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概论及Revit精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3.8 新建构造柱

3.8.1 内容前瞻

在学习Revit软件具体操作之前,先从以下三方面简单了解本节【新建构造柱】所涉及的业务知识、图纸信息、软件操作等内容,帮助读者对本节内容有总体认识,降低后面操作难度。知识总体架构如表3-22所示。

表3-22

3.8.2 实施操作

Revit软件中没有专门绘制构造柱构件的命令,一般情况下使用“结构”选项卡“结构”面板中的“柱”工具创建构造柱构件类型,在命名中包含“构造柱或GZ”字眼即可。下面以《BIM算量一图一练》中的专用宿舍楼项目为例,讲解创建项目构造柱的操作步骤。

(1)首先建立构造柱构件类型。双击“项目浏览器”中“屋顶层”进入“屋顶层”楼层平面视图,按照建立结构柱构件类型的方式建立GZ1的构件类型。如图3-94、图3-95所示。

图3-94

图3-95

(2)构件定义完成后,开始布置构件。根据“结施- 09”中“屋顶层板配筋图”布置构造柱。按照布置结构柱的流程布置构造柱。查阅“结施- 09”中“屋顶层板配筋图”可知构造柱没有在轴线交点位置,为了确定构造柱的平面定位,需要利用参照平面辅助构造柱位置定位。单击“建筑”选项卡“工作平面”面板中的“参照平面”工具,绘制方式选择“拾取线”,选项栏中“偏移量”设置为“800”。缩放区域,鼠标放在A号轴线位置,下侧显示绿色的参照线后,左键点击A号轴线,参照平面绘制完毕。Esc键两次退出操作命令。点选刚才绘制的参照平面,在“属性”面板“名称”位置输入“A′”,Enter键确认修改。如图3-96、图3-97所示。

图3-96

图3-97

(3)再次使用“参照平面”工具,绘制方式选择“拾取线”,选项栏中“偏移量”设置为“350”。缩放区域,鼠标放在1号轴线位置,左侧显示绿色的参照线后,左键点击1号轴线。生成的新的参照平面命名为“1′”。

再次使用“参照平面”工具,绘制方式选择“拾取线”,选项栏中“偏移量”设置为“600”。缩放区域,鼠标放在F号轴线位置,上侧显示绿色的参照线后,左键点击F号轴线。生成的新的参照平面命名为“F′”。

再次使用“参照平面”工具,绘制方式选择“拾取线”,选项栏中“偏移量”设置为“700”。缩放区域,鼠标放在F号轴线位置,上侧显示绿色的参照线后,左键点击F号轴线。生成的新的参照平面命名为“F′-1”。

再次使用“参照平面”工具,绘制方式选择“拾取线”,选项栏中“偏移量”设置为“350”。缩放区域,鼠标放在14号轴线位置,右侧显示绿色的参照线后,左键点击14号轴线。生成的新的参照平面命名为“14′”。

参照平面建立完毕后,结果如图3-98所示。

图3-98

(4)平面定位建立完成后,可以进行构造柱布置。首先在A′参照平面与1′参照平面交点位置布置构造柱。如图3-99所示。

(5)对刚刚布置的构造柱图元进行位置的精确修改。单击“修改”选项卡“修改”面板中的“对齐”工具,鼠标指针变成带有对齐图标的样式,左键点击要对齐的A′参照平面,作为对齐的参照线,然后选择要对齐的构造柱图元的下侧边线,此时,构造柱下侧边线与A′参照平面对齐。继续点击要对齐的1′参照平面,作为对齐的参照线,然后选择要对齐的构造柱图元的左侧边线,此时构造柱左侧边线与1′参照平面对齐。如图3-100所示。

图3-99

图3-100

(6)按照上述操作方法,布置其他位置构造柱,布置完成后利用“对齐”工具进行精确位置的修改。完成后如图3-101所示。

图3-101

(7)单击“快速访问栏”中三维视图按钮,切换到三维,查看模型成果如图3-102所示。

图3-102

(8)最后对构造柱进行标高修改。单击选择一个构造柱图元,右键点击“选择全部实例”—“在视图中可见”,选择当前视图中的所有构造柱,在“属性”面板中设置“底部标高”为“屋顶层”,“底部偏移”为“0”,“顶部标高”为“屋顶层”,“顶部偏移”为“1300”,Enter键确认。Esc键退出选择状态。操作步骤如图3-103~图3-106所示。

图3-103

图3-104

图3-105

图3-106

(9)单击“快速访问栏”中保存按钮,保存当前项目成果。

3.8.3 总结拓展

3.8.3.1 步骤总结

在创建构造柱前一定梳理清楚相应思路,理解软件的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业务和图纸。总结上述Revit软件建立构造柱的操作步骤主要分为两步。按照本操作流程读者可以完成专用宿舍楼项目构造柱的创建。具体步骤如表3-23所示。

表3-23

3.8.3.2 业务拓展

构造柱是砖混结构建筑中重要的混凝土构件。为提高多层建筑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规范要求应在房屋的砌体内适宜部位设置钢筋混凝土柱并与圈梁连接,共同加强建筑物的稳定性。对构造柱的其他业务扩展如表3-24所示。

表3-24

3.8.3.3 软件拓展

上述内容详细讲解了【新建构造柱】的操作方法,按照规范要求并结合本专用宿舍楼项目可知:女儿墙位置应设置构造柱,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4m,且构造柱应伸至女儿墙顶并与现浇钢筋混凝土压顶整体浇筑在一起。构造柱高度为500~1300mm,施工顺序为先砌墙后浇柱。在实际项目中,当砌体不能同时砌筑的时候,在交接处一般要预留马牙搓,以保持砌体的整体性与稳定性,常用在构造柱与墙体的连接中,为构造柱上凸出的部分。下面将详细讲解马牙搓的操作命令,具体操作步骤读者可以扫描下面的二维码,进入教学补充链接进行更详细直观的视频收听。具体视频内容如表3-25所示。

表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