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有“礼”走遍天下,言之有“礼”悦人心
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礼仪之邦”,我国十分崇尚礼仪,讲究礼尚往来。凡事你敬我,我就敬你,你礼待我,我也礼待你,反之亦然,如果你不敬我、礼待我,我也不会敬你、礼待你。在与他人交往中,如果能做到言之有“礼”,谈吐文雅,就会给人留下美好印象,从而有益于社会交往。
非礼勿言,“礼”行天下
有一句俗话流传广泛,这句俗话就是:“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这里的“理”是“道理”的意思。如果将这句俗语用在说话艺术中,那么这句话可以等效改成: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
我国古人非常重视“礼”,真的就是无“礼”不行。《孝经》中有这样一则故事: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一次他在师尊孔子的旁边侍坐。孔子忽然问他:“古之圣贤有至高无上的德行,有精妙无双的理论,用以教导天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也没有不满的地方,你说这是什么原因呢?”
曾子听了,马上明白老师要教导他道理,于是立刻从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老师,我不够聪明,不明白其中的道理,请老师讲给我听。”
这就是“曾子避席”的故事。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我国古人是非常重视礼节的。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比如:程门立雪、孔融让梨。
且不论“礼”在我国几千年治国安邦中起着多大的作用,仅仅就在生活中的表现来看,也是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
古时候,有一个年轻人骑马赶路,时至黄昏,还没有见到可以落脚的城镇。年轻人不由得有些急,忽然看见前面走来一位老者,他骑马迎了上去,还没到近前,便喊道:“喂,老头儿,知道离旅店还有多远吗?”
“五里!”老者粗声粗气地答道。
年轻人闻听扬鞭打马,飞驰而去,结果一跑十几里路,仍不见人烟。
他很生气,就调头往回骑,边走边念叨:“这老头真可恶,骗我!五里,五里,什么五里?”念叨到这儿,他忽然明白了过来,这“五里”不是“无礼”的谐音吗?
很快,这个年轻人又撵上了老者。这回,年轻人急忙翻身下马,然后满脸笑容地称呼老者一声:“您好,老丈!”
老者一听,嘿嘿笑了起来:“你明白过来了?那就好,那就好。此地离旅店尚远,天色已晚,如不嫌弃,就请到我家暂住一宿。”
最初,年轻人称呼老者为老头,言辞无礼,老者不动声色,故意说错路程里数。年轻人受挫后醒悟,调转马头追上老者,尊称对方“老丈”,老者转怒为喜,不但说了实话,而且还邀请对方到自己家里做客。
礼貌是与人共处的金钥匙,是一个人交际的重要名片,说话有礼貌的人总是可以受到相应的礼遇,相反,说话不讲礼貌的人总会处处碰壁。日本一位著名小说家曾这样说:“日常生活中大部分的摩擦冲突都起因于恼人的声音、语调以及不良的谈吐习惯。”这句话很好地阐明了礼貌的无形作用。
事实证明,一个讲“礼”的人,不仅能够受到人们的欢迎,而相对那些不讲“礼”的人,办事也更易于成功。一个会办事的人在平时说话时口头常挂有很多“敬语”,这是依靠这些“礼”,他们成功地办好了一件又一件事情。
亮出你的微笑,别人更喜欢你
微笑是人的一张非常重要的社交名片,说话时笑一笑,会给人一种亲切感,彰显出你的良好修养,传达出“我喜欢你,你使我快乐,我很高兴见到你”的意思,这样就能有效缩短双方的距离,进而形成融洽的交往氛围。
销售大师原一平的笑容被誉为“价值百万美元的笑容”。他个子不高,年轻时候曾因自己的个子矮而苦恼不已,曾抱怨过命运的不公。可是恼怒、抱怨又有什么用,也丝毫改变不了事实。道理虽然如此,但原一平依然解不开这个心结。带着这种苦恼,原一平走上了工作岗位。
有一次,原一平与所在的保险公司的老总高木金次先生进行了一番交谈,这次交谈改变了原一平的精神面貌。高木金次是一位有着丰富经验的销售专家,但和原一平一样,他也个子矮小。
交谈中,他对原一平说了这样一番话:“个子高、相貌好的销售员,在销售中确实占有一定的优势,客户容易对其产生好感,但它只是个先天的优势,仅此而已。个子矮小的销售员如何给客户留下好印象呢?那就是利用微笑,以发自内心的微笑来征服客户。除此以外,没有别的办法。”
说到这里,高木金次先生脸上露出了微笑,发自心底的坦诚、纯真的微笑。那一刻,原一平被深深打动了,他被对方的微笑征服了。
这次谈话深深触动了原一平,谈话之后,他开始了微笑的训练,最终将微笑训练成自己的秘密武器。多少次,他都是凭借着微笑征服了客户。
多年过后,原一平总结出微笑的魅力:“微笑的力量很大,如果你对客户冷冰冰,皱眉头,那么客户对你也会冷冰冰,皱更大、更深的眉头;但如果你给客户一个微笑,客户将会给予你丰厚的回报。”
微笑确实带有不可思议的魅力,即使人们知道某人微笑的背后并不带有什么感情色彩,但也不由自主地表现出喜欢来。这说明了人们对微笑的喜欢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觉,是一种本能。而聪明的人都会利用这一点来取得别人的喜欢。
威廉在纽约一家证券交易所上班,由于个人性格原因和工作的影响,他很少对人笑,包括对他的妻子也很少笑。长时间内,他感觉他的生活枯燥极了,他想改变状况,又不知从哪儿改起。后来他将苦恼对一位成功学大师讲了,这位成功学大师建议他用微笑去改变。
威廉决定听从建议,每天早上起床后,他微笑着和妻子说话;上班路上,他对擦肩而过的行人微笑;在办公大厅,他对开电梯的人微笑;在交易所,他对同事微笑,对不认识的人微笑。渐渐地,他发现自己原来紧闭的心门慢慢打开了。
同时,他也发现,很多人也对他报以微笑,包括很多不认识的人。由此,他和许多不认识的人成了朋友。如今,威廉觉得生活充满了阳光和希望。他觉得这一切完全是微笑带来的。
微笑还需要与得体的精神状态、面部表情、仪表和举止相配合,才能显现出更好的效果:
1.笑的时候精神要饱满,神采奕奕,这样会使笑容更阳光、更具亲和力。
2.要与口、眼、鼻、眉等器官配合。微笑时,要自然调动五官,眼睛要略眯,眉毛要上扬,鼻翼要稍微张开,脸肌要微收,嘴角要上翘。
3.最好声情并茂。只有笑容没有笑声,可能会让对方感到虚假,所以笑的时候最好要声情并茂,但也要注意不要笑得太大声。
4.与得体的仪表和举止相协调。要想使微笑有好的效果,也要注意仪表和举止的得体。穿合体干净的衣服,待人亲切、彬彬有礼,再配以灿烂的微笑,能给人如沐春风的感觉。
称呼适宜,开启良好交际第一步
在人际交往中,称呼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称呼合适,会让对方感到心里舒坦,有利于交际进一步发展。反之,如果称呼不合适,让对方心里别扭,必然有碍于双方的进一步沟通。因此可以说,合适的称呼是开启良好交际的第一步。
在职场上,以对方的职务相称是很合适的,比如肖总、马主任、郭总监等,表达对对方的尊重。对职务低于自己的一般不宜直呼其名,可以以职务相称,也可以根据情况,选择有亲切含义的称呼。如果不知道对方的职务,可先礼貌称呼对方为老师,待了解清楚对方的职务和姓氏后,再改以职务相称。
一些公司流行以年龄大小称呼对方为哥、姐、姨什么的,如曾哥、王姐、马姨等。这类称呼显得亲热熟络,关系亲密,因此无可厚非,通常视双方接受程度而定。
生活中的称呼比较复杂,一般情况下,对年长者和知名人士要用尊称,如爷爷、奶奶、阿姨、叔叔、王老、许老;对同辈人视不同关系礼貌称呼,如哥哥、姐姐、妹妹等。
“帅哥”“美女”是两个很安全的称呼,特别让年轻人受用。但要避免特殊情况出现,比如贸然称呼一个相貌明显丑陋的人为“帅哥”“美女”,有讽刺之嫌,往往会引起对方的反感。
“同志”这个词现在有了新的含义,因此,除了称呼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为同志外,尽量避免使用这个称呼。类似的还有“小姐”这一称呼,也尽量避免使用。而“先生”和“女士”的称呼则安全得多。
朋友之间则可以直呼其名,但通常只称呼其名,不连其姓,以示关系亲密,也可以称呼对方昵称或者英文名字。
合适的称呼不仅仅要求称呼要适宜,还要兼顾到多种关系,比如地域关系、场合关系、心理关系等。
地域关系对称呼也有一定的影响。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差异大,方言繁多,同一个称呼,在不同地区可能有不同的含义,因此在称呼时,要考虑到这一点。如“姑娘”这一称呼通常称呼未婚少女,但在湖南常德地区,“姑娘”称呼则是妻子的谦称,因此在当地如果喊少女为“姑娘”,则被认为是调戏妇女。
一般情况下,在不了解当地方言土语的情况下,以“师傅”称呼对方还是比较稳妥的。但也不是绝对的,下面这个生活中的实例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几个年轻人到河北承德避暑山庄游玩。看过避暑山庄之后,他们又想去八王庙。为了抄近路,一个年轻人自告奋勇去问路。他看见路旁有个冷饮摊,旁边坐着一个小姑娘。这个年轻人上前,很有礼貌地叫了声:“小师傅!”小姑娘没有吱声。年轻人以为对方没有听清,于是又略提高了声音:“小师傅!”
这次,小姑娘呼地站起来,气呼呼地对年轻人高叫道:“回家叫小师傅去!”年轻人很惊讶,他不明白小姑娘为什么会发这么大的火。后来他才知道,当地人把和尚、尼姑称为“师傅”,自己贸然称呼一个小姑娘为“师傅”,怪不得小姑娘发这么大的火。
同一个称呼,在有些场合使用很合适,但换一个场合使用就可能不太适宜。比如在家里可以称呼妈妈、爸爸为老妈、老爸,但在一些比较庄重的场合,则不适宜这样称呼,可以称呼母亲、父亲。
同样的称呼,有的人乐意接受,有的人却不愿意接受,如对一个姓陈的渔民,就不适宜称呼他为老陈,因为“陈”同“沉”谐音,容易让人联想到沉船,因此很是忌讳。再比如,同样是30多岁的人,有的人不介意别人称他为老张、老佟,但如果是正处于找对象时期,则不喜欢别人称他为老张、老佟,而愿意别人称他为小张、小佟。
总之,称呼一定要合适,既要做到称呼的名称合适,又要兼顾到各种关系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让称呼做到真正的适合、适宜,也才会让称呼真正成为你社交的一张入场券。
喊出对方的名字,获得对方好感
虽然名字只是一个称呼、一个代号,但不要小看这个简单称呼的力量,它相当重要,因为谁也不愿意自己的名字被忽略。如果见面时你能随时喊出对方的名字,就极有可能获得对方的极大好感。
希德·李维去拜访一位顾客。这位顾客的名字很长,也很难记,全名是尼古马斯·帕帕都拉斯。由于名字难记,所以别人一般都称呼他为“尼古”。
拜访前,李维特意用心记住了对方的名字。当他见到对方时,李维这样说道:“早上好,尼古马斯·帕帕都拉斯先生,见到你,非常高兴。”
对方露出十分惊讶的表情,一言不发地站在那里,好几分钟之后眼泪忽然从眼眶中流了出来,他用颤抖的声音对李维说:“李维先生,我在这个地方住了十几年,可是从来没有一个人愿意用我的全名称呼我,您太让我感动了。”
热情地称呼对方的名字,是对对方的重视和尊重,表明你将对方放在了心上。如若不然,是不会用心记住对方名字的。这种情况下,对方是非常乐于与你打交道的。
克莱斯勒公司为罗斯福总统专门量身定做了一辆汽车。克莱斯勒的总经理张伯伦和一个机械师将这辆汽车开到白宫。一见面,罗斯福总统就叫出了张伯伦的名字,这令张伯伦感到非常惊讶和高兴。
张伯伦详细地给总统介绍这辆车的构造和功能,对车的特殊之处更是进行了详尽的解说。当很多白宫的工作人员围在四周称赞这辆汽车时,总统又当着大家的面说:“张伯伦先生,你设计这辆车花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非常感谢你。这辆车非常棒!堪称完美之作!”
在介绍结束后,总统又说:“嗯,明白了,张伯伦先生,我相信我已经学会了如何驾驶这辆完美的汽车。好了,我已经让联邦储备委员们等了有一会儿了,我想我应该回去工作了。”
张伯伦和机械师礼貌地告别了总统和其他工作人员,离开了白宫。这次会面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且美好的印象。多年以后,他还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情景和总统对他说的话。
罗斯福总统缘何能给张伯伦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仅仅是因为对方身份特殊吗?坦白来说,不完全是。最主要的原因是他获得了对方的极大礼遇和尊重,最突出的表现是对方不仅记住了他的名字,而且还几次三番地亲切地称呼出来。
在商业交往中,记住别人的名字也非常重要,由此引发的“后果”可能让当事人始料未及。看下面这个例子:
加利福尼亚州一家航空公司有一个叫洛克帕罗的服务员,她经常训练自己记住旅客的名字,并要求自己在为他们服务时叫出他们的名字。这使得接受过她服务的旅客感到很亲切,感到自己受到了极大的礼遇。
很多旅客心存感激,有的旅客当面表扬她,有的旅客会写信给航空公司表扬她,其中一封表扬信有一段话这样写道:“我很久没有坐你们公司的飞机了,但是我决定,从现在起,如果我坐飞机,一定会坐你们的飞机。因为你们亲切的服务让我觉得你们公司似乎是属于我个人的,我非常享受这一点。”
可能洛克帕罗自己也没有想到服务时叫出对方的名字会引来这么大的反响,从知道这件事后,她决定从此更不会允许自己忘记每一位旅客的名字。
拿破仑三世曾经说:“虽然我很忙,但是我不会忘记所听过的每个人的名字。”一个总统尚且这样要求自己,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牢记对方的名字呢?
总之,为了给人留下好印象,获得对方的好感,创造一个良好的交际氛围,一定要记住对方的名字,并在交流中适时地喊出来。
恰当使用礼貌用语,让自己更受欢迎
礼貌反映出一个人的基本素养,一个讲礼貌的人虽然不能说所到之处肯定会受到尊重和欢迎,但一个不讲礼貌的人所到之处无疑会遭到他人的反感和抵触,甚至是对抗。即使是一个不讲礼貌的人,也不喜欢别人对他没有礼貌。所以,除去一些非常特殊的场合外,都要做到以礼待人。
使用礼貌用语是以礼待人的重要表现。在工作和生活中,要注意恰到好处地使用礼貌用语,使自己更受欢迎。
一位销售人员见到了熟悉的客户,主动上前招呼:“您好,穆先生,好久不见,还好吧?”这样客气的问候定会让客户感觉心里舒服,同时也传达出说话人的良好修养。客户被尊重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之后,自然会对对方产生好感,从而愿意与之交流下去。
“肖女士,感谢您在百忙之中,还抽出宝贵的时间和我见面,真是万分感激。”这句中,礼貌用语的使用会传递出你的真诚和感激,会让对方感受到你的这份情谊,从而使你们的关系亲近起来。
礼貌用语有很多,您好、欢迎、感谢、谢谢、请、很抱歉、对不起、多关照等,都是较为常见的礼貌用语,也是使用频率较高的礼貌用语。下面我们一起分析下这些礼貌用语:
“您好”显然要比“你好”更容易让对方获得尊重感,也更容易获得对方好感。
一句“欢迎光临”让来者有一种被礼遇、被当作贵宾的温馨感觉。
“感谢”和“谢谢”是及时表达谢意之语,反映了说者的素养,同时让听者感受到说者的美好祝福。日本人非常爱说“谢谢”,据说,一个百货公司的营业员,平均一天要说571次“谢谢”,可能这个数字有些夸张,但却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他们对“谢谢”这一礼貌用语的看重。
“请”仅仅一个字,说起来很简单,但传递出说者的良好素质和美好诚意。
“很抱歉”“对不起”表达了说者的一种歉疚,体现出给对方造成损失或者不便而内心愧疚。“对不起”是英国人最常说的礼貌性用语,凡是稍有打扰他人的时候,他们总是及时说声“对不起”。即使没有打扰到他人,他们也往往说声“对不起”。
“多关照”是请求对方在某方面给予照顾,会让对方有一种被重视的感觉,一般听者会很享受,也多半会在能给予说者照顾的时候给予照顾。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这些礼貌用语的时候,不能滥用。张口闭口都是礼貌用语,这样不但不会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可能会引起对方的反感。通常情况下,使用礼貌用语的时候要注意下列事项:
1.语气要温和亲切。声音不要高,也不要低,更不要娇声细气,有失庄重,否则,礼貌用语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还会引起对方的反感。
2.表情自然,态度端正。在说礼貌用语时,不要搞怪,要注意表情自然,给人一种亲切温和的印象。态度要适当谦恭,姿态太高或者太低,都是不受欢迎的。如果姿态太高,说话难免趾高气扬,即使使用了礼貌用语,也让人感觉很做作,无法产生亲切之感。姿态放得太低,给人一种卑躬屈膝的卑微感,也让人很不舒服,会给人一种曲意逢迎之感,不容易令人产生信任。
3.使用要有分寸。礼貌用语既不能说得过多,也不宜在不该省略的时候省略。说得过多,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给人的印象也不深刻。不该省略的时候略去不说,会给人留下不礼貌的感觉。
综上所述,在与人沟通交流时,要多使用礼貌用语,彰显出良好修养。另外,还要谨记,在使用这些礼貌用语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场合、时机,自己的神色表情,只有这样才能让礼貌用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事成了要致谢,事不成也要感谢
生活中有一些人,在求人办事之前跟对方说尽好话,只希望把事办成;而事成之后,却把办事之人忘得一干二净,连一句致谢的话都没有,好像从来没有发生过这事一样。更说不过去的是,由于一些原因导致事情最终没有办成,求人办事者不但不感谢对方的付出,反而埋怨起对方来,怪对方没有把事办成。
显然后者的行为属于一种严重的“无礼”行为,而且令人痛心的是这种“无礼”之事在生活中还真是数见不鲜。
苏鹏在北京做销售工作,临近春节准备买票回家过年。由于工作繁忙,他抽不出身去车站买票,只得委托同事小白帮他到车站买票。
受人所托,第二天,小白一大早就爬起来奔赴车站买票。买票的人很多,等轮到他买票的时候,车票已经卖光了,小白只好空手而返。
第二天小白起得更早些,又前往车站买票,可惜又没买到。小白只好返回公司,把买票情况告诉苏鹏。知道没买到票后,苏鹏很不高兴,不但没说一句感谢的话,反而还怪小白没有买到票,耽误了自己的行程。
苏鹏的做法让小白很生气:“做人怎么这样呢?又不是我不给你买,我起大早都没买到,怎么能怪我呢?不但不说感谢的话,还怪我没买到,真是岂有此理。我今天算是认清人了,以后再想找我帮忙,甭想了!”
此后,小白再也不搭理苏鹏,即使碰面,小白也故意转身,不愿搭理对方。苏鹏就这样因自己的“无礼”失去了一个好朋友。
实际上,不管事情是否办成,都要感谢为此付出的人,正如俗话所说:“没有功劳还有苦劳呢。”
人要学会感恩,它不仅仅让对方感到温暖,也可能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吕楠大学毕业后,想长期留在省城发展。按照当地的政策,如果被有资质的单位正式接纳,就可以将户口调入省城。吕楠花费心思寻找这样有资质的单位,可是由于人生地不熟,她多次碰壁。这时,她忽然想到了同学谢娜。她知道谢娜的姐姐谢丽在省城工作多年,可能对她有所帮助。于是,她就找到了谢娜,央求谢娜跟谢丽说说,看能否帮助她介绍个有资质的单位接纳她。谢娜把事情跟姐姐说了,热心的谢丽一口答应帮忙试试看。
但是事情没有像谢丽想象中那样简单,省城内像这样有资质的单位并不多,而且对人才的吸纳也都有严格的规定,谢丽咨询了几个朋友,都没有把事情搞定。当她很不好意思地将消息告诉给吕楠时,还想对方是不是会生气,没想到吕楠却笑着说:“没事了,姐,我知道事情不好办,没办成就没办成呗,我再想想别的办法,谢谢姐了。”
几个月时间过去了,没有办成户口迁移的吕楠迫不得已回到县城。临走前,她特意找来谢娜和谢丽吃了一顿饭,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本以为事情到此结束了,可是还没有完。大约一年后,不甘心的谢丽终于帮吕楠找到了愿意接纳她的单位。吕楠终于可以重新回到省城工作了。
仨人又聚在一起,其间,吕楠再三致谢谢丽。谢丽笑着说:“你的善解人意、多礼懂事让我决心一定要帮你,所以你不用谢我,要谢的话,就谢谢你自己吧!”
“无礼”开罪人,“有礼”结交人。在应该表达谢意的时候,要毫不犹豫地说出口。表达谢意的方式有多种,可以当面说声感谢,可以打个电话表示谢意,也可以通过他人表达感谢。不管通过哪种方式,都会让对方感到温暖,并将你记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