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汉字使用情况学术研讨会开幕辞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尊敬的各位嘉宾,
尊敬的澳门语言学会会长程祥徽教授,
尊敬的两岸四地与会的同仁们,
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我们能聚集一堂互通两岸汉字使用情况,研讨汉字未来发展的走向,交流对汉字的繁简等一系列问题的不同看法,这都得感谢澳门语言学会的同仁,特别要感谢澳门语言学会会长程祥徽先生,是他们为我们提供了这个交流平台。
大家都知道,汉语有两个很重要的特点:第一个特点,汉语属于“非形态语言”,没有形态标记和形态变化;另一个特点,从宏观上来看,汉语语音的每个音节都能表示意义。上述两个特点决定,汉语显然不适合用音素文字来记录,而采用形、音、义融于一体的单音节的汉字来记录以单音节为主的汉语语素,再合适不过了。汉字和汉语的关系极为和谐。这也是汉字能成为世界上古老文字中唯一流传至今而且一直充满青春活力的一种文字的根本原因。汉字可以不受语音变化的影响,它可以超历史,贯通古今;可以超方言,为“十里不同音”的汉民族的书面交际提供方便。由于汉字是一种超历史、超方言的文字,因此它对维护汉语的一致性,使汉语没有能分化为不同的语言,对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维护中国的统一,立下了丰功伟绩。我们两岸四地同胞,乃至全球华人华裔都是炎黄子孙,而维系全体华人的主要纽带就是汉字。
汉字自产生以来,从我们可见到的成系统的距今三千三百多年的甲骨文,发展到金文,到篆书,到隶书,直至今天的楷书,形体、结构都在不断变化,简化为主,也有繁化——为了书写方便而简化,为求美观或别义而繁化。可是汉字数量大,笔画多,而且还存在“有多个汉字形体而音义一样”的情况,有些汉字则有多个读音而并不别义,加之汉字部首归并不一,人们难以检索,这都不利于国内孩童、国外汉语学习者的汉字学习,不利于文化的普及,因此多个朝代,包括国民政府时期,都曾进行过或试图进行过汉字规范工作和汉字简化工作。
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从上个世纪中叶至今,整个中国分成了两岸四地。各地对汉字都各自采取了不尽相同的政策和具体的实施办法,特别是大陆与台湾,在相当长的时期里政治上一直处于敌对状态,有些汉字问题,特别像汉字的繁简问题,本来是个学术问题,可以切磋商讨,但都给政治化了,甚至在一段时间内成了互不兼容的政治问题。上个世纪80年代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两岸互访与交流日益频繁,紧张关系逐步缓和,而近期更是发出了交流不能“只经不政”,应加速“由经入政”的呼声(《参考消息》2013年10月20日第8版)。这是极为令人鼓舞的事,也为两岸文化交流提供了更好的氛围。我们作为汉语言文字工作者应审时度势,抓住这有利机遇,共同商讨有关汉字的方方面面的问题,以求得更多的一致意见,更好的合作与交流,我们应担起这个责任。
事实上也确实有许多有关汉字的问题需要两岸四地的有关专家学者坐在一起进行深入切磋商讨。
首先,对有关汉字的一些名词术语,如“简体字”“简化字”“繁体字”“异体字”“正体字”“俗字”等,如何在理解上不受政治干扰,取得一致意见?
其次,汉字形体问题,也是个大问题。目前且不说海外,两岸四地所用汉字的字形就不完全统一。该不该有统一的规范?我想回答应该是肯定的,那么该采取什么样的步骤和举措以使汉字字形取得统一的规范?
再次,到底如何正确评价大陆的汉字简化工作?是否需要像海峡两岸某些人所说的那样,得全部恢复使用繁体字?大陆的简化字中,有些简化字是否可以适当修整?
再其次,有学者提出,大陆应“用简识繁”,台湾则应“用繁识简”,有学者提出可“繁简由之”。这到底该怎么认识为是?
还有,最近大陆公布了《通用规范汉字表》,这是一件大事,这对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准,满足信息时代语言生活多方面的需求,对维护汉字系统的基本稳定,都有重要意义。但是,也听到了一些不同的意见——语文界有学者对《字表》外的字,在类推简化上提出遵循“表外字不再类推”的“有限类推”原则持有不同意见,认为“这不是国家的政策”,而且有限类推会影响汉字的规范和统一;信息学界也有学者认为,《字表》的“三级字表”中有100多个字,GB18030(收字70244字)里没有,无法在信息处理中应用。这些意见我们到底该怎么看待?怎么处理?
此外,最近由中央电视台和国家语委联合主办的电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收视率很高,在全球华人中也产生了很好的影响。由于信息化时代的特点,以后人们可能认的字会多一些,但写的字可能会越来越少。这个情况究竟应如何应对?
最后,我们知道,语言文字不仅具有工具性,并具有资源性、情感性。如何开发利用汉字并逐步形成产业?如何考虑不同的汉字使用群体的情感问题?这也是值得大家研讨的。
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许多。事实将会表明,将汉字问题讨论好,对两岸四地的文化、经济、政治的发展都有好处。现在澳门同仁为我们提供这样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希望各位与会者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当然,我们不能期求通过这次仅仅两天的会上会下的研讨交流,就能将有关汉字的不同观点与看法形成一致的意见,但应该说这无疑为今后进一步研讨和协作交流开了一个好头。
再次谢谢澳门语言学会,预祝研讨会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