特别是白天,饲养人员几乎所有时间都在猪舍守候、驱赶、调理。只要猪在新环境中按照人的要求,习惯了定点采食、睡觉、排便,那么在这些猪出栏前,既能保持猪舍卫生条件,又可大大降低工作量,对肥育猪的增重十分有益。因咬架、争斗所造成的损伤几乎没有。所以,这些看起来麻烦的工作,只要做好,那是十分合算的。

(3)做好卫生防疫和驱虫工作

① 保持猪舍卫生 猪舍卫生与防病有密切的关系,必须做好猪舍的清洁卫生工作。

② 防疫 按防疫要求制订防疫计划,安排免疫程序。

③ 驱虫 猪的寄生虫主要有蛔虫、姜片吸虫、疥螨等。通常在90日龄进行第一次驱虫,在135日龄左右进行第二次驱虫。驱虫常用驱虫净(四咪唑),每千克体重为20毫克;或用丙硫咪唑,每千克体重为100毫克,拌料一次喂服,驱虫效果良好。

(4)季节管理 春夏秋冬,气候变化很大,只有掌握客观规律,加强季节性饲养管理,才能有利于猪的生长发育。

① 春季管理 春季气候温暖,青饲料幼嫩可口,是养猪的好季节。但春季空气湿度大,温暖潮湿的环境给病菌创造了大量繁殖的条件,加上早春气温忽高忽低,猪刚越过冬季,体质较差,抵抗力较弱,容易感染疾病。因此,春季是疾病多发季节,必须做好防病工作。

在冬末春初,对猪舍要进行一次清理消毒,搞好猪舍的卫生并保持猪舍通风换气、干燥舒适。寒潮来临时,要堵洞防风,避免猪受寒感冒。消毒时可用新鲜生石灰按(1∶10)~(1∶15)的比例加水,搅拌成石灰乳,然后将石灰乳剧在猪舍的墙壁、地面、过道上即可。

春季还要注意给猪注射猪瘟、猪肺疫、猪丹毒等疫苗,以预防各种传染病的发生。

② 夏季管理 夏季天气炎热,而猪汗腺不发达,尤其肥育猪皮下脂肪较厚,体内热量散发困难,使其耐热能力很差。到了盛夏,猪焦躁不安,食量减少,生长缓慢,容易发病。因此,在夏季要注重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一是严格控制饲养密度,防止因密度过大而引起舍温升高。夏季较适宜的饲养密度,体重45千克以下的猪只不低于0.8米2/头,体重45千克以上的猪只不低于1米2/头。

二是采取降温措施。可以安装风扇或风机进行通风,排出舍内热气。还可以向猪舍地面喷洒冷水降温,每天3~4次,每次2分钟,或给猪进行凉水浴,直接降低猪体表温度。或在猪舍一角设浅水池让猪自动到水池内纳凉。

三是在猪舍周围种植树木和草坪,能有效降低猪舍温度。

四是调整日粮配方,适当提高日粮中的能量水平,一般在日粮中添加2%~2.5%的混合脂肪,能稳定育肥猪的增重速度。

五是尽量在天气凉爽时进行饲喂,增加猪的采食量。一般早上7时以前,下午6时以后喂料,以减轻热应激对采食量的不良影响。同时,一定要供给足够的清洁凉水,因为水不但是机体所不可或缺的,而且在机体体温的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六是做好卫生管理。注意饲料的选择、加工调制以及保管、饲喂,避免饲料污染、霉变和酸败,加强饲喂、饮水用具的清洁和消毒,保证饲料和饮水清洁卫生;加强环境卫生和消毒,注意舍内驱蝇灭蚊,以减少病原传播,使猪能安静睡觉休息。

③ 秋季管理 秋季气温适宜,饲料充足,品质好,是猪生长发育的好季节。因此,应充分利用这个大好时机,做好饲料的贮备和猪肥育催肥工作。

④ 冬季管理 冬季寒冷,为维持体温恒定,猪体将消耗大量的能量。如果猪舍保暖,就会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消耗,有利于生长肥育猪的生长和肥育,提高饲料报酬,所以,冬季要注意防寒保暖。

在寒冬到来之前,要认真修缮猪舍,用草帘、塑料薄膜等把漏风的地方遮挡堵严,防止冷风侵入。在猪舍内勤清粪便,勤换垫草,并适当增加饲养密度,保证猪舍干燥、温暖。

(5)观察猪群 细致观察每头猪的精神状态和活动,以便及时发现猪只异常。当猪安静时,听呼吸有无异常,如喘气、咳嗽等;观察采食时有无异常,如呕吐、食欲不好等;观察粪便的颜色、状态是否异常,如下痢或便秘等;观察行为有无异常,如有无咬尾。通过细致观察,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防患于未然,减少损失。

(6)减少猪群应激 猪应激不仅影响生长,而且能降低机体抵抗力,应采取措施减少应激。

① 饲料更换要有过渡期 当突然更换猪料时,会出现换料应激,造成猪的采食量下降、增重缓慢、消化不良或腹泻等。解决换料应激的常用办法是猪的原料配方和数量不要突然发生过大的变化。换料时,应用一周左右的时间梯度完成,前3天使用70%的前料加30%新料,后3~4天使用30%的前料加70%新料,然后再全部过渡为新的饲料。

② 防止肥育猪过度运动 生长猪在肥育过程中,应防止过度运动,这不仅会过多地消耗体内的能量,还会影响生长,更严重的是容易发生应激综合征。

③ 环境条件适宜 保持适宜温度、湿度、光照、通风、密度等,避免噪声。

④ 使用抗应激剂 添加硒和维生素。给猪补充足够的元素硒和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不仅可以促进猪较快生长,而且可使猪在一定应激条件下保持好的生产性能,增强猪群的耐受性和抵抗力。给猪喂劣质饲料会大幅增加疾病和应激发生。近年来研究发现,硒和维生素E具有防应激、抗氧化、防止心肌和骨骼的衰退和促进末梢血管血液循环的作用,同时,当猪受到应激后,对营养需要量大,对硒和维生素E需要量提高。在转群、移舍、免疫接种等生产环节中以及环境因素出现较大变化时,可使用抗应激药物缓解和减弱应激反应(如转群前后3~5天内日粮或饮水中补加些维生素、电解质等)。如缓解热应激可以使用维生素C、维生素E和碳酸氢钠等;解除应激性酸中毒物质用5%碳酸氢钠液静脉注射;纠正分泌失调及避免应激因子引起临床过敏病症的药物可选用皮质激素,水杨酸钠、巴比妥钠、维生素C、维生素E和抗生素等。

(7)做好记录 详细记录猪的变动情况以及采食、饮水、用药、防疫、环境变化等情况,有利于进行总结和核算。

(四)肥育猪的出栏管理

出栏管理主要是确定适宜的出栏时间,肉猪多大体重出栏是生产者必须考虑的一个经济问题,不同的出栏体重和出栏时间直接影响养殖效益。确定出栏体重必须考虑如下方面。

1.考虑胴体体重和胴体瘦肉率

肉猪长到一定体重时,就会达到增重高峰,如果继续饲养会影响饲料转化率。不同的品种、类型和杂交组合,增重高峰出现的时间和持续时间有较大差异。通常我国地方品种或含有较多我国地方猪遗传基因的杂交品种以及小型品种,增重高峰期出现得早,增重高峰持续的时间较短,适宜的出栏体重相对较小;瘦肉型品种、配套系杂交猪、大型品种等,增重高峰出现得晚,高峰持续时间较长,出栏体重应相对较大。另外,随着体重的增长,胴体的瘦肉率降低,出栏体重越大,胴体越肥,生产成本越高。

2.考虑不同的市场需求

养猪生产是为满足各类市场需要的商品生产,市场要求千差万别。如国际市场对肉猪的胴体组成要求很高,中国香港地区及东南亚市场活大猪以体重90千克、瘦肉率58%以上为宜,活中猪体重不应超过40千克。供日本及欧美市场,瘦肉率要求60%以上,体重110~120千克为宜。国内市场情况较为复杂,在大中城市要求瘦肉率较高的胴体,且以本地猪为母本的二元、三元杂交猪为主,出栏体重90~100千克为宜;农村市场则因广大农民劳动强度大,喜爱较肥一些的胴体,出栏体重可更大些。

3.考虑经济效益

养猪的目的是获得经济效益,而养猪的经济效益高低受到猪种质量、生产成本和产品市场价格的影响。出栏体重越小,单位增重耗料越少,饲养成本越低,但其他成本的分摊额度越高,且售价等级也越低,很不经济;出栏体重过大,单位产品的非饲养成本分摊额度减少,但增重高峰过后,增重减慢,且后期增重的成分主要是脂肪,而脂肪沉积的能量消耗量大(据研究,沉积1千克脂肪所消耗的能量是生长同量瘦肉消耗能量的6倍以上),这样,导致饲料利用率下降,饲养成本明显增高,同时由于体脂肪多,售价等级低,也不经济。

另外,活猪价格和苗猪价格也会影响到猪的出栏体重。如毛猪市场价格较高,仔猪短缺或价格过高时,大的出栏体重比小的出栏体重可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因此,饲养者必须综合诸因素,根据具体情况灵活确定适宜的出栏体重和出栏时间。生产中,杜、长、大三元杂交肉猪的出栏体重一般是90~100千克。

(五)僵猪和延期出栏的处理

1.僵猪

僵猪(“小老猪”)是在猪生长发育的某一阶段,由于遭到某些不利因素的影响,使猪生长发育停滞,虽饲养时间较长,但体格小,被毛粗乱,极度消瘦,形成两头尖、中间粗的“刺滑猪”。这种猪吃料不长肉,给养猪生产带来很大的损失。

(1)原因

① 母猪妊娠期营养不良 由于母猪在妊娠期饲养不良,母体内的营养供给不能满足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至使胎儿发育受阻,产出初生重很小的“胎僵”仔猪。

② 母猪奶水不足 由于母猪在泌乳期饲养不当,泌乳不足,或对仔猪管理不善,如初生弱小的仔猪长期吸吮干瘪的乳头,致使仔猪发生“奶僵”。

③ 饲养管理不善 由于仔猪断奶后饲料单一,营养不全,特别是缺乏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导致断奶后仔猪长期发育停滞而形成“食僵”。

④ 疾病 由于仔猪长期患寄生虫病及代谢性疾病,形成“病僵”。

(2)预防措施

① 加强母猪妊娠后期和泌乳期的饲养,保证仔猪在胎儿期能充分发育,在哺乳期能吃到较多营养丰富的乳汁。

② 哺乳仔猪要固定乳头,提早补料,提高仔猪断奶体重,以保证仔猪健康发育。

③ 做好仔猪的断奶工作,做到饲料、环境和饲养管理措施三个逐渐过渡,避免断奶仔猪产生各种应激反应。

④ 搞好环境卫生,保证母猪舍温暖、干燥、空气新鲜、阳光充足。做好各种疾病的预防工作,定期驱虫,减少疾病。

(3)治疗措施 发现僵猪,及时分析致僵原因,排除致僵因素,单独喂养,加强管理,有虫驱虫,有病治病,并改善营养,加喂饲料添加剂,促进机体生理机能的调整,使恢复正常生长发育。一般情况下,在僵猪日粮中,加喂0.75%~1.25%的土霉素碱,连喂7天,待发育正常后加0.4%,每个月一次,连喂5天,适当增加动物性饲料和健胃药,以达到宽肠健胃、促进食欲、增加营养的目的,并使用复合维生素添加剂、微量元素添加剂、生长促进剂和催肥剂,促使僵猪脱僵,加速催肥。

2.延期出栏

养猪生产过程中,育肥猪不能在有效生长期内达到预期体重,导致饲养成本增加,养殖利润降低。

(1)原因

① 品种方面 一般来说,良种猪出栏快,育肥期短,而本地猪或土洋结合育肥猪生长速度要慢一些,良种猪在150~160日龄均能达到出栏体重100千克,而非良种猪后期生长速度减慢,不能按时出栏。有些猪场盲目引种,带来了不良影响,如猪生活力差、应激综合征、PSE劣质肉等,既减慢了生长速度,也影响了猪肉品质。

② 营养方面 不同生长阶段的育肥猪所需营养是不同的,因此,要根据猪只的生长时期来确定饲料的营养。饲料质量低劣、营养不全、营养失调或吸收率低的饲料都会导致猪不能达到预期日增重。长期供给低蛋白质、钙磷比例失调、微量元素缺乏、维生素不足或营养被破坏的饲料都会引起猪营养不良,生长速度减缓、停滞甚至呈现负增长。如仔猪在哺乳阶段未打好基础,导致后期生长速度减慢,易得病,究其原因为不能及时补料,诱食料质量差,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致使仔猪体质较弱,生长缓慢。饲料中添加过多的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腐败脂肪酸导致维生素破坏,玉米含量过高,铜的含量过高,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B1,均可诱发猪的胃溃疡、营养元素之间的拮抗作用和其他一些疾病。

③ 管理方面 饲养管理制度不健全或不严格执行所定制度,都会造成母猪产弱仔、哺乳仔猪不健壮、育肥猪不健康,影响生长。如初产母猪配种过早或母猪胎次过高都可能生产弱仔;环境卫生差、通风不良、温度过高或过低、消毒措施不严格、防疫体系不健全,常导致猪只发育不整齐、体质差、易得病。在冬季如果既无采暖设备也无保温措施,就容易导致舍内温度过低,圈舍潮湿阴冷,饲料冷冻;在夏季如果无降温设备和通风设施,就容易导致舍内温度过高,湿度过大,氨气过浓,粪尿得不到及时处理等,都会引起猪只消化系统或呼吸道疾病,影响育肥猪的生长发育。

④ 疫病方面 由于猪病种类和混合感染现象增多,养殖场出于对猪只的保健防病的目的,采取经常性投药,而导致病菌的抗药性增强,体内有益菌减少,影响营养元素的吸收。例如,磺胺类、呋喃类、红霉素类等影响钙质的吸收,引起体质弱、增长速度慢。相反,有些猪场存有侥幸心理,不注重整体卫生防疫和消毒,不重视疫苗预防,如蓝耳病、隐性猪瘟、气喘病、链球菌等疾病影响其生长甚至导致死亡。

其他方面如季节因素、过多的应激、水源不足等均会导致猪生长缓慢。

(2)防治

① 选好猪种 瘦肉型猪比兼用型或脂肪型猪对饲料的利用率高,而且增重快,育肥期短。尤其是父本,影响全场效益,优良的父本要表现出良好的产肉性能,饲料利用率、日增重、屠宰率、瘦肉率高,腿臀肌肉发达,背膘薄和性欲好等;母本要表现出良好的繁殖性能,如产仔多,泌乳力强,分娩指数高等。优良的公猪和母猪品质,保证了仔猪和育肥猪的成活率、生长速度以及胴体瘦肉率,提高了经济效益。

② 营养充足 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选择营养全面的饲料原料,并清楚每种饲料原料所能提供的营养物质和每种营养物质的需要量,据此来配制适宜、合理的日粮。优质的饲料原料要适口性好,消化率高,抗营养因子含量低。而优质的饲料营养则必须满足猪的生长需要,粗纤维水平适当,适口性好,保证消化良好,不便秘,不排稀粪,能够生产出优质的胴体,而且成本低。根据不同季节选择不同的饲料配方,比如在夏季可降低玉米的含量,而在冬季则相反。

③ 加强管理 提高仔猪整齐度和窝重。猪场母猪1~2胎、3~5胎、6胎以后之间比例以3∶6∶1较为合理,这种比例有利于提高猪场的产活仔数、强仔数和成活率。加强妊娠母猪和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怀孕后期和哺乳期增大采食量,提高仔猪的初生重和母猪的泌乳力。哺乳仔猪尽快诱食,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提高断奶重。

④ 合理分群和调教 根据来源、品种、强弱、体重大小等合理分群,减少应激,遵循“留弱不留强,拆多不拆少,夜并昼不并”的原则;及时调教,尽快养成三点定位。

⑤ 适宜环境 保持合理群体规模和饲养密度,做好夏季防暑降温和冬季保温、合理通风换气、保持适宜的光照时间和强度等工作,为猪生长肥育创造良好条件。猪只打架、惊吓、温度过高或过低、饲料和饮水不足等影响猪只生长,应尽量避免。

⑥ 加强消毒和卫生防疫 在转入育肥猪前猪舍彻底冲洗消毒,空栏7天,转入后要坚持每7天消毒一次,消毒药每7天更换一次,降低猪舍内细菌病毒的含量。搞好防疫和驱虫工作,要坚持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仔猪在70日龄前要进行猪瘟、猪丹毒、副伤寒、气喘病、水肿病、蓝耳病等疾病的免疫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