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新解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035邹 Zōu

姓为中国第71常见姓。2010年统计,人口约有394万,约占全国人口的0.3%。约50.8%分布于江西、湖南、四川、广东、湖北5省(其中江西省最多,约占12.6%),24.3%分布于江苏、山东、重庆、贵州、辽宁、安徽6省、市(《中国四百大姓》,2013)。为江西宜黄第4常见姓。望出范阳郡、太原郡、广陵郡、南阳郡、渤海郡。

邹姓有爱敬堂、柏树堂、吹律堂、道乡堂、德丰堂、东鲁堂、笃敬堂、笃亲堂、(惇)叙堂、敦本堂、敦厚堂、敦睦堂、范阳堂、峰峰堂、讽谏堂、古经堂、广佑堂、和睦堂、回春堂、碣石堂、近圣堂、敬思堂、镜源堂、聚奎堂、均和堂、律生堂、睦本堂、睦亲堂、亲亲堂、清隐堂、仁厚堂、三古堂、三希常、世德堂、树德堂、太和堂、太原堂、五经堂、显孙堂、显忠堂、序伦堂、叙伦堂、绎绪堂、余庆堂、元恺堂、肇礼堂、肇禋堂、正学堂、知礼堂、中和堂、追远堂等堂号。

部分堂号出典如下:

战国时齐威王听不进群臣向他提意见,大夫邹忌巧妙地以言规劝,使齐威王醒悟,改变了态度,制定了鼓励群臣吏民的政策,齐国逐渐强大起来。子孙因以“讽谏”为家族堂号。

战国时齐国阴阳家驺(邹)衍(前305?—前240),游历到燕国,燕昭王拜他为师,并专门建造碣石宫来招待他,其子孙以“碣石”为家族堂号。驺(邹)衍为阴阳学派创始者,深受孔、孟儒家思想教化与影响,子孙或以“近圣”“知礼”为家族堂号,自称“知礼之宗”。

相传燕国有地,美而寒,五谷不生,驺(邹)衍吹律暖之,黍谷回春,万物生长。驺(邹)衍后人以“吹律”“律生”“回春”为家族堂号。

江西、福建等地邹氏,始祖邹垣,唐贞元末自当塗(今安徽当涂)迁南昌(今属江西)。黄巢之乱,复迁至邵武(今属福建),隐居不仕,皇帝赐“清隐居士”称号。子孙以“清隐”为家族堂号。

北宋直龙图阁学士邹浩(1060—1111),尝建一园名“道乡”,自号道乡居士,其后人因以“道乡”为家族堂号。

南宋庆元二年(1196)状元邹应龙(1172—1244),官终刑部尚书。一生循规蹈矩,刚正不阿,清正廉洁,忠贞不二,爱民如子,死后追封“昭仁显烈威济护国佑圣王”,子孙因以“广佑”为家族堂号。

宋代人邹致,博洽强敏,授5子各一经,子孙以“五经”为家族堂号。

江西靖安邹氏家族始祖邹胜夫,宋代自武宁(今属江西)镜源迁靖安,子孙以“镜源”为家族堂号。

元末有邹迁八,避乱自南昌府新建县迁居麻城(今属湖北)。玄孙邹希宪、邹希阳、邹希哲,族启3房,共以“三希”为家族堂号。

清代舆地学家邹文苏(1769—1831),绝意仕进,自辟精舍为“古经堂”,以教其子,子孙因以为家族堂号。相传邹文苏尝以细布仿制古代诸侯大夫之衣冠,依照古代礼乐制度制假车,与弟子们研习礼制。子孙以其建“古经堂”,制古衣冠,习古礼制,以“三古”为家族堂号。

邹姓有4个主要来源:

邹氏,子姓。宋湣公之子公子何(弗父何)生公孙周(宋父周),宋父周生世父勝,世父勝生正考父。正考父之子孔父嘉(?—前711),宋殇公大司马,为太宰华父督(?—前682)所杀。其子木金父奔鲁。木金父生睾夷父,睾夷父生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之子叔梁纥为鲁国鄹大夫。叔梁纥长子孟皮以鄹为氏,后世假作邹氏。鄹,一作郰,即今山东邹城市。宋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说:“宋正考父食邹邑,子孙遂以为氏。其地本邾子之国,后为鲁并,以封其大夫,鲁国邹县是也。”这个说法不对。宋国的正考父是不可能食采于鲁国的地儿去的。

邹氏,0(曹)姓。战国时邾穆公改国号曰邹,楚灭邹,子孙以国为氏。驺与邹字通,邹氏一作驺氏。

春秋越王句践的后代姓驺氏。例如闽越王无诸、越东海王摇,都姓驺氏,后来都改了邹姓。

东汉及三国时期山越人姓。山越人,是秦汉时期百越人的后代。东汉和三国时期分布在今江西等地山区。三国时期东吴围剿山越,山越人自此消失,大部分融入汉族。

北魏郦道元(472—527)《水经注》说:“邹,古邹侯,舜后,姚姓,在济南。”这个说法并没有根据。

传说黄帝杀蚩尤,迁其民善者于邹屠之地(今河南台前、山东东平鲁山大沙河一带),因有邹屠氏。有人以邹氏出于邹屠氏之后,也没有什么根据。

现代一些少数民族也有邹姓,例如:满族邹姓,其先清代八旗满洲邹佳氏,八旗汉军邹氏。蒙古族、回族、苗族、彝族、壮族、朝鲜族、侗族、白族、土家族、傈僳族、仡佬族、锡伯族等民族也有邹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