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晋城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民国至抗战时期

辛亥革命后,全国废府、州,存县。1914年,废泽州府,原属各县归冀宁道。同年改凤台县为晋城县。1930年,全省统一废道。抗日战争初期,原泽州府所属各县归属山西省第五专署。在此期间,日本侵略军曾多次进犯上党。为抗击日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于1938年挺进敌后,建立了太行、太岳革命根据地。1941年至1943年,原泽州府所属各县县城,先后被日本侵略军占领。为便于发动和组织军民抗日,晋冀豫边区所属的太行行署和太岳行署,除建立高平、陵川、沁水等抗日县政府外,并在各边沿地区设置新县:

士敏县1941年10月设于沁水县东部,初名沁东县,曾名端氏县,为纪念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爱国将领武士敏,改为士敏县,属太岳区第二专署,辖7个区。1947年并入沁水县。

沁南县1942年2月设于沁水县西南部,属太岳区第二专署,辖中村、土沃、梁庄3个区。1943年3月改属第四专署。1946年1月改称沁水县,迁入沁水城关。1947年,士敏县并入沁水县。

晋沁县1941年12月设于晋城县南部和河南省沁阳县北部地区,初名晋南县。1942年12月改名晋沁县,属晋豫区第一专署。1943年3月改属太岳区第二专署。辖陟椒、高会、土河、衙道4个区。1945年撤销。

晋北县1942年8月,设于晋城县北部西大阳一带。初属太岳区第二专署,后改属第四专署,辖阳城县大安头,晋城半坡、西四义及沁水县郭庄共4个区。1945年撤销。

晋东县1943年10月,设于晋城县东部山区。属太行区第八专署。初辖柳树口、郭背、南庄、寨则4个区。1945年5月增辖陵川县附城和晋城县高都两个区。同年8月撤销。

陵高县1943年11月,设于陵川县与高平县接壤地区。属太行第八专署,辖陵川县附城等7个区,1945年8月撤销。

建宁县1943年7月,设于高平、陵川、长子、长治县4县交叉地区,属太岳区第二专署,辖高平县三甲、团池、陈区、建宁,陵川县杨村、司家河,长子县色头,长治县荫城、八义等地。同年10月撤销。

阳南县与阳北县1942年7月,分阳城县为阳南、阳北2县,均属晋豫区第三专署。1943年3月改属太岳区第四专署。阳南县辖黄坡、下交、东冶、董封等6个区。阳北县辖峪北、马寨、宜固3个区。1945年4月,阳南县与阳北县合并,恢复原阳城县建置。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晋城、高平、阳城、陵川、沁水5县相继解放。原置边沿县撤销,仍恢复原5县建置。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太岳区委、太岳行署、太岳军区迁至沁水、阳城等地,晋城渐成为政治、经济、文化的一个中心区域。为了取得城市工作经验和培养城市干部,1948年10月中共太岳区党委在晋城建市。市区就是当时的城关区,人口大约1.1万人,1949年8月,晋城市撤销,并入了晋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