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诗词稿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湖湘之情 心灵之音——《潇湘诗词稿》读后感

永文同志让我给《潇湘诗词稿》写篇读后感,我冲口而出,便应承了。

实话实说,话刚出口,我就后悔了:一则,我对诗词虽有爱好,却无深入研究,特别是对格律平仄,没下过苦功夫,因而知之甚少;二则,永文同志为人厚道,人脉甚广,不缺在这方面更具功力的文友。湖南算个诗词大省,陆游在八十岁时就曾感叹「不到潇湘岂有诗」。在湖南,完全可以选择一位比我更合适的写作者。但话既出口,就只能豁出去了。

在我的印象中,永文同志是融理性、感性和弹性于一体的生命。

他的理性,主要体现在对经济的深度研究。他曾长期供职于国家宏观经济部门,先后参与多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以及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研究、制定,从事过宏观经济管理、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史研究等方面的工作。到湖南任副省长期间,他曾分管交通,为推动湖南交通发展付出了很大心力,可以说,有口皆碑。我作为一名老「交通人」,对此时有耳闻,亦心生欣喜。二〇一一年,永文同志将多年来对中国经济问题的思考结集成册,形成《中国宏观经济问题研究》和《中国经济问题研究(上、下)》,读后,我对他的理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他的弹性,则体现在为人处世方面。他处事讲原则,讲规矩,又不失人情味。他与人为善,体谅人,注意给人留空间,也给自己留了空间。这些特点汇聚成他特有的平易风格。我曾数次参加他主持的协调会议,对他的温和而坚定,缜密而大气,是很感佩的。记得二〇一四年十月份,《文史博览》杂志社拟刊登我整理的《朱镕基总理视察怀化》一稿,我专此写信向时任省委常委、秘书长的永文同志请示:可否发表?怎么报批?永文同志对此非常重视,不仅认真细致地审阅了稿件,还自己出面并综合保密等相关部门的意见呈报镕基同志办公室审改。十一月二十七日深夜收到回复的审改意见后,永文同志连夜与我联系,跟踪把关,催生文章问世,为朱镕基总理视察怀化留下了一段史料。我亲历的这件事,应可视为永文同志弹性风格的具体解说。

这回,阅读诗词稿则让我较为充分地领略了永文同志的感性。看得出来,他喜欢历史,热爱艺术,钟情于祖国的大好河山,加之丰富的人生阅历,他的诗词中时有常人难以企及的宽博与厚重。如二〇一三年十一月二日,他驱车前往湘西陪同习近平总书记调研扶贫工作时所作的《行车偶感》中所展现的如诗如画风景和期颐心情;再如二〇一六年五月二十八日所作的《醉桃源·窗台上的小鸟》,由「惊雷响处墨云翻」想到了「千家睡梦甜」,思绪如行云流水,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

又如《临江仙·端午节思亲》,从「百索香囊兰佩……慈亲亲手缚」到「一杯蒲酒泪潸然。痛心何所以,忠孝未能全」。一个有血有肉,有爱有恨,有苦有乐的鲜活生命充满深情地展现在大家面前。正是他的感性,诱发了他的诗兴,也注入了诗的灵气。这种诗性和灵气同样感染了我。有一次,我在《湖南日报》上读到他的《踏莎行·谒韶山伟人故居》,一时兴起而手录之,且寄给他,以示存念。

我一边品读一边思考,是什么把我们的心连在一起了呢?当然,我们都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出生的人,有着部分相似的阅历,都务过农,当过知青,读书求学之后走上工作岗位。但更重要的,还是绕不开的「潇湘情结」,是它,把我们的心真正连在一起了。脚下这片潇湘热土,承载着我们世世代代的梦想和寄托,融汇了我们人生最美好的岁月年华。也正是这种情结,让永文同志「乘机南下三千里」,「行无止境,跃马再扬鞭」。我遇到许多曾在湖南工作,后来离开湖南仍时常想念湖南的同志,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拥有同一个情结—潇湘情结,永文同志则把这种情结在化作工作成果的同时,还化作了篇篇诗文。我因之感念和自豪。因为,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我的家乡湖南的巨大魅力之所在。进而更深地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乡愁的经典定义:什么是乡愁?就是你离开了这个地方就会想念这个地方。

从永文同志的诗词中可以看出,他的潇湘情结是真挚浓重的。《潇湘诗词稿》一书收录了韩永文同志二〇〇六年至二〇一七年十余年创作的二百多首诗词。这些诗词绝大多数都与湖南有关,有些记录着在湖南工作的所思所想,如《念奴娇·岳阳楼》中「居庙堂心怀百姓,处市井忧国运」所阐述的爱国爱民情怀;有些则叙述着湖南的历史人文,如《踏莎行·郴州旅舍》中「三绝碑下叹才杰,幸得一代伟人顾」所讲述的毛泽东同志保护三绝碑的故事;有些描绘着湖南的灵山秀水,如《楚天遥·莽山将军寨》中的「满眼苍松数百年,崖上清云淡」等等,字里行间中渗透了他对湖南的一往深情。我甚至想,这简直就是一部「诗词日记」。我也算是个诗词爱好者,自幼喜读诗词,《诗经》、《楚辞》、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皆曾涉猎,有时心血来潮,哼上几句,随手记下与友人分享。故而,对于繁忙公务之余,用诗词感事述怀的苦乐,我感同身受,并认为这是一种值得尊敬和追求的精神生活方式。

宿命地想,有些事情冥冥中存有生命密码。比如永文同志的名字,他之所以把诗词文学作为自己后半生的「精神伴侣」,潜意识里会不会也有几分回应父母期望的味道?诗如其人,人如其诗,诗词润泽着永文同志的心灵,而他的勤勉、淳朴、睿智,他对生活、对潇湘热土的热爱,正在并将继续化作笔下的点点诗心。

湖湘之情,心灵之音。永文同志这位远道而来,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新湖南人」,令我这个「潇湘老兵」心生敬意,进而有了以上这些文字。不当之处,还请永文同志鉴谅,请读者朋友指正。

欧阳斌 二〇一七年二月四日丁酉立春后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