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晋城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长平之战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

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规模最大、死亡人数最多的战争,也是世界战争史上一次惨烈的战役。这次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催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


公元前770年至前221年,是中国历史的春秋战国时期,这500多年间诸侯争霸,战事不断。特别是战国时期,七雄角逐,各国变法运动此伏彼起,诸子百家蜂拥而动,著书立说,新兴的政治势力日益活跃,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涌现出百家争鸣的盛大场面,其间,秦国经商鞅变法,势力日增,齐、楚、燕、韩、赵、魏东方六国日趋衰落,都无法与强大的秦国相抗衡,秦国有了统一中国的雄心和实力。秦统一过程中,决定性的战役之一是发生在高平境内的长平之战。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规模最大、死亡人数最多的战争,也是世界战争史上一次惨烈的战役。这次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催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

长平之战是战国后期,秦国军队在长平围歼赵国重兵的一场大战。秦昭王三十七年(前270),秦国进攻赵国,被赵国大将赵奢大败于阏与(今山西和顺,一说为沁县)。秦国东进受挫后,秦昭王采用谋士范雎“远交而近攻”之计,结好齐国,先谋韩、魏。自秦昭王三十九年(前268)起,秦先后攻取韩国怀邑(今河南省武陟西南)、南阳(今河南省修武)、陉城(今山西省曲沃东北)等地,形成对韩上党的包围。韩桓惠王见势忧虑,遣使臣入秦,献上党地求和。韩上党守靳黈宁愿抗秦战死,拒不从命。韩王派冯亭替换靳黈为上党守。秦昭襄王四十五年(前262年),秦将白起率军攻占韩国野王(今河南省沁阳),切断韩上党郡与韩国都城新郑(今属河南)的通道。冯亭派使臣赴赵,称:“韩不能守上党,入之于秦,其吏民皆安为赵,不欲为秦。有城市邑十七,愿再拜之入赵。”赵孝成王先与平阳君赵豹商议,赵豹以为不可贪无故之利。又召平原君赵胜与赵禹商议,二人皆以为“坐受城市邑十七,此大利,不可失也。”赵孝成王遂命赵胜前往受地。秦昭王闻讯大怒,命王龁攻赵,遂引发长平之战。

赵王既受上党献地,于秦昭襄王四十六年(前261)派名将廉颇屯兵于长平,筑垒扎营,在南北约25公里、东南约10公里的范围内布阵拒秦。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前260),王龁率秦军经太行道进攻长平。长平,广义即指今高平市全境。廉颇上党拒敌,为什么要屯兵长平呢?第一,长平是上党郡乃至赵都邯郸市的西、南两个方面的襟喉之地和战略屏障。秦前次既先占领了以安邑(今山西省夏县西北)为中心的魏之河东,又攻下了以野王为中心的韩之南阳,就在与赵的两强角逐中无论谁先进攻上党,抑或最终直指邯郸,长平都是无可替代的必经之途。这就是说,只要廉颇有一支劲旅锐卒固守长平不失,秦军则不能涉足上党,更难得接近邯郸了。第二,长平本身是整个上党地区具有多重军事地理优越条件的战略重地。长平广41公里,袤37公里,略呈矩形,面积946平方公里。地势东、西、北三面环山,状若箕形,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主河为丹河,又有五大支流许河、东仓河、小东仓河、东大河、永禄河呈网状遍布全境,地下水丰富。这样的地理环境之于战争,则山地有险可凭,特别是西、北方面犹有高平关、长平关、故关等群塞可固守;丘陵于部队无大碍却可隐蔽行事;河谷平川则极宜大部队调度和辎重运筹转输,更无大军食饮之虞。由此,长平成为秦、赵两军必争的战略要地。王龁率秦军进入上党腹地后,远离国土作战,意欲速战速决。四月,秦兵斩杀赵军副将赵茄;六月,攻陷两座城堡,捉拿4名都尉;七月,又擒“二尉”,夺取赵军西面壁垒。廉颇初战失利后,改变战术,固守险隘,以逸待劳。双方相持3个月,秦军屡攻不下。

赵军大兵被围,赵王忧惧秦军势强,派使臣郑朱往秦媾和,秦以礼相待,造成秦、赵将媾和假象,麻痹各国不再救赵。此时,齐、楚两国已派军援救。秦军本欲撤退,但见齐、楚军畏惧秦军,观望不前,便不再后撤。赵求和失败。

秦军强攻不能速胜,转而派人携重金潜入赵国施反间计。说秦国只怕赵奢之子赵括,廉颇已老不足为虑,且将投降秦军。赵王对廉颇屡战失利又固守不出已然不满,更听信流言,于七月改用赵括代替廉颇为将。

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之子,熟读兵法,但缺少实战指挥才能,又骄躁轻敌。其父生前曾言括不可为帅;括母也再三谏阻以括为帅,赵王不听。秦王闻知赵王中计,即密派名将白起为上将军,改王龁为副将。初战时,秦军正面佯装败退,诱赵军脱离有利阵地。赵括拘泥兵书,不知通变(后世所谓“纸上谈兵”源于此),以为秦军后撤是败走,即率军追击;白起以2.5万步卒迂回至赵军后方,切断赵军退路;又派5000骑兵插入赵军营垒,将赵军截为两段。赵军腹背受敌,陷入绝境,被迫就地筑垒,固守待援。秦昭襄王闻知赵重兵被围,亲赴河内(今豫北地区)征召15岁以上男丁开往长平,堵截赵国援兵,断绝粮道。至九月,赵军被围困断粮达46天,士卒相杀而食。赵军分4队轮番突围不成,最后赵括亲率精兵搏战,被秦兵射死。至此,赵军全线崩溃,40余万兵卒全部投降。白起恐赵卒反叛,将饿殍聚于谷口村,尽数坑杀,仅释放200多名年幼者回赵。当时,赵国是东方六国中军事实力最强的国家,长平一战,实力大损,一蹶不振。

长平之战已过2200多年,至今在高平、沁水等地仍留有“围城”“箭头”“弃甲院”“米山”“王何”“王降”“谷口”“武安城”“马邑”“王离城”等与这次战争有关的村名,和因尸骨如山而得名的“骷髅山”,以及相传以血流成河而得名的“丹河”等。

长平之战,成为战国时代一次规模最大、战况最惨烈的战争。此役由于秦取得全胜,由其统一中国的形势已呈不可逆转之势,标志着以列国林立、兼并战争频仍为特征的战国时代行将终结,一个史无前例的中央集权封建大帝国就要降临了。从这一点说,长平之战是一场划时代的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