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金融大战略(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书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构建“一带一路”,引领全球投资新趋势

“一带一路”构想是在全球投资格局深刻调整背景下诞生的

近年来,发达国家对外投资意愿和能力降低,跨国投资活动呈现“南进北撤”的态势。金融危机削弱了发达国家的资金实力,“再工业化”浪潮却又扩大了其对资金的需求。在供需失衡的状态下,发达国家不得不减少对外投资,以保证其国内经济建设的资金需要。在 2009~2013年的5年间,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年均增长率仅为0.26%,而此前五年的年均增长率高达25.3%(1)。相较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活动日趋活跃。2013年发展中及转型经济体对外投资已占到全球FDI流出量的39%,远高于21世纪初12%的水平。2013年发展中及转型经济体作为收购方,跨国并购金额占到全球总额的56.5%,也远高于10年前的26.5%。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资本加速回流发达国家,也一定程度恶化了发展中国家的融资环境,客观上为其加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造成了困难。

世界资本流动格局的变化,加剧了全球贸易格局、产业格局的深刻调整,世界经济到了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必须更有效地激发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活力,深挖区域内、区域间经济合作潜力。尤其新兴与发展中国家作为工业增长引擎的制造业要想在全球工业生产格局调整中凸显领导力,为拉动全球贸易发挥更大作用,无论是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链整合,还是技术创新都需要大量投入。而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与发展,积累了一定的资金、能力和发展经验,可以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分享,从而获得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一带一路”构想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目的就是要促进亚欧非区域内资源配置更加高效、要素流动更加自由便捷、市场融合更加深入,以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既有利于沿路沿线国家实现共同发展,又对世界经济复苏、稳定和繁荣也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带一路”构想是打破“冷战”思维的具体实践

“冷战”结束之后的相当长一个时期里,世界一直笼罩在“冷战”时期的“零和思维”之中,时至今日,仍有不少人认为大国崛起必然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导致对抗和战争。尤其伴随中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迅速提升,西方社会主流舆论对中国发展和崛起始终抱有疑虑、担忧甚至戒备和敌意。个别大国,为贯彻自身战略意图,维护国际主导地位,更是刻意渲染“中国威胁论”,其内容不断翻新,如粮食威胁论、经济威胁论、军事威胁论、环境威胁论、食品安全威胁论、地缘政治威胁论等。在口头上欢迎中国的发展,而在实际行动上鼓动对抗,企图通过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一系列措施遏制中国的发展。

我们要从根源上消除“冷战”思维遗患,就必须用行动昭示天下,中国崛起不会损害别国利益,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中国的发展对世界和平发展是有益的。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构想,作为新时期推动区域经济融合发展的新举措,倡导“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目的就是要促进大国之间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确保国际关系以建立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为基础,推动国际秩序向互利共赢、融合受益发展。“一带一路”构想如能成功实践并尽快形成成果,就是对“冷战”思维和各种“中国威胁论”最有力的反驳,遏制我国发展的企图也将不攻自破。

事实上,“一带一路”构想提出一年多以来,不仅得到了沿线国家的拥护、发展中国家的欢迎,也得到了不少发达国家的认可。沿线国家中,俄罗斯、中亚五国、蒙古等国通过双边访问表达了响应和参与具体项目合作的积极姿态;白俄罗斯、乌克兰等国领导人表示愿意在交通等领域积极共建“一带”,发挥自身地缘优势;东盟各国更是以推进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的实际行动来表达对“一路”的拥护;印度、马尔代夫、斯里兰卡、澳大利亚等国均对“一路”建设表示积极深入参与的愿望;埃及非洲协会主席表示欢迎将非洲纳入“一带一路”建设范围;法国、意大利、波兰、西班牙等国官员表示“一带”符合各方长远利益。

“一带一路”之所以能得到广泛认可,充分说明它顺应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世界大势,符合各国人民共同利益诉求。正如《亚洲周刊》刊文指出,“一带一路”将推动欧亚非整合,推动整个世界全面改观,这是人类的新选择,长期而言必定有助于创造欧亚大陆的和平。

蓝图已绘就,落实靠行动,资金当先行

当前我们面对的现实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仍然面临很大困难,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资金不足。因此,如何拓宽融资渠道,动员更多资金为发展中国家的建设服务,成为我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由此提出了金砖银行、丝路基金和亚投行的设想。其实亚投行的想法不是今天才提出来的,早在20世纪90年代,在探讨东北亚图们江地区合作时就提出过,但由于那时国内外条件不具备,这一想法没能实践。现在,中国已经具备了落实这一想法的能力。

当然,“一带一路”涉及区域之广、国家之多、建设过程之复杂可谓前所未有,在资金投入、政策对接等方面,凭中国一己之力是无法完成的,必须动员沿路沿线国家都积极参与,共同努力来实现这一目标。

首先,要经营好已有的融资平台。“一带一路”建设融资缺口巨大,仅从亚洲地区看,未来8~10年的基础设施资金需求将达到8万亿美元,若无适宜的融资机制安排,项目建设将无从谈起,宏伟蓝图也将止步于纸上。因此要发挥好丝路基金、亚投行、金砖银行等机构的融资作用,同时带动各国政府、机构、企业和民间资金积极投入具体项目,这是实现“一带一路”构想的关键。中国将发挥好在融资上的优势,积极推进沿线沿路国家之间的合作,争取早日出成果。

其次,要以互联互通建设为突破口,夯实区域经济一体化基础条件。全方位、多层次的基础设施网络,对促进区域经济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交通的联通不仅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投资机会,而且是经济融合的基础,因此“一带一路”构想的实现必须打好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这一仗。

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涉及国家多,情况各异且复杂,因此各国如何加强投资政策对接,尤其是东道国如何加快完善配套措施,通过优化制度环境、商业环境、投资法律、土地税收等,为基础设施融资创造更多便利条件,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第三,要充分调动沿路沿线国家资金、人力、物力的实力,以中国这“四两”拨众国之“千斤”,集区域之合力共谋大局、共襄盛举。实现亚欧非地区经济的互利共赢、互联互通,必须有沿路沿线国家与人民的积极参与。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把我们的规划设想与65个国家(地区)的发展目标、蓝图相结合,让这些构想融合到各个国家各自的发展方案中,使之变成本地区各国家自己的意识和理想,尽快让合作成果惠及沿线各国人民。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一带一路”这一宏伟蓝图的实现,离不开沿路沿线各国的共同努力。让我们继续携手奋进,为亚欧大陆40亿人民的福祉,为国家发展、地区发展以及世界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本文作者李若谷系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常务理事,中国进出口银行原董事长)




(1) 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最新数据测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