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矩和爱(升级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教子是父母一生的至要

教子是父母一生的至要,为人父母既无可替代,也不能重来。

在现实中,并不是每位父母都把育儿这项事业看得那么神圣、那么迫切。记得20世纪90年代,一位妈妈曾流泪给我讲述她人生中最后悔的一个决定:她把出生不久的女儿交给东北老家的父母照看,自己和先生留在上海打拼事业。那时候还没有微信之类的电子通信软件,姥姥姥爷为了让孩子记住妈妈,总是指着墙上妈妈的一张大照片说:“这是你妈妈。”孩子两岁左右时,妈妈终于回去看她了。没想到一见面,女儿哭喊着“妈妈,妈妈”,人却扑向墙上那张照片。

这撕心裂肺的场景让妈妈顿时意识到,短短的两年,自己在孩子心目中已从一个有血有肉的妈妈变成了一张平面的照片。痛定思痛,最后这位妈妈毅然把孩子带回自己的身边。由于错过了头两年依恋的关键期,这位妈妈花了很长的时间才慢慢重建和女儿的亲子关系。

和这位妈妈相比,另一位曾找我咨询的妈妈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因为她来咨询时,孩子已经读高中了。这位中年妈妈早年因为打拼事业而忽略了对儿子的教育。曾经品学兼优的儿子到了高中因为沉溺游戏而不得不辍学在家。在整个咨询的过程中,这位妈妈就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全然沉浸在自己的痛苦中,一边拭泪,一边不断喃喃自语:“不甘心啊,不甘心,我实在不甘心我唯一的儿子就这样废了。”在略微平静后,这位妈妈恳切地说:“如果还有机会我愿意不惜一切代价,只要能把儿子赎回来。”

然而,不像其他事情错过了还有机会重来,教育,特别是早期的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逆的。颜之推在他著名的《颜氏家训》里告诫世人:教儿婴孩。意思就是教育孩子要从婴儿开始。一千四百多年后的今天,“教儿婴孩”这一中国古训正在被大量现代科学研究,特别是大脑科学的研究所证实。

首先,从大脑重量的发展来看,新生婴儿的平均大脑重量约为350克,约为成人大脑重量(1400克)的25%。一岁时,婴儿大脑的平均重量就能够到980克,约为成人大脑重量的70%。而到了七岁时,大脑重量达到1300克,几乎是成人的95%。再从大脑结构功能的发展来看,人生最初七年,特别是最初三年的环境是决定性的。贝尔斯基(Jay Belsky)和他的合作者Belsky J,De Haan M. Annual research review: Parenting and children’s brain development: The end of the beginning[J].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2011,52(4):409-428.回顾了一系列的大脑研究后概括道:早期父母的教养“雕刻(Chiseled)”了儿童的大脑结构和功能。这一研究结果可以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解读:好的雕刻为人生的发展打下积极深远的基础;坏的雕刻也一样影响深远,而且很难被重新塑造。

从1991年开始,美国心理学家Watamura S E,Phillips D A,Morrisey T W,McCartney K,Bub K L. Double Jeopardy: Poorer social-emotional outcomes for children in the NICHD SECCYD experiencing home and child care environments that confer risk[J]. Child Development,2011,82(1):48-65.对1300名出身于贫困家庭的新生儿进行了长达16年的跟踪研究。结果发现,出生于贫困家庭的孩子,即使他们的父母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但如果在孩子0~3岁期间给予他们较高质量的早教环境,孩子以后的认知发展和学习成绩都会大大受益,甚至能赶上和超过很多家庭条件好的孩子。

类似这样的系列跟踪研究对美国政府增加家庭早期教育的投入产生了非常关键的影响。2013年,当时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甚至明确指出:“我们每投入1美元发展高质量的早教,就可为今后的青少年的教育工作省下至少7美元。这些青少年的教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毕业率,减少青少年怀孕和暴力犯罪。”

教育孩子不仅要趁早,而且别人很难替代。孩子和父母(特别是母亲)的联结是独特的也是天然的。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刚出生的婴儿就能通过视觉和听觉识别出自己的母亲。反之亦然,母亲也能很准确地识别自己孩子的哭声。随着孩子的长大,日常交往的不断积累,这样的联结更加密切。孩子和父母的依恋是一切社会学习的基础。你和孩子所具有的特殊联结和关系使你成为孩子人生的第一位、持续一生的、无可替代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