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字研究(第三十一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出现时间明显不同

从时间上看,两周金文可大别为西周金文、东周金文,西周金文内部又可分为西早、西中、西晚三个阶段,东周金文又可分为春秋和战国两段。严格地说,两周金文中的同义词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时间差异,这里所选取的只是出现时间明显有差异,特别是存在着先后承继关系的一些同义词。

用、以:在用为引进凭借对象的介词(是其最主要的用法)时,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先后替代关系,即“用”主要见于西周时期(近400例),其次是春秋时期(230多例),而“以”主要见于春秋时期(81例),其次是战国时期(34例),西周时期很少(9例)。亦即西周金文基本只用“用”,西周晚期出现了“以”,春秋金文中二词同现但以“用”为主,唯“以”的出现频率也已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最后到战国金文中“以”便取代了“用”。

暨、及:用为引进动作偕同对象的介词,“暨”为西中4、西晚4[1],“及”为西晚6,前者早于后者。用为并列连词时,“暨”为西早12、西中19、西中或晚1、西晚12、春晚1,“及”为西中3、西晚2、春秋11,前者亦早于后者。即西周早期表示并列关系只用“暨”,不见用“及”的;中期和晚期仍主要用“暨”,偶尔用“及”;春秋以后则主要用“及”,很少用“暨”。所以,二词在时间上有明显的先后相承关系。

厥、其:是两周金文中最主要的第三人称代词(厥164、其60[2]),两者的句法功能相似,即基本只充当定语。二者的不同主要表现在出现时间上,即“厥”(西早58、西中55、西晚32、春秋11、战国8)主要见于西周,特别是西早和西中,而“其”(西中2、西晚15、春秋29、战国14)主要见于春秋,西晚和战国次之。二词有明显的前后承继关系。

祈、匄:为祈求义动词中最主要的两个词,除了出现频率不同外(祈107、匄52),最明显的差异是出现时间不同,即“祈”集中于春秋(66例),西晚次之(26例),“匄”集中于西中(23例)和西晚(25例),“匄”明显早于“祈”,二者有明显的时间接续性。

以、率[3]:作为表率领义的动词,二词的出现频率(以26、率16)相差不多,出现语境(全部带宾语且均见于连动句中)非常相似,差异主要是“以”的出现时间(西早3、西中19、西晚4)总体早于“率”(西中3、西晚9、春秋2、战国2)。

授、降:用为表赐予义的动词,二词的出现频率基本相同,句法形式均以带双宾语为主,其主宾语也表现出高度的相似性,即主语基本为“大神、先王、皇考、前文人”一类名词,直接宾语基本为“多福、康娱、纯祐、永命”一类嘏辞。二者的差异主要是出现时间不同,即“降”的出现时间(西中1、西中或晚1、西晚15、春秋1、战国1)总体晚于“授”(西早5、西中5、西中或晚1、西晚4、春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