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新解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069雷 Léi

姓为中国第81常见姓。2010年统计,人口约有319万,约占全国人口的0.24%。约50%分布于四川、湖南、湖北、陕西、河南5省(其中四川省最多,约占13.2%),约26.7%分布于贵州、重庆、福建、广西、江西、广东6省、市、自治区(《中国四百大姓》,2013)。望出豫章郡、冯(pínɡ)翊郡、南安郡、新平郡。

雷姓有半城堂、报本堂、存厚堂、敦本堂、敦伦堂、敦睦堂、敦叙堂、光华堂、厚德堂、继善堂、剑光堂、讲易堂、精易堂、敬祖堂、聚福堂、来福堂、雷公堂、冯翊堂、谦让堂、亲亲堂、庆宗堂、三省堂、神合堂、盛德堂、双龙堂、文元堂、五福堂、协庆堂、信义堂、易学堂、懿谷堂、豫章堂、中龙堂等堂号。

部分堂号出典如下:

东汉豫章鄱阳(今属江西)人雷义,与同郡人陈重是好友,情深义笃。太守举陈重为孝廉,陈重要让给雷义;又举雷义为茂才,雷义又要让给陈重。刺史不允许,雷义就装疯,披头散发远走他乡。雷义官至尚书侍郎,子孙以“谦让”为家族堂号。

东晋天文学家雷焕,曾任丰城令,其后人以“丰城”为家族堂号。

元代建安(今属福建)雷德润及其子雷机、雷栱、雷杭,皆精易学,人称“雷门易”,族人以“讲易”“精易”“易学”为家族堂号。

雷姓的来源至今没有搞清楚。唐代林宝的《元和姓纂》以为出上古方雷氏之后。民间雷氏家谱以方雷氏出炎帝神农氏的9代孙雷之后。方雷氏乃传说的上古氏族,在黄帝之前早就存在,相传黄帝次妃女节即方雷氏女。因此,雷氏家谱的说法并不可信。其实,说雷姓出于方雷氏之后也并无根据。

有一本很著名中医经典,叫《黄帝内经素问》,提到了黄帝时有一位名医雷公。这本书原是战国时的一本著作,雷公也只是一个虚拟的人物,可东汉的皇甫谧(215—282)当作真的,在他的《帝王世纪》一书中写道:“黄帝臣雷公,究息脉,廉详炮炙之药性。”《古今姓氏书辩证》认为这个雷公即出于方雷氏,《姓氏急就篇》则以为雷氏即出雷公之后。都没有根据。

战国时楚国爱国诗人屈原(前340?—前278)在《天问》中提到殷纣王时有一位佞臣雷开。这个人物可能是有的,但有人说他出于方雷氏之后却并无根据,他还不一定姓雷呢!商代末年人的名字前边一般不冠姓氏,雷开可能只是一个人名而已。

雷姓可能是以地名为氏。汉代有一个雷侯国,它就在今山东蒙阴县岱崮镇的地方。雷,应该是一个地名,大概汉代以前就有了。它可能是春秋时鲁国一个邑,只是先秦文献没有记载罢了。

历史上一些少数民族也有雷姓,例如:

东汉时潳山蛮有雷姓:雷迁,东汉时潳山蛮起义首领。潳山蛮,分布于今湖北襄阳以南、长江以北一带。后融入汉族、土家族等民族。

氐族有雷姓:雷定,东汉末下辨(今甘肃成县)等地氐帅。氐族雷姓,后融入汉族。

古代羌人有雷姓,其先本累姐之种,后以“累”同音之“雷”字为姓。十六国时期及南北朝时居关中。前秦有侍中、丞相雷弱儿,本南安羌酋。后秦有新平羌豪雷恶地。今陕西雷姓多出古代羌人之后。

南北朝时襄阳蛮有雷姓。

唐代与五代时武陵蛮有雷姓:雷满(?—901),唐末武陵蛮首领,中和中授澧朗节度使,后任检校太傅、同平章事。

金代女真族阿典氏,汉姓为雷。“阿典(akjan)”,女真语意为“雷”。

现代少数民族也有雷姓,例如:

蒙古族雷姓,本姓勒克勒氏、达高达奇氏、图伦胡斯氏等。

彝族有雷姓。四川米易彝族雷姓,本属井里家支(氏族)、日嘿家支(氏族);云南昭通彝族雷姓,本属阿骨家支(氏族)。

朝鲜族雷姓。近代自朝鲜半岛迁来中国。原籍江华郡乔桐岛(今属韩国)。

满族雷姓,其先清代八旗满洲阿克占氏、留佳氏、凯颜氏,八旗蒙古勒克勒氏,八旗汉军雷氏。阿克占氏,金代女真族阿典氏后裔。

瑶族常见姓。民间文献《过山榜》盘瑶(过山瑶)12姓(盘、沈、包、黄、李、邓、周、赵、胡、冯、蒋、雷)之一。蓝靛瑶亦有雷姓。清道光中有瑶族农民起义领袖雷再浩(?—1847),湖南新宁人。

土家族雷姓,其先汉时潳山蛮、南北朝时襄阳蛮、唐代与五代时武陵蛮。

畲族三大姓(蓝、雷、锺)之一。传说先祖龙骑隋時封王,生3子1女。长子赐姓盘,即瑶族盘姓始祖;次子赐姓蓝,三子赐姓雷,赘壻赐姓锺,为畲族蓝、雷、锺3姓之祖。这个说法值得怀疑。就在隋代灭亡不到50年的唐高宗总章二年(669)潮州(今属福建)地区就爆发了以畲民雷万兴与苗自成、蓝奉高等先后领导的闽南、粤东畲民反抗唐朝统治的起义,雷万兴和蓝奉高大概不会是龙骑王的子孙吧。

景颇族雷姓,本姓春雷(孙鲁)、木日、勒喃、强雷。

锡伯族雷姓,本姓黎佳氏。

基诺族雷姓,本姓布柯。

回族、藏族、苗族、壮族、布依族、侗族、白族、哈尼族、傈僳族、水族、纳西族、(现代)羌族、仡佬族、阿昌族、德昂族等民族也有雷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