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制无职钱
旧翰林学士地势清切(1),皆不兼他务。文馆职任,自校理以上(2),皆有职钱(3),唯内外制不给(4)。杨大年久为学士(5),家贫请外(6),表辞千余言(7)。其间两联曰:“虚忝甘泉之从臣(8),终作若敖之馁鬼(9);从者之病莫兴(10),方朔之饥欲死(11)。”
【注释】
(1)地势:地位。清切:清闲而亲近皇帝。切,亲近。
(2)校理:馆阁校勘书籍官。以京官任者称“校勘”,以朝官任者称“校理”。
(3)职钱:亦称“贴职钱”,于俸禄之外加给的钱。
(4)内外制:官职合称,亦称“两制”。宋代翰林学士皆加知制诰官衔,起草制、诰、诏、令、赦书、德音等文件,称“内制”;翰林学士之外,以他官加知制诰官衔履行同样职任者,则称“外制”。
(5)杨大年:即杨亿(974—1020)。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十一岁时,以天资颖异,皇帝特命召试,授秘书省正字,入馆阁读书。后官至翰林学士、户部侍郎。为宋初“西昆体”诗派的代表人物。
(6)请外:请求为外官(地方官)。
(7)表辞:所上辞职表的言辞。今存杨亿《武夷新集》卷十四有《求解职领郡表》与《再乞解职表》,前者六百余字,后者近千字。
(8)忝(tiǎn):谦词,自称愧居某官位之意。甘泉:指汉武帝时的甘泉宫。此以喻皇宫、皇帝。从臣:侍从之臣。宋代诸殿阁学士、直学士、待制及翰林学士、六部尚书、侍郎皆称“侍从官”。
(9)若敖之馁鬼:各本“若敖”皆作“莫敖”,今从洪迈《容斋续笔》卷十六《唐朝士俸微》条所引及杨亿《再乞解职表》原文改。若敖,即“若敖氏”,指春秋时楚国令尹子文之族;馁鬼,饿鬼。《左传》宣公四年载子文临终,知其从子越椒之狼子野心将导致其族大难,故嘱其族速行,并泣谓:“鬼犹求食,若敖氏之鬼,不其馁而!”后人因以“若敖鬼馁”比喻绝嗣。
(10)从者之病莫兴:此用传说的孔子典故。相传孔子晚年周游列国时,曾在陈、蔡之间被困,多日不得食,随从他的弟子们也都饿病了,以致不能起身。兴,起。
(11)方朔之饥欲死:此用西汉东方朔典故。《汉书·东方朔传》载其初为公车待诏时,曾因俸禄微薄,自称“臣朔饥欲死”。
附按:本条末所引两联文字,与杨亿《再乞解职表》不同,盖出于传闻的概括。杨氏表辞原文如下:“汉臣之饿且欲死,难免侏儒之嗤;孔徒之病不能兴,敢怀子路之愠。行作若敖之馁鬼,徒辱甘泉之从官。”其文大意是说:汉臣(东方朔)俸薄而饿得要死,却难免被侏儒嘲笑;孔子的弟子们病饿得不能起,又哪还敢有子路的恼怒。行将成为像若敖氏一样的饿鬼,白白辱没了侍从甘泉宫的职位。下面的译文仍从沈括的原文略述其意。
【译文】
旧时翰林学士地位清贵亲近,都不兼任其他事务。文馆的职任,自校理以上,都有贴职钱,只有内外两制官不添给。杨大年久为学士,家境清贫,请求外任地方官,其章表达千余言。其中有两联文字说到:“空占着甘泉宫侍从之臣的职位,最终却成为像若敖氏一样的饿鬼;孔子的随从弟子们病饿得不能起,东方朔的饥饿也渐渐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