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印刷(品)质量
印刷产品是采用一定的印刷工艺技术,通过印版或其他方法与承印物、油墨、印刷机械相结合,得到的以还原原稿为目的的复制品,又称为印刷品,或者印品。
一、印刷品质量
1. 印刷品质量的定义
印刷品种类繁多,用途广泛,笼统地给印刷(品)质量一个严密的定义是比较困难的。人们在评论印刷品质量的时候,总是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审美、技术、一致性三方面因素。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是把人的视觉心理因素与复制工程中的物理因素综合在一起进行考虑的,也就是说既考虑印刷品的商品价值或艺术水平,也考虑印刷技术本身对印刷品质量的影响。但是实践证明,从商品价值或艺术角度评价印刷品质量的技术尚不完善。这样的评价往往不能可靠地表达印刷品的复制质量特性,只有从印刷技术的角度出发进行评定,才能正确地评价印刷品质量,使歧见取得统一。这种观点得到国内外大多数专家的赞同。
A.C.Zettlemeyer等人曾经为“印刷品的质量”下过这样的定义:印刷品质量是印刷品各种外观特性的综合效果。从印刷技术的角度考虑,所谓印刷品的外观特性又是一个比较广义的概念,对于不同类型的印刷产品具有不同的内涵。
对于线条或实地印刷品,应该要求墨色厚实、均匀、光泽好、文字不花、清晰度高、套印精度好,没有透印和背凸过重,没有背面蹭脏等。
对于彩色网点印刷品,应该要求阶调和色彩再现忠实于原稿,墨色均匀、光泽好、网点不变形、套印准确,没有重影、透印、各种杠子、背面粘脏及机械痕迹。
上述这些外观特性的综合效果,反映了印刷品的综合质量,在印刷质量评判中,各种外观特性可以作为综合质量评价的依据,当然也可以作为印刷品质量管理的根本内容和要求。
2. 印刷品质量的内涵
印刷品质量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 印刷品接近原稿的程度;
② 印张对付印样的接近程度;
③ 同批印刷品的合格率和同批印刷品之间的一致程度。
前两项和印刷品的绝对质量有关,后一项和印刷品的相对质量有关。
二、印刷复制质量
印刷品质量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很丰富,譬如对于书籍而言,装订质量也应当包括在“印刷品质量”的范畴之内。然而,如此广泛地考虑印刷品的质量,从印刷图像复制技术的角度考虑,往往很不方便也无必要。G.W.Jorgensen等人指出,前述关于印刷品质量的定义是不够准确的,从复制技术的角度出发,他们把印刷品质量定义为“对原稿复制的忠实性”。这种定义方法对进行印刷复制工艺研究和评价印刷复制各个阶段的质量是方便的。基于这种考虑,本书把印刷品的质量和印刷图像的质量区别成两个不同的概念,即把印刷图像质量定义为“印刷图像对原稿复制的忠实性”。
与印刷品质量的定义相比,印刷图像质量的定义缩小了讨论问题的范围,这样就可以把印刷图像视为二维或三维图画上具有亮暗和色彩变化的一定量单个像素的信息集合(注意,文字也可以作为图形信息处理,所以文字也可视为图像)。印刷图像质量充其量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图像质量和文字质量。现将表达图像质量和文字质量的特征参数分述如下,这些质量特征参数既可作为质量评价时的评判参数选用,也可作为质量管理中的目标参数选用。
1. 图像质量特征参数
图像质量特征参数可分为以下四种:阶调与色彩再现、图像分辨力、龟纹等故障图形以及表面特性。下面按此顺序进行说明。
阶调和色彩再现是指印刷复制图像的阶调平衡、色彩外观跟原稿相对应的情况。就黑白复制来说,通常都用原稿和复制品间的密度对应关系表示阶调再现的情况(复制曲线)。就彩色复制品来说,色相、饱和度与明度数值更具有实际意义。印刷图像的阶调与色彩再现能力不仅受到所用的油墨、承印材料以及实际印刷方法固有特性的影响,而且也常受到经济方面的制约。例如在多色印刷时,采用高保真印刷工艺就能够取得比较高的复制质量,可是那将是以提高成本为代价的。所以对于以画面为主题的印刷品来说,所谓阶调与色彩的最佳复制就是在印刷装置的各种制约因素与能力极限之内,综合原稿主题的各种要求,产生出多数人认为是高质量印刷图像的工艺与技术。关于最佳阶调和色彩复制的问题后边还将比较详细地叙述。
最佳复制中的图像分辨力问题,包括分辨力与清晰度两方面的内容。印刷图像的分辨力主要取决于网目线数,但网目线数是受承印材料与印刷方法制约的。人的眼睛能够分辨的网目线数可以达到每英寸(1in=0.0254m)250线,但实际生产中,并不总能采用最高网线数。此外,分辨力还受到套准变化的影响。清晰度是指阶调边缘上的反差。在分色机上,通过电子增强方法,能够调整图像的清晰度。但是,人们至今还不知道清晰度的最佳等级是什么。倘若增强太多,会使风景或肖像之类的图像看起来与实际不符,但像织物及机械产品的图像却能提高表现效果与感染力。
龟纹、杠子、颗粒性、水迹、墨斑等都会影响图像外观的均匀性。在网点图像中,有些龟纹图形(如玫瑰斑)是正常的,但当网目角度发生偏差时,就会产生不好的龟纹图形,影响图像颗粒性的因素很多,纸张平滑度、印版的砂目粗细都与图像的颗粒性相关。从技术角度讲,除龟纹与颗粒图形之外,人们可以使其他多数引起不均匀性的斑点与故障图形接近于零。
印刷图像的表面特性包括光泽度、纹理和平整度。对光泽度的要求依据原稿性质与印刷图像的最终用途而定。一般来说,复制照相原稿时,使用高光泽的纸张效果较好。在实际印刷中有时需要使用亮油来增强主题图像的光泽。光泽程度高,会降低表面的光散射,从而增强色彩饱和度与暗度。然而,用高光泽的纸张来复制水彩画或铅笔画时,效果并不太好,使用非涂料纸或者无光涂料纸,却可以产生较好的复制效果。纸张的纹理会在某种程度上损坏图像,通常应避免使用有纹理的纸张复制照相原稿。但使用非涂料纸复制美术品时,纸张原有的纹理会使印刷品产生更接近于原稿的感觉。
2. 文字质量特征参数
最佳文字质量的定义是非常明确的。它们必须没有下列各种物理缺陷:堵墨、字符破损、白点、边缘不清、多余墨痕等。
文字图像的密度应该很高。实际上,文字图像的密度受可印墨层厚度的限制。在涂料纸上,黑墨的最大密度约为1.40~1.50;而在非涂料纸上,黑墨具有的最大密度均为1.00~1.10。
笔画和字面的宽度应该同设计人员绘制的原始字体相一致。字体的笔画与字面宽度也受墨层厚度的影响。墨层比较厚的时候,产生的变形就会比较大,在一定的墨层厚度条件下,小号字产生的变形要比大号字产生的变形明显得多。为了获得最佳的复制效果,笔画宽度的变化应该保持在字体设计人员或制造人员所定规范的5%以内;字符尺寸应保持在原稿规范的0.025~0.050mm以内。
三、印刷品质量评判的标准和演化
1. 传统的评判方式到现代的评判方式
评判方式经历了从用眼睛、靠直觉、凭经验、描述感受的传统的主观评判方式到现代用仪器、靠数据、凭标准、描述异同的客观评判方式的发展过程。
2. 定性为主到定量为主的评判标准
过去定性评判标准多,文字描述为主:
① 画面整洁,无水迹、油迹和条痕;
② 无墨皮、纸毛、背面粘脏、重影、飞墨、浮脏等;
③ 文字、线条轮廓清晰完整,网点光洁,失真少;
④ 充分体现和反映原稿的风格和特点,质地感强;
⑤ 墨层色泽柔和、层次分明,景深清楚,拼接整齐,墨色协调一致;
⑥ 无褶皱、折角、糊版和花版,不堆墨等;
⑦ 不偏色,不发闷,人物肤色纯真,真实感强,实地平服;
⑧ 套印准确,边框正反面对齐等。
现在多以定量评判标准为主:
① 墨色的实地密度;
② 表征图像阶调、层次、反差的印刷相对反差和网点扩大值;
③ 呈现同色效果的同色密度偏差,同批同色色差;
④ 叠印率、灰平衡以及油墨的色偏、色效率、灰度、色强度等;
⑤ 影响图文清晰度的套印误差等。
3. 单一的评判方式到“三结合”的评判方式
“三结合”是指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主观与客观相结合。它们的关系是客观评判为主和主观评判为辅相结合的综合评判方法;定量要求为主和定性要求为辅的质量标准;现代评判方式为主和传统评判方式为辅相结合的综合方式。
4. 印刷标准日趋完善
为了规范印刷品质量,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定和修订了很多国家标准,如GB/T 7707—2008《凹版装潢印刷品》、GB/T 7706—2008《凸版装潢印刷品》、GB/T 7705—2008《平版装潢印刷品》、GB/T 22113—2008《印刷技术印前数据交换用于图像技术的标签图像文件格式(TIFF)》、GB/T 20439—2006《印刷技术印前数据交换用于四色印刷特征描述的输入数据》等;同时,在有些公司建立了标准化研究与推广基地、标准化试验基地等,为全国印刷的标准化工作奠定了基础。
四、评判过程
1. 客户对送审样的评判
在这种情况下,评判的主角是客户。客户的要求即客户提供的原稿是否被圆满地复制出来,是决定印制质量优劣以及客户在送审样上(一般为打样样张:单色样和叠色样或蓝图本)是否同意签字付印的主要根据。客户具有否决权。
一般来说,这个过程要几上几下,才能满足客户提出的要求(通常批注在送审样上),最终签字认可印前工作,正式转入印刷阶段。
2. 印刷现场的评判
正式开印前,一般由值班工段长、车间主任或技术(生产)副厂长现场评判,签出付印样。签字的依据是客户认可的送审样。个别客户到印刷现场签付印样(又称机上打样)。
以付印样为基准,在印样与付印样对照比较时,若有偏差应及时调整。要勤抽样检查,尽可能使在印印张与付印样张一致。
印刷时往往发现,刚刚印出来的印张视觉效果是色彩鲜艳、墨层厚实。但是过半个小时以后,再看就感到色彩变差,墨层不如原先厚实,变得浅薄了等。这种被称为干退密度现象,给印刷现场评判质量带来了难题。实际操作时,必须做到勤抽样检查(必须以付印样为标准),且必须给在印样有一个提高量,使之略深于付印样。因此,目测墨色时,要凭经验估计,略有一个提高量,经过一段时间,颜色就退到和付印样的色泽一样了。这种经验估计,往往误差大,没有数据,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此时的质量评判不仅要准,而且要快速及时,否则停机时间就太长,损失也就大了。
3. 印后加工现场的评判
是指在上光、覆膜、烫金、压凹凸以及折页、装订或者模切、压痕、制盒等期间对在制印刷品的评判和检查。
4. 印刷品出厂前的评判
成品车间(又称完成时间)对出厂前的印刷品进行检查,剔除废、次品,清点数字等。客户接收产品的核查依据是客户亲自认可的送审样。
5. 消费者对印刷品的评判
消费者对印刷品的评判包括消费者对印刷品的残次质量的投诉、调换、退货、诉讼等举措。
6. 各种各类印刷品质量的等级评判
定期或不定期有制版、印刷专家对各种各类印刷品(平印、凸印、凹印、孔印等类印刷品,书刊、画册、连环画、图片、纸盒等)分门别类地进行印刷质量优劣登记的评比。评比依据是各种各类的印刷品各自的原稿或客户事先(印前)要求。
行业公认的普遍质量要求包括:套印准确,色泽均匀,无斑点墨皮、背面沾脏、弓皱、色差、花版、脏版、条痕、剥纸等问题。
上述六种情况,都需要适当的评判项目和一定的评比标准,以及统一的、标准的照明光源。
到目前为止,上述六种情况的判断,大多还是凭经验、靠肉眼感受以及文字描述的质量评价要求。
这种以主观评价为主的评价印刷质量的经验方法,又称印刷质量评判的传统方法。人们主要依据长期工作实践所积累的经验来从事这项工作,虽有一定的准确性,但受评判人员的视觉生理差别、心理素质差别以及情绪因素等的影响,使评判工作或多或少地存在印象分的成分。同时,由于缺乏客观的质量数据资料,故说服力不强。有时对某些产品的评定,评判人员看法也不一,各执一词,迟迟统一不起来。
正因为这样,现在有些单位和主管部门,已着手采用测控条和测量仪器相结合的定量检测方法,并制定了相应的印刷质量标准。例如,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并实施的国家标准(GB)《平版装潢印刷品》《凸版装潢印刷品》等;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的行业标准(CY)《书刊印刷优质产品条件》《绿色印刷 通用技术要求与评价方法 第1部分:平版印刷》等。发展领先的印刷企业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制定本企业的标准。有些企业甚至成为我国印刷标准的先行者,例如雅昌成为中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应用与推广的基地。
7. 客户与印刷企业就印刷质量看法不同发生的仲裁评判
由于甲、乙双方对印刷品质量要求事先在某些方面没有明确,或者明确得不够、有疏漏,在印刷品交付时发生不合格或合格的不同看法,甚至上诉法院。此时,必须由某权威的印刷质量检测机构作为真正独立的第三方出面,做出公平、公正、公开的仲裁性的质量评判,供法院作为判决的依据。其评判的依据是公认的行业标准(或企业标准)以及甲、乙双方事先的书面约定。评判人员是和甲、乙双方毫无关系的业内评审质量的权威人士。被评审的样张是甲、乙双方有不同看法的印刷品。
8. 国际性、地区性书展或印制大奖赛上的印刷质量评判
例如,德国莱比锡国际书展、美国印制大奖(Premier Print Awards)、中国香港印制大奖等。此时,被评比的各种各类印刷品是由参赛国或地区选送(通常是各参赛国或地区百里挑一、精心选择而报送)来的。评审的专家是世界印刷业质量检测方面的权威和知名人士,评判的标准是国际公认的质量要求和艺术效果,以及是否是满足适用性、装帧设计、包装创意、创新程度(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民族特色、环保程度等要求的精品力作。
五、印刷质量检测的意义
1. 意义
印刷质量检测是印刷质量管理向数据化、规范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的必然需要。印刷质量管理由定性为主发展为定量为主,必然要求印刷质量要有数据和规范标准来表征其优劣,印刷质量检测是顺理成章之事。
印刷质量既要上乘,又要稳定,印刷质量检测是重要前提,它必然要求:操作要规范,仪器和测试项目要统一,规范标准要科学,管理要严格,操作人员的素质要提高。
印刷质量检测是沟通客户与企业之间业务交往的重要环节,它使印刷质量的评价以客观为主,主观评价为辅,减少了随意性。
印刷要和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必然要求实施印刷质量检测数据化、规范化和标准化,才能使印刷质量要求可操作性强,重复性好。
通过对一系列印刷质量数据的测定、分析和归纳,找出印前(制版)和印刷两大工序之间的联系和规律,以确定评价印刷质量的规范标准,为稳定和提高印刷质量创造良好条件。
使整个印刷工艺流程的上下工序之间责任分明、衔接紧密,既提高工作效率又避免相互推诿,使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上一个新的台阶。
在生产中,对印刷质量及时进行数据测定和分析,便于迅速而准确地找出和解决影响印刷质量的关键因素,使损耗大幅下降,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质量检测是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实现ISO 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也是ISO 14000保障可持续发展认证和实施的前提,更是OHSAS 18000职业安全卫生标准认证和实施的前期工作。
2. 检测与控制的关系
对印刷品的质量进行适时的检测是为了及时了解在印品的质量状态,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做出正确的相应调整,使生产质量始终处于稳定、受控、达标、废次品尽可能少的程度。而这种适时的调整和控制,在以往主要是靠作业人员的感觉和目测比较,然后手工做出调整和控制的,其反应速度的快慢和准确性取决于人们的经验、责任心和团队精神。而现在和往后,将越来越多地借助仪器设备的智能化检测和控制以及在线质量检测和控制,做到检测和控制的密切结合,这种结合简称为测控。
3. 测控与适性的关系
检测与控制的紧密结合是真正意义上的测控。适性这里指的是印刷适性。所谓印刷适性是指承印物、印刷油墨以及其他材料与印刷条件相匹配适合于印刷作业的总性能。前后两者密不可分,适性匹配在前,测控在后;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测控与印刷适性的密切结合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特征和客观需要。
第二节 标准与标准化
在经济全球化的带动下,标准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环节,标准化应用在各行业都备受关注。中国作为全球经济体的重要一员和生产大国,印刷行业也进入了不断融入国际化的进程。全球的印刷供应商们纷纷认识到标准的重要性,开始推行印刷标准化,而国际印刷品买家为了加强其自身管理效率和品质一致性,对印刷供应商也提出了或多或少关于标准化的要求。
一、标准与标准化
按ISO和GB/T 20000.1—2014 的定义,标准化是指“为了在既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促进共同效益,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确立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以及编制、发布和应用文件的活动”。标准化活动确立的条款,可形成标准化文件,包括标准和其他标准化文件。标准化的主要效益在于为了产品、过程或服务的预期目的,改进它们的适用性,促进贸易、交流及技术合作。
标准是指“通过标准化活动,按照规定的程序协商一致制定,为各种活动或其结果提供规则、指南或特性,供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文件”。而文件的实质内容就是“条款”。故简而言之,“标准”就是一种公认的“条款”和“规矩”。标准宜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社会效益为目的。
条款是指“规范性文件内容的表述方式,一般采用陈述、指示、推荐或要求的形式”。可见由条款组成了规范性文件。陈述型条款在标准中仅仅用来提供信息,不作为任何要求和建议。要求型条款在标准中表示如果声称符合标准需要遵守的准则,并且不允许有差异。推荐型条款介于陈述型条款与要求型条款之间,既不是强烈的“要求”,也不是一般的“陈述”。它只能利用助动词“宜”或“不宜”来表达。将一些相关的条款集中在一起,就构成了规范性文件的实质内容。表1-1列出了条款中常见的助动词的中英文对照。
表1-1 条款中常见的助动词的中英文对照

按照标准化对象,通常把标准分为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三大类。技术标准是指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技术标准包括基础技术标准、产品标准、工艺标准、检测试验方法标准及安全、卫生、环保标准等。管理标准是指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定的标准。管理标准包括管理基础标准、技术管理标准、经济管理标准、行政管理标准、生产经营管理标准等。工作标准是指对工作的责任、权利、范围、质量要求、程序、效果、检查方法、考核办法所制定的标准。工作标准一般包括部门工作标准和岗位(个人)工作标准。
按照标准的应用范围可以分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等,在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级。
国际标准:指由国际性标准化组织制定并在世界范围内统一和使用的标准。目前是指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电信联盟(ITU)所制定的标准,以及被国际标准化组织确认并公布的其他国际组织所制定的标准。国际标准是世界各国进行贸易的基本准则和基本要求。
国家标准:指由国家的官方标准机构或国家政府授权的有关机构批准、发布并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和使用的标准。如日本工业标准(JIS)、德国标准(DIN)、英国标准(BS)、美国标准(ANSI)等。
行业标准:指由一个国家内一个行业的标准机构制定并在一个行业内统一和使用的标准。如新闻出版行业标准(CY)、包装行业标准(BB)、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等。
企业标准:是对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而又需要在企业范围内协调、统一的技术要求、管理要求和工作要求所制定的标准。企业标准由企业组织制定,在企业内部适用,并按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规定备案。
二、印刷标准与标准化
印刷标准化是对印刷工艺全流程提出整套改进和提高的控制方法和管理手段,目的是要做到数据化控制、规范化操作和专业化管理。印刷标准化可以促进印刷企业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和技术进步,保证印刷原材料质量,为印刷产品最优化奠定了基础,使数据化、规范化操作有了依据;使印刷产品在国际市场具有竞争力,能产生经济效益,实现产业升级。
第三节 印刷标准认证
随着印刷品买家对印刷品质量要求的不断国际化,更多的印刷品供应商已经意识到国际印刷标准认证的重要性。“印刷标准认证”属于工艺标准认证,包括基于印刷数字化工作流程,为符合ISO 12647-2《胶印工艺技术标准》等印刷标准而设计的印刷工艺方法,及对此进行的认定。目前主要的印刷标准化认证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G7和G7PC认证
G7是由美国IDEAlliance发展出来的,“G”代表灰色Gray,“7”代表国际标准协会(ISO)所定的七种基本墨色(CMYKRGB),而GRACoL7是GRACoL标准的第七版本,G7则是根据GRACoL 7标准制定的一套新校准方法。G7可应用于不同的印刷方法和打样,是一种校正方法,不是标准,是品质控制的方法,利用灰平衡(gray balance)作为校正的基础,是结合印刷数据化及目测的应用。
使用G7可以更快、更有效地达到ISO 12647、GRACoL等标准,也令校正机器的时间缩短,效率得以提高。
1. IDEAlIianceG7企业认证计划
IDEAlliance G7企业认证计划专为已经应用G7校准方法的打样公司及印刷企业而设,此认证的意义是指打样公司或印刷企业具有一定的能力使用最先进的技术、质量控制方法与标准制作高质量的商业印刷品。G7认证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应用G7色彩控制及校正方法,从而可以确保印刷的质量,而IDEAlliance所颁发G7认可资格,以显示企业的能力。G7企业认证计划须每一年重新申请认证一次。
G7企业认证计划共设四个级别:分别为G7 Grayscale、G7 Targeted、G7 ColorSpace和G7 Production Proof,见表1-2。
表1-2 G7企业认证计划各级别的达标要求一览表

注:▲表示不同级别的认证需要达到的要求。
① G7 Grayscale。这是认可企业的最低要求。要通过此级别,必须达到中性灰的要求(测量两个P2P),同时样张左右要平均。
② G7 Targeted。要达到此级别,先要达到G7 Grayscale要求,同时CMYK和RGB也必须达到标准。建议企业认证时使用ISO 2846油墨或CMYK墨色达ISO 12647的要求;纸张方面可选择使用ISO或非ISO标准纸,若使用非ISO标准纸,则可使用“随纸白修改目标值概念(substrate-corrected aims)”,就是目标值随纸白而变,可用APTEC所提供的运算工具,重新计算印刷目标值,假如样张达到要求,就可取得G7 Targeted Relative的资格。另外,亦可选用ISO标准纸张认证,如果样张达到标准,可取得G7 Targeted的资格。
③ G7 ColorSpace。印前制版或提供数码打样服务的企业适合考取,平版印刷企业亦可选择考核此级别。企业要考获此级别,必须使用ISO标准纸张,同时,除了达到上述G7 Targeted的要求外,IT8.7/4整个数据库也必须达到达标要求。无论是通过哪一位专家做培训及认证,专家必须最后将印张提交至APTEC进行核实,如果认证合格,APTEC将会签发“G7认可企业(G7 Master)”证书,并将企业资料上载至www.idealliance.org及www.idealliance-china.org,在idealliance-china网站上,会列明每家认可企业的级别。
④ G7 Production Proof。此级别适用于打样公司,必须达到ISO 12647-7达标要求,必须达到IDEAlliance所定制的在IT8.7/4及IDEAlliance 12647-7 Control Strip的其他达标要求,即必须达到印张平均性。
2. IDEAlliancePC认证计划
G7PC认证企业是G7认证企业的“进阶版”,亦是由IDEAlliance发展出来的。PC是“Process Control”的简写,代表持续流程控制概念,并将应用在日常生产流程中,从而提升生产质量,亦作为获取PSA或PSO的基础。要考取G7PC认证企业,必须进行为期四季的评估,具体要求如下:
第一季:
① 印张达到G7 Targeted或G7 ColorSpace要求;
② 数码打样达到G7 ColorSpace要求;
③ 通过G7 PC认证专家实地的生产流程评估;
④ 提交所有有关的标准操作守则(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OP)。
第二至第四季:每季提交平日生产的印张,印张上必须加上控制色表,现有的G7认证企业,可申请升级为G7 PC认证企业;而尚未获得G7认证资格的企业,也可直接申请考取成为G7 PC认证企业。G7 PC认证企业资格为期一年,必须每年重新认证。
二、PSA认证
PSA全名为Printing Standards Audit,由美国RIT(Rochester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罗切斯特理工学院)设计及执行,严谨及客观地评估印刷厂的工作流程是否符合国际标准。PSA可以说是G7 Master的一个延伸,由G7PC Expert协助进行。主要目的是审核企业的标准工作流程操作的使用、印刷颜色的评估、色彩数据库(Dataset)匹配。
PSA是透明公正及客观的认证程序,重点是审核印刷企业能否根据颜色数据库(characterization dataset)进行印刷及制作打样,并审核由印前至印刷的流程。申请认证的企业可选择GRACoL或SWOP为目标值。如果印刷企业选择GRACoL(SWOP),并成功通过PSA认证,将会取得“PSA Certification to CGATS TR006(TR003,TR005)Dataset According to CGATS TR016”的资格;如果该企业同时为G7认证企业(G7 Master),将会取得由IDEAlliance颁发的“G7 GRACoL(SWOP)certified”资格。取得了PSA认证资格,表示印刷企业已经掌握了标准化的应用。PSA有效期为两年,但需要进行中期审核。
根据PSA的规定,PSA顾问/培训员和PSA审核员的角色必须分开,只有从事印刷教育机构的人士方能成为PSA审核员,并且不能与申请的印刷企业有任何商业关系。审核员的角色是于PSA考核当日进行实地审核,并撰写审核报告,最终的印张测量、分析及证书颁发,则是RIT的工作。PSA审核员完成当天的实地审核后,申请公司必须将印张寄往RIT进行测量,RIT将会就以下的范畴作评估,见表1-3。
PDF文件处理:检视PDF档内的总油墨量处理及色彩管理/转换的处理。
表1-3 PSA相关标准要求

打样的标准:是根据ISO 12647-7,包括打样纸张颜色、CMYK实地的偏差宽容度(即与目标值的最大差别)、印张均匀度、阶调增加值、中性灰、IT8.7/4及IDEAlliance打样测控条的颜色要求。
印前及CTP制版的审核:包括制作流程、版材品质控制、版材处理及维护、RIP设定等。
印张标准:将会从多方面检视,包括偏差宽容度[即校准后印张(OK印张)与目标值的最大差别,检查包括IT8.7/4、CMYK实地、50%CMYK和中性灰]、变化宽容度(即印品与OK印张的最大差别,检视包括CMYK实地、50%CMYK和中性灰)、印张均匀度(IT8.7/4)。PSA重点必须使用ISO 2846-1标准油墨,可使用ISO/TS 10128内所列的其中一种校正方法(即阶调增值、灰平衡或色彩管理Device-Link),目标值亦可根据GRACoL或SWOP再随纸白而重新计算。
在印张评估上,PSA的分数计算方法是基于偏差宽容度、变化宽容度和印张均匀度而计算的,每部分有不同的比重及级别(Level A、B、C),然后计算总分数。
三、GMI认证
GMI是国际图形测量公司的简称。GMI认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Target产品的包装质量,并帮助其旗下印刷厂提高生产效率及稳定印刷色彩,是Target公司指定的对包装供应商评估及持续的包装样品测量的专业化机构。GMI认证负责建立和运营一个专业网站,保存所有包装数据,并通过相关路径向Target、产品供应商和认证的包装供应商提供报告。GMI认证实际上是对包装供应商的评估与认证。
GMI提出的认证模式主要有两个,一是引用ISO 12647-2;二是增加了对文件、过程、维护、现场表现、质检项目等规范作为认证的考核点。
GMI认证突破了原有的认证模式,抓住影响效率与质量的关键点,把主要焦点集中在印刷生产的过程控制上,印刷技术能力要求相对较严谨,认证涵盖面也较为广泛。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希望能改善原有的以经验为主导的作业模式,使其过渡到数字化的制程控制模式,让包装产品无论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印刷厂、不同的时间段都能印出相同的色彩与质量,实现透明化管理;而且最为重要的是,通过认证后包装供应商就具有合法竞标零售商订单的机会,从而也促进了业界的良性的竞争。对于全球认证范围而言,这是新兴的认证模式。
四、PSO认证
PSO全名为Process Standard Offset,是一项认证计划,是由德国印刷传媒工业联盟(Germany's Printing and Regional Printing and Media Industries Federation,德语简写bvdm)组织发展出来的,并由德国FOGRA及瑞士UGRA执行认证。PSO跟PSA相类似,都是审核由印前至印刷的整个流程,但最大的分别在于PSO以ISO 12647为标准。而FOGRA PSO及UGRA PSO考核内容大致相同,不同的是UGRA PSO需要审核公司架构及文件,即需要符合ISO 9000。PSO有效期为两年,但需要进行中期审核。
PSO认证的主要内容,其中主要涉及7个ISO标准:ISO 15930《印刷电子文件制作要求》、ISO 12646《观察颜色用的屏幕要求》、ISO 12647-7《数码样制作要求》、ISO 12647-2《印刷生产要求》、ISO 3664《观察颜色的光源要求》、ISO 2846-1《油墨特性要求》以及ISO 9001《生产过程中各工序的描述文件及操作手册的编辑和管理要求》。若印刷企业能在生产过程中有效控制相关参数,其印品的色彩将达到ISO 12647-2标准的要求,如图1-1所示。

图1-1 PSO认证的主要内容
企业要获得FOGRA PSO,可以选择Prepress、Press或同时获得Prepress和Press,培训及认证是由认证的FOGRA PSO Partner进行,印张则由FOGRA及bvdm一并检查和测量,如果合格,FOGRA及bvdm将会一同发出证书,该企业将会荣获“Certified Printing Company According to ISO 12647-PSO”。
至于UGRA PSO,培训由UGRA PSO专家进行,认证则必须由UGRA派员实地审核,印张亦是由UGRA测量,如果合格,UGRA将会发出UGRA PSO认证企业证书。
通过贯彻实施PSO,从数据文件生成到最后印刷产品的整个印刷产品质量就可以得到保证。PSO包括了足够的测试、控制的设备和方法,包括光谱和密度仪,以及测控条等,从而产品生产过程可以得到监控、指导和验证。通过与现代的生产条件和材料相结合,PSO方法设定了生产过程中的目标值及容差,概括为需要实现和可实现。PSO方法的目标是为了确保整个生产流程的高效率,实现产品在任意生产阶段的质量可控制和可预测性。
五、绿色印刷认证
绿色印刷认证作为企业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在企业管理、业务拓展、形象建立等经营活动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印刷企业参与绿色认证积极性在不断增强,通过认证的企业数量在逐渐增多,对与之相配套的认证范围也在逐渐扩大。目前,绿色印刷认证主要包括平版印刷、商业票据印刷、凹版印刷三类。认证依据分别为《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平版印刷》(HJ 2503—2011)、《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票据印刷》(HJ 2530—2012)、《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凹版印刷》(HJ 2539—2014)和《环境标志产品保障措施指南》。
2011年10月8日,新闻出版总署和环境保护部联合发布《关于实施绿色印刷的公告》。《公告》的发布,标志着绿色印刷认证工作的正式实施。绿色印刷认证实施以来,得到了原新闻出版总署、环保部、教育部等国家部委领导的关注和支持。至今已颁发绿色印刷认证证书1000多张,对引导印刷业的原辅材料绿色、生产过程绿色、环保设备技术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显影冲版废水和显影液处理系统、VOCs收集处理系统、润版液循环过滤系统、粉尘收集装置、污水集中处理和循环系统等各项环保装备和环保技术得到了广泛采用。
2014年中小学秋季教科书实现了绿色印刷认证的全覆盖。2016年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34%的企业表示获得绿色印刷认证对承揽业务有帮助,59%的企业表示部分有帮助,7%的企业表示没有帮助。通过实施绿色印刷认证,将部分产品指定给达标的企业,使部分优秀企业迅速做强。同时,对具有一定条件的企业,引导他们通过技术升级,达到合格的标准,跻身强企之列。而对那些落后的企业,通过不断扩大绿色印刷的品种将其淘汰出局,最终实现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印刷业产业转型的目标。
申请绿色印刷认证的主要程序有:前期辅导、标准培训、资料准备、认证申请及认证合同签订、认证检查及抽样、检查结果评价、获证后工作。证书有效期3年,每个年度需要进行一次监督审核,保障措施持续改进。
复习思考题
(1)印刷质量评判的各个场合进行质量评判的异同点有哪些?
(2)印刷标准化的意义是什么?
(3)印刷工业常见的认证有哪些?请简单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