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译注(修订本)(上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吴子使札来聘 襄公二十九年

公羊传

【题解】

本文的标题是《春秋》中的一句“经文”。

“吴子”是对吴王余祭(zhài)的尊称。因他派遣季札访问鲁国,学习中原文化,所以不称“吴人”而尊称“吴子”。但是,在孔子看来,季札虽是个贤者,由于他是“夷狄”之人,所以不依“贤者不名”的惯例,而直写其名。

本文作者认为季札把吴国政权让给兄长,以及他对侄辈间的骨肉相残采取不介入的态度,都符合儒家的“礼让”精神,所以对他的“让国”事迹,叙述得很详尽。

最后,作者对“经文”的“笔法”也作了一点说明。吴国属于“夷狄”之邦,既没有“贤君”,也没有“贤父”,因此,作为人臣、人子的季札,就不能被认为是完美的人。这充分反映出《春秋》的偏见。

吴无君、无大夫[1],此何以有君、有大夫?贤季子也[2]

何贤乎季子?让国也。

其让国奈何?谒也[3]、余祭也、夷昧也,与季子同母者四。季子弱而才[4],兄弟皆爱之,同欲立之以为君。谒曰:“今若是迮而与季子国[5],季子犹不受也。请无与子而与弟,弟兄迭为君,而致国乎季子。”皆曰:“诺。”故诸为君者,皆轻死而为勇[6],饮食必祝曰[7]:“天苟有吴国[8],尚速有悔于予身!”故谒也死,余祭也立;余祭也死,夷昧也立;夷昧也死,则国宜之季子者也。

季子使而亡焉[9]。僚者[10],长庶也[11],即之。季子使而反,至而君之尔[12]。阖闾曰[13]:“先君之所以不与子而与弟者[14],凡为季子故也。将从先君之命与[15],则国宜之季子者也;如不从先君之命与,则我宜立者也。僚恶得为君乎[16]?”于是使专诸刺僚[17],而致国乎季子。季子不受,曰:“尔弑吾君[18],吾受尔国,是吾与尔为篡也;尔杀吾兄[19],吾又杀尔,是父子兄弟相杀,终身无已也!”去之延陵[20],终身不入吴国[21]。故君子以其不受为义,以其不杀为仁。

贤季子,则吴何以有君、有大夫?以季子为臣,则宜有君者也。

“札”者何?吴季子之名也。

《春秋》贤者不名[22],此何以名?许夷狄者,不一而足也。

季子者,所贤也,曷为不足乎季子?许人臣者必使臣,许人子者必使子也。

【注释】

[1]吴无君、无大夫:这句话是说,吴国是夷狄之邦,无儒家的君臣上下之礼。襄公十四年(前559年),吴与其他国家会盟,只称“吴”,不知其国君和大夫的名字。

[2]贤:赞许。季子:季札,春秋时吴王寿梦的幼子。寿梦想立他为嗣,他坚辞不受,封于延陵。寿梦死,让国给兄长诸樊。曾出使中原各国。

[3]谒:又称诸樊,吴王寿梦的长子。下文的余祭、夷昧,也是寿梦的儿子。

[4]弱:年少。

[5]迮(zé):仓促。

[6]轻死:对死亡不在意。

[7]祝:祷告。

[8]有吴国:指保存吴国。

[9]亡:动词,在外未归。

[10]僚:吴王僚。又名州于,吴王夷昧之子。曾多次兴兵伐楚,后被专诸刺死。

[11]长庶:众子中最年长者。

[12]君之:以之以君,把僚当作国君。

[13]阖闾:名光,吴王谒之子,派专诸刺僚,自立为君,曾灭徐破楚。后在吴越战争中被越王勾践射伤致死。

[14]先君:已经去世的国君。这里指吴王谒、余祭和夷昧。

[15]与:通“欤”。语助词。下文“与”字同。

[16]恶(wū):怎么。

[17]专诸:春秋时吴国人。公子光欲杀吴王僚自立,命他把短剑藏在鱼腹中,借着宴会献鱼的机会,把吴王僚刺死,他也当场被杀。

[18]弑(shì):旧时臣下杀死君主或子女杀死父母称“弑”。

[19]吾兄:这里是“吾兄”之子的意思。指吴王僚。

[20]延陵:吴邑名,在今江苏常州境。

[21]吴国:指吴国都城。

[22]贤者不名:这里指“春秋笔法”。《春秋》作者对具有儒家德行的人,称他的字,或称“子”,反之称他的名,以示褒贬。又古代士大夫都有名有字,称字表示尊重。

【译文】

吴国没有国君、没有大夫,这里为什么有国君、有大夫呢?这是为了赞美季子。

为什么要赞美季子?他把君位让给兄长了。

他把君位让给兄长,是怎么一回事?谒、余祭、夷昧和季子,是同母所生的四兄弟。季子年少有才能,哥哥们都喜欢他,共同想立他做国君。谒说:“现在如果这样匆忙地就把君位交给季子,他还是不肯接受的。咱们不要传位给儿子,而传位给弟弟,兄弟依次做国君,就可以把吴国的君位传给季子了。”大家都说:“好。”因此,这几个做国君的,都认为视死如归就是勇敢,进食时一定祷告说:“上天如果想让吴国存在下去,就快把灾难加到我身上!”因此,谒死了,余祭做国君;余祭死了,夷昧做国君;夷昧死后,吴国的君位就应该传到季子的身上了。

那时季子正出使在外,没有回来。有个叫僚的,是已去世的国君的子侄中最年长的,他即位做了国君。季子出使归来,便奉僚为国君。阖闾对他说:“先君之所以采用不传子而传给弟弟的方式,都是为了季子的缘故呵。如果打算听从先君的命令,那么,君位就应该授给季子;如果不听从先君的命令,那么我就应该做国君。僚怎么能做国君呢?”于是便派专诸把僚刺死,并且把君位交给季子。季子不接受,说道:“你杀了我的国君,我接受你的君位,这是我参与你篡位的事;你杀了我哥哥的儿子,我再杀你,这是父子兄弟相互残杀,一辈子没有结束的时候!”他离开国都到延陵去,一生也没有再回都城。因此,君子便认为他不接受君位是义,不做互相残杀的事情是仁。

赞美季子,那么,吴国为什么就有国君、有大夫了呢?因为季子是臣,所以就应当有国君啊。

“札”字是什么意思?是吴国季子的名。

《春秋》书上将贤者称字不称名,这里为什么称名?赞许夷狄,不能因为它有一件好事,就认为一切都完美了。

季子是被赞美的人,为什么还认为他不完美呢?因为赞美人臣,要把他摆在臣的地位,赞美人子,要把他摆在子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