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漢水古文明及其標誌性地名
漢水是長江最大支流,長達1577公里,總流域面積159000平方公里。漢水有二源,北源發源於陝西省留壩縣秦嶺山脈,海拔2610米的紫柏山西南麓,西南流,稱黑河。至勉縣銅錢壩與南源交匯。南源發源於陝西省寧强縣嶓冢山,東流,稱玉帶河。與北源匯合後,東南流,在漢中市納入褒水,經南鄭縣、城固縣、洋縣、西鄉縣、石泉縣、漢陰縣、紫陽縣、安康市、旬陽縣、白河縣,都在陝西省境内,這是上游。進入湖北省後,經過鄖西縣、鄖縣、十堰市、丹江口市、老河口市、穀城縣、襄樊市、宜城市,這是中游。從鐘祥市、沙洋縣、潛江市、天門市、仙桃市,在武漢注入長江(圖十八)。
圖十八 漢水及其支流
漢,本義爲銀河。《詩經·小雅·大東》:“維天有漢,監亦有光。跂彼織女,終日七襄。”毛《傳》:“漢,天河也。有光而無所明。”《爾雅》也是這麽解釋的。《爾雅·釋天》:“析木之津,箕斗之間,漢津也。”天河即銀河。《左傳·昭公十七年》記載這年冬,“有星孛于大辰,西及漢。”“漢”也是指銀河,也稱雲漢。《詩經·大雅》有《雲漢》篇,稱“倬彼雲漢,昭回于天。”鄭玄箋:“倬然天河水氣也,精光轉運于天。”《大雅·棫樸》:“倬彼雲漢,爲章于天。”毛《傳》:“雲漢,天河也。”《左傳·昭公八年》記載晉國史趙根據歲星在析木之津,預言陳國不會馬上滅亡。析木之津即漢津,也就是銀河。《爾雅·釋天》:“析木之津,箕、斗之間,漢津也。”《史記·天官書》:“紫宫……後六星絶漢抵營室,曰閣道”,《正義》:“漢,天河也。”
《尚書·禹貢》:“嶓冢導漾,東流爲漢。”漢水沾溉兩岸人民甚廣,被人們尊爲“聖水”,用天上的銀河來命名。西漢末年出現的緯書《河圖括地象》稱“河精上爲天漢”。梁劉昭注司馬彪《漢書·天文志》引東漢張衡所著《靈憲》,則説“水精爲漢”[2]。《華陽國志·漢中志》亦云:“漢沔彪炳,靈光上照,在鑒爲雲漢,於地畫爲梁州。”《史記·封禪書》中記載戰國秦漢時期全國名山大川之神的祭祀情況時説:“水曰河,祠臨晉;沔,祠漢中;湫淵,祠朝那;江水,祠蜀。”唐人司馬貞在《索引》中注釋道:“《水經》云:沔水出武都沮縣,注云‘東南注漢,謂漢水’,故祠之漢中。”從中仍然可以看到古人崇拜天漢的情感。
宋代在湖北孝感出土的“安州六器”,屬西周早期,其中的《中甗》明確説到“戍漢”之語,“漢”即漢水。《詩經》另有《漢廣》、《江漢》諸篇,文中的“漢”指漢水。
《史記·天官書》記有南北河,都是從星象而言。東井宿主占卜與水有關的事宜。它的西面偏曲處有一顆星,名字叫“鉞”。鉞星以北有北河,鉞星以南有南河(參考本書第八章圖一三八)。至唐朝僧人一行,提出地上的山河也有南北兩戒:
初,貞觀中,(李)淳風撰《法象志》,因《漢書》十二次度數,始以唐之州縣配焉。而一行以爲,天下山河之象存乎兩戒。北戒,自三危、積石,負終南地絡之陰,東及太華,逾河,並雷首、厎柱、王屋、太行,北抵常山之右,乃東循塞垣,至濊貊、朝鮮,是謂北紀,所以限戎狄也。南戒自岷山、嶓冢,負地絡之陽,東及太華,連商山、熊耳、外方、桐柏,自上洛南逾江、漢,携武當、荆山,至於衡陽,乃東循嶺徼,達東甌、閩中,是謂南紀,所以限蠻夷也。故《星傳》謂北戒爲“胡門”,南戒爲“越門”。
又以黄河及其大支流爲北河,長江及其大支流爲南河:
河源自北紀之首,循雍州北徼,達華陰,而與地絡相會,並行而東,至太行之曲,分而東流,與涇、渭、濟瀆相爲表裏,謂之“北河”。江源自南紀之首,循梁州南徼,達華陽,而與地絡相會,並行而東,及荆山之陽,分而東流,與漢水、淮瀆相爲表裏,謂之“南河”。[3]
如果畫成圖,大致是這樣(圖十九):
圖十九 一行兩戒説示意圖
南北河的起點都在西部,在終南山和華山之間重疊,然後北戒斜跨黄河,沿着太行山北上,接上長城,延伸到遼東。“島夷蠻貊之人,聲教所不暨,皆係於狗國云。”[4]盡管漢水離唐朝的首都長安很近,但嚴格區分在“中國”之外。
漢水的發源地和流經地都不屬於傳統上“中國”的範圍,因此漢水的重要地名也只有在非中國文化系統的《山海經》裏面記載較多。
《山海經》,《漢書·藝文志》列爲形法家,班固解釋説:“形法者,大舉九州之勢以立城郭室舍形,人及六畜骨法之度數、器物之形容以求其聲氣貴賤吉凶。猶律有長短,而各徵其聲,非有鬼神,數自然也。然形與氣相首尾,亦有有其形而無其氣,有其氣而無其形,此精微之獨異也。”他著録了六家:
《山海經》十三篇。
《國朝》七卷。
《宫宅地形》二十卷。
《相人》二十四卷。
《相寶劍刀》二十卷。
《相六畜》三十八卷。
可是《山海經》現存十八篇,不是十三篇,一般認爲是劉歆校書時增加了五篇。這十八篇計五藏山經五篇,海内外經八篇,大荒經五篇。“五藏山經”包括《南山經》、《北山經》、《東山經》、《中山經》。任乃强先生解釋,“五藏”的藏字,表示爲“内地”之義,如今云腹裏州縣。“海内外”的海字,是用《爾雅·釋地》“九夷、八狄、七戎、六蠻,謂之四海”之義,等於現代漢語“少數民族地區”。“大荒”之“荒”,亦是用同書“觚竹、北户、西王母、日下謂之四荒”之義。還可能推至遠到“四極”,故云“大荒”[5]。《山經》紀録五方之山還没有與五行相搭配,時代明顯早於《海經》,估計在戰國初。陸侃如以《山經》爲戰國時人作,《海内外經》爲西漢人作,而《大荒經》及《海内經》爲西漢後作[6]。任乃强先生認爲,《山海經》成書與《淮南子》同時。但那時只有《山經》與《海經》合成一書,尚無《荒經》。《大荒經》五篇,可能是宣、元、成三帝時人因發現上古書記異域事未被《海内外八經》收入者,纂合攏來補充《海經》的,時間大約在王莽執政之後,劉歆改名以前[7]。
卓越的巴文化研究者吕子方先生認爲《山海經》是南方産品。他根據《山海經·海外東經》所載“五億十萬九千八百步”的記載,指出《山海經》是以十萬爲億,和中原傳統以萬萬爲億者在記數方法上不同[8]。蒙文通前輩早在1962年指出,《山海經》裏《五藏山經》所謂的“中”也是包括了古豫、荆二州的西部、南部和整個梁州地區。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它把古巴、蜀、荆楚之地都作爲天下之中來看待[9]。這再次提醒我們,《山海經》是不同於中國的文化系統。例如它特别尊崇昆侖,學術界都以爲昆侖在很偏西的地方,甚至在中東,實際上它在漢水流域。
《山海經》作者確認四方皆有海。古人對海的認識,是從顔色上得到的直觀認識。漢末劉熙《釋名·釋水》:“海,晦也,主承穢濁,其水黑如晦也。”遠距離望海,確實灰蒙蒙的,有時候還霧氣騰騰。至遲到戰國末年,人們已經推想自己居住的陸地之外都被大海環繞,鄒衍“大九州説”即演繹此義。現代地質學表明,地球在很早的時候確實是一片汪洋大海。直到海水退去,人類才有生存的空間。既然灰蒙蒙的水域是海,則“海”並非海洋的專稱,湖泊當然也可以稱海。以海稱湖,在中國西北地區非常普遍。北京的北海、中海、南海就是三個相連的湖泊。
《山海經》一書中多次出現東海、西海、北海、南海、東北海、西北海、東南海、西南海。《山海經》的南海,其實也在漢水流域。
《左傳·僖公四年》載本年(公元前656年)齊國攻打楚國,楚國反問齊軍:“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齊國的首都是臨淄(今山東淄博市),佔據山東半島大片土地,南北都是海,稱得上“處北海”。東漢時的經學大師鄭玄(127—200),《後漢書》卷三十五《鄭玄傳》記他是北海高密人。“北海”指的是北海郡,漢景帝置。高密即今山東省高密縣。古書也徑直稱鄭玄是北海人,還可以看出用“北海”指代山東半島的習慣。
南海在哪呢?顯然不能南到今天海南島以南的南海。
“南海”一詞,又見於《詩經》,指漢水流域之地。《大雅·江漢》:“江、漢浮浮,武夫滔滔,匪安匪游,淮夷來求。既出我車,既設我旟,匪安匪舒,淮夷來鋪。……江、漢之滸,王命召虎:‘式辟四方,徹我疆土。匪疚匪棘,王國來極。于疆于理,至於南海。’”這首詩歷代解釋爲召穆公受了宣王之命而討伐南淮夷。《左傳》的南海,我主張即丹江口一帶。
楚國最早的首都丹陽位於丹江之北,丹江匯入漢水之後形成很大的水域。隨後的首都鄢(今湖北宜城)有漢水經過,南面還有一條大河蠻河匯入漢水,郢(傳統上認爲在今湖北荆州市)有長江經過,西面還有沮漳河匯入長江,占據漢水大片土地,自稱“南海”,也説得過去(圖二十)。《尚書·禹貢》叙述荆州地理,説“江漢朝宗於海,九江孔殷”,歷代將“海”解釋爲長江流注的東海,將九江定在江西,其實未必。漢水這條長江最大的支流與長江匯合以後,聲勢浩大,有如大海;加上其他河流的匯注(“九江”可能是泛指),聲勢更大,確實“孔殷”(孔、殷都有“大”的意思)。
圖二十 春秋南海、北海設想圖
《山海經》裏有一條顯赫的河,叫赤水。《西山經·西次三經》記載:
西南四百里,曰昆侖之丘,是實惟帝之下都,神陸吾司之。……河水出焉,而南流東注於無達。赤水出焉,而東南流注於氾天之水。洋水出焉,而西南流注於醜塗之水。黑水出焉,而西流於大杅。
歷代對于赤水、黑水有很多考證,如蘭州大學趙儷生教授就主張河水指塔里木河,赤水是指恒河上游或怒江上游,黑水指阿姆河[10]。
赤水發源的昆侖赫赫有名,赤水之上生長的三株樹也很有名。赤水與昆侖的關係,又見於《海内西經》:
海内昆侖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侖之虚,方八百里,高萬仞。上有木禾,長五尋,大五圍。面有九井,以玉爲檻。面有九門,門有開明獸守之,百神之所在。在八隅之巖,赤水之際,非仁羿莫能上岡之巖。
昆侖具有神聖性,赤水亦然。前文已考證赤水即今丹江。丹江是溝通關中盆地和南陽盆地的大動脈(圖二十一),是巴人的母親河,因此受到特别的尊崇。這也再次證明了《山海經》不是中原文化系統。
圖二十一 丹江流經示意圖
隨着巴、苗等族的遷徙,“丹江”這一水名被帶到很多地方。例如《清史稿》卷五百十二《土司傳·一·湖廣》記載:“鎮遠清水江者,沅水上游也,下通湖廣,上達黔、粤,而生苗據其上游,曰九股河,曰大小丹江,沿岸數百里,皆其巢窟。”[11]
這樣一條名水在《尚書·禹貢》裏看不到了,在道家文化作品《莊子》一書中,還有零星記載。《淮南子》一書是西漢淮南王劉安召集賓客編纂的,還保存了較早的材料。《淮南子·墬形訓》説上帝有四條“神泉”,即河水、赤水、弱水、洋水:
河水出昆侖東北陬,貫渤海,入禹所導積石山。赤水出其東南陬,西南注南海丹澤之東。赤水之東,弱水出自窮石,至于合黎,餘波入于流沙,絶流沙南至南海。洋水出其西北陬,入于南海羽民之南。凡四水者,帝之神泉,以和百藥,以潤萬物。
《淮南子》這段話中的南海,應該指今天的丹江和漢水交匯處、丹江口水庫一帶,赤水即丹江。《淮南子·墬形訓》又提出天地間有九山六水:
天地之間,九州八極,土有九山,山有九塞,澤有九藪,風有八等,水有六品。……何謂六水?曰河水、赤水、遼水、黑水、江水、淮水。
黄河、赤水、遼水、黑水、江水、淮水爲六水(圖二十二),其中河水、江水、淮水,加上濟水,古書稱爲四瀆。《儀禮·覲禮》規定了對它們的祀典:“禮日於南門外,禮月與四瀆於北門外,禮山川丘陵於西門外。”《禮記·王制》:“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嶽視三公,四瀆視諸侯。”可見四瀆的崇高地位。古人還認爲四瀆在太空有相對應的星座。《宋史》卷五十一《天文志四》:“四瀆四星,在東井南垣之東,江、河、淮、濟之精也。明大,則百川決。”[12]
圖二十二 六水推想圖
赤水既是四神泉之一,也是六水之一,可見其神聖地位。
“赤水”既然是“丹江”,那麽弱水在哪?弱水之名,最早見於《山海經·海内西經》,是與昆侖、赤水、黑水配套的地名:
海内昆侖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
赤水出東南隅,以行其東北。
洋水、黑水出西北隅,以東,東行,又東北,南入海,羽民南。
弱水、青水出西南隅,以東,又北,又西南,過畢方鳥東。
又,《山海經·大荒西經》:“西海之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後,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侖之丘。……其下有弱水之淵環之。”據《淮南子·墬形訓》,弱水在赤水之東,經流沙匯入南海。那麽弱水有可能是淅水(圖二十三)。
圖二十三 四神泉推想圖
淅水即淅川,古書稱爲均水,又名灌河、湯河、老灌河,是丹江的支流。它發源於河南省西南部欒川縣熊耳山南溝北麓,流經欒川縣、盧氏縣、西峽縣,從淅川縣匯入丹江口水庫(圖二十四)。淅川流域古文化發達,淅川縣城南的下王崗村,是著名的仰韶文化遺址。
圖二十四 淅水在淅川縣匯入丹江口水庫
《禹貢》保留了弱水,但弱水的位置已經偏西。“黑水、西河惟雍州。弱水既西,涇屬渭汭,漆沮既從,灃水攸同。……導弱水,至于合黎,餘波入于流沙。”《禹貢》也保留了黑水,“導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後世注疏家多認爲三危在敦煌,則黑水的位置更西。
秦嶺腳下的漢中盆地南北山勢很高,河流發達(圖二十五)。至今以黑水爲名的河流在全國有幾十條之多,很難判斷古代的黑水是哪一條。
圖二十五 褒水和湑水
《尚書·禹貢》:“華陽黑水惟梁州”,《史記·夏本紀》照録《禹貢》之文,《正義》引《括地志》:“黑水源出梁州城固縣西北太山。”《水經》記沔水(即漢水)“東過南鄭縣南”,酈道元《水經注》補充道:“漢水又東,黑水注之。水出北山,南流入漢。庾仲雍曰:黑水去高橋三十里。《諸葛亮箋》云:朝發南鄭,暮宿黑水。四五十里,指謂是水也,道則百里也。”[13]《元和郡縣圖志》在山南道城固縣下記載有黑水:“黑水,出縣西北太行山,南流入漢。《諸葛亮牋》云:朝發南鄭,暮宿黑水。”岱南閣本、《畿輔叢書》本“出”作“去”,“太行山”作“秦山”[14]。賀次君引《水經·沔水注》及《括地志》:“黑水源出城固縣北大山。”今陝西城固縣北有黑水,認爲即《禹貢》梁山的黑水[15]。其實今陝西城固縣北的大河只有湑水河,賀先生似乎把黑水和壻水混淆了。實際在北宋初期樂史所撰《太平寰宇記》還是將黑水和壻水並列的。該書卷一百三十二《山南西道一·興元府·城固縣》記載[16]:
壻水,在縣東九里。《水經注》云:“左谷水出漢北,即壻水也。北發聽山,山下有穴水。穴水東南流,歷平川,謂之壻鄉,水曰壻水。唐公房升仙之日,壻知行未還,不獲同偕雲路,約以此山爲居,言無繁霜蛟虎之患,其俗以爲信然,因號爲壻鄉,水即名壻水。”
黑水,源出縣北太山。《諸葛亮牋》云:“朝發南鄭,暮宿黑水。”
對比歷代對黑水走向的描述,黑水其實就是褒水。清初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卷五十六《陝西五》在褒城縣下記載:
褒水,在縣城東。自鳳縣流入境,一名黑龍江,又名紫金水。《水經注》:褒水西北出衙嶺山,東南徑大石門,歷故棧道下谷,又東南徑三交城,又東南得丙穴水,又東南歷小石門,又南經褒縣故城,東南流入漢。《勝覽》云:褒水出太白山,流經鳳縣南,出褒谷,入漢江。按《水經注》所云,大石門者當即斜谷之口,而小石門在箕山,近褒谷口,所謂褒水歷大小石門者也。又馬道河,在縣北九十里。南入褒水,源出馬道山,因名。[17]
同書接著在城固縣下記載:
黑水,在縣西北百里。《水經注》:黑水出北山,南流入漢。北山,王日休以爲即縣北太白山也。或云,褒水一名黑龍江,縣西北接褒城界,此即黑龍江矣。《武侯箋》云:“朝發南鄭,暮宿黑水。”北魏元英曰“據襄陽之城,斷黑水之路”,皆謂此也。唐置黑水砦。光啓二年,田令孜劫上幸興元,遣神策使王建帥兵戍三泉,晉暉等屯黑水,修棧道以通往來。天復二年,西川將王宗播攻興元,破黑水褒城等寨。是黑水即褒水矣。[18]
褒水又稱黑龍江、紫金水,嘉慶《漢南續修郡志》多有記載。該書卷四《山川》:
留壩廳下:紫金河——源出郿縣之太白山靈湫,歷盩厔境,至太白河入廳,即褒城黑龍江也。南流至西河口,西河水注之;又下至南河口,小南河水注之;又下至武關老驛,留壩河水注之;又下至武關,武關河水注之,南入褒城界。
褒城縣下:褒水——一名黑龍江(原注:一名遜水,又名紫金水,一名山河水),源出太白山靈湫,自東北入褒境,歷馬道、青橋,至鷄頭關下,出平原,東爲山河大堰;又第三堰,南、褒之田,資以灌溉;又二十五里入漢。
鳳縣下:紫金河——縣東南百五十里,源出太白山靈湫,流經武休關,出褒城爲山河大堰,又南流入漢江。亦名黑龍江,一名遜水。[19]
《漢南續修郡志》是漢中知府嚴如熤在康熙《漢南郡志》的基礎上於嘉慶十六年(1811)主修的。嚴如熤在漢中十年,精通邊防,對漢中地理的記載,可信度很高。該書卷四《山川》於《南鄭縣》分析黑水即黑龍江,尤爲暢快:
黑水——出縣北山,南流入漢。庾仲雍曰:“黑水,去高橋三十里。”《諸葛亮箋》云:“朝發南鄭,暮宿黑水。四五十里”,指謂是水也。按今縣境無黑水,惟褒城之黑龍江,自縣北流經縣南,入漢。此水源出秦嶺太白山靈湫,合寶鷄虢川黑龍泉水,經鳳縣白雲峽、留壩江口,下達武關,至褒城爲黑龍江。秦嶺在長安正南,東起商洛,西盡汧隴,東西八百里,關中指此爲南山,漢中指此爲北山,是《水經注》之北山,蓋即秦嶺。其係之南鄭者,古人文字寬,不嫌以遠爲近也。庾仲雍謂“水去高橋三十里”(原注:高橋,即縣北八里橋,與黑龍江里數相符。)據《梁書·蘭欽傳》:“魏遣董紹、張獻圍攻南鄭,欽救之,大破紹、獻於高橋城。”是高橋、黑水皆附近南鄭。今黑龍江正在縣北四十里,則酈注黑水舍黑龍江,將焉求之也?[20]
文中分析北山、南山其實都指秦嶺,可謂通達,因爲方位是相對的。另外,“黑龍江”和“黑水”字面意思完全相同。很可能,褒水本來叫黑水或者黑龍江,後來西周褒國立國於此,因此又稱爲褒水,即現代褒河(圖二十六)。
圖二十六 褒河、褒城鎮
褒水流經褒谷,因此又叫褒谷水。褒谷、斜谷是從關中進入四川的戰略要地。古代在褒水流域立有褒城縣,現在還有一個褒城鎮的地名。《漢中府志》卷六《古跡丘墓》於褒城縣下記載:“黑水縣——在馬道西一百里,有故址殘碑。”[21]更可以解釋褒水爲什麽又叫黑水。這條褒水可能就是《山海經·海内西經》之黑水。而《尚書·禹貢》之黑水則另有所指。
《周語·鄭語》叙述二龍交配的液體化爲“玄黿”,不夫而育,生下褒姒。“玄”既可指黑色,也可形容神聖。如果褒水本來有“黑水”之名,那麽之一名稱可能來自玄黿化爲褒娰的傳説(見第三章)。褒水一名黑龍江,“黑龍”與玄黿更是息息相關(見第三章)。
在陝西省略陽縣與勉縣之間,也有一條黑河,發源於留壩縣東北的秦嶺山脈,《水經》稱“沔水”,《水經注》:“沔水一名沮水”。黑河有一條支流叫白河,合流後稱爲沮水,在勉縣匯入漢水(圖二十七)。
圖二十七 陝西黑河之一
湑水河源頭東北也有一條黑河,與湑水河同樣發源於秦嶺,只是這條黑河是匯入渭河的(圖二十五)。從古到今關中和漢中多條黑河的存在,似乎暗示它是某個民族崇拜的聖水。
此外,在丹江流域似乎也有黑水,線索是周族祖先后稷的埋葬之處。《國語·魯語》“稷勤百穀而山死”,韋昭解則謂“周棄死於黑水之間”,證之《大荒海内經》:“西南黑水間,有都廣之野,后稷葬焉。其城方三百里,蓋天下之中,素女所出也。”天下之中應該指昆侖。《淮南子·墬形訓》:“后稷壟在建木西。建木在都廣,衆帝所自上下,日中無景,呼而無響,蓋天地之中也。”建木是宇宙的柱子,當然也在宇宙的中心昆侖。
后稷的埋葬之處在哪裏呢?《山海經·西山經》:“峚山,丹水出焉,西流注於稷澤。”郭注:“后稷所憑神,因名稷澤。”槐江之江正謂:“西望大澤,后稷之所潛也。”《西次二經》:“槐江之山,……南望昆侖,其光熊熊,其氣魂魂。西望大澤,后稷所潛也;其中多玉,其陰多榣木之有若。北望諸剬,槐鬼離侖居之,鷹鹯之所宅也。東望恒山四成,有窮鬼居之,各在一搏。爰有淫水,其清洛洛。”槐江之江可以南望昆侖,東望恒山,西望大澤,正是后稷之所潛。
《漢書》卷八十七上《揚雄傳》載成帝郊祠甘泉泰畤、汾陰后土,以求繼嗣,揚雄跟隨到了甘泉,回到長安,奏《甘泉賦》,其辭有:
於是欽祡宗祈。燎熏皇天,招繇泰壹。舉洪頤,樹靈旗。樵蒸焜上,配藜四施,東燭倉海,西燿流沙,北爌幽都,南煬丹厓。[22]
顔師古注引服虔曰:“丹厓,丹水之厓。”以上倉海、流沙、幽都都是虚指,唯獨丹厓爲實指,豈因丹水是長安的後花園嗎?待考。
考證了赤水、黑水、弱水之後,進而可以推論昆侖的大體方位。《山海經·大荒南經》:“西海之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後,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侖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處之。其下有弱水之淵環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輒然。有人,戴勝,虎齒,有豹尾,穴處,名曰西王母。此山萬物盡有。”昆侖之丘位於赤水之後,黑水之前,又有弱水之淵環饒,必然是秦嶺中的某山。只是秦嶺太大,無法具體指實是哪一座山[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