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中国产能过剩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绝对过剩与相对过剩

早在2000年就有人声称,中国钢材产能过剩。有关部门三令五申要严格限制钢材产能。可是,事与愿违,钢产量从2000年的1.3亿吨增长到2014年的11.3亿吨。3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显然,有关部门的预测和判断全错了。因此,千万要克服学风浮躁的毛病,在研究经济政策问题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用数据说话,绝对不能道听途说、拍脑袋、信口开河。

钢材产能过剩可分为两种:长期过剩和短期过剩。或者说,绝对过剩和相对过剩。

从短期来看,导致产能过剩的根源是过度投资。之所以过度投资是因为对市场需求的误判。说到底,关键在于对市场需求的预测是否准确。

钢材市场需求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不确定性很高。在经济繁荣时期,人们往往对市场需求过于乐观,从而扩大投资,待生产能力形成之后才发现供大于求,不得不进入产能调整阶段。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经济周期。供求关系永远是不均衡的,产能过剩和产能不足交替发生,司空见惯,不足为奇。很可能在这个时期钢材产能过剩,而在下一个时期钢材产能不足。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钢材总产量呈现波浪式上升。供求关系决定了价格的波动,企业会根据价格信号调整各自的产能。只要市场机制能够正常地发挥作用,产能过剩并不是一个了不得的问题。

从长期来看,钢材产能必然出现绝对过剩。

钢材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住房、高速公路、铁路、机场、桥梁、水利工程等)和机械制造(汽车、船舶、机床、拖拉机、电冰箱、洗衣机等)。众所周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产业升级,经济增长的重点逐步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从重化工业转向高科技和信息产业,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逐步下降。机场、桥梁、码头等基础设施一旦建成就可以使用很多年。如果人均住房面积达到人口密度基本类似的国家的平均水平,居民住房建设的速度就会慢下来。所有这些因素都让钢材产量和人均钢材消费量呈现倒U形曲线,在达到峰值之后逐渐回落,趋于一个长期稳态。显然,并不是经济越发达,人均收入越高,人均钢材消费量就越高。在超越了钢材倒U形曲线的峰值之后,钢材产能处于绝对过剩或者说长期过剩状态。许多钢铁企业必然纷纷关门倒闭,钢材产能随之不断下降,直到最终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上。

例如,美国匹兹堡曾经被称为美国的钢都,钢铁产能高达每年7000万吨。匹兹堡周边布满了煤矿、铁矿、焦化厂、炼钢厂,烟尘滚滚,污染严重,为匹兹堡换来了“烟城”(Smock City)的绰号。在20世纪70年代末,匹兹堡地区的钢厂一个接着一个关门歇业。天蓝了,水清了,环境保护非常成功。可是,昔日的钢厂几乎变成了鬼城。这类钢材产能过剩是长期的、绝对的、不可逆转的。

回顾世界各国钢铁工业的增长途径,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一类是欧美老牌工业国家,历经几百年逐步完成了工业、交通、住房、基础设施的建设。其钢铁累积存量很大,人均钢材产量在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并且收敛在一定水平上。

从历史数据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老牌工业国家的钢材产量和人均钢材消费量毫无例外地呈现倒U形曲线。

1956—1974年,美国的人均钢材产量一直在618千克上下波动,随后逐年下降。美国人均钢材产量倒U形曲线的回归方程为:

y=-0.07215x2+282.8x-276723.8,R2=0.7820

回归模拟线的峰值发生在1960年(见图2-2)。

图2-2 美国人均钢材产量

1964—1970年,英国的人均钢材产量在最高值500千克上下波动,随即逐年下降,到2013年只有185千克。英国人均钢材产量倒U形曲线的回归方程为:

y=-0.04124x2+162.3x-159320.1,R2=0.7093

回归模拟线的峰值发生在1968年(见图2-3)。

图2-3 英国人均钢材产量

日本人均钢材消费量在1979年达到964千克,随后维持在较高的水平直到1990年泡沫经济崩溃,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降为741千克。不过,日本的制造业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人均钢材消费量逐步恢复,到2007年达到另外一个高峰943千克;随后再度下降,在2013年为868千克。

德国在1974年达到倒U形曲线的峰值,随即缓慢地下降。总的来说,德国的钢材产量比较平稳。

意大利人均钢材消费量在1980年就达到倒U形曲线的峰值469千克,随后逐年下降,在2013年只有403千克(见表2-10)。

表2-10 世界主要钢材生产国人均钢材消费出现拐点的时间和该年人均GDP

资料来源:各国人均钢材生产量及其峰值水平来自表2-8;各国人均GDP数据来自世界银行数据库,各国数据统一为2005年不变价美元。

另外一类是亚洲“四小龙”和中国大陆。在经济发展初期,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居民居住条件都非常落后。在短短的二三十年时间里,它们实现了经济起飞,大举兴建基础设施、工厂、矿山、居民住宅,跨越了欧美国家上百年的发展路程。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国家或地区中,制造业往往是带动经济的火车头。毫无疑问,这些国家或地区中的人均钢材消费量迅速上升,增速远远超过了老牌工业国。一般来说,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中的经济增长速度高,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较大,人均钢材产量就比较高。

如果不含中国在内,全球人均钢产量呈现倒U形曲线(见图2-4)。全球人均钢产量在1972年达到峰值的222千克,随后一直处于下降态势。在2011年,全球人均钢产量为143千克。

图2-4 全球(不含中国)人均钢材产量

如果包括中国在内,由于在2014年中国钢材产量依然在节节上升,使得全球钢材产量呈现上升态势。由此可见,中国钢铁行业的走向对于全球钢铁行业举足轻重。

因此,研究钢材产能过剩与否必须关注在什么时间会出现人均钢材产量倒U形曲线的峰值。在人均钢材产量达到倒U形曲线的峰值之前,即使出现钢材产能过剩的问题,也很可能属于短期现象或者说相对过剩。只有越过倒U形曲线的拐点之后,才会真正出现钢材产能绝对过剩的问题。