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课:有心老爸的成功教养经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如何与孩子们相处——爱孩子首先应注意爱的方式

爱孩子就要理解孩子、尊重孩子

孩子在想什么?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想?为什么孩子和你会有那么深的代沟?

不是因为孩子不懂你的良苦用心,而是因为你不懂孩子到底想要什么?走进孩子的心理世界,读懂孩子的心理密码,才能明白孩子的那颗真心,消除你与孩子的对抗冲突,建立你与孩子的亲密关系。

1.孩子也有自己的感受

小囡五岁时,第一次去幼儿园。她的妈妈陪着她,她看着墙上的画,大声问道:“谁画了这么难看的画?”小囡的妈妈感到很尴尬,不满地看着女儿,说:“太没有礼貌了,把这些漂亮的画说成难看,是很不友好的。”

一个明白小囡问题含义的老师笑着说:“在这儿,你没有必要一定要画漂亮的画,如果你喜欢,你也可以画简陋的画。”小囡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现在她已经得到了她隐藏的问题的答案:“如果一个女孩画画,画得不好又会怎么样呢?”

接下来,小囡拿起一个坏了的玩具消防车,自以为是地问道:“谁弄坏了这辆消防车?”她的妈妈回答说:“谁弄坏了它跟你有什么关系呢?这儿你谁都不认识。”

事实上,小囡并不是真的对那个名字感兴趣,她想知道弄坏玩具的孩子会有什么样的后果。理解了这个问题之后,老师给了一个适当的答复:“玩具就是拿来玩的,有时候它们会坏,就是这样。”

小囡看上去很满意。她得到了必要的信息:这个大人很好,即使画画得难看,即使玩具弄坏了,她也不会马上生气,我不需要害怕,待在这里很安全。小囡和她的妈妈挥手告别,走到老师身边,开始了她在幼儿园的第一天。

想要理解孩子,就要注意孩子的感受,读懂孩子真正的意思。首先,要了解的是孩子们都非常自我。他们提出的问题,大多数和自身的存在感有关。对此,你应该有所了解,然后有针对性地解答孩子的问题。

美国小男孩安迪问他的爸爸:“在哈莱姆,有多少孩子被抛弃?”安迪的爸爸是一个律师,对于儿子对社会问题感兴趣,感到非常高兴。于是他就特地去查了有关数据,然后向孩子发表了一通长长的演说。

但是安迪还是不满意,继续问同样的问题:“在纽约被抛弃的孩子有多少?美国呢?全世界呢?”

安迪的爸爸仔细想了想,方才明白过来,他的儿子并不是关心社会问题,他关心的是个人问题。安迪问这些问题并不是出于对被遗弃孩子的同情,而是担心自己被遗弃。他并不是想得到被遗弃孩子的数字,而是想得到确认他不会被遗弃。

于是,爸爸仔细考虑了一下安迪的担心,然后回答道:“你担心你的父母可能会像其他父母那样将你抛弃,我向你保证,我们不会抛弃你,如果你再为此感到烦恼,告诉我,这样我才能帮你消除担心。”

很多时候,孩子的行为和你所处的情况会让你感到分外棘手。尽管你努力地说有用的话、做有用的事,但你还是得不到好的结果,无法让孩子感到满意。为什么会如此?答案很简单,因为你对于孩子其实并不太了解。

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才能真正理解孩子想要什么。当孩子不听话的时候,我们会想当然地认为是孩子故意调皮;如果换一个角度去理解,你会发现原来事情完全不是你想象的那样,你误解了孩子。只有先弄清楚孩子想做什么,你才能引导他用合适的方式去完成,问题才能得到真正的解决。

【好爸爸导航】

孩子的感受和他们的行为有直接的联系,孩子有好的感受,就会有好的行为。只有当孩子们体会到自己的感受被接纳、被尊重,他们才能有安全的感觉。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感受好?那就是理解他们的感受!

2.孩子的事,先听听他的想法

有位爸爸带儿子去买衣服,挑来挑去,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孩子跟在爸爸后面,一副兴趣索然的样子。突然他停下脚步,指着一件衣服,大声地对爸爸说:“我就要这件。”

爸爸一看,那件衣服的质量并不很好,而且颜色也不适合孩子,于是便劝孩子说:“再看看别的吧。这件衣服不漂亮。”可是孩子一副非它不要的架势,爸爸拗不过他,也只好买了下来。

回到家爸爸才明白,孩子并不是看衣服有多好,而是因为衣服上面印着变形金刚的图案。这促使爸爸开始观察孩子的生活,他发现孩子对于变形金刚特别喜欢。了解到这一点,爸爸突然想到,这也许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切入点。

平时孩子有一个喜欢赖床的坏习惯,每天早晨上学的时候,妈妈叫他起床,他总是拖拖拉拉,好一会儿,才很不情愿地起来。联系到孩子喜欢变形金刚的情况,爸爸想到了一个改正孩子赖床习惯的好办法。

早晨起床的时候,妈妈照例喊孩子,孩子依然赖床。爸爸告诉妈妈,说自己有办法叫醒孩子。妈妈不相信。爸爸走到孩子的房间里,对孩子大声喊:“小变形金刚,快来救我,外星人来了……”

听到“变形金刚”几个字,孩子马上从床上跳起来。以后每次叫孩子起床的时候,爸爸都会使用类似的方法,屡试不爽。

当孩子认定了某位英雄,他们便会以这个人为榜样,这时,便可以抓住这一点,引导孩子去改变自己。借助他们喜欢的英雄,去和孩子沟通,孩子往往很乐于接受教育。

一旦抓住孩子的心,教育就会变得简单。对于孩子喜欢和关心的事物,我们要充分了解。有些可以用来作为教育孩子的切入点,帮助我们完成对孩子的教育。

奶奶看到小女孩咬手指甲,教育道:“哎呀,子雯,好脏啊,不许咬,再咬你就考不上大学!”这个5岁的小女孩问:“奶奶,那我能找到男朋友吗?”奶奶笑道:“那肯定是找不到的,谁会找咬指甲的脏女孩做女朋友呢?”后来,小女孩看到小朋友咬指甲,就会教育说:“咬指甲好脏啊,会找不到男朋友的。”

还有一个孩子上幼儿园小班,他特别爱吃,而且平时晚上不早睡,早上赖床。为了让他起床,他的爸爸想了一个办法:在他的耳边念幼儿园当天的食谱。念着,念着,他就清醒了,嘴里嘟囔着:“这个可好吃了,我最喜欢吃了……”然后翻身起床去幼儿园了。

用孩子关心的话题教育孩子,效果绝对比说教要好得多。要想抓住孩子的心,你就得知道孩子喜欢什么,而这就需要你仔细观察了。

【好爸爸导航】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要了解孩子,如果连他们心里在想什么都不知道,教育又从何谈起呢?为此,做爸爸的应当把孩子看作一个独立的、平等的个体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同时,也要用孩子的眼光,从孩子的视角去看待他们的一言一行。

3.孩子都是渴望被关注的

小明一回到家,把书包甩在地上,冲进厨房,嚷嚷道:“我饿了,我要喝牛奶,吃曲奇饼,我快饿死了!”

爸爸一捂手中的电话,说:“等一会儿,爸爸要打一个电话。”

可是小明才不管呢,完全听不进去,不断地嚷嚷。

爸爸讲完电话,看到扔在地上的书包,便说:“明明,把你的书包收拾一下。”

小明不理会爸爸的要求,就好像没有听到一样。他开始大声哭闹、抱怨,打开冰箱乱找东西吃。

爸爸很愤怒,可看到孩子流泪的小脸蛋,又有了负罪感,不好意思去责怪他。

就在这个时候,孩子把冰箱一拉,一个盒子掉了出来,牛奶顿时洒了一地。

爸爸再也控制不住了,大怒道:“你怎么搞的!叫你等一会儿,等一会儿……你给我回自己的房间待着去!”

孩子怎么闹起来的?很多人都完全摸不着头脑。其实说穿了很简单,孩子需要被关注。

孩子刚从一天紧张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希望别人能够体会到他的辛苦。从孩子乱扔书包,开冰箱找吃的,最后,孩子洒了牛奶,都是有目的的:一方面因为回到家没有得到必要的关注和抚慰,所以发泄心中的不满;另一方面则希望自己的言语和行动,能够引来大人关注的目光。

在他数次试图引起父母的关注,而父母都没有认真搭理他的时候,他会很不爽,然后采取哭闹的方式,引人注目。

当孩子想找个人聊天的时候,当孩子有问题需要指导的时候,当孩子想要别人来分享快乐的时候,当孩子有了心事需要倾诉的时候,作为爸爸,你一定要有耐心,对其表示关注。耐心听孩子的诉说,亲切地指导孩子,是爸爸应该做的事情。经常倾听孩子的心声,不仅能够增加孩子的心理满足感,还能够锻炼孩子的表达自我的能力,同时可以增进亲子感情,何乐而不为呢?

当孩子回到家里,都希望大人能够一眼看到自己,并且发出欢迎的呼声。有的孩子则喜欢把自己看到的稀奇事儿说给爸爸妈妈听,这时不应拒绝孩子诉说。耐心地倾听孩子的讲述,并做出认真对待的神态,以回馈孩子的讲述,会使孩子感觉到被尊重:他会觉得你确实在认真地听,而不是敷衍了事。

要是你确实非常忙,没有闲暇听孩子讲述,就可以用温和的话语和孩子商量:“你看,爸爸正忙着呢!等会儿爸爸坐下来仔细听你说,好吗?”

如果因为忙碌或其他的事情,你便不耐烦地说:“没见我正忙吗,以后再说!”那么孩子的满腔热情就被扑灭了,他们会觉得很失望,甚至不满,而导致哭闹的情况发生。

记住,每一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关注的目光,成为人群的焦点。

有一对夫妇生了第二个儿子,亲友们跑来看孩子,大家一进门都高声说:“小宝贝儿在哪儿呢?快让我们看看!”

然后他们拿出很多礼物,热情地围在小婴儿的旁边,发出热烈的赞赏声:“看那睫毛,多么长,多么浓密!看那头发,哇,多么柔软!看那小手,肥肥短短的,多可爱……”

直到客人们走,都没人注意到客厅里4岁的孩子正手托着下巴,看着议论纷纷的人们。

晚上刷牙的时候,这个孩子拿着镜子,问妈妈:“我的睫毛不长吗?我的睫毛不密吗?我的头发不软吗?妈妈,我的手不可爱吗?”

向来乖巧听话的孩子开始制造麻烦:起床、穿衣、刷牙、洗脸、吃饭……每一件事都要和大人对着干,最后惹得爸爸妈妈很不高兴。

孩子是忌妒吗?不是这样的,他只是在表达自己无声的抗议,想吸引人们的关注而已。

【好爸爸导航】

对于孩子而言,受到承认的关注不仅仅是他们的一种心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心理和情感需求。当孩子表现出我们所不理解的行为时,做爸爸的不应该表现得不耐烦,而应该静下心来,与孩子进行沟通,让孩子感受到大人对自己的尊重。要知道,孩子渴望大人的关注,说到底是渴望大人的尊重。

4.绝不“代替”孩子解决困难

当孩子希望自己做事情的时候,不要阻止他,心里也不要厌烦。被阻止参与某种活动时,孩子内心会不满和愤怒。对此,大人应该表示理解。

孩子的能力有限,他们不可能很快地、熟练地掌握做事的技巧,他们需要花很长时间去系鞋带,扣上衣的扣子,穿上外套,拧开瓶盖,或者开门。

这个时候,不要着急,你要给孩子一点时间。此时对他们最好的帮助就是耐心地等待,而不是横加干涉。

站在孩子的旁边,你对任务的困难进行一点评价:“穿一件外套不容易。”“瓶盖很难拧开。”这样的评价会对孩子有帮助:肯定任务的难度,那么孩子不管最终成功与否,都不会否定自己的努力。

孩子把事情做成了,他们知道一件很难的家务事被征服了,他们会有满足感。孩子没有完成任务,他们从你的话语里了解到了这件事确实很难,他们会感到安慰。不管是哪种情况,孩子都能从中获得理解和支持。

这将加深你和孩子之间的亲密感。当孩子没有能够做成某事,你不能让孩子感到自己能力不够。若孩子因此沮丧,你要鼓励他。

同时,要特别提醒爸爸注意的是,孩子的生活不能被大人对效率的需要所控制,这一点至关重要。效率是孩子的敌人。对于孩子的情感发展而言,提倡效率的代价太高了,会耗尽孩子的才智,阻碍孩子个性的成长,抑制其兴趣的发展,还可能会造成情感上的彻底崩溃。

因此,孩子做事情,作为爸爸,要给予孩子尝试的机会和时间,不要催促或斥骂,免得孩子丧失继续做事的兴趣。

孩子虽然被比喻成纯洁的白纸,但是他们其实并不像我们通常认为的那样笨拙。孩子小小年纪可以很容易学会做许多事,而且可以做得很灵巧、很精确、很认真。所以不要小看孩子,应多给孩子一些尝试的机会。哪怕是一些极为简单的小事,诸如扣纽扣,孩子通过自身的努力,若能够最终完成,也会产生积极的教育意义。

另外,我们还要肯定孩子的学习劲头和认真的品质。几乎每个孩子都希望能够把事情做好,以得到父母和其他大人的肯定,因此不少的孩子在自己做事的时候,有一种轴劲。他们往往很坚持,不肯轻易放弃,而直到自己把事情做成为止。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由于孩子需要通过做成事情来实现自我肯定。

孩子都希望自己对周围世界的控制和掌握能力能不断增强,当他们发现自己对世界并没有控制能力时,他们都会感觉到某种程度的丢脸,甚至感到做好的危险和害怕。因此,很小的孩子也渴望独立,希望自己能够做一些事情。孩子的独立成长需要你的信任。你要理解孩子,并相信孩子能够做好自己的事情。

【好爸爸导航】

你会喜欢一个不相信自己的人吗?一定不会,孩子更是这样。爸爸对他们的信任其实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在孩子的潜意识里,他们会感觉到爸爸对他的支持与期待,这种力量可以让他们做得更好。

5.放下不切实际的期望

对于孩子的教育,往往寄托了父母深深的期望。作为爸爸,你的期望将影响孩子的成长,有时这种影响很直接。

你对孩子期望过多、过高,孩子可能会变得拘谨;你期望太少或太低,孩子则可能会失去行为能力和发展方向,以后遇到事情,将变得无所适从。

对孩子的期望一定要合乎实际。要是你的期望不切实际,孩子无法达到,那么期望就会变成一座大山,压在孩子的身上,让他透不过气来。如此一来,孩子的人生就必将不幸。

因此,不要让你的要求和期望压制孩子的个性,不要强迫孩子去适应你设计的模型,或许你的设计很完美,但并不一定适合孩子的发展。在实际生活中,却有那么多不切实际的期望被强行放在了孩子的身上。

(1)拿孩子与别人比较。

这就是最常见的不切实际的期望。拿孩子与成功的哥哥、姐姐或班级其他同学比较,会破坏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如果你对孩子说“为什么你不能像哥哥那样安静地睡觉,不能像隔壁的小明那样安静地玩耍呢”,就等于将孩子置于无形的压力下。孩子乖觉一些,就会反驳:“我不是哥哥,我不是小明,我是我!”

(2)“就要做第一”,要求孩子做到最出色。

这也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期望,这往往会成为压迫性的负担。如果我们对孩子的要求太多,孩子可能会反抗,或不理睬我们,或被迫屈服。无论孩子产生何种情况,都难免对父母生出怨恨和不信任的情绪。

(3)子承父业,走父辈的道路。

这样的期望在生活中很常见,有些家长甚至因此和孩子闹别扭。其实这样的期望也很不合理。我们要尊重孩子的个性,无论他们具备怎样的能力和个性,尊重他们选择人生道理的权力。

教授要是能够接受儿子在菜园里种地,而不是他所期望的学术领域,他会与儿子形成良好的关系;反之,如果你不能接受孩子的职业选择,期望孩子继承你的事业,或祖业,那么对于孩子来说,可能并不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4)不顾孩子的个性爱好,要求孩子学钢琴、学美术、学舞蹈,等等。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多才多艺,但是如果忽略孩子自身的兴趣爱好,将才艺学习强加在孩子身上,必然会造成逆反的心理,引发你和孩子之间的战争,从而影响彼此的亲子关系。

作为孩子的爸爸,你要理解孩子,就应放下对孩子怀抱的不切实际之期望。就像爱与信任只能慷慨地给予,而不能强求一样,我们对孩子的期望是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人生道路,而不是强迫他们按照我们的要求去做。

另外,要注意放下不切实际的期望,不代表放弃所有的期望。如果孩子感觉到大人对他们没有期望,他们也会有觉得痛苦,因为那样,他会觉得自己被忽视,所以,对孩子要有期望,但要保证你的期望合乎实际,就是让孩子经过努力,完全能够达到的期望。

【好爸爸导航】

“没有问题孩子,只有问题父母”。正如诗人雨果所说:“寄托有时候会成为断送。”做爸爸的要想自己的期望成为有益孩子健康的积极力量,就必须调整好你的期望值,不要让你的期望变成对孩子的伤害。

6.鼓励孩子做想做的事

有位爸爸在儿子稍稍懂事时,便开始有意识地让孩子自己做主,独立地去选择和决定一些事情,比如早上是喝牛奶还是豆浆,晚上跟谁一起睡,双休日去哪个公园玩,等等。久而久之锻炼下来,儿子的自信心越来越强,常常努力地表现自己,然后欢呼雀跃:“爸爸,看我的,你看我的……”

这一天,爸爸下班后,妈妈告诉他:“儿子的幼儿园要开兴趣班了,其中有舞蹈、绘画、英语、跆拳道等好几种,你觉得到底该报名学哪个?”同时,她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我觉得让他选英语好一点,这样对他以后上学很有好处。”

爸爸说:“我看还是先问问孩子自己的想法吧。”

妈妈不以为然:“他才五岁,懂什么?”

晚饭后,妈妈问孩子:“儿子,妈妈给你报个英语的兴趣班吧,你想想以后你就可以去外国,和外国人说话,多厉害!”

“不,我要报画画。”孩子虽小,回答可一点不含糊。

“画画?画画有什么意思!将来能画出什么名堂来?听妈妈的,报英语!”“不,我就要画画,我就喜欢!”

旁边的爸爸微笑点头,说:“儿子,很好,事事都有自己的主见和决断,这就是我的儿子。可是,千万别半途而废哦。”

听了爸爸的话,孩子很严肃地说:“我会很认真地学画画,我要成为一个画家。”

爸爸微笑地说:“嗯,爸爸相信,你一定会成为一个杰出的画家。”

妈妈可不乐意了:“学画画,这怎么行?没看见大街上那么多流浪画家吗?”

爸爸摇头说:“让他自己选,这样他才不会后悔。押着他去学,他又怎么学得进去呢?”

于是,孩子终于如愿上了绘画兴趣班。儿子每周都会拿回自己的习作。尽管那些习作并不见得精彩,但爸爸将之贴在家里的墙上,鼓励孩子。妈妈看到墙上的画,心里酸溜溜的,不甘心地说:“儿子学画那么认真,可是画画对他有什么帮助啊!这不是浪费他的时间吗?”爸爸说:“儿子大概永远成不了画家,但从小培养自信心和决断力的他一定会有能力为自己将来的人生描绘一幅最美的画卷!”

儿子长大了,果然像妈妈所说的那样,并没有成为画家,不过,他却成了一名杰出的商人,尽管事业忙碌,但他依然喜欢画画,闲暇时就画上几笔。当他谈起自己的成功时,他说:“我能有今天,多亏了爸爸,因为他让我学会了选择,让我拥有了成就事业的魄力。”

对于充满幻想的孩子,你永远都不能预测他们将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不能预测他们将通过什么途径获得成功。

这时,你需要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鼓励孩子做他们喜欢做的事情。只要他们做的事情是积极向上的,就要鼓励,而将来的结果如何,则应该让孩子自己做主。孩子往往会给你意外的惊喜,能在你认为不可能的情况下取得更大的成绩。

【好爸爸导航】

放手让孩子做他们喜欢做的事,其实是一种对孩子的尊重和信任。做家长的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权,相信孩子自己能够做好自己的事情。

7.让孩子在赞赏中进步

有个孩子看一本旅游的杂志,爸爸则在一旁看着报纸。过了一会儿,孩子对爸爸说:“我过几天准备去海南旅游。”

爸爸好像没有听见,没有理他。孩子不甘心地喊道:“爸爸,你不觉得我很勇敢吗?为什么不说话呢?”

爸爸说:“世界上的事并不单是勇敢就能办到,你说的这件事不只需要勇敢,还需要钱。”

孩子对爸爸说:“这本杂志上面有一个征文比赛的通知,冠军可以免费到海南旅游,我决定投稿试试。”

孩子把杂志摊开,摆在爸爸面前。

爸爸对杂志看都没看一眼,对孩子说:“关于征文中提到的内容,你知道多少呢?冠军只有一个,竞争太过激烈了,你还是好好看自己的书吧,不要想那么多不现实的东西。”

“可是我有许多好玩的想法……”孩子继续异想天开地说。

爸爸继续看着自己的报纸,对孩子的话题一点都不在意,只是淡淡地说:“随便你怎么想吧,不过你要记住,现在你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与其胡思乱想,不如把精力用在学习上。”

之后,爸爸也没有注意孩子每天都在忙些什么。过了一个星期,孩子突然告诉爸爸,他要去海南了,因为他的征文获奖了。

爸爸很惊愕,半晌才对孩子说:“太好了,儿子,祝贺你,我们是不是应该举办一个庆祝仪式?”

孩子嘟着嘴说:“爸爸,只要你别不理我就行了。”

不要小看你的孩子,更不要忽视孩子。对于孩子的异想天开,你要保持关注的态度。孩子需要你的支持和鼓励,那是孩子前进的动力。孩子也许只是一时兴起,或者因为莫名的冲动,不管为何,总之他怀着憧憬启航了。

孩子决定实施他的想法时,就证明他已经对自己的行为和人生有了决断的意识和能力。在这个时候,你应该给他支持,给他鼓励和赞赏。

孩子发表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决定,他很希望得到父母的关注和支持。如果你能够在孩子表达意见、做出决定的时候,表示关注和赞赏,他就会因此而焕发更加强的自信;如果你忽视了孩子的决定,没有及时地给予赞赏,尽管有的孩子会一如既往地把自己的决定实现,但是他的内心深处会产生一种深深的缺憾。

从上面的案例,我们就可以看出,忽略孩子的表达,很容易让孩子形成某些偏激的思想。虽然偏激思想能够刺激人前进,然而在偏激思想的刺激下,孩子很容易走入歧路。

因此,不要小看了孩子,更别忽略了孩子,因为这不仅是培养孩子自信的好机会,还是培养孩子健全人格的重要时刻。尊重孩子的决定,对孩子的决定给予赏识与支持,让孩子养成果断和勇敢的性格。

【好爸爸导航】

人性最奥妙的地方之一就是会渴求赞赏。“一斤”赞赏的成效远超过“一吨”重的责备。一个不能得到称赞和欣赏的孩子,反倒会尝试从其他怪诞,甚至有害的途径,寻求他们所需要的赞赏。如果做爸爸的愿意去寻求,必能在自己孩子的身上发现他们有值得赞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