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汤 Tānɡ
汤姓为中国第101常见姓。2010年统计,人口约有227万,约占全国人口的0.17%。约34%分布于江苏、湖南、安徽3省(其中江苏省最多,约占13.6%),30.5%分布于湖北、广东、江西、浙江、四川5省(《中国四百大姓》,2013)。望出中山郡、范阳郡。
汤姓有安惠堂、报本堂、崇德堂、崇源堂、存著堂、丹桂堂、敦本堂、敦厚堂、敦伦堂、敦睦堂、敦叙堂、范阳堂、光裕堂、和义堂、怀德堂、怀远堂、洁德堂、掬星堂、良善堂、临川堂、留余堂、六和堂、仁义堂、日新堂、三和堂、三新堂、师竹堂、世懋堂、式垂堂、双柏堂、双桂堂、双贤堂、思诚堂、思敬堂、思永堂、思则堂、题桥堂、吞星堂、文华堂、文蔚堂、孝思堂、兴贤堂、星瑞堂、叙睦堂、义士堂、奕恩堂、雍睦堂、永思堂、又新堂、余庆堂、玉茗堂、毓秀堂、云山堂、执中堂、中山堂、忠义堂等堂号。
部分堂号出典如下:
宋初汤悗,曾参与修撰《太平御览》。据传曾梦飞星入盘,掬而吞之,文思乃日进,其子孙因以“掬星”“春星”“星瑞”为家族堂号。
汤思退(?—1164),南宋高宗、孝宗、宰相,赐第处州郡城(今浙江丽水),名“云山堂”,子孙因以为家族堂号。
明代戏曲家汤显祖(1550—1617)为江西临州人,书房名“玉茗堂”,其族人以“临川”“玉茗”为家族堂号。
明末李自成陷北京,学者汤文琼(?—1044)忧国,投缳自尽,族人以“义士”为家族堂号。
汤姓有两种读音。一种读Tānɡ,一种读Shānɡ。后一种出明开国功臣、信国公汤和(1326—1395)之后。明太祖姓朱,与“猪”字音同。民谚有“死猪不怕开水汤”,所以他最忌“汤”字,下令将“汤泉”改称“温泉”。汤和这个人很识时务,他就将自己的姓改读Shānɡ,也就是读作《诗经·大雅·江汉》“江汉汤汤”的“汤”的音。他有一个曾孙后来迁到河间(今属河北),子孙又迁到陕西镇番(今甘肃民勤)、内蒙古鄂托克旗(今乌海)等地,现在民勤和乌海有一支汤姓一直读这个音。
汤姓来源一直说不清楚,一般认为出自商王朝创建人成汤之后。有人说成汤建立商王朝,在他的后代中有以“汤”为姓的,称为河南汤氏,还说这是汤氏正宗,不知道根据是什么。有人说“成汤”的“汤”应该读“阳”,所以“汤”姓也应该读“阳”。“成汤”的“汤”字读什么音,是可以讨论的,不过在学术界没有取得共识前,学者没有必要向读者灌输这种似是而非的说法。研究过汉语音韵学的人都知道,“阳”在中古汉语中属于喻母字,它是由上古的定母字声母[d]脱落而形成。既然上古没有喻母,“汤”字怎么会读“阳”呢?在甲骨卜辞中“成汤”称“唐”,周代青铜器铭文称“成唐”,或许“成汤”的“汤”应该读作“唐”呢!
各地汤氏家谱对汤姓的来源有不同说法,很多与史实不符,但也有较可信的,譬如:汤氏,子姓。战国末宋辟公子昌之后。宋为秦所灭,公子昌之子公孙隆避祸以汤为氏。隆玄孙汤德新,西汉开封太守,后迁晋陵(今江苏常州),其子汤璋为交趾刺史,子孙一部分留居交趾,一部分迁南越(今广东)。
汤氏,子姓。本荡氏。春秋宋桓公生公子荡,荡生公孙寿,寿子意诸、虺以王父字名为氏,是为司城荡意诸、大司马荡虺。荡意诸子孙避祸改汤氏。有人说这一支汤姓应该读“扬”,不知什么根据。
南唐司空、知左右内史事殷崇义,池州青阳(今安徽青阳县)人,入宋避太祖父赵弘殷名讳,改姓名汤悦。
汤姓的来源还有几种说法:
传说远古伏羲氏与其妹女娲成婚,生了10个儿子,其中有一个儿子名叫旸(Yánɡ),他的后代将“旸”字写错成“汤”,后来就以汤为姓。伏羲氏与女娲乃传说的远古人物,据说生于公元前7700年左右。那个时代人类还处于蛮荒时代,文字还没有产生,即使已经产生,也只能处于文字的萌芽时期,根本不可能为儿子取一个只有文字进入到较为成熟时期才可能出现的形声字取了“旸(暘)”作名。
据说西周初期有个子姓亳国,国君叫汤子偃。他的子孙有一支后来进入西藏地区,隋唐时期吐蕃出了好几个汤姓的统帅,如汤乞髯、汤没藏、汤忠义等。这种说法有没有根据呢?西周时期确有一个亳国,就在今天的陕西三原一带,春秋秦宁公时被秦国所灭。但是,亳国的国君怎么可能称之为汤子偃呢?倘他名叫偃,也只能称为亳子偃。所以这个说法是不可信的。至于吐蕃汤氏的来源,有不同的说法,说吐蕃汤氏源于陕西杜亳国的唐(汤)杜氏,出于周宣王时的杜伯之后。不要说历史上根本上就没有一个杜亳国。如果确有这么一个杜亳国,并且确出于杜伯之后,也只能是一个祁姓国,是帝尧之后,并非出于商汤之后(子姓)呀。至于说到吐蕃统帅汤乞髯、汤没藏、汤忠义,恕笔者孤陋寡闻,我只在《新唐书》查到一个叫“论乞髯汤没藏悉诺硉”(《旧唐书》作“论乞髯荡没藏悉诺律”)的吐蕃渠帅,没有查到“汤乞髯”“汤没藏”。“汤忠义”也许是有的,但也没有查到。
有一种说法说汤姓源于汤官氏。据说汤官为秦朝皇家御用糕点师,汤官之后就以汤官为氏,后来省称汤氏。这个说法不知有什么根据。
还有一种说法,说汤姓源于南朝陈国王族之后。陈国有一种爵位叫汤沐食侯,通常封赐给王族。公元589年,陈国被隋王朝灭亡后,陈国遗族中有赐封此爵的不敢姓陈,就改姓汤沐,后来分为“汤”“沐”两姓。据说隋兵见到姓陈的就杀,但这一支改姓“汤沐”后就没有被杀,因此有人猜测“汤沐”的“汤”可能读“杨”,隋兵还以为是隋王的同族呢!不过,隋灭陈后,隋文帝(541—604)对陈后主叔宝(553—604)还是善待的。毕竟陈叔宝有两个妹妹是他夫人,还有两个女儿做了他的儿媳。陈叔宝被隋俘虏后还活了16年,死后还给了他不错的礼遇。他的儿子,都在隋朝做官。有人说隋兵见到姓陈的就杀,我想大概不会吧!笔者所见姓氏文献不可谓不多,还没有听说历史上有“汤官”和“汤沐”这样的姓!
少数民族也有汤姓,例如:
蒙古族汤姓,元蒙自百户、蒙古人汤撒喇忽之后。今云南蒙自新安所镇、芷村镇、冷泉镇及昆明市等地有之。
满族汤姓,其先清代宗室爱新觉罗氏、八旗汉军汤氏。
侗族有汤姓。贵州黎平侗族汤姓(对外称吴姓),本姓兜淌。
回族、苗族、彝族、壮族、朝鲜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傣族、黎族、傈僳族、高山族、水族等民族也有汤姓。
邵雍(1011—1077) 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字尧夫。宋代哲学家、文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