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苏 Sū
苏姓为中国第44常见姓。2010年统计,人口约有606万,约占全国人口的0.46%。约40.3%分布于广东、广西、河南、福建、山东五省(广东省最多,约占15%),24.3%分布于河北、四川、台湾、安徽、江苏、湖南六省、自治区(《中国四百大姓》,2013)。望出扶风郡、武威郡(武功郡)、河内郡、河南郡。
苏姓有白玉堂、德有邻堂、峝支堂、敦本堂、扶风堂、高阳堂、贵三堂、河内堂、继述堂、继绪堂、介眉堂、景瞻堂、聚星堂、峻德堂、蓝田堂、隆胜堂、拢萃堂、芦山堂、路阳堂、洛阳堂、眉山堂、式好堂、式眉堂、顺六堂、四戒堂、四仲堂、苏始祠、铜山堂、惟勤堂、文海堂、武功堂、燕山堂、燕喜堂、怡怡堂、永思堂、忠孝堂、忠义祠、梓谊堂等堂号。
部分堂号出典如下:
汉苏武(?—前60)出使匈奴初扣留,留胡节不辱,苏氏家族以“忠孝”“忠义”为堂号。
北宋苏洵(1009—1066),眉山(今属四川)人,与其子苏轼(1037—1101)、苏辙(1039—1101)皆以文学名世,犹如文之浩海,其后人以“眉山”“式眉”“文海”为家族堂号。苏氏家族出了苏洵、苏轼、苏辙三位大家,犹如天山之星汇聚一族,故后人或以“聚星”为堂号。
北宋苏颂(1020—1101),生于泉州同安(今属福建)芦山堂,其后裔或以为家族堂号。
湖南浏阳苏民始祖苏裕伯,生苏孟仲、苏季仲、苏清仲、苏才仲四子,后分4支,子孙共以“四仲”为家族堂号。
江苏宿迁苏氏,祖籍燕京宛平(今属北京市),以“燕山”为家族堂号。
苏姓是一个古老姓氏。本作氏,后世假作蘇(苏)氏。相传黄帝娶西陵氏女嫘祖生昌意;昌意之子颛顼,后来成为部落联盟首领(“帝”),号高阳氏。帝颛顼生偁,偁生老童,老童生吴回。吴回为高辛氏帝喾的火正(负责取火、出火、纳火、改火和保留火种,同时观测“大火”星,即心宿二,研究星历,组织耕耘,不违农时),号祝融,生陆终。陆终娶鬼方氏女女嬇生6子,后别为8姓。长子名樊,己(妃)姓,封昆吾(今河南内黄县梁庄乡),以昆吾为氏。夏帝槐三十三年,昆吾氏的一支封于今河南辉县市西郊苏门山一带,建立了苏国(或称有苏),其族称为苏氏(有苏氏)。商灭夏,有苏氏北迁今河北临漳县西。商末,徙于温(今河南温县徐堡乡)。公元前1047年,纣王伐苏,掠有苏氏女妲己(妲己是己姓苏氏女,名叫妲。古代女子名字后边往往加上“姓”,所以叫她妲己)。族人苏忿生助周灭商,武王时为司寇,受封于温(今河南温县招贤乡古城村),重建苏子国。周昭王时太史苏由,即是苏子国人。公元前650年,苏子国为狄人所灭,遗族投奔卫国。后播迁今河南杞县、沁阳、南阳、洛阳、嵩县等地,后世称为河内苏氏;一部分远迁今陕西境内,后世称为扶风苏氏、武威(武功)苏氏。
浙江缙云五云镇一支苏姓,其先本姓梅。始祖梅稜,南朝宋元嘉三十年(453)自宣城(今属安徽)迁缙云梅宅村(今五云镇),后裔分为4姓,其一苏姓。
历史上一些少数民族也有苏姓,例如:
汉时南越国校尉司马苏宏,越人。汉武帝征南越,率部降汉,以功封海常侯。子孙融入汉族。
鲜卑族拔略氏,北魏太和十九年(495)改苏姓。北魏有恒州刺史苏强;其孙苏武周,兖州刺史,生北周眉州刺史苏顺。顺子苏沙罗,隋邛州刺史。顺弟苏孝慈,隋兵部尚书。沙罗子苏康,唐右武卫将军。鲜卑族苏氏,唐时融入汉族,是为河南苏氏。
南北朝龟兹(Qiūcí)人有苏姓。北周时音乐家、琵琶演奏家苏祇婆,即龟兹人。龟兹苏氏,一部分后来融入汉族。
梅山峒蛮(花瑶先民)有苏姓。梅山峒蛮,瑶族的一支花瑶的先民。北宋时居住在今湖南新化、安化一带。熙宁年间(1068—1071),被宋官兵平定,留居新化一带的峒民,后来融入汉族。
宋有环州(今甘肃环县)党项人首领苏尚娘,咸平六年(1003)以功授临州刺史。其后子孙或融入汉族。
土木之变,明英宗为瓦剌人(蒙古人)也先俘虏,后被释回京。一部分护送的瓦剌人留而不发,安插于威海卫,赐以镇抚头目。其一黑台,以苏为姓,子孙世居山东威海,后融入汉族。
有人以东汉末乌桓族首领苏仆延姓苏氏,疑非。东汉时,乌桓族还没有普遍使用姓氏,例如苏仆延的堂兄、乌桓王丘力居,丘力居的儿子楼班和侄子蹋顿,都没有姓氏,苏仆延也一定没有姓氏。
现代少数民族也有苏姓,例如:
蒙古族汉姓。本姓索尼德(苏尼特)氏、葛勒达苏氏、苏和很氏、克噜特氏、索伦高德氏、博尔苏特氏、和热古特氏。山东鄄城蒙古族苏氏,元世祖忽必烈第9子、镇南王脱欢(?—1301)之后。脱脱第3子宽彻普花幼子和尚,元顺帝时封义王,侍从顺帝左右。至正二十八年(1368),顺帝北奔,诏淮王帖木尔不花(脱脱第4子,和尚叔父)监国,义王和尚辅佐。大都将破,和尚逃鄄城,子孙以苏为姓。明嘉靖五年(1526)进士、文学家、兵部尚书苏祐(1493?—1573),山东濮州(今鄄城什集镇苏老家村)人,即和尚玄孙。
回族姓。一部分出元云南平章政事赛典赤·赡思丁(1211—1279)长子、陕西行省平章政事赛典赤·纳速剌丁(?—1292)之后;一部分出明时哈密使臣速来蛮之后。速来蛮入贡请居京效力,授锦衣卫指挥佥事;曾孙乌令班袭,赐姓名曰苏荣;福建泉州回族苏氏,元时西域穆斯林阿合抹之后。阿合抹来华经商居泉州,取名苏唐舍,娶回回蒲姓女,子孙以苏为姓;宁夏同心县韦州镇苏姓回民,元末波斯商人苏拉玛尼之后。又回回人有名苏莱曼、苏里曼、苏达尼者,子孙抑或以苏为姓。部分苏姓则为速姓所或改。回族苏姓,清咸、同中有捻军起义最高首领苏天海,河南永城人。
藏族苏姓,本姓鲁拔、苏格。
苗族苏姓,本姓卯娆供、卯娆知、卯娆、卯让、孟由。
彝族苏汉姓,本属阿惹、苏呷、苏歪、日嘿、帕昌惹时、阿摩惹石、史乃惹石、阿苏、苏久、石凯、里厄、喽假、纳举、撮喽、省子、数子、阿戈、哭庶、普阿不、苏嘎、哭志、吉米等家支(氏族)。
壮族有苏姓:清光绪中广西提督苏元春,广西永安(今蒙山)人。
朝鲜族苏姓,近代自朝鲜半岛迁来中国。其先中国人。
满族苏姓,其先清代八旗满洲苏佳(苏尔佳)氏、苏里氏、嵩佳氏、伊苏氏、舒禄氏、纳喇氏、苏都哩氏、伊拉哩氏、额苏里氏、苏克察氏、苏木克氏、苏木特氏、倭彻埒氏、瓜尔佳(苏完瓜尔佳)氏、舒穆禄氏、舒舒觉罗氏,八旗蒙古鲁特氏、葛勒达苏氏,八旗汉军苏氏,以及融入满族的达斡尔族苏都理氏;又爱新觉罗氏清顺承郡王(第二代)勒尔锦后裔今亦为苏姓。
瑶族苏姓,宋代梅山峒蛮之后。梅山峒蛮,原居住在今湖南新化、安化一带。熙宁年间(1068—1071),被宋官兵平定,一部分峒民南逃湘南,后融入当地瑶族。
土族苏姓,其先辽、金时河西走廊游牧部落阻卜族(阴山鞑靼)。阻卜人,土语称苏胡·孔,因有苏姓。
达斡尔族苏姓,本姓苏都尔氏。
羌族有苏姓。明、清时四川茂州直隶州沙坝安抚司安抚使、水草坪巡检司土巡检苏氏,先祖蟒答儿,明时以功授沙坝安抚司安抚使,子孙以苏为姓。
撒拉族有苏姓:清乾隆中甘肃撒拉族伊斯兰教新教首领、撒拉族与回族反清起义军领袖苏四十三(?—1781)。
锡伯族苏姓,本姓苏木尔氏(舒穆尔氏)、苏杜里氏、苏尔佳氏。
裕固族汉姓。本属苏勒都斯户族。
布依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傈僳族、纳西族、布朗族、仡佬族、鄂温克族、京族等民族也有苏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