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传世经典·文白对照)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公冶长篇第五

5.1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5.2 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5.3 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5.4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5.5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5.6 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5.7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5.8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

“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

“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5.1 孔子谈及公冶长,说:“可以把女儿嫁给他。他虽曾被关入监狱,但不是他的罪过。”于是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5.2 孔子谈及南容,说:“国家政治清明,他不会被废弃不用;国家政治黑暗,他能免遭刑罚。”于是把自己兄长的女儿嫁给了他。

5.3 孔子谈及子贱,说:“这人真是个君子啊!假如鲁国没有君子,他从哪里学得这样的品德呢?”

5.4 子贡问道:“我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你如同一个器具。”子贡问:“什么器具?”孔子说:“如同宗庙中盛放黍稷的礼器。”

5.5 有人说:“冉雍有仁德,但没有口才。”孔子说:“何必要有口才呢?巧嘴利舌地与人辩对,常常被人讨厌。我不知道雍是否可称为仁,但何必要有口才呢?”

5.6 孔子让漆雕开去做官。漆雕开回答说:“我对这事还没有信心。”孔子听了很高兴。

5.7 孔子说:“我的主张不能实行,我就乘坐小筏子漂往海外。能跟随我的,大概只有仲由吧?”子路听到这话很高兴。孔子说:“仲由在好勇这点上超过我,但这是不足取的呀。”

5.8 孟武伯问:“子路有仁德吗?”孔子回答:“不知道。”孟武伯再问,孔子说:“由啊,一个有千辆兵车的国家,可以让他治理军事。至于他的仁德,我就不知道了。”

孟武伯问:“冉求怎么样?”孔子说:“求啊,一个千户人口的大邑,有百辆兵车的大家,可以让他任家臣。至于他的仁德,我就不知道了。”

孟武伯问:“公西赤怎么样?”孔子说:“赤啊,可以让他穿上礼服,站在朝廷接待宾客。至于他的仁德,我就不知道了。”

5.9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5.10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5.11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5.12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5.13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5.14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惟恐有闻。5.15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5.16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5.17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5.18 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棁,何如其知也?”

5.19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5.9 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谁更强一些?”子贡回答说:“我怎么敢同回相比?回听得一事,能推知十事,我听得一事,只能推知两事。”孔子说:“是不如他啊,我和你都不如他啊。”

5.10 宰予在白天睡觉。孔子说:“腐朽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般的墙壁不能粉刷。对于宰予,还有什么值得我责备的?”孔子又说:“先前我对别人,听了他的话便相信他的行为;如今我对别人,听了他的话还得观察他的行为。是因为宰予让我有了这样的改变。”

5.11 孔子说:“我没有见到过刚强不屈的人。”有人回答:“申枨是这样的人。”孔子说:“申枨欲望太多,哪里能刚强不屈?”

5.12 子贡说:“我不愿别人欺侮我,我也不愿欺侮别人。”孔子说:“赐啊,这不是你能做得到的。”

5.13 子贡说:“老师在古代文献方面的学说,我们能够听到。老师在人性和天道方面的见解,我们就听不到了。”

5.14 子路听到一种道理,如果还没能去实行,便只怕又听到新的道理。

5.15 子贡问道:“孔文子根据什么得到‘文’的谥号?”孔子说:“他聪敏而又好学,向不及自己的人请教而不以为耻,所以给他‘文’的谥号。”

5.16 孔子评论子产,说:“他有四个方面合于君子之道:他自己的行为庄重谦逊,他事奉君主恭敬有礼,他养护民众有恩惠,他役使民众合于道理。”

5.17 孔子说:“晏平仲善于与人交往,相交越久,别人越敬重他。”

5.18 孔子说:“臧文仲把一只大乌龟养在屋子里,乌龟的居室有雕刻成山形的斗拱和绘有藻草的梁上短柱,他的聪明怎么是这个样呢?”

5.19 子张问道:“令尹子文数次担任令尹,没显出高兴的样子,数次被罢免,也没显出怨恨的样子。他还必定把自己任令尹的政事告诉接替他的新令尹。他这个人怎么样呢?”孔子说:“这人忠啊。”子张问:“可以说是仁吗?”孔子说:“不知道,但怎么能算仁呢?”

子张又问:“崔子杀了齐庄公,陈文子虽然有四十匹马,但却舍弃不要,就那样离开了齐国。陈文子后来到了别的国家,他说:‘这里的执政者同我们齐国的大夫崔子一样。’又离去。再到一个国家,又说:‘这里的执政者同我们齐国的大夫崔子一样。’还是离去。他这个人怎么样呢?”孔子说:“这人清啊。”子张问:“可以说是仁吗?”孔子说:“不知道,但怎么能算仁呢?”

5.20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5.21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5.22 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5.23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5.24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5.25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5.26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5.27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5.28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5.20 季文子凡事要思考三次才实行。孔子听到了,说:“思考两次,也就可以了。”

5.21 孔子说:“宁武子这个人,国家政治清明时,就很聪明;国家政治危乱时,则显得很愚笨。他的聪明别人可以达到,他的愚笨是别人达不到的。”

5.22 孔子在陈国,说:“回去吧!回去吧!我家乡的那些学生怀有远大志向,文采斐然可观,我不知怎样去造就他们。”

5.23 孔子说:“伯夷、叔齐不记过去的仇恨,因此别人很少对他们有怨恨。”

5.24 孔子说:“谁说微生高这个人直爽?有人向他讨一点醋,他不直说没有,却向邻居讨来给那个人。”

5.25 孔子说:“花言巧语,容色伪善,过度恭顺,这种态度,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内心藏着怨恨,表面却与人友善,这种行为,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

5.26 颜渊、季路侍立在孔子身旁。孔子说:“你们何不各谈谈自己的志向?”

子路说:“我愿拿自己的车马衣服与朋友共同享用,用坏了也无憾恨。”

颜渊说:“我愿不夸耀自己的好处,不显扬自己的功劳。”

子路对孔子说:“我们也想听到您的志向。”

孔子说:“使老人得到安逸,使朋友们信任我,使年轻人怀念我。”

5.27 孔子说:“算了吧!我没见过能看到自己的过错而在内心自责的人。”

5.28 孔子说:“只要有十户人家聚居的地方,一定会有像我这样忠心诚实的人,不过是不像我这样爱好学习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