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绪论
一 研究范围之作者问题
屈原其人,自司马迁为之立传,两千余年来学术界多就其人格问题展开争论,大体形成褒贬两派。正反双方随历史时代与政治舞台的转换彼此消长,时至今日,尚未消歇。屈原其作,自汉代即有专门评述,汉人研究兴趣大多聚集于屈原《离骚》和《天问》字句注释与文脉大意的阐发。先有淮南王刘安奉诏撰《离骚传》,成为真正学术意义上研究屈原作品第一人。后有司马迁《屈原列传》、刘向和扬雄《天问解》、班固和贾逵《离骚经章句》、马融《离骚注》等行世。王逸第一个对今所传《楚辞》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不但考订注释屈原其作,亦对书中所收宋玉及汉人拟作进行了系统梳理。历来治《楚辞》者前后相继,成果斐然。然《楚辞》所收作品非止一家,考虑到本论所探讨的问题集中于先秦文化,故舍却汉人拟骚之作。另外,《楚辞》一书所收宋玉《九辩》,从时间上看,亦当归入先秦之列。但一来考虑到即使把《九辩》纳入研究视野,也无法反映出宋玉其作之总貌,反致使研究对象游离于核心之外而徒增混乱。再则,宋玉《九辩》亦极少涉及历史、神话、传说、外来文化和宗教等内容,从而对本研究可能并无多少帮助。因此,本文也舍弃宋玉其作,将研究对象集中于屈原其人其作,从而使研究范围明确而单一,以便为研究工作留出更多空间去旁涉并深入思考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