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V2(SO4)3
图3.13是Nasicon rhombohedral结构的V2(SO4)3的脱嵌锂曲线,嵌锂时电位平台2.60V,脱锂电位平台是2.80V左右,对应的反应为两相反应机理,每个分子式可逆嵌锂量为2个锂离子,脱锂时在2.40V附近有一个额外的平台,原文献未做讨论,笔者认为可能有两个原因:第一,嵌锂后期电位下降较快,可能伴随着相变,有新的相产生;第二,可能有杂质。如果有随后的充放电曲线,并扩大嵌锂电位下限,有助于进一步分析具体原因。
图3.13 Nasicon rhombohedral结构的V2(SO4)3脱嵌锂曲线
CuSO4,发生2电子转换反应,充电时电位平台在3.5V,放电时为3.2V和2.5V,对应的反应为Cu2+/Cu变化,CuSO4·5H2O,放电电位为3.2V,充电电位平台为3.7V,图3.14是无水硫酸铜和含结晶水的硫酸铜的充放电行为,颗粒尺寸会影响后者的电化学行为,改变制备条件,可以在2.7V出现另一个放电平台,循环性能不太好,但是作为一次锂电池正极貌似可以。
图3.14 无水CuSO4和CuSO4·5H2O的充放电曲线及CV曲线
无水硫酸铜,正交晶系,Pnma空间群,单胞参数为a=0.8409nm,b=0.6709nm,c=0.4839nm;CuSO4·5H2O,三斜晶系,P-1空间群,单胞参数为a=0.6122nm,b=1.0722nm,c=0.5968nm,α=82.35°,β=107.33°,γ=102.6°,无水组成是边共享CuO6八面体通过SO4四面体链接形成的链;CuSO4·5H2O,CuO6八面体通过SO4四面体与另外两个八面体连接,由于水合水的存在,Cu—O键长从0.192nm增大到0.238nm,S—O键从0.145nm增大到0.152nm,单胞体积增大了33%,这种空间结构利于锂离子的传输,无水CuSO4和CuSO4·5H2O的结晶结构,如图3.15所示。
图3.15 (a)沿b轴(上)和c轴(下)CuSO4结晶结构;(b)沿c轴(上)和a轴(下)CuSO4·5H2O结晶结构
V2(SO4)3和Fe2(SO4)3都属于Nasicon结构的材料,该系列材料的一般组成为LixMM'(XO4)y,Nasicon结构中M n +/M( n -1 ) +的电位,以及可允许的锂离子数量(x值),与过渡金属氧化态、阴离子特性有关系,图3.16做了总结。
图3.16 M n +/M( n -1 ) + 电对的位置、可允许的锂离子数量
理论上V2(SO4)3可以嵌入两个锂离子,电压为2.6V;Fe2(SO4)3嵌入两个锂离子,电压为3.6V。其他可嵌锂数量与电压分别为:TiNb(PO4)3可嵌入三个锂离子,电压为2.5V、2.2V和1.5V;LiTi2(PO4)3可嵌入两个锂离子,电压为2.5V,Li2FeTi(PO4)3可嵌入两个锂离子,电压为2.8V和2.5V,Li3Fe2(PO4)3可嵌入2个锂离子,电压为2.8V,Li3V2(PO4)3,如果是脱去两个锂离子,电压为3.8V,嵌入两个锂离子,电压为1.7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