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大师平和的凝聚力
第1-1案例解析 面对激荡场景的平和发挥
在此之前,我们解读了摄影乐章的轰鸣、抑扬和节律,也解读了澎湃内心的摄影宣泄与宣泄的微妙性和多样性。其实,就情感存在方式的相对性而言,如果有激情昂扬的外在表露就必然有心照不宣的内在含蓄。这不仅具有情绪平衡的必然性,也是艺术表现的内在外在规律。而且,从心照不宣的感悟中得知一二和用心照不宣的含蓄性进行摄影表达都同样具有难度。但思维的微妙和摄影的精彩往往就在于类似的变化之中,否则思维和艺术的直白就会使生活变得索然无味,人类的心理活动和思维深度也会随之退化。所以,在同一场景面前的触景与生情,往往有着因人而异和因情而异的微妙变化。这类变化恰恰是自然性生理活动或心理活动的深奥之处,也同样是艺术摄影的绝妙之处。对此,笔者以摄影作品《意大利某村头的两个垃圾桶》(图1-1-1)为例进行解读,我们会从中得知类似变化的一二。
图1-1-1 《意大利某村头的两个垃圾桶》
1972年 [日]奈良原一高/摄影
摄影作品《意大利某村头的两个垃圾桶》的拍摄者奈良原一高是日本著名的摄影家,他的作品具有明确的外在冲击力和内在哲理性,常常给人静动相宜的平衡感。就作品画面的第一印象而言,激情昂扬的外在表露毋庸置疑,放射性的云朵、透视变形的建筑、巨大而不稳定的中轴雕塑等,无一不在展示着作品的激情四射与场景共鸣。但其间微妙的含蓄性又颇让我们若有所思——处在中轴线上的雕塑显然是以适度的材料铸就的两个硕大垃圾桶。就常理而言,垃圾桶是一个不得已的存在,通常只有躲在角落里默默地为众人尽责,而很少有人对其付出张扬之力,也不需要将此放置在中轴的地位,更无人将其大书特书地植入摄影作品的主题之中。但对此怀有不解之余,我们并没有感觉到垃圾桶所处的地位不适,也没有感觉到对垃圾桶做如此的张扬是言过其实,反而被摄影作品的整体穿透力所震撼,这就是摄影乐章的轰鸣、抑扬、节律等澎湃的摄影宣泄与心照不宣内在含蓄性的典型并置。我们从中可以感悟到人们对视觉平衡和心理平衡的相对性需求,可以感悟到艺术表现离不开内在外在交织的规律性,可以感悟到用心照不宣的含蓄性进行摄影表达所具有的难度,更可以感悟到思维的微妙和摄影的精彩往往就在于类似的矛盾冲突之中,并在思维和艺术的微妙内在中体验到生活背后的艺术魅力等。类似的体验与感悟已经不仅仅是雕塑本身的艺术魅力,没有摄影画面中所涵盖的整体内涵及其协调关系,宣泄与内敛的交织厚度就不会存在。笔者以摄影作品《意大利某村头的两个垃圾桶》为例来谈艺术表现内在外在的微妙性不仅是为了提升必要的审美意味,更是为解读激荡场面与平和发挥这一主题做些必要的铺垫。
既然触景可以生情,那么,情感也同样会决定着取景。这就是激荡场景与平和发挥的前提所在,更是避免摄影就事论事直白性误区的必要思虑。在摄影作品《意大利某村头的两个垃圾桶》中,场景的激荡和垃圾桶的卑微所产生的艺术张力深化了摄影的意境深度,同理,回避通常的喧嚣惯性而将喧嚣化平和更是意境探索的重要环节,也是摄影思维化的必要练习。
以摄影作品《海纳百川》(图1-1-2)为例,其间,触景可以生情,情感也可决定取景的内在意味性会更为明晰可辨。依照惯例,繁忙列车调度中心的场面理应是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现场,而拍摄者恰恰选择了冬季大雪铺天盖地的时节,皑皑白雪不仅简化了现场的杂乱、降温了原有的沸腾,也使摄影画面更具有节律的秩序感和线条的形式感,更凸显了回避惯性场景的个性表达,使一幅司空见惯的场景变得颇具新意。无疑,面对类似激荡场景的平和性发挥取决于拍摄者独特思维意识下的独特选择,这类选择使独特性和形式感获得了一举两得的巧合。由此可见,激荡场景的平和性发挥看似偏离了原本理应具有的内涵性,但恰恰是这种类似的偏离性使作品更富独特表现力,更能给人留下过目不忘的深刻印象,更能拓展摄影的表达空间。
图1-1-2 《海纳百川》
2008年 叶丹/摄影
就回避惯性情景的个性表达而言,摄影作品《第一颗原子弹》(图1-1-3)应该说更具有典型意义。就原子弹爆炸时给大家留下的标志性印象而言,蘑菇云的存在几乎是天经地义的习惯性认知,但上述作品却没有如此的惯性推衍,因为这张图片是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唯一一幅弥足珍贵的彩色照片。或许,在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人们对蘑菇云的标志性造型还没有预测的语句,摄影经验更是几乎为零,巨大的辐射和极高的温度几乎使所有的彩色胶片都大大失效,所以,就现场纪实性报道的难度而言,上述照片能够得以保存就已经十分庆幸,失去了对原子弹标志性造型的必要反应力度也就更加在所难免。但就摄影的独特性发挥和在意外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强烈而言,这幅作品与原子弹爆炸时冲天的蘑菇云相比,尽管失去了激荡的惯性场景,但无意中却留下了令人难忘的符号化独特印记。这类符号化印记虽然是在无奈之中对原子弹爆炸时标志性激荡场面的遗失,但非刻意性的平和发挥却意外地收获了反其道而行之的特有魅力,这类特有魅力和原子弹标志性爆炸形制相比无疑极具个性特征。尽管这类对激荡场景的平和性发挥并非是个人理念的坚定性和创造性发挥的必然结果,但突破思维习惯的自然流露却铸就了无法替代的独特记忆,这类无法替代不仅仅是因为它是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唯一的彩色照片,而更在于它与原子弹爆炸的习惯性认知具有一反常态的不同。在类似原子弹爆炸的特殊环境中,尽管超凡的激荡现场无法使人保持平和性发挥,但意外的收获的确形成了原子弹爆炸时的最平和画面。尽管这一收获并非是平和性发挥的直接结果,但上述作品在面对激荡现场时的平和性结果本身却证明了激荡与平和的互补性魅力,证明了在摄影中张扬与含蓄之平衡关系的艺术魅力。
图1-1-3 《第一颗原子弹》
1945年摄于美国新墨西哥州 [美]杰克·艾比/摄影
激荡场景的平和性发挥就其源头而言,属于惯性情景之个性表达的一部分。惯性情景的个性表达是触景生情的艺术性需要,不论是风景、场景还是情景,在艺术摄影中都需要采用与习惯性认知完全不同的思维与视角进行拍摄才能获得应有的作品升华,否则,作品就仅仅停留在客观复制的状态中而毫无作者的思维价值。复制的风景再动人也是自然的造化,复制的场景再精彩也是客观的本身,复制的情景再动人也不属于拍摄者的思想介入……所以,在惯性情景中如果没有个性表达的介入摄影作品就会失去作者的灵魂,艺术摄影与新闻摄影就会混为一谈,专业与非专业就会失去区别。为了拓展惯性情景之个性表达的摄影概念,笔者再以摄影作品《意外的心境》(图1-1-4)为例对此做些更为深化的解读。
图1-1-4 《意外的心境》
2012年摄于泰晤士小镇 陈 慧/摄影
摄影作品《意外的心境》是笔者带着研究生去室外采风时的学生作品。其实,鉴于现代社会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和知识交叉的时代需求,很多报考艺术摄影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并非都是摄影本科毕业的学生,交叉跨界的考生并不在少数。《意外的心境》这幅作品的拍摄者就是以本科为平面设计的专业背景来报考艺术摄影研究生方向的学生,尽管艺术设计和艺术摄影都在艺术的范畴之内,但专业的差异和跨界的难度依然十分客观。所以,跨界学生的摄影起步也同样十分艰难。但不管起步如何艰难,不管跨界如何不易,要达到跨界学习的强化目的、获得知识交叉的实际能力,跨专业考取艺术摄影研究方向的学生都需要迅速提高自己的摄影水平,以尽快形成另一个过硬的知识支撑,这样跨界学习和知识交叉的意义才能获得凸显。如何迅速提高跨界学生的专业水平,惯性情景之个性表达的思维认知就显得十分重要。尽管跨界研究生在起步阶段的摄影训练和训练环境都无法同就读本科摄影专业的学生那样接近理想的程度,但类似状况下成功的极少数作品往往都是惯性情景之个性表达的必然结果,作品《意外的心境》就是其中之一。为何会形成如此的意外性结果?无疑,是在习惯性摄影意识还尚未形成时,跨界知识更易于融合的必然所致。对此,它与拍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对标志性蘑菇云的无知有些类似——正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意外之喜。类似的结果看似意外,但它却充满着个性显示与思维交叉的必然性。
起初,拍摄《意外的心境》的研究生在泰晤士小城内用了很多的精力专注于拍摄美丽的风景、和谐的建筑、完美的雕塑和诱人的花草,即在所谓的习惯性场景中倾注了大量的精力,但拍来拍去总感觉跳不出限定的框架,拍摄出来的照片甚至不如实景更具吸引力。究其原因,无疑是整体的拍摄过程与自己的思维意识并没有产生必要的深度关联。当然,此结论并不是说拍摄者不够专注或不够用心,而是如何专注、如何用心对初学者而言往往是不得要领。触景生情的内在含义并不深奥——作为拍摄者,只要被眼前的景色所感动,就会端起相机及时地将其收入镜头,但因为阅历的不同、经历的不同、情绪的不同,甚至修养的不同等,会在触景生情上产生明显的差异性。所谓惯性情景,就是大家在面对同一情景时所表现出来的习惯性认知,即对美丽的风景、和谐的建筑、完美的雕塑和诱人的花草等的直观性认知都属于习惯性认知,而个性表达首先要摆脱对这样的直观性认知或习惯性认知。你可以把蜿蜒的河流与远方的太阳看成是曲线与点的关系,你可以把和谐的建筑提纯至音符或旋律,你可以与铜铸的雕塑彼此呼应形成人与物的对等沟通,你可以赋予诱人的小草以思维的灵性……类似的看成、提纯、对等和赋予,就是将惯性情景个性化的具体过程。其间,无疑包含着面对激荡场景的平和性发挥,或面对平和情景的非凡性发挥等个性化融合。
随着学生拍摄的推进,随着拍摄过程中老师的因势利导,学生们的思路渐渐开窍,夜幕也随之降临。当大家感到筋疲力尽的时候,小城的霓虹灯似乎又给大家注入了兴奋剂,夜景的魅力又使学生产生了新一轮创作的激情,作品《意外的心境》就是在上述的变换过程中产生的。作为《意外的心境》之原作的满图,下半部分本来还有大酒店光怪陆离的霓虹灯,加之同时还有背景天幕上的阴云翻滚,将此喻为激荡的情景并不为过。但拍摄者还是大胆地将大酒店光怪陆离的霓虹灯进行了二次构图的舍弃,并将背景天幕上的阴云翻滚统一概化在丰富而深沉的深蓝灰调之中,加上几片橘红色的灰调枯叶和疏密适度的干枯枝杈,在一幅典型的激荡场景中,拍摄者的平和性发挥达到了较高的水准。尤其是对初学的学生在第一次采风中的作品而言,《意外的心境》是比较理性的作品,所谓理性不仅包含着学生进步的速度,也包含着学生对触景生情的理解,更包含着学生个人思绪在氛围情调感悟上的升华能力。其实,在光怪陆离霓虹灯的光比关系中,几片枯叶和散乱的枯枝几乎没有感光度可言,而拍摄者却巧妙地利用闪光灯将枯枝和枯叶单独赋予了补光。这类补光不仅使枯叶的橘红灰调与天幕的蓝灰色调形成了极为和谐的互补色关系,天光和闪光彼此逆向的破例性光源交织也为画面增添了奇妙的平面感。尽管画面的结果是身处激荡场景时的平和性发挥,而平和之中却充满着丰富的色度变化和色相对比,类似的变化和对比使一幅看似平常的画面显得颇具巧妙的内在魅力和生动的外在亲和力。由此可见,在激荡情景中的平和性发挥仅是启发我们进行巧妙互补的表象概念,而个性的凸显和巧妙的编织才是艺术摄影的灵魂所在。
命题作业
在人流聚集的地方尝试着去拍摄各类人物的挎包、手提包、装饰包等与手的局部关系,从中发现由静动之间的差异性所带来的摄影亮点,体验选择摄影内涵的奇妙性和逻辑性,梳理所谓在激荡情景中的平和性发挥之理念的内在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