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讲义(大学用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六章 唐代后期的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 唐末农民大起义

一 安史之乱过程中和安史之乱以后社会经济的破坏和阶级矛盾的加深

(一)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的破坏和严重的赋役压迫

安史之乱过程中,社会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例如,在河南地区,据统计,战争刚结束时洛阳不满一千五百户。东到郑州、开封、徐州,北到黄河北岸,直抵现在的安阳一带,西到潼关,这样广大的地区,居民只有千馀户,据说当时登高一望,不见人烟。这就是河南地区的情况。河北呢?河北这次也是兵争之地,当时在常山一带战争很激烈,田野里据说满地都是尸骨。关中以及淮河地区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虽然安史的军队没有到长江南岸,那里遭到的破坏较少,但是破坏还是有的,因为唐朝的几个将领曾经在那一带发生过乱事。唐代这时对江南的赋役榨取是非常严重的,因为唐代平定安史之乱的一切物资、用费,主要是依靠江南地区供应的,所以,江南一带受的剥削就更重了。

公元761年,江南遭到大旱。现在的江浙一带在受旱之后,又经过了一次大瘟疫,死的人非常多,据说道路上满地都是死人,在千里以内的路上,都可以见到尸体。造成这种惨状的原因,主要是统治阶级赋役的压迫,当然天灾也有一定的关系。

经过这样的破坏之后,唐朝的人口大量减少。公元759年统计:全国的户数只有一百九十三万多户,人口数只有一千六百九十九万多人。我们知道,在安史之乱以前,户数曾经达到九百万户,人口数达到五千万,而现在减少到不足三分之一。到了公元776年至779年,代宗大历年间,全国只剩下一百二十万户了。由于战争,人民死去不少;同时,许多人口也没有登记,户籍制度非常混乱。尤其是由于战争、徭役和赋税的加重,人民大量流亡,但是政府征收赋税,还是按照原来的户籍数征收。原来全国的户数将近九百万户,现在只剩下一百多万户,政府就把九百万户的征赋数放在这一百多万户的身上,这些人显然是无法承担的。

这时,人民大量脱离农业生产,由于政府强制征发人民当兵,为统治阶级打仗,所以,田园荒芜的情景是十分严重的。杜甫的诗《石壕吏》中说:“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结果把老太婆也抓起来了。在《新安吏》上还说,把唐朝称为中男的未成年人也征发去了。

(二)江南人民的起义

赋税徭役的剥削和压迫全国都很严重,特别是江淮更为严重,因为江淮是当时财政军费支出的主要来源。代宗的时候,竟然在江淮地区将安史乱起(755年)以后八年的欠负租调一并征收。还有所谓“白著”和“率贷”。“白著”就是不管任何情况,官吏派差役到百姓家去挨户检查,检查出有多少钱、粮,就要征收一半甚至十分之七八,无异公开的抢劫。据说当时家有十石谷子的,官府就派人去打主意。“率贷”是借贷的意思,实际上也是强制的。许多贫困老百姓,被用“率贷”的名义掠夺走他们仅有的粮食和其他财富。江淮地区虽然未遭到安史之乱战争的破坏,但由于沉重的赋役和“率贷”、“白著”等人祸,以及自然灾害,江南人民的生活也是痛苦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江南地区的山洞里及沿海的岛屿上,出现了许多被称为“草贼”的人。这种所谓的草贼,其实就是逃亡的人民聚结起来进行反抗。公元762年,爆发了以袁晁领道的浙东人民的起义。义军攻克了台州,席卷浙东,一直打到了江西、江苏境内。与此同时,在安徽南部的歙州、广德等地有方清、陈庄等人的武装起义。当时江南的人民起义,在一个广阔的地区展开了。唐政府派兵镇压。镇压江南人民起义的头子就是平定安史之乱的唐代大将李光弼,他派遣他的手下兵将去镇压。李光弼统率的是有战斗经验、战斗力较强的军队。起义军和他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在斗争中,不少的义军表现了誓死不屈的精神。公元763年袁晁被镇压了,浙东人民的起义被镇压了。袁晁的弟弟袁瑛带领少数军队跑到山洞里面去了,官兵不敢进去,只是威胁他们投降。袁瑛誓死不屈,和起义的军队都饿死在山洞里。公元765年方清壮烈牺牲,陈庄动摇投降。于是皖南地区的人民起义也被镇压下去了。

浙东和皖南的人民起义虽然在敌人强大的兵力镇压下失败了,但是人民的反抗并没有终止。公元765年以后,在江南还是有不少分散的人民起义发生。这次起义迅速遭到失败的原因,是由于义军分散,像方清和陈庄就没有什么联系。袁晁他们没有成熟的进攻唐朝的计划,他们有这样的想法:能进攻就进攻,不能进攻,就退到海岛上或山洞里去。进攻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加上碰到的对手是较有战斗力的李光弼的军队,因此起义失败了。

义军虽然失败了,但是这次起义的历史作用是不小的。首先,迫使唐朝加在江淮人民头上的部分苛捐杂税,如“白著”、“率贷”停止了;其次,在斗争的过程中有些地主官僚遭到了打击,有的甚至被镇压了。这些,都对江淮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在江南人民起义的同时,北方也有人民起义,不过规模不大而已。例如,在终南山也曾出现过人民起义。但是北方和南方的情况有些不同,北方的兵非常多,有些地方兵多于民,所以,在北方有许多地方的人民起义,是以兵变的形式出现的,这实际上是人民起义的另一种形式。不过,这部分力量常常被某些军官所利用,变成了他们的工具。

在当时的情况下,北方人民起义比较少,也比较零散,有的是采取兵变的形式。在安史之乱的过程中,北方人民遭受安史军的破坏和压迫最严重、最直接,所以,他们主要是反抗安史军,对唐王朝的反抗比较少,但是也不是没有。而江南人民的起义,矛头主要是指向唐王朝的,因为,他们和北方人民不一样,他们所遭受的严重压迫和破坏是来自唐王朝。所以我们不能说北方人民支持唐王朝,也不能说南方人民支持安史。因为他们都反抗直接的压迫者和剥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