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古代中国的历史演变过程里,秦汉时期是一个重要的阶段。秦始皇兼并天下,结束了诸侯割据的政治分裂状态,建立了第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王朝,在全国范围内整齐法令风俗,对封建社会后来的发展起到了深远而重要的影响。秦朝被农民大起义推翻之后,继之而来的西汉和东汉巩固并扩张了统一帝国的版图,社会的生产力、农业、手工业、商品经济和科学技术、思想文化都有长足的进步,出现了繁荣鼎盛局面。但是,在它兴盛、发展的过程里也存在着许多严重的社会矛盾和尖锐问题,各个阶级、阶层及政治集团之间的对立、敌视状况以及由此引起的激烈斗争与犯罪活动的剧增,远远超过了前代。农民群众遭遇的剥削压迫往往超出了承受的最低限度,致使他们摒弃法令的约束,经常亡命他乡,铤而走险;或偷盗抢劫,甚至举行暴动起义。官吏豪强相互勾结,欺上瞒下,盘剥百姓,中饱私囊。王侯贵族蔑视礼教,不赴国难,且多有叛乱谋逆之举发生,往往因此酿成政治上的动乱。另外,在功利主义、拜金主义思潮泛滥的情况下,工商业者违法经营,囤积居奇,侵害百姓并扰乱市场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以上种种情况,都对统一政权的稳定起到消极的破坏影响。
秦汉时代犯罪活动的普遍出现,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春秋战国之际,我国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发生了巨变,至秦汉时基本结束,新生的封建社会进入统一、安定的发展阶段;这个时期出现了犯罪活动的高潮,其种类、规模和参与的主体与影响都远远超过了变革前的周代,严重破坏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上层建筑的演变滞后于经济基础,其表现主要有二:一是旧的礼教制度崩溃瓦解后,缺乏新的道德规范来引导、制约人们的行为。如顾炎武《日知录·周末风俗》所言:“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矣;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汉代仍受其余波影响,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财富的增长又激发了统治集团和民众的贪欲,以至于惟利是图,风俗败坏,诱发了大量的犯罪活动。如《汉书·礼乐志》刘向所言:“自京师有悖逆不顺之子孙,至于陷大辟受刑戮者不绝,繇不习五常之道也。夫承千岁之衰周,继暴秦之余敝,民渐渍恶俗,贪饕险诐,不闲义理。”二是社会在经历了根本变革和多年战乱后元气大伤,秩序混乱,急需整顿和休养生息;而秦朝和汉初的许多法令政策不适应变革后的经济关系,促进了社会矛盾的激化与犯罪活动的剧增。为了维护统治秩序,两汉政府曾在上层建筑领域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来保障和促进封建社会的巩固发展。监狱作为国家机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时也以新的面貌出现在天下的百郡千县当中,并对犯罪活动发挥了有力的镇压作用。另一方面,由于才从旧时代的躯壳中蜕变出来,秦汉社会的上层建筑领域里不可避免地保留了某些过去的痕迹,监狱制度也存在着新旧交融的情况,这是社会变革的过渡阶段刚刚结束时的必然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兴的封建政权会逐步发展完备并逐渐清除掉自己身上残存的上古烙痕。由于汉代狱制及其鲜明特点的重要影响,它曾引起了许多史家的关注。较早如南宋学者洪迈,他曾在《容斋续笔》卷1《汉狱名》中指出汉代监狱种类之繁,是后世远远不及的。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卷163《刑考二·两汉狱名》、清代纪昀等纂《钦定历代职官表》卷13《刑部·历代建置·汉》都对汉朝监狱的复杂种类与内容进行了考述。尤其是清末沈家本《历代刑法考》中的《狱考》和《汉律摭遗·囚律》对两汉监狱的名目、管理法规及建置的演变做了追本溯源的考证。现代学者对汉代监狱的研讨多为法制断代史和通史著作的某个组成部分,代表有张景贤著《汉代法制研究》第八章《汉代的司法制度·三·监狱制度》(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徐世虹主编《中国法制通史》第二卷《战国秦汉》第十九章《两汉时期的监狱制度》(法律出版社,1999年),万安中著《中国监狱史》第二章《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的监狱》(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有关领域的专题论文数量较少,代表有余行迈:《西汉诏狱探析》(《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第3期),沈刚:《汉代监狱设置与管理述略》(《金景芳教授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吉林大学出版社,2002年)等。由于资料的零散难觅,近世和当今学者对汉代狱制的探讨基本属于概论性质的著述,缺乏详细、深入的专题分类研究,以及对其源流、演变、作用和历史特点等问题的归纳性论证,因此有必要就这一课题重新进行系统、深刻的分析和研讨。
自春秋战国到秦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完成社会转型过渡的重要时期,经济、政治、法律、文化领域相继发生了巨大变革,为此后延续两千余年的封建制度奠定了基础。作为上层建筑重要组成部分的监狱制度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哪些变化?其具体原因何在?它对当时和后世的政治生活起到了什么影响?具备何种时代特点?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讨,会帮助我们对这一时段的历史进程和社会发展规律产生更为全面、深刻的认识。《汉代监狱制度研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专门研讨,全书共有十七个部分,每个部分又是一篇相对独立的学术论文。其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
(一)详细阐述两汉中央政府各部门与京师、郡县地方政府所辖各种类型的监狱,剖析其源流、名称含义与性质的区别,说明它们的囚禁对象和狱所容量之不同,以及监狱系统的管理组织与相关规定,还有它们发展演变的情况,监狱设置与国家司法制度及社会政治斗争的联系等等。
(二)周密考察汉代监狱内各种罪犯的生活状况,例如他们的囚禁、劳作活动,监狱部门施行的拘禁法规,犯人享有的一些权益,对不同身份、罪行的囚犯所实施的各种刑具拘系制度与押解制度等。
(三)归纳分析两汉监狱制度的时代特征,将汉代监狱制度与先秦(主要为周代)监狱的设置范围、种类、职能、规模、监禁对象与狱内生活、管理状况及政治作用加以比较,就其差异与产生的原因、历史演变及社会影响进行阐述。
秦汉文献缺乏对监狱制度集中、详细的记载,有关史料往往散见于各种著述之内,或是在后代类书中被分散辑录的佚书片段,或是在铜器石刻上的铭文,以及近世各地出土的简牍帛书文字,搜集起来有相当的难度。此项课题通过全面细致的耙梳,找到必要的史料,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相关资料分布零散的困难,为各部分研究的创新论证提供了史实依据。汉代的监狱制度相当繁琐,中央与地方政府往往设狱过滥,而史籍对此又多语焉不详,以致对各种监狱的名称、所属部门、管理权限、设置容量、相互关系和演变情况没有明确的记载,需要做大量深入细致的考证工作,才能对其进行揭示和说明。本书经过艰苦的努力,对汉代京师、中都官、郡国县乡和军队中的各种监狱组织及其职能、管理情况及历史渊源与演变做了仔细地考察和论证,以期还原历史真实,并在考证的基础上进行了综合分析,初步总结出了汉代监狱制度的历史特征与发展演变的某些规律。例如当时监狱的普遍设置与规范化,其种类的复杂性,监狱功能的混杂性与“诏狱”设置的随意性等等(详见后文)。完成这项工作不仅揭示和说明了汉代监狱的复杂类型与各自的职能,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及社会影响,使我们对相关领域的了解更为清晰和深入,还可以通过分析两汉狱政的利弊得失,总结其经验教训,为今天国家制订有关法规提供有益的历史借鉴,这也是它的意义所在。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得到了王子今、宋超、孙家洲、彭卫、杨振红等先生的热情帮助,笔者在此一并致以衷心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